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圖源:Unsplash
圖源:Unsplash
教育是人類永恒的話題,縱使千變萬化、起起伏伏,無數心懷熱火的人在其中,或入場,或離場,而前行,将永不停歇。芥末堆非虛構寫作欄目「一介」,取芥末堆之 " 芥 ",古文也通 " 介 ",一介之士,關注時代中的個體,那些辛辣刺激的拼圖構建蛻變後的人生。
人物介紹:
雪飛,48 歲,大學畢業後進入事業單位;
工作 16 年離開體制共創新疆第一所華德福小學;
後參與華德福幼兒園一線教學和管理工作;現于瑞典參加療育師訓。
以下爲人物自述:
" 同學聚會改變了我的丁克計劃 "
我屬于晚婚晚育,成爲媽媽時已經 33 歲了。其實結婚前幾年,我和愛人打算丁克。因爲家裏的兄弟姐妹都已經養育了後代,我們覺得自己的生活中似乎不缺小孩子,二人世界也比較自由,父母也并沒有幹涉過我們的決定。
之所以産生改變,是身邊的同學、朋友有了孩子之後,我們的聚會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偶爾聚在一起,大家聊到的也都是親子相處的細節,他們流露出來的幸福感讓我覺得很享受。我也意識到這似乎跟我和哥哥姐姐家的孩子們在一起時的感覺不太一樣。
然後朋友們就跟我說,你也生一個孩子吧。我身邊确實有先例,在打算丁克七、八年之後再想改變計劃時,身體已經不允許了,夫妻二人的共同話題也越來越少。後來我和愛人一商量,就決定開始備孕。所以要孩子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當然我也需要想明白,孩子的到來意味着什麽,什麽樣的教育是更适合孩子的。
我大學一畢業就進入了一家比較好的事業單位,踏出校門時我們總會有很多想法,覺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未來有無限可能。但真正身處工作環境之後,所謂的理想就會被拉回現實。突然有一天,我覺得自己在同一個單位、同一個崗位做了若幹年是可以一眼望到頭的,自己好像一個複印機,生命被如此消耗,還是蠻可怕的一件事,我應該做些有所變化的事情,讓生命更豐富。所以一年後,我結束了那份已經做了 16 年的工作,也幸運地找到了自己真正熱愛,并值得用餘生堅持下去的事情。
2011 年,我的孩子兩歲多,因爲需要提前爲孩子上幼兒園做準備,在尋找和收集各類信息時,我看到了成都的華德福園所,一下子就被擊中了。在那之前除了常規園所,我隻是對蒙氏園有一些了解,華德福這種以自然教育爲主的教育方式我還是第一次接觸。
那之後我就開始四處打聽烏魯木齊是否也有這樣的園所,我發現原來新疆也已經有一批創新教育踐行者在 2009 年就将華德福帶入了烏魯木齊。在他們的影響下,我參加了很多期家長公益課和藝術體驗課,雖然我在自己打算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學習了一些育兒課程和父母養育經,但我并沒有系統化地深入學習各類教育體系。參加體驗課之後我有了很大觸動,我也想讓自己的孩子接受這樣的教育。
關關停停的華德福與 " 水土不服 " 的創新教育
2016 年 4 月,我的孩子即将進入小學,剛好成都有一期華德福教育的小教培訓,我想這這可能會幫助我成爲更有意識的媽媽,我就報名參加了。培訓結束後,新疆那些華德福教育的先行者正在籌備小學,他們邀請我協助相關工作,我就這樣踏了進去。當年 8 月底,我和另外幾位老師、家長一起創辦了新疆第一所華德福小學,雖然初始規模很小,也沒有多少學生,但真的很感恩家長的信任、同伴之間的堅定,和合作私立學校的成全。雖然我們創辦的這所小學現在已經沒有了,但它曾經存在過,帶來的成長也是美好的。
這幾年華德福在國内的議論蠻多的,但我想說的是,任何事情都有适合與不适合它的群體,教育體系也是如此。現在有一部分發展得不錯的學校通過創新探索融合教育大綱,已經獲得了相關資質不過這其中也有一部分學校在家長的支持下依然堅持以最原本的狀态在開展教學活動。我覺得,在符合國情的情況下,做适合孩子發展教育,路一定是越走越寬的,當然這也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去探索更多創新的實踐。
以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現在有的創新學校已經走到了高中階段。孩子們結束高中學習後有參加高考的、有出國的,或者參加藝術學校考試,也有高中畢業後就從事其他工作的。因爲畢業生樣本量還不算大,目前來看出路似乎還不錯,比較多元化。
圖源:Unsplash
我們一起創辦的那所華德福小學隻存在了 3 年,2019 年 9 月因爲一些客觀原因被迫關停,孩子們也被打散。有的被家長帶到了内地省份的華德福學校,或者其他他們所認可的創新教育學校;也有一部分孩子進入了體制内學校。當時我挺受打擊的,突然從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的充盈狀态抽離出來,還是不太适應的。即便有通過一些愛好充實自己,但我自己明白,心神遠不如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安定。
2020 年下半年,身體出現了一些狀況,我住院了。那期間經曆了對生命的迎來送往,慢慢地我也想明白了一些事,好像又找回了自己的初心。 之前在做小學主班老師的時候,我發現部分孩子出現狀況都是因爲 0-7 歲階段的養育方式出現了問題,所以我想有機會能在這個階段做一些事情還是很有意義的。2020 年 9 月,我和一個經驗很豐富的華德福幼教老師一起接轉了一所幼兒園,繼續和孩子們一起工作了兩年,也帶出了幾位一線的華德福幼教老師。後面因爲大家都明白的情況,半年左右又停了下來。
幼兒園的師資流動很大,但我相信曾經一起共事的老師們離開之後不論進入什麽性質的園所,他們所接觸到的創新教育理念都可以惠及更多孩子和家庭。目前,我繼續做着自然教育家庭園,我想創造一個對兒童友好的溫暖環境,然後通過做事去觀察他們并給到相應的支持。随着幾個孩子畢業,也有孩子選擇其他受教育方式,現在留下來的隻有 3 個孩子,我有點兒入不敷出,所以需要思考怎麽招生了。
的确,現在幼兒園招生越來越難,畢竟大環境如此。但我也注意到,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加有意識去思考并幫孩子找到更适合其成長的環境。創新教育畢竟小衆,我隻想盡己之力做一些事情,能做多少做多少。未來我會一如既往做更多的事去關注家長的養育方式,因爲家庭環境的土壤好起來,孩子才會更健康的成長。
" 在瑞典,我看到特需兒童的生命可以更精彩 "
2023 年夏天在瑞典實習的特殊教育學校 受訪者供圖
曾經,我帶過一個特需孩子,這場相遇也給了我和班裏其它孩子成長的機會。是他和他的爸爸媽媽讓我感受到被信任,也讓我想做更多事去讓和他一樣的孩子能擁有更精彩的人生。回想起來,我知道對 " 星星的孩子 " 來說,愛很重要,但專業背景同樣重要。如果我可以對孩子的發展了解得更加深入,或許我可以提供更加契合他發展的支持。
随着社會發展、科技更新、生活節奏加速等各種原因,抑郁、焦慮、多動等孩子越來越多,特需孩子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是否可以提供更加适合他們的融合教育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所以我參加了瑞典人智學社區三年制治療教育師訓課程,現在是第三期。每期課程結束都會安排一周實習,我們進入到當地的特殊教育學校、社區、康複機構,我看到了一個個生命被如此珍重,孩子們的生命質量被提高了很多。
他們高中畢業後進入社區,通過種植瓜果蔬菜、茶葉花草,養殖動物、經營餐廳等方式,讓自己的社會生活更加豐富起來,他們通過學習和生活實踐,已經走進了大衆的視界,而不是隻能被困在家裏、被照顧。我看到了孩子們是如何在學校跟随老師學習的,也看到了離開學校的孩子是如何在社會工作中獲得快樂的。
對于我自己的孩子,我隻是通過陪伴和支持讓他明白自己未來想做什麽。他目前在體制内的學校,壓力蠻大的,但他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他很自律,也很自在,至少他現在的生命狀态是我和愛人都比較滿意的。
在自我成長的路上,愛人和孩子真的很包容我,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可能沒有勇氣去做自己熱愛的事,也堅持不到現在。未來我會在瑞典的課程結束之後去做更多嘗試,關注特需兒童群體的生命狀态和成長環境。
如果有合适的機會,我也會考慮通過融合教育給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專業服務。合作夥伴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會一直讓自己保持在一種行動的狀态。靜下心來,即便有困難,我也會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