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讀懂财經
石油被稱爲 " 流動的黃金 ", 價格與黃金一樣受地緣政治影響嚴重。随着地緣政治加劇,今年原油和黃金曾一同走強。
但如今黃金依然漲勢兇猛,原油已經連續七周下跌,距離 9 月高點已經下降近 3 成。石油巨頭的股價也跟着油價劇烈走動,今年出現先增後跌的趨勢,年初至今,埃克森美孚股價下降 5%,從年内高點下滑近 20%。
眼看石油價格跌跌不休,OPEC+ 線上舉行第 36 屆部長級會議,會後多個主要産油國宣布自願減産,減産總額達日均 220 萬桶,相當于世界日産量的 2%。但原油跌勢依舊,WTI 原油最新報 68.75 美元 / 桶的價格,創近 5 個月新低。
爲什麽連減産也帶不動油價了呢?
本文持有以下觀點:
1、OPEC 減産實際效用不大。此次 OPEC 成員國是自願性減産,沒有強制機制,最終能減産多少仍不确定。更重要的是,非 OPEC 成員國正穩步增産,如美國 9 月日産量環比增長 1.7%,非成員國增産弱化了 OPEC 的減産作用。
2、本輪油價主導由供給端變成需求端。石油市場供大于求情況的出現,且美國、歐洲、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的石油需求仍然低迷。在本輪的油價變化中,原油供給端的微小擾動,已經無法主導油價,需求端才能決定價格。
3、油價仍有下降可能。沙特已經減産,市場份額 30 天下降 4%。但非 OPEC 國甚至部分 OPEC 成員國仍在增産。參照過往,當産油國出現分歧時,産油成本最低的沙特往往降價增産将油價打到競對成本線以下,迫使對方回到談判桌。
OPEC 減産沒呢止住原油下跌
今年 7 月初,受地緣政治緊張等影響,油價開始持續走高,巴以新一輪沖突更是将油價推至年内新高。WTI 原油期貨從 7 月初的 63 美元 / 桶增長至 10 月中旬的 95.03 美元 / 桶。
但之後巴以沖突沒有擴散至産油國,10 月下旬開始,原油價格連續七周下跌,距離 9 月高點已經下降近 3 成。石油巨頭的股價也跟着油價劇烈走動,今年出現先增後跌的趨勢,年初至今,埃克森美孚股價下降 5%,從年内高點下滑近 20%。
眼看着石油價格跌跌不休,11 月 30 日,OPEC+ 線上舉行第 36 屆部長級會議,會後多個主要産油國宣布自願減産,減産總額達日均 220 萬桶,相當于世界日産量的 2%。但不同以往,本輪 OPEC 會議減産并未拉升疲态的油價,國際原油價格在短暫回升後,再度震蕩走低至今,WTI 原油最新報 68.75 美元 / 桶的價格也創了近 5 個月的新低。
OPEC 沒能挽救油價,部分原因是因爲,成員國自主減産的實效性令人懷疑。日本能源與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首席經濟學家野神隆之指出," 與 OPEC 集體減産不同,自願減産不存在定期檢查有無遵守目标的機制 "。
之前也出現過成員國不自願減産的負面案例。截至 10 月,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的日産量爲 325 萬桶,比加上自主追加減産之後的目标——日産 288 萬桶還高出 13%。
除了擔心 OPEC 自願減産的實際效用。非 OPEC 成員國正穩步增産。憑借頁岩油技術的突破,美國 9 月的日産量爲 1324 萬桶,較上月增加 1.7%,刷新曆史新高。美國日産量已經能占到全球日産量的 10%。
而美國很難減産,甚至還有可能增産補掉 OPEC 的減産額。與 OPEC 國家不同,美國石油更多由私營企業生産,其産量增減由市場決定,很難受到行政命令影響。當前油價對美國石油企業來講,仍是有利可圖的情況。目前美國頁岩油的桶油成本已經降至 50 美元以下,一些企業的成本約 34 美元,遠低于現在 68.75 美元 / 桶的價格。
相比供給端,原油價格下降更棘手的問題是需求減弱。
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
之前油價一直由供給端主導,中東國家稍一減産、提價,原油價格就有翻倍的漲幅。但随着石油市場供大于求情況的出現,在本輪的油價變化中,原油供給端的微小擾動,已經無法主導油價,需求端才能決定價格。
按照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的說法," 本輪原油價格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原油供大于求。"
原油供大于求也有相關數據佐證。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12 月 1 日當周,美國汽油庫存超預期增加 542 萬桶,遠高于市場預期的 102.7 萬桶。而前一天 API 的數據也顯示,汽油庫存增加了 283 萬桶,是市場預期的兩倍之多。
原油庫存增加受經濟疲軟的拖累。從全球的主要經濟體看,美國制造業景氣度小幅回落,11 月制造業 PMI 初值降至 49.4,低于此前的 50;ISM 制造業指數爲 46.7,連續 13 個月萎縮,爲 20 年來最長萎縮周期。制造業疲軟也減少了企業對原油的需求。
美國以外的需求也呈現疲軟。國際能源署(IEA)在 11 月的月報中指出," 歐洲的石油用量正處于明顯減速階段 "。受房地産不景氣的影響,中國也處于内需低迷狀态。中國海關總署 7 日發布的 11 月貿易統計顯示,按金額計算,原油進口比去年同期下滑 13%。
經濟疲軟不僅影響了企業的原油需求,也使影響了消費者的需求,歐美的通貨膨脹正在導緻消費者的節約意識增強,汽車的汽油需求正在下降。比如,美國汽油價格在假日購物和旅遊旺季前已經出現頹勢。BOK Financial 交易高級副總裁 Dennis Kissler 認爲,燃料方面的需求受到破壞。
經濟疲軟導緻原油需求低迷的情況還在持續,國際能源署(IEA)11 月份發布的最新一期月度原油市場報告顯示,随着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高利率的影響顯現,明年的需求增長速度将大幅放緩 60%,市場将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
在原油需求持續萎靡且已經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原油價格很難反轉。那麽,原油價格到底了嗎?
油價到底了嗎?
原油後續的價格走勢,可以從石油周期中觀察。曆史上全球高油價之後,至少有超過 5 次的回撤幅度超過 50%。
回顧原油價格跌幅超 50% 的曆次案例,隻有 2008 年是因爲全球性金融危機導緻需求崩潰式下滑造成的油價狂瀉。其它時候的原油價格暴跌更多是因爲産油大國通過 " 增産保額 " 的策略打壓油價,迫使競對達成妥協。
以 2020 年爲例,當年 3 月 5 日之前,受新冠疫情逐步蔓延的沖擊,原油市場已經從高位下跌了 26.6%。3 月 6 日,沙特力推的進一步減産提議遭到俄羅斯抵制,OPEC 與非 OPEC 産油國談判宣告破裂,沙特開啓 " 發汗療法 " ——油價下跌時采取報複式增産措施,追殺俄羅斯石油,逼迫其原油減産。6 日當天 WTI 油價大跌 10%,短短 5 個月,原油高點回撤超過 80%。類似的案例也出現在 2015 年,沙特降價增産追殺美國頁岩油,迫使美國減産。
沙特等 OPEC 國家敢于降價增産是因爲産油國之間的開采成本差距巨大。沙特、伊朗、科威特等國家的石油開采成本每桶不到 10 美元,而俄羅斯 17 美元 / 桶,尼日利亞 31.5 美元 / 桶,美國 36 美元 / 桶。靠着這種低石油開采成本,沙特等國家可以把石油價格打到競對成本線以下,迫使競對回到談判桌。
回到本次原油暴跌,即使是 OPEC 成員國也并未在低油價上達成一緻,近幾年石油市場份額快速擴大的尼日利亞和安哥拉等非洲産油國極力反對減産提案,部分成員國甚至決定開始增産計劃。
而最低成本的産油國沙特目前仍是減産保價的策略。在減産下,沙特已經失去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在過去 30 天裏,沙特僅占全球海運原油出口量的 13%,低于之前通常的 17%。
如果成員國不按照計劃減産,沙特份額進一步降低,沙特降價增産打擊競對的手段可能會再一次使用。實際上,曆史中沙特也曾用降價增産打擊過 OPEC 成員國。1997 年,爲回擊 OPEC 内部的委内瑞拉、尼日利亞等國在前幾年通過超限增産搶走了沙特的市場份額,沙特通過降價增産打擊了對手并逐漸奪回份額。
而如今沙特帶頭減産,但部分成員國甚至還在制定增産計劃。在這種情況下,沙特再次增産也并非全無可能。換言之,國際油價仍有可能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