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去風險的曆史大潮中,基金高管的流動也成了資管業變革的注腳
2023 年,國内公募基金規模首度超越銀行理财,成爲資管業領頭羊。截至 2023 年 11 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達 27.45 萬億元。在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管的流動也在加速。Wind(萬得)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1 月 11 日,全行業共有機構 201 家,在職高管人數達到 970 人。
作爲公司的主心骨,核心高管的變化對公司的戰略和發展有着難以計量的深遠影響。《财經》統計發現,剛剛過去的 2023 年,公募基金行業共變更高管 369 名,涉及公司 132 家。其中,40 家基金公司變更了董事長,50 家公司變更了總經理,總經理發生變動的公司數量同比增長 60%。
從離職原因來看,與公告張貼的 " 個人原因 " 相比,股東層面的因素往往占比更高。在核心高管變動的背後,有基金降費潮下的經營沖擊,也有股東方轉型陣痛的傳導。折價拍賣的股權交易裏,藏着基金公司曾經的輝煌,也帶來基金公司高層的震蕩。在金融去風險的曆史大潮中,基金高管的流動也成爲資管業變革的注腳。
基金高管頻繁離職
基金業改革步履加速,總經理變更也似踩上了 " 風火輪 "。《财經》統計發現,2023 年的總經理變更中,有八家公司總經理任職僅有一年左右。
任職時長最短的是長安基金總經理馬成。2023 年 4 月,公司原總經理汪欽卸任,時任副總經理馬成接班。僅僅六個月之後,馬成便因個人原因辭去總經理職務。接班人孫晔偉由私募轉戰公募,成爲長安基金第六任總經理。
緊随其後的是中金基金總經理趙璧。趙璧此前曾是中金基金督察長、财務負責人,2022 年 6 月起擔任副總經理,八個月後升任總經理。然而,2023 年 9 月便因個人原因離職,任職時長僅九個月。
任職僅一年左右的總經理們還有江信基金的焦毛、瑞達基金的高峰、銀河金彙證券資管的郭卿、世紀證券的餘維佳、先鋒基金的 Wong Leah Kuen 等。
總經理的變動往往與董事長關系密切。前述提及的郭卿和餘維佳此前均爲所在機構的董事長、總經理,離職後把董事長職位一起卸任了。
2023 年,除了銀河金彙和世紀證券,涉及董事長和總經理同期變動的機構還有:中加基金、中國人保資管、長盛基金、興業基金、新華基金、先鋒基金、南華基金、摩根基金、路博邁、富安達、北信瑞豐等。
在基金業,一年一換的總經理變更已不罕見,還有公司出現了董事長一年一換的情況。例如益民基金,自 2021 年以來已更換了三任董事長。董事長們的背景也是五花八門,從券商、銀行、上市公司、律所等多領域空降,但多數缺乏公募從業背景。
從發生總經理變更的機構規模來看,多見于管理規模在千億元以下的中小型基金公司。
不見起色的A 股市場,裹足不前的資産規模,基金降費改革帶來的經營沖擊,令 2023 年中小基金公司的處境越發艱難。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核心高管壓力倍增,高管變更也愈加頻繁。
2023 年 9 月 8 日,華宸未來公告,任職超五年的宋小龍官宣離職,不再擔任華宸未來基金總經理職位。盡管華宸未來已是一家成立 12 年的老牌公司,但旗下僅有三隻公募基金産品,資産淨值 1.47 億元,長期處于行業末流水平。
在宋小龍任職的五年裏,華宸未來的管理規模曾于 2021 年底增長至 4.96 億元,但在下一個季度迅速下滑至 1.31 億元。稍早于宋小龍,在公司任職六年的原督察長尹維忠也于 2023 年 7 月離職。
2023 年 3 月,中加基金公告,任職五年的董事長夏英因工作安排離任,緊随其後的是總經理宗喆的調動。目前中加基金的總經理仍由新董事長夏遠洋代任。
中加基金目前管理規模爲 1306 億元,從産品結構上看嚴重跛腳。債券基金占比超九成,主動權益類基金不超過百億元。
" 老十家 " 之一的長盛基金在 2023 年也發生了董事長、總經理雙變更的情況。2023 年 3 月,任職僅一年左右的高民和與周兵同一天宣告離職。大股東國元證券董事會秘書胡甲出任董事長并代任總經理。直到 8 月底,新總經理湯琰才就位。
對于新任總經理湯琰來說,面臨着不小的挑戰。此前她曾擔任中金基金副總經理,分管市場及運營業務。在中金基金任職期間,公司管理規模從 123 億元增長至 1208 億元,增長 10 倍之多,主要增量在于貨币基金與債券基金。而此番加盟的長盛基金,是唯一一家至今規模沒有突破千億元的 " 老十家 ",目前管理規模不到 800 億元。
一些高管的離開伴随着各種負面消息。南華基金 2023 年 12 月 23 日公告稱,原董事長張哲因個人原因離任,總經理朱堅升任爲公司董事長,副總經理曾媛則升任總經理一職。值得一提的是,離職前,浙江證監局曾因南華期貨的多項違規對張哲出具警示函。
還有的則涉及 " 被帶走調查 " 的傳聞,包括世紀證券的餘維佳、天弘基金的郭樹強等。從高管名單中悄然退出後,新人很快取而代之。2023 年 12 月 28 日,天弘基金發布公告,天弘基金總經理一職将由博時基金原總經理高陽擔任。
高管變動背後的股東更替
基金高管的頻繁離職,除了前述種種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來自基金公司大股東的變動。
2023 年 1 月,證監會核準北京金融街集團成爲新華基金實際控制人。2 月底,新華基金董事長翟晨曦因個人原因離任,總經理于春玲代任,此時距離翟晨曦 2021 年 4 月接任董事長不足兩年。6 月底,于春玲升任董事長,并代任總經理一職。
新華基金的名字源于曾經的發起人新華信托。新華信托成立于 1979 年,其不僅是中國最早成立的信托公司之一,也是 " 明天系 " 旗下一員。2023 年 5 月,新華信托破産,成爲《信托法》頒布後第一家破産的信托公司。
由于新華信托的破産,其所持有的 35% 新華基金股權也被公開拍賣。經曆多次流拍後,終于以不到起拍價七折的價格被北京、重慶國資聯手拍得。動蕩期結束後,總經理的人事安排得以落定。9 月 2 日,公司公告新總經理楊金亮到任。
信托公司曾經是公募基金股東的重要派系之一,不過,随着近年來股權轉讓增多,信托系公募在行業的占比也在不斷縮小。
國聯基金的誕生也是典型案例之一。2023 年,國聯證券從中融信托手中收購中融基金股權,中融基金也于同年 8 月更名爲國聯基金。同年底,在國聯基金任職四年之久的總經理黃震離職,目前由董事長王瑤代任。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股權轉讓都能順利完成。嘉合基金成立于 2014 年,九年時間換了五任總經理、四任董事長。2023 年,公司董事長與總經理雙雙換人。過去兩年裏,大股東中航信托多次謀求股權轉讓并降價,不過目前尚無進展。
中航信托對外稱,公司轉讓所持部分金融股權,主要目的是優化資産結構,更好地發揮資源禀賦,促進回歸信托本源業務。同時,進一步圍繞主業聚焦航空相關産業、綠色航空、" 雙碳 " 資産等領域,凸顯公司差異化發展特色。
實際上,資管新規落地以來," 破剛兌 "" 除嵌套 "" 去通道 "" 合格投資者門檻提高 " 等要求,大幅壓縮了信托業通道式同業信托和融資式理财信托的業務空間,行業規模逐步收縮,内部競争更加激烈,信托公司開始強調聚焦主業,并逐步退出非主營業務。
過去數年,去風險的過程不僅在信托業,更在整個金融市場大規模展開。基金公司曾經是金融大鳄們手中的衆多金融牌照之一,但也随着大鳄們的倒下走進多事之秋。
成立七年,先鋒基金已經換過六任總經理,董事長張松孝長期掌管大局。2023 年 1 月 19 日,任職六年之久的張松孝離開了先鋒基金。
張松孝的離開對先鋒基金來說是一段曆史的休止符。" 先鋒系 " 發迹于遼甯大連,曾經是中國民營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團的代表,橫跨銀行、證券、網貸、支付、擔保、第三方理财等多領域。2019 年,其旗下網信平台、P2P 業務和私募基金相繼出現兌付問題。同年 9 月,其創始人張振新去世,給 " 先鋒系 " 公司留下數百億元資金窟窿。" 先鋒系 " 旗下網信證券、先鋒基金、開店寶科技集團等多起債務糾紛面臨司法判決。
張松孝離職後不久,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了因不能持續符合登記管理人要求而被注銷的五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單。在這份名單中,先鋒基金第二大股東大連亞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高管們離任後去向何處?
在 2023 年,共有 7 家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内部調崗,升任董事長,包括先鋒基金 Wong Leah Kuen、嘉合基金金川、路博邁劉頌、新華基金于春玲、鑫元基金龍藝、南華基金朱堅、金元證券陸濤。
也有一些總經理在内部調動後離開。如摩根基金原總經理王大智離開上海,回到香港後擔任亞太機構業務主管。不過,《财經》了解到,王大智調任香港不到半年便離開摩根資管,去往法國資産管理公司東方彙理 (Amundi)擔任亞洲區首席執行官。
一些董事長轉任總經理。2023 年 2 月 13 日,富榮基金楊小舟離任公司董事長,并轉任公司總經理,同年 6 月又兼任首席信息官。2023 年 7 月,路博邁發布公告稱,閻小慶卸任董事長,任總經理一職。
少量跳槽至外部機構的公募高管實現了 " 無縫銜接 "。2023 年 6 月,蔡炎坤從圓信永豐總經理一職離任,7 月便就任瑞達基金總經理。11 月,高陽離開博時基金。12 月底,天弘基金便公告确認,高陽将成爲繼郭樹強之後天弘基金新一任總經理。
更多高管們的動向目前尚無确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