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種毒株的全新叫法網絡走紅——
不停流淚、大眼睛秒變腫泡眼的,是 " 哭株 ";小刀拉嗓子、隻能喊 " 寶娟 " 的,是 " 刀片株 ";幹飯人幹飯魂、一天三頓飯已經滿足不了胃口的,是 " 幹飯株 ";高燒 40 度、絲毫不耽誤做題上網課的,是 " 學習株 ";不管吃什麼都味同嚼蠟的,是 " 失味株 "……
随着全國多地感染者數量的增加,輿論場上關于 " 陽了 " 的讨論也多了起來,五花八門的感染症狀拉近了無數陌生網友之間的距離。網友們的交流雖然是玩笑之言,但在全民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這樣的玩笑和吐槽,無疑讓人們在對抗身體的病痛之餘,獲得了更加放松的心态。
事實上,除了給毒株命名," 布洛芬操 "" 桃過疫情 "" 陽過、陽康、王重陽 " 等關于疫情的 " 梗 " 也頻上熱搜。人們用诙諧幽默的方式面對病毒,用積極樂觀的精神緩解身體上的不适,如此 " 苦中作樂 ",未嘗不是一種抵抗病毒的 " 藥方 ",别有一番價值。
網絡上,人們用最鮮活的網帖分享從 " 陽過 " 到 " 陽康 " 的經驗;現實中,鄰裡之間的互幫互助、共渡難關,也成了對抗病毒的 " 良藥 ",感動着我們,治愈着我們。
" 本來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态在群裡發了一條求助信息,沒想到這麼快就有鄰居回複了。" 近日,一些網友遭遇防疫藥品暫時短缺,鄰裡間開啟了自發的 " 無接觸式 " 幫助行動。
家裡有人 " 陽了 ",鄰居們提供食物、藥品、抗原試劑;生活用品告急,社區 " 團長 " 聯系貨源、溝通物流 …… 疫情拉開了人們空間上的距離,卻拉近了人們心理上的距離。以往鮮有接觸的鄰居,搖身一變成了共同抗擊病毒的 " 戰友 ",讓互通有無、守望相助成了鄰裡之間稀松平常的 " 新常态 "。
不隻是鄰裡間的 " 抱團取暖 ",從政府部門到一線堅守者,從舍小家為大家的志願者到積極參與抗疫的廣大市民,從免費送藥的藥店老闆到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 …… 溫暖的故事,在全國各地上演,延續着 " 以人為本 " 的防疫初衷。
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微小,一束光的亮度或許微弱,但當善意在全社會不斷流淌,終将彙聚成照亮冬日的暖陽,讓更多人獲得情感慰藉,汲取抗疫力量。相信有了更多的愛與付出、支持與幫助,我們一定能繼續唱響生活的希望,迎接美好的明天。
蓦然回首,疫情防控中,溫暖與愛從未缺席,樂觀與互助始終是不可或缺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