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進軍春節檔的片子,都一定有它的理由。
抱着這樣的心态,我坐進了《我們一起搖太陽》的觀影廳。
爲了以防萬一,我兜裏揣了一包紙巾,但我确實沒想到,它是有點好笑的。
開年第一情話:" 我的腰子給你 "?
開幕第一炸來自男主呂途的一句 " 情話 ":" 我的腰子給你!"
事情緣于女主淩敏的一時 emo。
她挺倒黴的,年紀輕輕患上了尿毒症,從此過起吃喝都要精準測量,每周準時醫院報到的 " 規律生活 "。對正玩樂的年紀,這夠令人難受的了,生病帶來的一系列生存問題讓淩敏反複遊走在崩潰邊緣。
又一次意志崩塌之時,淩敏終于将很早之前錄制的征婚視頻發進了病友群,想從中選擇靈魂伴侶,順便看看有沒有好命可以 " 繼承 " 一個合适的腎。
出于人倫道德,她在發送完成後立馬撤回了,沒想還是被呂途抓個正着。
呂途這人的精神狀态看起來比較特别,他有一套能把别人氣個半死的完整邏輯思維方式。
比如淩敏說自己是一時沖動,現在不想結婚不想要腎了,呂途:" 你腎沒壞?" 淩敏:" 壞了!" 呂途:" 那爲啥不要我的腎嘞?"
淩敏說認識呂途是上天對她一時沖動的懲罰,就當渡劫了," 我活該!" 呂途:" 你不要太自責,沒必要 ……"
剛認識不久,呂途直接搬進淩敏的家,淩敏錯愕:" 那怎麽行!" 呂途:" 别客氣 ~" 淩敏???
其實被告知接頭暗号是 " 精神小夥 " 和 " 奧利給 " 時淩敏就應該閉麥快逃,可責任感使她同意了見面,從此開始了她逃他追她插翅難飛的戲碼。
起初的呂途對淩敏很是戒備,他對淩敏的調查,很難說清是真的想找人結婚,還是正義感爆棚要解決掉淩敏這個 " 器官買賣團夥嫌疑人 "。
倆人一直杠到有人被 " 撂倒 ",緊繃的弦松弛下來,這兩位才終于有了耐心和時間互相了解與靠近。
呂途的 " 我把腎留給你 " 從一句試探變成真心實意,淩敏卻不想要了。這筆 " 交易 " 終究是變成了愛情的導火索。
一個 " 壞腦殼 " 一個拖着 " 兩顆壞腎 ",還挺般配。這是角色對自己 CP 的自我認可。
而導演玩得一手好諧音梗:女主很熱愛的原職是導遊,于是男主叫呂途(旅途)。男主腦回路奇特,于是女主叫淩敏(靈敏)。導演這明裏暗裏 " 拉郎配 " 的小心思,根本藏不住。
戲裏角色性格互補,戲外她在鬧他在笑。我們采訪彭昱暢和李庚希時,他悄悄幫她墊話,她超自然地身體接觸嬉笑打鬧 ……
早就說 CP 感這東西,可遇不可求了。
陽光喪,重病者自護神器
吃糖是吃糖,電影總歸是在講兩個重病患者的互相攙扶。它主視角來自淩敏,我們跟着她的生活軌迹,走近尿毒症患者的日常。
她每天掐着表吃藥監測尿液,吃肉用水焯到無味,每周按時去醫院透析 …… 該說不說,輸血真挺疼的,這種給全身血液抽出來再輸進去的滋味兒細想不了一點。
生病讓她臉色蠟黃,嚴格控制飲水讓她嘴唇幹裂,整個人看起來比同齡夥伴憔悴好多。
她每天垮着個臉,看着喪得不得了,但爲了活着她不敢破誡。
就算被生活逼到情緒崩潰,她想的也是去征婚,給自己多找一條活下去的途徑。但,爲什麽一定要活着,淩敏沒想過。直到遇見呂途,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她仿佛才終于找到了正确的努力方向。
看起來鄰村傻兒子一樣,每天樂呵呵的陽光開朗大男孩呂途呢?
呂途患過腦瘤,爲了治療做過腦部大手術,切走了一塊腦組織。這成了他一些行爲的 " 擋箭牌 ",自此他能理直氣壯地幹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這種暗喪比明喪更要命。
李庚希在采訪裏說," 他就是揣着明白裝糊塗 "。
這也是這個角色設計的特别之處,他以一個重病 " 過來人 " 的身份、一個類 " 上帝視角 ",冷靜到冷漠地評估自己的身體情況,爲自己和家人尋求現階段的最優狀态。
确認淩敏的尿毒症屬實後,呂途對她的追求變得更 " 死皮賴臉 "。淩敏透析他要全程陪着,淩敏受傷後他 " 同居 " 照顧,爲了逗淩敏開心努力又笨拙地做着各種嘗試。
與初次患病最大的不同是,你知道将要在你身上發生的一切。而且就算這次又治好了,腦袋裏這個定時炸彈還是有随時被引爆的可能。或許對于重病患者而言,比知道自己終點将至更難以接受的,是陷入生死不明的無限流。
這種未知帶給病患本身及其家屬的二次三次傷害,隻會重得越來越無法承受。
放棄活着,他才是需要去 " 搖醒太陽 " 的那一個。
看似是呂途的樂天把淩敏被疾病拖慢的時間拉到正常線,賺錢治病和等待腎源之外,生活有了新的盼頭:和呂途一起接收外星人發來的信号。
實際上,是淩敏對活下去的渴望和執着,在一點點感染着呂途。剛脫離交易時,呂途說 " 淩敏,别喪,我把腎給你,你替我活着。"
等他完全折服于淩敏不服命運的倔脾氣和頑強的生命力時,他終于有一點點在想 " 她那麽艱難都在求生,我是不是也可以再活一次看看?"
生死無法選擇,但接受調劑或許能有奇效。比如,與相同境遇的人嘗試深度溝通交流,成爲朋友甚至伴侶。
抱團取暖,就是 " 陽光喪 " 的同命人生命難題的最讨巧解法。
活在當下,是我們能向命運争取的唯一禮物
無論《腫瘤君》還是《小紅花》,它們都想要銀幕前的人 " 活在當下 "。《我們一起搖太陽》作爲韓延 " 生命三部曲 " 的終章,仍沒放棄把這 " 四字真言 " 刻進故事裏。
但這個淺顯而普世的道理,很難真正滲透生活。
片中有兩場情緒爆發的戲令我印象深刻。
一場來自淩敏。她租的房子在合同期内被無良中介挂售,爲了讓買家看房子更順眼,中介幾次三番要求淩敏将她的藥藏起來,終于引來了她的爆發。
平時下樓都要收拾下頭發的淩敏,頂着雞窩頭穿着睡衣沖到中介公司門口大罵。
" 又不是我想生病的!" 這是淩敏全片中最脆弱的一幕,淩敏對命運不公的悲憤,永遠不會被一個擁有健康體魄的觀衆所感同身受。
另一場是呂途病發,被所有人勸說去手術時的哭訴。
會再次留下長長難看傷疤的開顱手術、漫長難捱的恢複期、沒有那麽樂觀随時有可能複發的預後 …… 疊加的 buff 讓呂途選擇放棄和逃避。
" 我不想治了。"
即便他想再試着勇敢一次,等到術前備皮時,那種熟悉的恐懼感還是一股腦湧上來。一直傻樂的呂途,雙眼無光地流着淚。
尤其當我們意識到,這孩子的傻和憨,很可能隻是一種出于自我保護的掩飾。他的眼淚就更令人難過了。
疾病對病患身心的雙重打擊,太沉重。
如果你經曆過非日常型疾病,那這兩場戲對于你來說一定是直戳淚點。但導演不習慣煽情,所以很快劇情又轉回了原本歡快的節奏。
比如淩敏在中介那發完瘋,下一個鏡頭,就是拎着呂途的脖領子,跑去警察臨時辦案點報案。淩敏還想跟警察叔叔展開聊聊 " 結婚與腰子的辯證關系 ",結果直接被塞進警車,喜提下午茶一杯。
" 旅行團 " 結婚的戲等于是一場大的轉折。男女主在此時,終于摸到了活在當下的幸福感。
這樣舉重若輕的處理,仿佛在引導觀衆 " 各取所需 "。對普通觀衆,我們回歸主線,繼續推進劇情;對于有過類似經曆遭遇的觀衆,很容易地捕捉到情緒共振的點位之餘,也有得到 " 你不孤單 " 的暗示。
好像是在說,你看,這兩個倒黴蛋遇到這破命格,是怎麽處理的。
想不通爲什麽生病的是我?淩敏有過,她一邊對生活罵罵咧咧,一邊努力地遵守她獨一份兒的生存規則;肉體疼心理煎熬想放棄治療了?呂途有過,允許自己喪一陣,然後努力去尋找與病痛打持久戰的精神支點。
有的時候我們沒能力去質疑和反抗生命的既定劇本,但或許我們可以從如《搖太陽》這樣的作品中,去尋找一種相對合理的自洽方式。
年少的年長的、健康的患病的,對所有人來說,活在當下,已經是我們能向命運争取到的最好的禮物了。
結語:
除了彭昱暢和李庚希很自然的 CP 感,片中父母輩的飾演者們,每個人都給這電影舞了很出彩的一筆。
高亞麟飾演的愛哭淩爸和 " 鍋姨 " 劉丹飾演的刀子嘴豆腐心淩媽,勾勒出雙獨生子人到中年的家庭困境,上有老下有小永遠沒辦法兩頭兼顧,那種無法端水,對女兒的虧欠感順着屏幕都溢出來了。徐帆飾演的深得東北洗浴文化精髓(搓澡)的呂媽,她沒有一場廢戲,也是全片最多的淚點貢獻者。
回到故事本身。
《我們一起搖太陽》的題材放在春節檔,多少會顯得有些突兀,但并不違和。它從名字到内容都呈現出一種很暖的色調。将生命的大話題套入這個輕巧的愛情喜劇殼子裏,讓它呈現出來的效果匹配得上這個檔期應有的樣子。
韓延導演也一改前作風格,給了這個 " 終章 " 一個特别版的 happy ending。
沒人規定春節檔的電影一定要合家歡。今年的幾部作品也充分說明,就像世界需要形形色色的人,每一個重要的檔期都能看到各種類型的優秀作品,也是行業向好的一種表現。
就《搖太陽》而言,在開年這樣重要節點,它告訴我們,好好活着,是最樸實的新年願望;活在當下,是最普通的生活态度。
最後再說句題外話。在電影官宣春節檔的時候,時不時總能看到一些消極面的言論," 這片子放春節檔晦氣 "," 誰要大過節的看病啊死啊的 "…… 對傳統的節日氣氛來說,沒看過片的前提下發出這樣的聲音或許隻是宣洩情緒,但它挺刺耳的。不上價值,也不上升高度,發出這些聲音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想過,這樣講首先刺痛的,就是如影片主角境遇一樣的 " 倒黴蛋 "。
其實,他人帶來的關于疾病的恥感最爲折磨。新年伊始,願萬物生靈都被善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