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已獲得轉載發布
真人版《少年歌行》小範圍火了。
尤其是動作設計和特效場面,做出了非同一般的氣象,讓人驚歎!
不過,誰也沒想到,最先讓這部劇出圈的,是一位演員的片場花絮。
他飾演的忘憂大師,完美還原了小說中的描寫,也被譽為是唯一一個超越了動漫版的角色。
他雖然已有 89 歲高齡,但精神矍铄,吐字清晰,飽蘸真情,同時還有得道高僧的非凡氣度。
一舉一動,甚至是臉上的皺紋,都是戲。
說起這位演員,也許一段歌謠,更能引起你的回憶——
鞋兒破 帽兒破 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 他笑我 一把扇兒破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遊本昌。
他每一次出現,都能為影視作品增色太多。
而在短視頻,廠長也看到過這樣一句評論。
會這麼問,可能還不夠了解這位表演藝術家。
今天,廠長打算逆潮流而動,不追蹤熱點,不聚焦星光,來深入聊聊他的藝術生涯。
遊本昌
聊遊本昌,一定繞不開《濟公》。
這個人物形象,有多深入人心?
說一句" 遊本昌之後,再無濟公 ",一點都不過分。
尤其是那個足以封神的表演時刻。
一半臉笑,一半臉哭。
既非笑,又非哭。
這張面孔,充滿佛性,包含了太多的意味,非文字可以形容。
可你知道,這張面孔的由來麼?
01
活濟公
1985 年,《濟公》在春節期間播出,創造了收視奇迹。
就連公安局的民警都要感謝遊本昌。
因為《濟公》播出後,萬人空巷,犯罪率大大降低。
這部劇講的是濟公遊走人間,濟困扶危、懲治強梁的故事,情節诙諧幽默,又蘊含着為人處事之道,以及佛理禅機。
廠長以為,最精彩的還是第一集。
它講的是濟公的成佛之路。
南宋紹興元年,浙江天台縣的李善人老來得子,取名修緣。
李修緣自幼就有佛門有不解之緣,多有放生之舉。
而在大婚當天,他不辭而别,出家做了和尚,法号道濟。
多年後,李修緣重回家中,卻發現父母均已身亡,惡管家霸占了家财。
他經受不住打擊,變得瘋癫。
過了很久很久,街市上出現了個瘋和尚,懲惡揚善,有人尊稱他為濟公。
這一天,市集上有個女子,賣身葬父,被流氓羞辱。
濟公拿一隻金龜賣給他,得銀一百兩。
後來,他把百兩紋銀統統贈予了孝順的落魄姑娘,給她做嫁妝。
緊接着,濟公有個驚人的舉動,他施法将自家的宅子燒了個精光。
這才有了那個半笑半哭的表情。
用濟公的話說,他是" 借姑娘的孝心,教訓歹人的狼心 "。
為何說是 " 借 "?
因為他遁入空門,而無暇盡孝。
表面上的懲惡之舉,實際上也是自罰,暗含了五味雜陳的情緒,痛苦、自責、告别 ……
他也在這天人交戰的時刻,大徹大悟,了結塵緣,立地成佛。
《濟公》能獲得空前的成功,絕對離不開遊本昌的傳神演繹。
而他能演好濟公,也得益于偶然的頓悟。
最開始,遊本昌怎麼也找不到濟公的狀态。
一天早晨,劇組拍完日出,他就在涼亭邊睡着了,導演喊他拍戲。
遊本昌急啊,立刻穿鞋,趿拉着急匆匆地跑。
跑着跑着,他突然醒悟——
這不就是濟公嗎?這不就是濟公嗎?
濟公閑散而不羁的步态,便由此而來。
在劇中,遊本昌塑造的濟公可謂形神兼備。
他看破了世态炎涼,又生有一顆慈悲之心,平日裡最常見的是他爽朗的笑。
在點化徒弟時,濟公極有耐心,又會露出幸災樂禍的笑。
可一字一句,都包含着為官做人的道理。
一屈打嘛,就成招
這一天的和尚沒白當
而面對歹人時,立即露出金剛之怒。
現實裡,即便是沒有穿上戲服,遊本昌依然有能力一秒 " 靈魂化妝 "。
在無數觀衆心目中,遊本昌就是活濟公。
可在最初,他差一點跟這個角色失之交臂。
02
不走運的演員
遊本昌對自己的評價是:" 智商還可以,情商遠遠不夠。"
并且,他還是個不太懂得争取的人。
這種個性,或許來自一則傳奇。
小時候,有人說他活不過 13 歲,要想渡劫必須皈依佛門。
于是,他在 6 歲時拜于興慈法師門下,法号乘培。
多年的修行,也養成了他謙讓的品性。
再到後來,他對表演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從上戲畢業後一直跑龍套,默默無聞。
直到 1984 年,遊本昌因在春晚上表演了啞劇《沐浴》,一夜走紅。
遊本昌對表演一直有着自己的追求,要演就演經典形象、複雜人物。
比如,他想挑戰魯迅名作《阿 Q 正傳》裡的阿 Q,可劇組定了嚴順開。
後來,他忽然有了個念頭,可以演濟公。
不久後,真的有劇組打算開機,可人選又是嚴順開。
再一次撞車了。
他還是沒有争取。
後來才發現是誤會,制作方不同。
單位同事們也來勸他,他這才接受。
那一年,他已經 52 歲了,終于有了第一個重磅角色。
在 80 年代,文藝工作者們搞創作都是沖着藝術去的,所以也就格外認真。
來說幾場戲。
第一場,濟公吃雞肉。
那時候條件差,準備的道具臨到用時早已經臭了。
遊本昌隻能做出嚼而不咽的動作,并給觀衆 " 真香 " 的感受;但又不能真吃,否則吃壞了肚子,要耽誤拍攝進度。
第二場,濟公挨闆子。
導演的要求是一定要真。
所以要真打。
可飾演公差的演員心疼遊本昌,不忍下重手。
結果,為了真實,他被來來回回打了 12 次。
戲拍完,起身都難。
遊本昌曾說,他這一生,仿佛就在等待濟公這個角色。
為此,他傾注了巨大的心力。
不僅是為戲犧牲,投入真情,他對人物還有獨到的理解。
濟公這一形象出自遊民文學,所以有流浪啊吃白食啊這樣的橋段。
《濟公》對此也有還原。
濟公用髒手拿人饅頭,老闆要錢,他卻滿臉委屈:" 錢我可沒有,那 …… 還你還你。"
小攤老闆見饅頭髒了,抱怨了幾句,還是送給了他。
濟公見勢,連吃帶拿。
濟公耍賴又诙諧,可恨還有點好笑。
到了這裡,還原已經足夠。
遊本昌覺得還不行,于是,他建議導演加了一場戲。
濟公見老闆心善,走遠了又回頭給了銅錢;而老闆見狀微笑,念念有詞:" 這個和尚 "。
這場戲加得極妙,為濟公這一形象添了人情味和聖心。
對于改編,遊本昌有獨到體悟——
傳統文藝上的一些灰塵
我們可以把它撣掉
雖然遊本昌塑造的濟公已經成了經典。
不過,他的演藝生涯并沒有因此走向高光。
原本,《濟公》的主創沒有再拍續集的打算,怕砸了自己的招牌。
(以前的創作者真的很謹慎,很愛惜自己的羽毛)
後來,遊本昌親自做導演,拍了《濟公遊記》。
為了掙錢?
不。
而是因為,他去西藏時,當地小朋友開心壞了,說沒看夠,兩位藏族小朋友還獻上了哈達。
就是為了滿足觀衆的期待,他這才下定決心拍攝。
拍《濟公遊記》确實掙到了錢,遊本昌一股腦地将其投入到了藝術之中。
為推廣啞劇,他拍《啞然一笑》,賠錢。
為宣揚正确的善惡觀,他拍《了凡的故事》,又賠錢。
為此,他還賣了房。
别人問他值不值得?
他放聲大笑,哎呀,反正房子也是 " 濟公 " 給的。
再後來,他又飾演了弘一法師。
到了 82 歲,他還自費組織一台盛大的舞台劇。
但因為曲高和寡,遊本昌漸漸消失于觀衆的視野之中。
03
時刻準備着
遊本昌始終不争。
所以他的作品越來越少,即便出演,也全是配角。
但,幾乎他每一次出現,都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比如《李獻計曆險記》。
無數次穿越後,時間在主角身上流逝。
遊本昌飾演主角的老年狀态,在關鍵時刻阻止了悲劇的發生。
他一個眼神,就有了涵蓋一生滄桑的力量,堪稱影片的定海神針。
在《刀見笑》裡,遊本昌飾演天下第一煉刀大師,以草民身份掩飾自己,俨然得道高人,點化世人。
當一個拿刀的廚子
再到最新的這部《少年歌行》。
他飾演忘憂大師,戲裡戲外都是一派佛相。
而且比動漫版的形象,更能讓人動情。
更精彩的細節,在片場花絮。
在對詞環節,他将 " 暫時 " 改成 " 一時 "。
原台詞 " 剩下的路,要靠你自己走下去了。"
他将 " 剩下 " 改成 " 前面 "。
并反複試演動作、神态與語氣。
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改後的台詞更像出自高僧之口,既有關心和囑托,也藏着佛理與禅味。
要說遺憾,就是電視劇為這個角色用了配音,其實遊本昌的原聲更加深情有力,直擊人心。
可以說,忘憂大師這個角色,非他莫屬。
因為在現實中,他的言行舉止,也近乎于佛。
再舉兩個例子。
在《中國文藝》的訪談中,有個年輕演員以濟公為原型編了一出舞蹈。
他跳得很漂亮,不過總感覺有形無神。
遊本昌一邊肯定年輕演員的努力,一邊耐心點撥。
要玩起來
玩起來你就舉重若輕了
放浪形骸 成全心胸
要心中有佛
佛是什麼?衆生、人民、小孩
要向小孩學習高興 學習快樂
再比如,郭德綱心心念念要诠釋濟公,但因為身形,一直懷有恐懼。
遊本昌說了一句 " 菩薩是無相的 ",當場點化,去除了他内心的障礙。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
一直以來,遊本昌出席活動或者訪談,基本都是為了宣傳新戲。
他不願意争搶,而是在節目中對邀請他出演角色的制作人、導演表示感謝,并希望更多的人來找他演戲。
這就回答了最開始的那個問題。
遊本昌真的熱愛表演,他雖然已是表演藝術家,但從來沒什麼架子。
而他,也始終為表演準備着,注意鍛煉,保持良好的身形與狀态。
在他看來,這是演員都該有的 " 梳洗 "。
同時,他還保有着孩童般的純真之态。
廠長期待着,能在影視作品中繼續看到遊本昌。
而這,也是一定的事。
因為,有些角色需要老道的演技,深厚的積澱,或是超脫凡塵的形象,非他不可。
而他,也始終在準備着。
要說怕,就怕以後的内娛,再不會培養出可以跟遊本昌媲美的表演藝術家。
畢竟,土壤已經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