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科技網觀察]前不久,小牛電動财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營收 9.27 億元,同比下降 19.6%,但環比增加 11.9%;不過,相比去年同期由盈轉虧,對比去年同期的淨利潤 290 萬元,今年三季度淨虧損 7942 萬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的調整後淨虧損爲 7000 萬元。
(截圖:百度股市通)
當時間來到 2023 年 11 月末,除了雅迪和挂牌上市尚不足兩月的綠源外,以電動兩輪車爲主品類的相關上市公司,基本都已經公布三季度業績。這些直接呈現在外界視線中的品牌 " 冰山一角 ",或許正在暗示着自 2019 年以來的電動兩輪車 " 大亂鬥 " 即将進入尾聲。
10 月下旬,相關上市公司财報密集發布,其中:
愛瑪科技财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營收 72.39 億元,同比下降 7.08%;淨利潤 6.62 億元,同比下降 3.47%
新日股份财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的營收約 12.92 億元,同比下降 24.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 5602.51 萬元,同比下降 34.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 5367.91 萬元,同比下降 35.29%。
九号公司财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實現單季營業收入 31.46 億元,同比增長 11.89%;實現單季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56 億元,同比增長 13.31%;剔除股份支付費用影響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 2.16 億元,同比增長 24.37%。
整體來看,除九号外,營收、利潤雙降,成爲了本季度電動兩輪車相關上市公司的共同主題。原因,多被歸結爲銷售收入減少。
綜合此前的财報數據,當季業績下滑的品牌,基本處在兩種發展态勢中,或波動前行,或一降再降,類似的情形,已經持續了一段不短的時間。在這樣的背景下," 降多增少 " 的品牌格局,很可能就是電動兩輪車 " 大亂鬥 " 結束的信号。
在丁科技網看來,電動兩輪車 " 大亂鬥 " 的結束,或有三點原因:
其一,市場規模整體階段性 " 見頂 "。根據 EVTank 數據,兩輪電動車行業 2022 年産量規模爲 5904 萬輛,其中,電動自行車占比約爲 88%。而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披露的數據,截至 2022 年末,中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在 3.5 億輛左右。
對比人口數據,這其實已經是相當龐大的數量。同時,其它類型的電動短出行工具也在興起,這些包括電動滑闆車、電動平衡車等在内的工具,雖然有自身限制,不過發展趨向良好,同時,也與四輪交通工具等也有更好的配合,勢必擠占部分需求市場。
其二,品牌格局基本處于穩定狀态。可以看到的是,以 " 智能化 " 爲切入點的 " 新勢力 " 中,除了九号保持增長态勢之外,其他品牌在接續發展中表現出乏力狀态。從整體的對比來看,在 " 新勢力 " 與先發者們的較量中,沒有實現明顯突破。" 新勢力 " 能否崛起的契機,目前來看,還是落到了逆勢成長的九号的肩上。
其三," 新國标 " 帶來的窗口期紅利步入尾聲。2019 年以來,在 " 新國标 " 帶來的窗口期紅利,以及短交通需求升級背景下,電動兩輪車市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實現着又一輪規模化增長。此前的電動兩輪車 " 大亂鬥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
從時間上看,窗口期紅利即将到達時限,且 11 月以來,又有多項關于電動自行車的新标準正式實施,這表明行業合理化、合法化發展進程繼續提速,電動自行車行業也會進入全新的規範發展快車道," 高質量 " 也将排在 " 高速度 " 之前,成爲發展的第一核心主題。
值得關注的是,伴随 " 高質量 " 成爲發展主題,面臨 " 價值競争 ",單純依靠規模與價格的打法,其競争力難免被稀釋,相對穩定的品牌格局中仍然存在較大變數。(丁科技網原創,轉載務必注明 " 來源:丁科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