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農業現代化,是不是吃 " 人造肉 "" 合成奶 ",用無土栽培、無人機灌溉,不需要農民來養殖、種地了?12 月 22 日,在钛媒體 2022T-EDGE 大會上,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給出的答案是," 不完全是 "。
回顧過去十年,是中國農業生産方式 " 天翻地覆 " 的十年。據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 72%,全國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 70.6%,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 61% ……
過去十年,也是聚焦農業的新希望六和 " 數字化 " 的十年。" 從我接手新希望,到我們想要轉型數字化,然後從組織的數字化、管理的數字化起步,再到數字化工具真正把各個業務環節管起來,埋頭苦幹了近十年。" 劉暢表示。
那麼,下一個十年,中國農業會是什麼樣子?
在劉暢的描繪下,供應鍊的彈性能力将成為企業的決勝力。因此,它們會建立一個基于采購的各種場景、同時也是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平台,線上尋源,貨比三家,集中化采購,專業性研判,技、采、銷,形成全鍊路閉環。
數智化養殖将解決三個問題,分别是用機器人替代人,從事繁重和危險的勞動;用物聯網去觀察動物的狀态,做出管理行為的決策;用數字化手段提升組織協同效率,做到 " 每個人都互相看得見 "。基于此,劉暢表示,一個人管理的動物數量會越來越多," 現在我們是一個人管理一千頭豬,未來可能是一萬頭,甚至更多。"
此外,企業需要與消費者 " 共情 "" 共腦 ",在消費行為數據中發現他們會為了什麼樣的産品、什麼新奇的創意買單,從中找尋 " 靈感 ",并将這些 " 靈感 " 通過數字化研發系統,轉化為 " 産品 ",智能工廠再根據産品定義,把相應原材料準确加工成優質 " 商品 ",最終數字化營銷體系送到消費者手中。
不過,劉暢指出,無論未來的數智農業有多 " 玄幻 ",始終都是蛋白質能量守恒、成本和産出守恒的。未來從事農業的年輕人,他們會去創造新的場景、開發新的技術,但從事農業的初心,是不能變的。
" 做了農業這個行業,就不要有短期撈一把的想法,不能忘記我們所服務的是廣大的農民與消費者,我們守護的是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更需要以長期主義的精神來經營,既要見山開路、遇水架橋,也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以下為劉暢演講實錄,略經钛媒體 App 編輯:
各位钛媒體的讀者朋友們、網友們,大家好,我是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在 2022 年的年末,非常榮幸接到邀請,和各位聊一聊 " 下一個十年 ",這個話題。
馬上就是钛媒體創辦十周年,其實也正好是我擔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的第 10 年。
過去十年
回想 11 年前,2011 年 12 月,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原有的農業闆塊和六和集團資産重組為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那時候,我們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民營農牧上市公司,更加地聚焦農業這個主業。
到 2013 年董事會換任,我就擔任了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同時啟動了 " 打強養殖端和消費端 " 的戰略轉型。2017 年,我們提出了要做強飼料、做大養豬、做精白羽肉禽、做優食品、做深海外的新中期戰略。2019 年,我們又提出了新希望企業文化金字塔,以及 " 五新 " 管理理念,也就是 " 轉換新機制、任用新青年、探索新科技、布局新賽道、擔當新責任 ",堅定了新的十年戰略方向。
2020 年和 2021 年,新希望克服了新冠疫情與非洲豬瘟疫情帶來的雙重不利影響,積極複工保供應、保民生。我們将公司的組織模式全面升級,構建 " 敏捷前台 + 賦能中台 + 智慧後台 " 的組織模式,進一步發揮全産業鍊和規模優勢,構建産業生态。
2012 年的時候,我們還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農業公司,公司的種苗、屠宰、食品加工業務,雖然有了協同一體化格局的雛形,但運營仍在起步階段。我們那時候還沒有明确地提出數字化的構想。
而到了 2022 年,十年之後,我們再看新希望:
在生産的這一端:新希望的飼料以 2854 萬噸的産量,躍居世界第一。遍布全球的 159 個工廠制作飼料配方時,使用的是同一款叫做 " 鴻瞳 " 的在線配方軟件;而原糧的儲存和配送,也在供應鍊管理中台的統籌下,使用了一種叫 " 數字糧倉 " 的物聯網監控技術,通過飼料電商平台 " 料你富 ",我們的客戶可以在線預約配方、下單,然後到數字工廠,完成全程無接觸的提貨和配送。
當前,守護糧食安全是國家的重要政策,我們提出了數字化的 " 節糧計劃 ",已經建成了國内最大的線上近紅外監測體系,開展飼料添加劑的減量替代。通過飼料配方、制造、運輸、飼喂等各環節的精益管理,2022 年全年,我們節省的豆粕使用量接近 30 萬噸。
白羽肉禽業務,新希望保持了多年的全國第一,每年出欄種禽 5 億隻、屠宰雞鴨 7 億隻以上。這其中,我們花了 5 年多的時間,建成了自己擁有知識産權的本土育種體系:中新白羽肉鴨育種套系,還建成了全球首個肉鴨仿生消化能動态數據庫,克服了 " 洋種源 " 卡脖子的問題,将種業安全掌握在了自己手裡。
今年,我們的生豬出欄量坐穩全國第三的位置。而管理豬隻的育種軟件,也是我們自己研發的,叫做 " 秀傑和普 ",這款軟件的算力在業内處于領先地位,最近還發現了豬重要經濟性狀的關聯位點,在種豬全基因組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我們還用一款叫做 " 惠養豬 " 的軟件,對豬隻進行飼喂、盤點,對圈舍環控進行管理,這一年的豬隻受胎率、窩均斷奶、育肥成活率、料肉比等關鍵指标大幅優化,年底經營成本逼近每公斤 16 元;在銷售上,我們使用 " 聚寶豬 " 微信小程序,與訂購生豬的客戶完成線上預約、拍賣和運輸交割等流程。
在消費這一端:美好農家小酥肉的年度銷售額在今年突破了 12 億,黃金鴨掌、鴨腸、豬肥腸、牛肉片也都跻身億元大單品。面對全國線下多達兩萬家的客戶終端,我們使用了一款叫做 " 風行寶 " 的軟件,來管理和安排我們的客戶拜訪計劃。
在物流配送上,有全國領先的鮮生活冷鍊物流,通過一款 " 運荔枝 " 軟件,制定一體化的供應鍊交付解決方案。" 運荔枝 " 提供的服務,包括了運力推薦、電子回單、定存管理、智能排線、AI 預警、倉孿生、倉網優化、食安溯源、然後商圈畫像等等。
從我接手新希望,到我們想要轉型數字化,然後從組織的數字化、管理的數字化起步,再到數字化工具真正把各個業務環節管起來,整整在等待中埋頭苦幹了近十年。
我想,過去十年,我們是這樣為一個一個場景制定解決方案,站在全産業鍊的戰略定位上做通盤考慮,朝着 " 業務、數據、管理一體 " 的數字化目标,一步一個腳印地邁進的。我們中間可能也走過一些彎路、錯路,但我相信,還是在朝着正确的大方向,探索着、前進着。
未來十年
那麼,下一個十年,我們的農業會是什麼樣子?飼料、養殖、屠宰、食品加工會向着什麼樣的數字化方向進化呢?我想大概是這樣的四個方面:
第一、決勝供應鍊
我們會建立一個基于采購的各種場景、同時也是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平台,線上尋源,貨比三家,集中化采購,專業性研判,技、采、銷,全鍊路閉環,用數字化工具打造敏捷、高效的供應鍊。
比如飼料銷售的場景:過去大家或許印象當中,是卡車司機到飼料廠門口排起長隊,等待一天半天的老照片,而從現在開始,已經能夠實現随時随地的下單支付,不再擔心到廠裡了卻沒貨了,價格政策也清晰明了,客戶可以實時跟進訂單運輸進度;進廠的流程,也實現着全程的自助化," 廠門口排隊 " 那張照片,注定隻會在我們公司的曆史陳列室裡供人展覽了。
飼料的配方管理場景:" 鴻瞳 " 配方系統的上端,對接的是原料質檢數據,根據原料數據庫精準計算營養數值,結合動物營養需要的能量模型,精準預估動物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最後由系統優化算法模型,可以快速、精準地設計符合動物生長需要的飼料配方,并在下端對接飼料工廠,直接将配方數據傳輸到各個工廠,實現飼料産品的精準生産。
當然,還有我們一直在面對的難題:如何克服原料價格波動的風險,這些也需要通過風控數據模型去模拟、計算和做出預防措施。
可以說,下一個十年,供應鍊的彈性能力,将是全産業鍊企業的決勝力。
第二、" 賽博 " 養殖場
數智化養殖在未來必須解決三個問題。
1、用機器人替代人的問題:未來藍領工人會越來越少,人們不願也不應該再從事繁重和危險的勞動,比如一些密閉空間作業的高危情況下,就需要用機器人去替代人;
2、用物聯網管理動物的問題:我們需要去觀察動物的狀态,做出管理行為的決策,也就是為 " 非标 " 的動物,制定可量化、可實施的管理方案;
3、超大型組織的管理問題:我們如何利用數字化手段提升組織協同效率,做到 " 每個人都互相看得見 ",這也是一個必須解決的難題。
那麼這樣的場景和需求,我們要去實現的是以下三種未來:
1、通過 IT 與 OT 的結合以及智能算法的驅動,實現工作人員、生物資産、設備、棟舍全在線,也就是實現每一個人、每一頭豬、每一台設備、每一個棟舍的精準管理;
2、豬、雞、鴨、牛,這些生物的采食情況、體重情況、健康情況,都能通過物聯網精準、實時地獲取,再結合不斷升級的養殖工藝,形成針對性的飼養任務,推送給一線的各個崗位進行動物的精準管理;也由于計劃協同與數據驅動,各個崗位的人能夠各司其職,實現更高效的聯動;
3、未來一個人管理的動物數量會越來越多,現在我們是一個人管理一千頭豬,未來可能是一萬頭,甚至更多。那麼怎麼去考核這個人的工作質量?我們曾經做了很多嘗試,目前比較好的一個嘗試,是與飛書合作搭建了統一的用戶中心,它就像是一個橋梁,能将各子公司的用戶身份轉換成唯一身份,從而實現 10 萬人的管理在線。然後,我們在一個應用上集成了 400 多個審批、考勤、養豬等業務應用,這 10 萬人的相關工作都能在一個界面完成,省略了麻煩的跨系統操作,大大提升了組織協同效率。在目标清晰,任務明确的情況下,每個人工作的完成情況也能被數據記錄、産生及時的評價。
第三、與消費者 " 共腦 "
新希望是動物蛋白供應商,我們一年向市場供應的肉蛋奶産品,夠全國人民吃七天。其實 " 吃 " 這件事情,不管未來多少年,不論形式内容如何變化,始終有它自己不變的規律。
首先,我們需要從客戶消費行為的數據中找尋 " 靈感 ",将這些 " 靈感 " 通過數字化研發系統,轉化為 " 産品 ",智能工廠能夠根據産品定義,把相應原材料準确加工成優質 " 商品 ",最終數字化營銷體系會将這些優質商品送到我們的客戶手中。
新希望擅長的是生産、供應動物蛋白,我們的品類和成本在這些相關産品上有優勢,但過去的平台電商,是給一個人供應全品類,我們在平台電商上的産品,時常被淹沒在衆多的 SKU 中,消費者對我們的品牌沒有感知,也感受不到我們的成本優勢。
但現在,通過直播、團購、定制等新的模式,我們可以通過數字化的研發決策、訂單系統、生産流程、銷售渠道,給一群人供應單一的品類,一方面能建立自己的品牌認識,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性價比的肉蛋奶産品。
所以,下一個十年,既要通過數字工具,與消費者 " 共腦 ",也要堅定做我們自己擅長的事情。随着全産業鍊上的數字化程度逐步提升,我們可以很容易追蹤和預判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從而對産品研發、對上遊生産做出及時的調整和安排。
第四、與年輕人 " 共情 "
我擔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的時候,30 歲出頭,有人說我太年輕了。而十年過去,我們公司的中層基本上都是 80 後了,(新員工)有一半以上是 90 後、00 後。
我特别能理解年輕人剛踏入職場時的心态,因為我也是這樣,面對質疑、面對考驗,一步步走過來的。過去,我會用一個定期的座談會,和年輕員工一起聊天,了解他們對公司的期望、對工作的想法。而現在,我們公司的内部管理軟件上,任何人都可以找到我,給我留言,與我對話。我們有一個内部的 " 活水 " 計劃平台,讓不滿足于現狀的員工能夠在平台上随時看到新的崗位和機會,在體系内實現輪崗、換位,用人才的 " 流動 ",換來人才的 " 留下 "。
下一個十年,必然是屬于 Z 世代的,他們既是我們的員工,也是我們的客戶。作為企業管理者,抓住年輕員工的心,才能留住他們的人;與新世代的消費者共情,才能知道他們會為了什麼樣的産品、什麼新奇的創意買單。
所以," 下一個十年 " 的第四個、也是最關鍵的設想,我留給年輕人,這個設想沒有标準答案,是一個開放式的、任何人都可以書寫和改變的未來。
有人說,未來的農業現代化,是不是吃 " 人造肉 "" 合成奶 ",用無土栽培、無人機灌溉,不需要農民來養殖、種地了?我覺得不完全是。
無論未來的數智農業有多 " 玄幻 ",始終都是蛋白質能量守恒、成本和産出守恒的。未來從事農業的年輕人,他們會去創造新的場景、開發新的技術,但就像我們公司的 slogan" 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 " 一樣,從事農業的這份初心,是不能變的。
做了農業這個行業,就不要有短期撈一把的想法,不能忘記我們所服務的是廣大的農民與消費者,我們守護的是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更需要以長期主義的精神來經營,既要見山開路、遇水架橋,也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所以,在這裡就新希望這幾年來對數字化的探索與思考,與各位嘉賓做了這樣一個簡單的分享,也希望能在新的十年裡,與各位達成美好的合作,一起創造新的業績與希望!(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