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正常人的心跳是 60 — 100 次 / 分鍾。廣東清遠一位 68 歲老人出現瘋狂的心跳,最高達到 289 次 / 分,藥物加電複律也無法控制,心髒遭遇了可怕的 " 電風暴 ",生命危在旦夕!
老人從清遠緊急轉診至廣州,醫生拿出 " 終極武器 "ECMO ……
編輯|葉芳
排版|廖穎瑤
通訊員|阙冬冬 盧钰儀 伍曉丹
圖片|醫院提供
01
老人看電視突然心慌暈厥,心跳高達 289 次 / 分
張大爺因爲心髒不好,這些年沒少遭罪:2018 年他曾經因爲急性心肌梗死,體内放入了 3 枚心髒支架;2019 年因室性心動過速(簡稱 " 室速 ")植入了埋藏式心髒複律除顫器(ICD),當發生室速時,ICD 就會自行啓動工作,快速識别并進行電擊治療。
近三年來,張大爺謹記醫囑,定期回醫院複查,病情一直控制得還不錯。人生無常,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降臨?
今年 8 月的一天中午,張大爺跟往常一樣在家看電視,突然心慌來襲,心髒猶如被一把大錘子重重地砸了一下,張大爺頓時兩眼發黑,身子垂靠在沙發上,臉色蒼白地吓人。好在老伴當時在身邊,老伴見狀立即撥打 120,将張大爺緊急送到附近醫院。
◎ 室速發作心電圖。
好在體内有 ICD 護航,張大爺一路挺住了,順利送達醫院接受治療。住院期間,張大爺的室速仍在反複發作,心率最高達到 289 次 / 分,血壓低至 66/48mmHg。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電除顫,加上藥物治療,張大爺的症狀并沒有得到緩解,無法平複瘋狂的心跳。張大爺一家人心急如焚," 醫生,還有沒有别的辦法?"
經當地醫生推薦,張大爺從清遠緊急轉院到廣州的珠江醫院心血管内科。
"患者的心髒狂跳,血壓驟降,一天 24 小時多次室速,就像經曆了一場‘電風暴’,這是一種惡性心律失常,是臨床上少見的急危重症,死亡率極高。" 珠江醫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楊平珍教授說,室速常發生在器質性心髒病患者。缺血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器質性心髒病患者心髒結構發生變化,部分心肌細胞壞死後由纖維瘢痕組織替代,纖維瘢痕和殘存的心肌細胞縱橫交錯,造成心肌細胞的電傳導異常。
室速發作時心率太快導緻心髒無法收縮,生命體征不平穩,可能導緻猝死。ICD 可以有效預防猝死,但并不能減少惡性心律失常的發作,反複電擊複律會對心功能造成傷害。
◎ 心髒電複律術是在短時間内向心髒通以高壓強電流,消除異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 123rf
楊平診詳細了解張大爺的病情病史綜合評估,他作出判斷:要徹底解決心律失常問題,射頻導管消融是最佳治療方法。
02
請出 " 終極救命神器 ",擊退心髒 " 電風暴 "
由于張大爺有心髒既往病史,手術十分棘手,風險與困難重重,面臨兩大挑戰:一是短時間如何保障标測精準;二是術中如何維持血流動力學及生命體征的穩定。
" 因術中室速引起血流動力學紊亂,成爲心髒導管消融技術中最難攻克的堡壘。" 楊平珍指出,消融手術中需要誘發室速,以便定位病竈,但快頻率室速發作時血壓很快降到零,留給醫生标測的時間非常短。另外,患者爲缺血性心肌病,需要心内膜和心外膜聯合标測,其中心外膜标測非常考驗技術,需要行幹性心包穿刺,稍有不慎有穿破心肌、損傷冠脈導緻心包填塞的風險。
楊平珍與團隊仔細研究手術方案,最終确定借助體外膜肺氧合(ECMO),運用超高密度三維标測技術完成射頻導管消融術。
ECMO 體外膜肺氧合俗稱 " 人工心肺 ",因一次次成功救治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而走入大衆視野,被冠以 " 魔肺 " 美譽,是重症救治 " 終極救命神器 "。
楊平珍說,ECMO 在患者體外重新建立起一套生命通道,人工心肺暫時代替患者自身心肺,提供外源性泵血和氧合功能,維持患者的生命。那麽,手術中出現持續性室速,患者心、腦、腎等重要髒器也有足夠的血液灌注,維持穩定血壓,爲手術創造機會。
◎ 三維标測圖。
◎ 在 ECMO 輔助下,楊平珍主任進行室速标測和消融。
在重症醫學科 ECMO 團隊、麻醉科和介入治療科的密切協作下,手術如期開展。因爲有了 ECMO 的強力支持,手術團隊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激動标測,即便心率高達近 300 次 / 分,血壓都平穩地維持在 66/48mmHg 左右,爲手術的順利完成赢得了寶貴的時間和機會。
膽大心細的楊平珍憑借豐富臨床經驗,很快在心腔内和心外膜快速精準找到了引起惡性心律失常的靶點,并成功進行射頻消融,一舉擊退心髒的 " 電風暴 "。
據悉,楊平珍教授領銜的 " 超高密度三維标測技術在 ECMO 輔助下對器質性室速治療 " 項目入選了廣州地區臨床高新和重大技術 ( 2024-2026 年 ) 建設名單。
2019 年 3 月,楊平珍團隊完成了第一例 ECMO 輔助下射頻消融治療器質性心髒 " 電風暴 ",截至目前已完成 50 餘例。這是 ECMO 技術的新應用,将爲更多高危複雜心律失常患者帶來福音,得到更好更安全的治療。
深呼吸 " 患燈片 " 欄目,講述患者故事。如果你有得病、求醫的經曆需要講述,可以将其寫成文字發給我們,如能刊發我們将付予稿酬。如有相關患者故事線索提供,也請留言或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 聯系我們。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