是枝裕和,國際大導。《無人知曉》《步履不停》《如父如子》《小偷家族》……随便拿出一部,都能當代表作。去年一部《掮客》,口碑雖有争議,但還是将主演宋康昊送上了 " 影帝 " 的寶座。實力穩得一批。最近,他又出了一部新作。一上線,豆瓣直飚 8.9,清一色五星好評。今天,就給大家安利這份 " 電子榨菜 "。暖心、下飯、餘味悠長——
《舞伎家的料理人》
舞妓さんちのまかないさん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 藝伎 "這個詞。藝伎,并不是性工作者,她們代表着日本男人想象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她們美麗優雅,落落大方。在她們身上,男性尋求的并非是肉體上的渴望,更是心靈上的慰藉。
但成為藝伎并沒那麼容易。一個女孩如果有志成為一名藝伎,那麼她從 10 歲左右開始,就要開始學藝。文化、禮儀、語言、服裝、詩書、琴瑟 …… 等到學成就可以下海,先成為舞伎,再轉為藝伎。從這樣的藝館裡熏陶出來的年輕藝伎,除了顔值高,氣質也非常出衆。
也正是如此,藝伎這個職業吸引了很多年輕女孩的目光。這部劇的主角,季代(森七菜 飾)和小堇(出口夏希 飾)也是如此。兩人是生在青森的一對好友,16 歲的那年,兩人離開故鄉,前往京都,準備成為一名舞伎。
下了火車,兩人直奔京都最大的藝伎區。這裡,不光遍布各類培養藝伎的" 屋形 "(類似于集體宿舍),還有供藝伎們表演的茶屋。在一家屋形裡,兩人拜見了自己的 " 老師 " 梓媽媽,開啟了自己的學藝生涯。
雖然兩人有一樣的熱忱,但境遇卻大不相同。小堇天賦極高,悟性也快。很快就得到老師的認可,還被視為舞伎行業的 " 新星 "。
可季代就差強人意了,她十分笨拙。無論是跳舞還是打鼓,都跟不上節奏。連最普通的插花,都達不到老師的要求。
老師也很直白,看季代不是做舞伎的 " 料 "。直接勸退。
季代也知道自己的确天資愚鈍,沒辦法走這條路,隻得接受現實,準備返鄉。但讓季代最難過的,并不是自己沒有受到肯定。而是自己沒有遵守和小堇之間的約定。兩人原本約定好一起追逐夢想,可現在卻要分道揚镳,怎麼想怎麼難受。
可就在這時,另一個與舞伎相伴的職業闖入了季代的視線。舞伎料理人。這天,廚房突然起火,一群人吓得不知所措。季代挺身而出,熄滅了火。原來是之前料理人因為生病無法工作,吃厭了外賣的舞伎們想自己做飯改善夥食,這才差點燒了廚房。
季代一聽,瞬間來了精神。在老家時,她沒少跟奶奶一起做飯,如今這一身的廚藝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她鼓起勇氣,問大家:" 今天的晚餐可以我來做嗎?"連老師都驚訝地表示,這是季代第一次主動說要去做什麼事。
料理中的季代跟平時判若兩人。她熟練地切洋蔥、攪拌雞蛋、煎雞肉,動作行雲流水,遊刃有餘。完全沒有平常笨手笨腳的樣子。
一道親子丼,讓全屋的女孩吃得一臉滿足。季代也因為得到了認可而露出久違的笑容。就這樣,季代以新任料理人的身份留了下來,也如願地陪在了小堇的身邊。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整個故事雙線并行。舞伎小堇和料理人季代以相伴為前提,追尋各自的夢想 ……
《舞伎家的料理人》最大的特色,就是 " 美 "。有令人挪不開眼的美景——
有精緻充滿氛圍感的飾品——
還要冒着煙火氣的美食——
整部劇隻有九集,并沒有太多戲劇沖突,但卻有着獨特味道。它像是一位高級廚師在寒冷的冬日裡做了一頓 " 家常菜 "。裡面混合着 " 日式的瑣碎 " 和 " 生活的煙火氣 ",再以溫情細膩的火候慢炖了幾個小時。盛到碗中,熱氣騰騰,暖人心脾。
是枝裕和雖然隻執導了部分劇集,但風格依然明顯。他選取了自己一貫最擅長,也最标志性的題材——重構家庭。
從季代和小堇剛進入屋形時,兩位媽媽桑就交代過:" 雖然沒有血緣關系,請把大家想象成家人。" 這種挑戰陳舊觀念的做法,是枝裕和已經不是第一次嘗試了。
在他眼中," 親情 " 從來不隻是血緣關系。在東南亞文化的語境下,能挖掘出來的内容更加豐富。《如父如子》裡,是抱錯孩子的兩個家庭。《小偷家族》裡,則是毫不相幹的老少三代。
而這部劇裡,則是一群性格迥異,但擁有共同夢想的女孩們。平凡有韌性的她們,在學藝道路上,惺惺相惜。又在一餐一食中,積累感情。
尤其是,季代和小堇,兩人雙向奔赴的友情十分令人動容。比如,季代為了能當好料理人,決定按照傳統習俗半夜爬山到神社,祈求神明保佑。大夥都覺得季代很可能堅持不下去。
隻有小堇為季代發聲。因為小堇比任何人都了解季代,她知道季代雖然笨一點,但絕不是一個會輕易放棄的人。
小堇還為此守到淩晨。隻為了将代表料理人的衣服交到季代手上。兩個女孩對視的那刻,一股暖意便從屏幕之外蔓延開來。
故事也借由兩位主角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藝伎生活的一個小小切面。就像藝伎館裡排名第一的舞伎百合子,同時也是小堇的偶像。别人隻看到她被人追捧、被人欣賞的一面。卻不知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舞伎,她不能用手機,不能塗指甲油,更不能抛頭露面。
這就是導演最想探讨的問題——藝伎文化有 " 美 " 的一面,她放大了日本女性柔美的一面。這種日式的朦胧感,讓人沉醉。
但它也有不堪、腐朽的地方。禁忌多,規矩多,偏見也多。在舞台上盡情綻放自我的藝伎,很多時候都如同被困在籠中的 " 金絲雀 ",華美卻備受煎熬。
這恰恰反映了是枝裕和作品裡一貫的溫柔:有同情,有批判,也有人文關懷。有人覺得他總是逃避現實,但小妹卻不覺得。這種溫柔中帶 " 刺 " 的故事,總是試圖在殘酷中尋找光明。他沒有直白的說教,也沒有單向的批判。而是讓觀衆自己從故事中找尋答案。 | | | | | | | | 插播一條重要消息:
親親們,大家好 !
新年團購活動又開始啦,
優惠多多,福利多多!
歡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