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燃燒的島群 ,作者群主飛龍
本文是 " 燃燒的島群 " 第 1169 篇原創文章,作者:Me410。
全文共 4086 字,配圖 4 幅,閱讀需要 10 分鍾,2024 年 2 月 6 日首發。
快捷閱讀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點擊标題下方的作者 "me401 專輯 "!
圖 1. 德國輕型巡洋艦 " 紐倫堡 " 号。與其姊妹艦 " 萊比錫 " 号最明顯的區别是艦橋較大,以至于水上飛機彈射器被置于煙囪後面
1945 年聖誕節前夕,一隊英國軍用卡車從形同廢墟的威廉港的街道間疾馳而過。卡車上坐滿了前德國海軍官兵。他們以警惕的眼神盯着身旁的英國警衛,以及他們手中的機槍。很快,卡車開到了碼頭。所有人下車。一艘大型戰艦映入眼簾。那是前德國海軍 " 紐倫堡 " 号巡洋艦,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輕型巡洋艦中僅存的碩果。
當 1939 年戰争爆發時,德國海軍擁有 6 艘輕型巡洋艦。但是開戰僅三個月," 萊比錫 " 号就遭到英國潛艇 " 三文魚 " 号的暗算。六台鍋爐被炸毀四個,從此再未修複,隻能退居二線。接下來在 1940 年的挪威戰役中," 柯尼斯堡 " 号和 " 卡爾斯魯厄 " 号又雙雙戰沉。剩下的三艘船也沒能再有建樹。原本,這些巡洋艦是爲遠洋作戰而設計的。但是基于《凡爾賽和約》規定的噸位限制,防護性能普遍欠佳。高海況下,船體的結構強度也令人心存疑慮。最令人吐血的是,由于重心較高,即便是在不那麽惡劣的海況下,船體的橫搖也顯得過于誇張。
所以在 1940 年之後,這些巡洋艦大多數時候隻是龜縮在波羅的海和挪威海岸。臨近戰争末期,停泊在基爾等待維修的 " 埃姆登 " 号和 " 科隆 " 号,都飽受英國轟炸機之苦,沒能幸存下來。反倒是因爲缺乏燃料而滞留在丹麥的 " 紐倫堡 " 号,幸運地躲過了覆滅的命運。
圖 2. 即便是在海況較爲理想的情況下,德國輕型巡洋艦的橫搖仍然很嚴重
戰後,在英國人的監督下," 紐倫堡 " 号開回了威廉港,然後一直停泊于此。早在 8 月底,就有謠傳說同盟國三巨頭已經在波茨坦會議上瓜分了殘存的德國艦船。但是接下來幾個月裏,什麽也沒有發生。" 紐倫堡 " 上的德國水兵,似乎面對着無盡的等待。但是每個人心裏都在打鼓:" 他們會被交給蘇聯人嗎?" 對此,大部分人的态度是 " 千萬别把我算在内。"
日複一日。日子就在這種等待煎熬中過去了。直到兩天前,他們被突然帶到岸上的兵營。離開時,英國占領軍還封鎖了碼頭,架設起了機槍,甚至還把坦克開過來了。" 他們在懷疑什麽?" 離開時的德國人心裏都在嘀咕。現在,回到碼頭的德國水兵終于發現了答案。因爲他們注意到,雖然 " 紐倫堡 " 号依然靜靜地停泊在那裏,但是在上船的舷梯旁,出現了一名蘇聯衛兵的身影。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船現在已經移交給蘇聯人了。過去幾個月一直瘋傳的謠言,看來是真的。
一名英國軍官走到了 " 紐倫堡 " 号艦長蓋斯勒上校的面前,向他宣讀了一份正式文件:" 本艦現在已經屬于蘇聯海軍。爲了你和你的祖國考慮,你必須遵從蘇聯人的命令,帶領你的人将這艘軍艦開往蘇聯。" 蓋斯勒立刻就明白過來。過去兩天之所以要将他們帶離軍艦,就是爲了方便蘇聯人檢查他們的戰利品。但他們終究還不熟悉這艘軍艦,無法自己把它開回去,所以還需要德國人幫忙。
但是蓋斯勒也對面前這位英國軍官坦言:" 除非出具書面保證,确保所有德國人都能在移交軍艦之後返回德國,否則恐怕很難令他們安心駕駛軍艦上路。" 對此,這名英國軍官早有準備。他繼續說道:" 我明白你的擔心。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證,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蘇聯海軍中将列夫琴科已經以他的名譽對我的長官做出保證,事成之後,軍艦上所有人都可以安全回到威廉港。" 并且很快,那位列夫琴科中将也及時走上前來,向蓋斯勒重複了他的保證。
顯然,蘇聯人完全清楚眼前這艘巡洋艦的價值,因而不願節外生枝。盡管這是一艘已有 10 年艦齡的老艦,但是以當前蘇聯海軍的技術水準而言,仍然是一件高技術武器。且不談戰時加裝的各種雷達和電子設備,即便是原本的設計和建造工藝,就足夠蘇聯人充分學習和借鑒。
圖 3. MAN 工廠内正在裝配中的供輕巡使用的柴油機。不僅功率要大,還必須控制重量
從 20 年代中期到 30 年代中期,德國海軍在大約 10 年時間裏建造了三個級别共 6 艘輕型巡洋艦。除了中規中矩的首艦 " 埃姆登 " 号以外,德國人在後續各艦上都在持續嘗試各種技術創新。在三艘 K 級巡洋艦上,德國人首次采用了蒸汽輪機和柴油機混和動力系統,以糅合高航速和大續航力的需要。但由于隻有兩個螺旋槳,這套複合動力系統隻能交替工作,而無法聯動。并且當采用柴油機驅動時,軍艦的最高巡航速度隻有 10.5 節。
于是在接下來最後兩艘 " 萊比錫 " 号和 " 紐倫堡 " 号上,德國人又在船尾中軸線上加裝了第三具螺旋槳,專門由柴油機驅動。并且爲了達成最大推進效率,螺旋槳亦采用了在船舶領域相對少見的可變距漿設計。這使得在單獨依靠柴油機驅動時,軍艦的巡航速度大幅提升至 18 節。
當然,有利就有弊。如此複雜的動力設計在使用時存在某些限制。" 紐倫堡 " 号上的兩套動力系統可以分别單獨使用,也可以聯動。但無論采用哪一種推進方式,當需要切換到另一種推進方式時,整套動力系統都必須停下來。轉換時間至少需要 10 分鍾。此外,螺旋槳的漿距雖然可調,但必須把船隻的行駛速度降至 10 節以下,才能再做調整。
圖 4. " 紐倫堡 " 号輪機艙内景。複雜的動力系統當然伴随着複雜的操控設備
聖誕節後,列夫琴科和他的手下就急不可耐地搬進了 " 紐倫堡 " 号的住艙。德國人發現,蘇聯人對待他們的态度要比預期的好。但是英美占領軍的态度還是一如既往。蘇聯人想要快點兒回國。但是控制威廉港的英國人拒絕放行。這顯然就是冷戰的先聲。德國人隻能努力置身事外,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
最終在 1946 年 1 月 2 日," 紐倫堡 " 号啓航了。目的地是利耶帕亞。三天的旅途一切順利。蘇聯人一路上最擔心的破壞事件一起也沒有發生。然而就在抵達目的地之際,問題來了。時值夜晚,海上風雨交加。爲了防止在夜間進港時發生事故,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下令 " 紐倫堡 " 号在港外抛錨,待天亮之後由拖船拖拽進入港内。
但是在這個刮着大風的夜晚,在港外開闊海面上抛錨需要冒很大的風險。但是蘇聯軍人對此隻能聳聳肩:" 命令就是命令。" 于是毫不奇怪,身處狂風暴雨中的軍艦最終拉斷了錨鏈,開始随波逐流,随時有擱淺的危險。而且附近還有尚未清理幹淨的水雷,更是令人憂心。而負責救援的拖船是不敢在這樣的夜晚前來救助的。它們最快也要等到明天早上才能趕來。
圖 5. 1946 年 1 月 2 日,開啓蘇聯之旅的 " 紐倫堡 " 号
也就是說," 紐倫堡 " 号無論如何要堅持熬過整個晚上。但是該怎樣堅持呢?列夫琴科望向蓋斯勒:" 現在該怎麽辦?"
" 反複徘徊。同時用無線電定位。"
" 胡說八道!" 幾名蘇聯軍官叫道,試圖勸阻他們的将軍。" 這是搞破壞!用無線電定位?這是不可能的。"
" 如果一名德國艦長說可能,那就是可能。你們明白嗎?" 列夫琴科駁回了手下人的意見。就這樣,蓋斯勒憑借着他娴熟的技巧,依靠無線電廣播信号推算當前軍艦所處的方位,然後據此指揮軍艦不斷地前進後退,以确保軍艦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這一切令船上的蘇聯海軍軍官們目瞪口呆。畢竟他們自己尚未掌握此種技術。眼神中滿是驚訝和疑慮。好在最終軍艦安然無恙。
天亮之後,拖船終于出現在巡洋艦身旁。但是因爲拖拽過程中纜繩斷裂,還是無法拖拽軍艦入港。蓋斯勒再次當機立斷,指揮這艘 6000 噸級的大艦依靠自身動力,頂着大風駛入進入港口的狹窄航道,然後娴熟地停靠在碼頭上。
待一切妥當,列夫琴科終于松了口氣。他對蓋斯勒的技巧表示了贊賞:" 還沒有蘇聯軍官能夠做這樣的操作。"
" 你們很快就能做到。将軍!我确信這一點。" 蓋斯勒答道。
列夫琴科若有所思:" 也許吧!也許!"
接下來還有一個簡短儀式。德國官兵集結在後甲闆,依據傳統,三呼萬歲,與舊的 " 紐倫堡 " 号告别。蘇聯人履行了承諾,将他們送上了準備返回德國的運輸船。與此同時," 紐倫堡 " 号被重新命名爲 " 馬卡羅夫海軍上将 " 号,并将繼續服役 14 年。
- 全文完,敬請期待下一篇! -
- 給本站投稿,隻需輸入關鍵詞 " 投稿 "-
- 加入粉絲群,隻需輸入關鍵詞 " 加群 "-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裏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