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家上市公司連續修訂 5 年的年報引起外界關注。華脈科技(SH603042,股價 12.13 元,市值 19.48 億元)宣布修訂公司 2017 年 ~2021 年的年報,原因是公司在相關業務中遭遇了詐騙,由于合同實際未能履行,因此不能确認收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事源于華脈科技在上市當年(2017 年)被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以下簡稱 " 西安電信 ")時任管理人員林洋詐騙所緻。上市公司支付了超 7000 萬貨款向指定廠商購買的手機其實全部是林洋找的空盒子冒充的。此事暴露出華脈科技内控方面存在問題,而公司方面向記者表示,會盡力挽回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上市公司遭遇詐騙的事件偶有發生,損失從幾百萬到幾千萬的都有。這些案例,或足以讓上市公司敲響内控警鍾。
上市公司遭遇電信員工詐騙
華脈科技在《關于前期會計差錯的更正公告》中披露,公司根據期後發生、發現的情況,根據相關規定,對相關會計差錯進行更正,涉及 2017 年度 ~2021 年度的合并财務報表。其中,公司對 2017 年度的應收賬款調減 7829.14 萬元,對這一年的營業收入調減 7043.76 萬元,淨利潤調減 661.14 萬元。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記者注意到,華脈科技上述調整主要源于公司在 2017 年度所做的手機業務遭遇詐騙所緻。
結合華脈科技對上交所關于公司 2018 年年報問詢函的回複以及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省南京市江甯區人民法院等作出的《民事裁定書》,大緻可以還原整個事件的過程。
據上市公司稱,2017 年,其通過招投标流程取得了西安電信的手機終端業務訂單。在業務開展中,上遊供應商由西安電信指定,貨物由供應商直發,公司指派專人對貨物進行驗收交付。
2017 年 6 月 2 日,華脈科技全資子公司南京華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南京華訊 ")同西安電信簽訂《采購合同》。同月,南京華訊向西安晴森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西安晴森 ")支付 2732.54 萬元購買了 4500 台手機,西安晴森按合同約定将貨物運送至西安電信門口,由西安電信簽收。
此後,在西安電信辦公場所,華脈科技多次與時任西安電信企業管理部和法律事務部副總經理的林洋商洽蘋果手機采購業務。2017 年 9 月 8 日,華脈科技與西安電信簽署了《采購合同》,合同約定,上市公司向西安電信提供 1000 台 iphone7S、2000 台 iphone7plus、4000 台 iphone8。上述貨物由上市公司向西安電信指定的西安晴森購買。此後,上市公司陸續向西安晴森支付了 4609.89 萬元貨款。2017 年 10 月 18 日,公司收到西安電信《産品接受确認單》,确認收到 7000 台蘋果手機。
因遲遲未能收到上述兩筆交易的貨款,上市公司此後起訴了西安電信等。而實際上,上述交易實爲合同詐騙。
相關裁決書顯示,西安電信稱,林洋通過盜蓋、僞造西安電信、天翼上海分公司印章等方式,同華脈科技簽訂了《三方協議書》《收貨确認書》等。同時,林洋将網上購買的手機盒子冒充真手機交由華脈科技和南京華訊驗收,同時安排他人冒充西安電信員工進行虛假驗收,并僞造收貨确認單,給上市公司等制造貨物已被接收的假象。
圖片來源:民事裁定書截圖
2019 年 1 月,林洋涉嫌合同詐騙的刑事案件已由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受理,林洋已被逮捕。
公司表态:會盡力挽回損失
對于上交所對公司内控措施是否完善的質疑,華脈科技曾表示:" 項目的招投标、合同簽訂、發貨簽收、開票、催款等環節執行了相關流程,但在項目審批過程中公司未履行集體決策程序,相應的内控措施執行不夠完善。"
4 月 23 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緻電華脈科技,工作人員表示,之前的訴訟公告中有詳細的披露,公司目前知道的信息也和公告中一樣,後續損失不排除挽回的可能,公司也會盡力挽回損失。
回頭來看,上述手機買賣交易曾一度成爲華脈科技 2017 年度達成激勵考核條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華脈科技于 2017 年 6 月上市。2017 年 10 月,公司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拟向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 300 萬股,首次授予 267 萬股。第一個解除限售期的考核目标爲:以 2016 年營業收入爲基數,公司 2017 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 10%。
2017 年 11 月,華脈科技向 60 人授予了 267 萬股限制性股票。公司在 2018 年 3 月發布的 2017 年年報顯示,其當期營業收入爲 11.55 億元,同比增長 15.78%。2019 年 4 月,公司發布 2017 年年報(修訂版),将營業收入下調至 11.24 億元,同比增長 12.67%。而經過此番會計調整後,公司 2017 年的實際營業收入爲 10.54 億元,同比增長 5.61%。
不過,上市公司已經在 2018 年 10 月宣布終止實施上述激勵計劃,并回購注銷 267 萬股限制性股票。在此之前,華脈科技的手機買賣交易已經出現了問題。早在 2018 年 5 月,上市公司便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近年來上市公司被詐騙事件不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内控問題的确值得上市公司重視,近年來,上市公司被詐騙的事件偶有發生。
2020 年 6 月,京投發展(SH600683,股價 4.47 元,市值 33.11 億元)公告稱,公司接到持股 50%、由合作方負責操盤的子公司北京京投銀泰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銀泰置業 ")報告,其财務人員遭遇犯罪團夥電信詐騙,導緻銀泰置業銀行賬戶内 2670 萬元通過網絡被騙取。
也是在 2020 年 6 月,世龍實業(SZ002748,股價 10.20 元,市值 24.48 億元)披露,近期因财務主管人員遭遇電信詐騙,導緻公司銀行賬戶内的 298 萬元通過網絡被盜取。公司稱,已向公安局報案,并收到公安局的《立案決定書》。
2021 年 5 月,中廣核技(SZ000881,股價 7.91 元,市值 74.78 億元)發布公告稱,于近日收到遼甯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判決書顯示,中廣核技從 2014 年起與被告人郭明展開合作,中廣核技爲其采購農産品類貨物,而郭明在未履行合同支付貨款的情況下,以欺騙方式私自完成貨物出庫,導緻中廣核技合計損失 8508.2386 萬元。
據中廣核技 2022 年 7 月發布的訴訟進展公告,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責令郭明于相關判決生效後十日内向被害單位中廣核技賠償 8508.2386 萬元。在 2022 年半年報中,公司透露,郭明已經上訴到遼甯省高院。
大亞聖象(SZ000910,股價 9.04 元,市值 49.48 億元)也曾在 2021 年年報中披露,其美國孫公司被電信詐騙坑了 2200 多萬元,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影響當年淨利潤約 4%。年報顯示,肇事者入侵該孫公司租用的微軟公司 365 郵箱系統,僞造電子郵件冒充該公司管理層成員,僞造供應商文件及郵件路徑,實施詐騙。
斯萊克(SZ300382,股價 13.55 元,市值 84.90 億元)在 2022 年半年報中披露,2020 年 11 月,公司全資子公司香港斯萊克遭遇犯罪團夥電信詐騙,導緻其銀行賬戶内的 205 萬餘美元通過網絡被騙取。然而,上述 205 萬餘美元款項已彙入詐騙人在境外開設的賬戶。
彼時,斯萊克表示,公司取回電信詐騙資金的途徑出現了較大的不确定性,取回資金的金額和時間亦存在不确定性,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在 2021 年度對電信詐騙資金 205 萬餘美元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記者 |曾劍 程雅
編輯|段煉 董興生 杜波
校對 |盧祥勇
封面圖片: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