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劃在 IPO 前再完成一輪融資。"
本文爲 IPO 早知道原創
作者|Stone Jin
「IPO 早知道」從多個獨立消息源處獲悉,小紅書或最快将于 2024 年下半年赴港上市。
一接近小紅書的投資人表示,小紅書在啓動 IPO 前計劃再進行一輪融資," 基本上也就是 crossover 輪,順利的話将于明年上半年全部 close"。
小紅書回應上市:目前暫無上市計劃
事實上,早在 2021 年上半年,包括小紅書在内的一批 "MAU 達數千萬甚至上億 " 的互聯網平台公司均在美國進行投資者路演。數位基金經理彼時向「IPO 早知道」透露,小紅書的路演反饋 " 相當不錯 "。不過,受限于突發事件,小紅書未能如願于 2021 年第三季度在美挂牌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一批曾籌備在美 IPO、并已向 SEC 秘交的公司中,小紅書是截至目前爲數不多的、尚未重啓境外 IPO 的公司—— Keep 等公司已順利登陸港交所,另有數家公司即使暫未完成挂牌上市、至少已遞交招股書。
另據美國媒體日前報道稱,小紅書今年或将實現約 5 億美元的淨利潤,遠高于今年年初公司自己預期的 5000 萬美元的淨利潤。
不可否認的是,在當前市場的估值體系下," 自我造血能力 " 的優先級遠比兩年前高得多——一方面,市場上中後期基金的出手數量和資金量級大幅減少;另一方面,香港市場一向以來更青睐具有一定盈利的企業,譬如淨利潤超過 1 億元的消費品公司。
即使市場對平台公司的盈利要求沒那麽高,但 " 燒錢換增長 " 的邏輯在當下基本已不再成立,持續的盈利能力已成爲各家 " 超級獨角獸 " 企業的首要目标——以正在沖刺港股的貨拉拉爲例,其在今年上半年就收獲了 1.5 億美元的調整後淨利潤。在完成 IPO 前最後一輪融資時,貨拉拉的估值約爲 130 億美元。
2021 年年底,小紅書曾完成一輪以老股東增持爲主的融資,投後估值超 200 億美元;今年 9 月,The Information 援引 3 名消息人士稱,紅杉中國今年早些時候通過幾筆交易以約 140 億美元的估值收購了小紅書的股份。在此之前,紅杉并不持有小紅書的股份。
鑒于小紅書今年預計達到的利潤規模以及過往小紅書管理團隊在融資過程中的 " 強勢表現 ", 小紅書新一輪融資的估值顯然并不會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就不難解釋爲何小紅書過去一段時間不斷在強調自己的商業化能力——無論是種草的價值、還是搜索的價值。
畢竟,長期以來社區産品的商業化能力一直飽受質疑。作爲一個成立 10 年、DAU 過億、但商業化僅 4 年的社區産品,如何更好地講述自己的商業價值,才是獲得更多潛在投資者認可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