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新眸,作者|吳明燦,編輯|桑明強
每當談到科大訊飛,人們的印象總是 " 這家公司的語音識别做得不錯 "。
事實也确實如此,在國内的語音識别市場上,市占率高達 60% 的科大訊飛是絕對的龍頭;即使把它放到國際市場上,科大訊飛的 AI 語音業務也有 8% 的份額。然而,經曆了十幾年的發展後,單從現在科大訊飛的業務營收情況來看,它的 AI 含量卻一直在下降。
根據它的财報數據,構成科大訊飛主營收的三項業務分别是:教育産品與服務、信息工程和開放平台。其中," 教育産品及服務 " 在總營收占比高達 32.82%,主要面向學校和學生銷售教學硬件産品,逐漸成為科大訊飛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上市初至今業務變化圖源新眸自制
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胡郁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現在更多的是做産品、系統、服務、聯合運營。"如果結合科大訊飛的現階段業務,你會發現,這家公司現在更看重教育産品銷售和開放平台的運營。回顧 2007 年,科大訊飛行業應用産品的收入僅占總營收的 17.02%,而現在它的主要營收重心已經向應用産品端發生偏移。
似乎科大訊飛也默認了:針對 AI 技術的核心業務,已經不再是公司主要的營收來源。
但如果你了解國内 AI 行業的發展,會發現,從人工智能 1.0 時代的注重構建核心技術壁壘,到人工智能 2.0 時代注重産品落地和營收效率,科大訊飛的經曆其實也算是這類企業将技術産業化的一個典型案例。
對于國内大多數的 AI 企業來說,一方面,在美國幾乎壟斷了上遊的核心技術市場的情況下,想在技術上實現超越并不容易,為了追求技術創新,逐年增加的研發投入也給企業發展帶來了負擔;另一方面,企業如果想要擁有更多的定價權和研發自主權,就得加大研發力度,向以芯片等核心基礎設施構成的産業鍊上遊移動。
這些年的科大訊飛,其實一直在尋找下一個 " 印鈔機 "。随着 C 端産品的研發和推廣,科大訊飛在智能硬件産品上掙了不少,但與此同時,就像前面說的那樣,當 AI 技術不再是一家 AI 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時,對科大訊飛這家公司的定位也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01 科大訊飛的 " 印鈔機 " 是什麼?
一直以來,國内的 AI 市場,G 端和 B 端是主要營收來源。但是,這兩類客戶客單持續時間長、頻率低是常态。比如 G 端的訂單,據一些人透露,這類訂單一般要經過層層審批,1 個訂單要持續 3-5 年左右的時間,如果依靠 G 市場,企業會面臨現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以科大訊飛來說,G 端市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它的年報顯示,企業去年的應收賬款金額占了總流動資産的 39%,高應收賬款額會增加企業的流動性風險。排除宏觀因素影響,科大訊飛的平均應收賬款周轉率在 2.3 次 / 年。
這也就意味着,對于企業來說,G 端和 B 端的業務存在效率低,單量少,流動性風險大的問題,因此,科大訊飛想到了用 C 端的業務來補充企業的現金流。
實際上,和由 2B 轉 2C 的 AI 企業不同,科大訊飛一開始瞄準的市場就是 G/B/C 三條渠道融合的銷售路線。這一點,在科大訊飛拿手的教育業務上的應用尤為突出:科大訊飛的數字教育技術在 G 端獲得認可後,面向 B 端也就是各大學校中進行推廣,通過學校向 C 端推出公司的硬件類産品和服務。
科大訊飛的 C 端産品主要包括翻譯機、學習機、錄音筆和辦公本等,以教育、辦公為消費場景的 AI 硬件産品。一般來說,高科技企業靠賣貨是很難實現利潤增長,因為零售業務的毛利很低。
但是,從科大訊飛的财務表現來看,卻恰恰相反。
它的教育産品和服務業務毛利高達 51.66%,是主要業務中毛利最高的一項業務。這其實和它的産品定價高是分不開關系的。單從學習機這一産品來看,科大訊飛的平均定價就在 4000 元以上,對比其他幾個品牌的學習機産品,科大訊飛的價格屬于高檔的水平。
問題是,科大訊飛智能硬件産品無論是翻譯機、學習機,還是錄音筆,其實都不是日常生活的剛需。科大訊飛所針對的學生群體在購買教育平闆市場,一個學生擁有一台平闆也就夠了,在教育類産品上實現收入規模的爆發式增長并不容易。
而且,市場上教育平闆産品衆多,目前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幾家學習機廠商并沒有包含科大訊飛,也就是說以步步高、讀書郎和優學派為首的老牌學習機廠商,更受到消費者的信任,在這個市場上,科大訊飛還沒有完全具備不可替代性。
教育平闆收入規模及預測圖源中信證卷
既然智能硬件市場利潤增長點是困難的,那麼,為什麼它還要拼命抓住這個市場呢?
答案還是要從内部找。實際上,科大訊飛的内部對 C 端産品有這樣的認知:智能硬件是更偏向于工具性的産品,而工具性的産品的特點是市場容易形成馬太效應。科大訊飛認為,人們日常要用的工具就會更注意品牌和産品質量,因此,如果科大訊飛可以穩占智能硬件的大部分市場,自然而然的就能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市場絕對優勢,企業也能找到一個利潤增長的 " 印鈔機 "。
02 賣得多了,但還沒有實現增長
最新一季度财報顯示,科大訊飛3 季度實現營收 126.61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16.5%,而它的淨利潤收入表現卻不太好,3 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的淨利潤收入僅為 4.2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42.34%。
科大訊飛收入情況圖源新眸自制
而且,這段時間以來,二級市場對科大訊飛的盈利能力明顯信心不足。最直接的體現是,科大訊飛的估值從去年 6 月的 1400 億元,降到現在的 800 億元左右,蒸發将近 600 多億元市值。
原因可能來自于兩個方面,首先是科大訊飛被一些分析師诟病 " 靠 G 端補貼過日子 "。據财報資料顯示,科大訊飛淨利潤中的 G 端補貼額從 2014 年的 1 億元,到去年的 4 億元,擴大了 4 倍。去年财報顯示科大訊飛實現歸母淨利潤 15.56 億元,如果減去 4.38 億元的政府補貼,留給企業業務的利潤收入就隻剩 11.18 億元。
其次,還有一個細節的問題,科大訊飛的研發投入資本化率達到了 38.49%,也就是說企業為了擠出淨利潤,已經在減少研發投入對淨利潤的稀釋了。
事實也的确如此,作為高科技企業,科大訊飛的研發人員數量占比近 5 年一直在減少,結合 2019 年,科大訊飛提出的提高人效比的口号,似乎是在用削減研發人員數量的方式響應企業的策略;但另一邊,科大訊飛的銷售人員占比卻從 2017 年的 18% 增長到了去年的 27%,銷售人員規模擴大了 1 倍多。
近五年科大訊飛研發人員占比圖源新眸自制
單從科大訊飛的人員結構變動情況,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上科大訊飛正在以犧牲創新能力作為代價,迫切希望通過多賣貨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03 賣産品也不容易
其實,AI 廠商在經營核心技術的同時,通過售賣硬件産品增加收入來源,并不是一件相互沖突的事情。對于這些玩家來說,研發投入是不可避免的大開支,除了減少其他成本開支來 " 節流 ",能夠用 C 端銷售來 " 開源 " 形成現金流,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比如說微軟,除了做 Windows 系統等系統和軟件業務之外,微軟也在賣 Xbox 和個人電腦這樣的硬件設備。
但現實是,雖然 Xbox 和學習平闆、翻譯機一樣,是比較低頻的消費産品,Xbox one 上年度的銷量也僅為 PS4 銷量的一半,沒有在産品端形成很強的壟斷效應,盡管如此,微軟總營收的淨利潤率還是達到了 30%,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微軟主要的利潤來源是他的雲業務,微軟雲的利潤收入增長率高達 43%,是企業主要的利潤增長來源;其次,微軟的核心業務壁壘高于科大訊飛,像人機交互界面這樣的核心技術,在市場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也就是說,微軟雖然也賣産品,但是微軟不靠産品銷售掙錢,微軟本質上靠的是技術的不可替代性和創新型,C 端的産品業務主要是對現有軟件和系統業務的收入補充。
從微軟身上,我們可以對 AI 企業賣好 C 端産品有以下兩個認知:第一,需要足夠的技術壁壘;第二,需形成軟硬件匹配的商業生态。
回到科大訊飛身上來。科大訊飛的核心技術是它的語音識别技術,但是這個技術的進入門檻并不算特别高。而且,在語音識别市場上,科大訊飛的競争對手非常多,除了較晚進入市場的小型 AI 企業之外,百度和阿裡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也在做語音識别技術。
語音技術其實是應用範圍最廣的一種 AI 技術,根據前瞻産業調研數據,我國語音識别市場同比增速趨于平緩,市場規模幾近飽和。盡管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别市場的市場率優勢很大,但是在市場規模有限的情況下下,淨利潤的增長往往很難有較大的突破。
所以當行業認識到,要将智能語音賽道的重點放在提供差異化服務上,這也是科大訊飛正在做的事:研究針對國内方言的語音識别優化,但至于這條路能夠走得多遠,市場還沒有給出确定的答案。
語音識别市場規模圖源前瞻産業研究
其次,華為開發的智能手機和蘋果售賣的 iphone 和 ipad,能将 C 端産品做成另一項增長業務,本質上是有核心的軟件産品支撐。
就拿蘋果公司舉個例子,蘋果公司在研發 ios 系統之後,搭配了蘋果手機這樣的相關硬件産品來進行售賣,消費者如果想使用 ios 系統,就必須要買蘋果公司旗下的相關硬件産品,這樣一來,蘋果就形成了軟件帶着硬件消費的商業生态。
反觀科大訊飛,正是缺少了這樣的核心技術,就拿前文提到過的學習平闆市場來說,科大訊飛的學習平闆還沒具有不可替代性,學習平闆同質産品衆多,先不說科大訊飛的高定價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選擇,科大訊飛也還沒有研發出核心的平闆教育系統,還沒有讓消費者産生 " 非他不可 " 的認知。
在實現淨利潤的突飛猛進前,能在市場上存活下來才是最優先的事項,或許科大訊飛仍然是一家 AI 企業,為了增加利潤收入去支撐研發去 " 多賣貨 ",但顯然,這雖然是一項收入來源,但并不是它的完美 " 印鈔機 "。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