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臨近,有遊客發現提前訂好的住宿訂單被毀約了。
"4 月初就訂了房間,4 月 19 日民宿老闆突然打電話,說和房東沒續簽成功,不幹了,讓我自己取消訂單。" 派小星(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收到退單電話後,她用另一個賬号登錄網上訂房平台,發現該民宿不僅還在經營,且同時間同房型價格漲了 400 多元。
這并不是個例。我們在社交媒體和線上投訴平台搜尋發現,連日來,五一住宿訂單被取消的人群并不少,理由五花八門," 不營業了 "" 房東賣房了 "。且大家得到的賠付方式也有頗大差異,有人未得到任何賠償,有人獲賠 30~50 元,也有人獲賠數百元甚至是三倍賠償。
△ 社交平台上,多位網友反映五一訂房被退單 圖源:網絡截圖
住宿訂單毀約,是否屬于違約行爲,損害了消費者的哪些權益?消費者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一、陸續有遊客訂房被退
今年五一假期,汪女士打算從河南前往江蘇遊玩。
考慮到臨近假期旅遊住宿會提高,早在三月下旬,她就在線上訂房平台下單一家經濟型酒店,房費每晚 200 多元。
" 四月中旬的時候,我又刷了一遍當地酒店,發現基本都漲到了每晚 500 元以上,我訂的這家同日期同房型甚至漲到了 800 多元,慶幸已經提前訂房。"
但令她想不到的是,4 月 17 日當天,該酒店工作人員給她打電話稱," 五一不營業,酒店人員要出去玩,忘記退出線上訂房平台了 ",并讓汪女士自行取消訂單,汪女士表示拒絕,對方則回複," 來了也是關門 "。
汪女士爲此要求酒店做出賠償。" 意見提出幾小時後,酒店聯系我,給了兩個解決方案,一個是補償我 50 元,另一個是給我找新的住宿,我選了後者。"
但是她發現,這個 " 解決方案 " 并不合适。汪女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酒店方其後提供的住宿遠在幾公裏之外,房型也從之前的 50 平方、有窗變成了 20 平方、無窗," 我覺得前後差距太大了,隻能找平台客服協調 "。
随後,平台方給汪女士提供多家周邊酒店名單,表示可以爲汪女士提供每間房 300~400 元的差價補貼,讓她挑選其中一家。
" 我挑了個合适的,并且對平台表示如果酒店說的不營業是假的,我會繼續舉報,平台也認同了。"
在廣西某高校就讀的西西也碰到了類似情況。
西西說,4 月初在廣西北海預訂了一家民宿,入住時間爲 4 月 29 日至 5 月 2 日 3 天,總費用 1600 多元。
但在幾天前,民宿主在微信上聯系她,告知房東打算過來度假、用于自住,并讓她操作退款,整個過程未提及毀約賠償事宜。
在與民宿方協商無果後,西西也要求平台客服介入處理,最後的解決方案是由平台方支付 537 元的賠付金額,用于下次訂房補貼。
二、" 經營者不得擅自取消訂單 "
時代周報記者整理發現,近期在微博上," 五一假期民宿預訂現毀約潮 " 話題一度沖上熱搜,相當一部分網友表示遇到了類似情況。
打開小紅書搜索 " 五一訂房被退單 ",同樣看到諸多網友曬出相關經曆。而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我們搜索 " 酒店漲價取消訂單 ",發現過去兩個月中,相關投訴内容超過 50 條。
相關行爲是否合理合法?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根據《電子商務法》的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用戶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并提交訂單成功,合同成立。由此可見,消費者提交訂單成功後,經營者不得擅自取消訂單。"
有多年導遊工作經驗的李女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類似酒店民宿漲價退單的情況過去也有,但在旅遊熱度不高、酒店民宿價格漲幅不大的時候發生概率很小。" 今年五一出遊人數直線上升,很多城市旅遊住宿供不應求、價格大漲,類似情況發生的概率也就大了。"
孟博指出,此類亂象屢禁不止,主要還是受利益驅動。違法違約成本低,獲益高,使得部分經營者心存僥幸。此類行爲,不僅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影響到了消費者的旅行體驗,往往還會損害相關地區的旅遊形象,不利于旅遊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 除了部分經營者惡意退單漲價外,也有可能是忘記(在線上訂房平台)關房,又或者同一個房型忘記設置限額,導緻真的賣超了。" 在廣州經營民宿的大剩(化名)告訴我們,還有的商家忘記提前設置節假日住宿價格,而消費者提前一兩個月就訂房,這時候也有的會選擇勸退消費者重新定價。
" 不過既然客人已經下單了,就是合同行爲,毀約就是侵犯消費者權益了。" 大剩表示。
三、第一時間找平台
陸續有網友反映訂房被毀約,小紅書博主樣樣根據自己的經曆整理了一份避雷指南。
△ 樣樣的筆記下,多位網友咨詢維權事宜 圖源:網絡截圖
據樣樣介紹,兩年前的五一假期,她去天津旅遊,提前兩個月在線上訂房平台預定住宿,但是假期臨近卻接到商家消息,對面表示房租到期不再營業,讓她直接線上退單。
随後樣樣使用朋友賬号在同一個線上訂房平台聯系該商家,咨詢同時段同房型是否有房時,對方的回複表示," 有房 ",但價格漲了許多。因爲訂單上明确标注 " 退一賠三 ",她随即找到客服處理,最後商家按照 " 退一賠三 " 的标準退回 1800 多元,備注 " 客服賠付 "。
但從社交平台和黑貓投訴相關内容來看,當前已發生酒店民宿退單事件中,不賠償、賠償幾十元或幾百元、按照房價三倍賠償的情況均有發生。
當前業内是否有具體的賠付标準?
" 走司法途徑的很少,主要還是由平台方協調解決,目前比較合理和常見的解決方式,是由毀約的酒店民宿方退回客人此前訂房的費用、并爲客人支付對應日期另擇住宿的支出,相當于客人不用錢住、還拿回自己之前付的錢。"
大剩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消費者索賠金額合理的情況下,不管商家是否同意,都不影響用戶從平台獲取賠償,因爲賠付款項一般由平台先墊付,再從商家扣除," 除非商家今後不在該平台發布房源,否則平台對商家還是有一些約束力的。"
大剩補充,消費者遇到商家退單時,千萬不要自己取消訂單," 如果和酒店協商不成,要第一時間給平台客服打電話協調賠償,平台有這個義務。"
孟博也表示,就平台而言,消費者在電子商務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平台内經營者發生争議時,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有義務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
" 不僅如此,對監管部門來講,也要加大對旅遊市場違法違規行爲的懲處力度,切實改變違法成本低的問題。同時,也建議消費者提升甄别能力,遠離不良商家,證據是維權的關鍵,消費者需注意留存相關證據,發生消費糾紛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依法進行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