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 " 燃燒的島群 " 第 1170 篇原創文章,作者:Saukopf。
作者簡介:Saukopf,冰城哈爾濱人,民航機務維修工作者出身,業務軍事愛好者,喜好 20 世紀裝備戰史,閑暇時間寫文、漢化遊戲自娛,擅長挖掘各類曆史上真實存在而又魔幻的軍事曆史故事,文風诙諧幽默。
全文共 4140 字,配圖 14 幅,閱讀需要 15 分鍾,2024 年 2 月 8 日首發。
快捷閱讀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點擊标題下方的作者 "Saukopf 專輯 "
接上期(第 1125 篇)
核戰海王 P6M
美國海軍提出 SSF 計劃的核心意圖,就是要在戰略核打擊能力上與空軍分庭抗禮,時任海軍航空局局長的詹姆斯 · 拉塞爾少将就對空軍的 B-36 以及研制中的 B-52 嗤之以鼻,他認爲海軍的水上噴氣式轟炸機作戰效果更好," 水上飛機可以隐蔽部署在海洋上的任何角落,在特種船隻的支援下作戰 "。
1951 年 4 月,美國海軍發布高性能水上飛機招标,要求攜帶 14 噸彈藥飛行 2400 千米,且必須能夠以 0.9 馬赫的速度進行低空沖刺!隻有老牌水上飛機廠商康維爾和馬丁接下了這一堪稱異想天開的招标,這次馬丁反壓了康維爾一頭,其 275 号方案被海軍選中,賦予型号 P6M(當時美國海軍飛機型号規則中 "M" 代表馬丁)。1952 年 10 月 31 日,海軍與馬丁簽署合同,訂購兩架原型機 XP6M-1,六架預生産型 YP6M-1,以及 24 架生産型 P6M-2,馬丁以公司名稱縮寫字頭 Ma 将該機命名爲 SeaMaster," 海王 ",這一霸氣的綽号也隐含着海軍對該機的期盼。
圖 1. XP6M-1 的 2 号原型機,翼上發動機進氣口靠近機翼前緣,此時專門研制的半淺式滑車還沒有完成,隻好用四個獨立的雙輪支架支撐
爲了滿足海軍近乎于變态的要求,馬丁在 XP6M-1 上大量應用新設計,下反的機翼後掠角高達 40 度,翼尖浮筒用以維持水面平衡,機翼根部蒙皮厚達 25.4 毫米!機身修長,船體部分長寬比達到 15:1;設計獨特的旋轉彈艙借鑒自馬丁 XB-51,彈艙門是船身的一部分,挂架直接安裝在彈艙門背面,投彈時艙門翻轉 180 度。同康維爾 P5Y/R3Y 一樣,XP6M-1 沒有可收放起落架,需要半淺式滑車才能上陸 / 下水。動力選型也同樣不太順利,原計劃采用的柯蒂斯 - 賴特渦輪沖壓發動機由于過于激進而無法實用,改用艾利遜 J71-A-4 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 57 千牛,發動機艙布置在機翼後上方以盡量避免海水侵蝕,尾翼也采取 XB-51 的全動 T 字尾避開噴流。
1954 年 12 月 21 日,XP6M-1 的 1 号原型機(機身序号 138821)在保密狀态下推出廠房,次年 7 月 14 日由馬丁試飛員喬治 · 羅德尼駕駛首飛,試飛中暴露出了明顯的設計缺陷:發動機噴口距離機身過近,打開加力燃燒室時會燒壞後機身。對 " 海王 " 的未來充滿信心的海軍于 1955 年 11 月公布了該型号,并在 XP6M-1 的 2 号原型機(機身序号 138822)推出廠房時專門邀請媒體造勢,海軍作戰部長阿利 · 伯克上将在觀看了試飛演示後公開稱贊 XP6M-1" 表現完美 "。
圖 2. 綽号 "31 節伯克 " 的阿利 · 伯克,本是美國海軍的一代名将,但其在 1949 年 " 海軍上将大叛亂 " 中捕風捉影羅織罪名誣陷空軍的行爲卻成爲其人生最大污點。馬丁出于打擊競争對手康維爾,也在其中摻了一腳
然而緊接着就樂極生悲,12 月 7 日,1 号原型機遭遇飛控系統故障,在 1500 米高度水平安定面配平卡死在最大角度俯沖位,由此形成高達 9G 的過載,将機翼從機身上扯掉,飛機解體墜毀在切薩皮克灣,四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2 号原型機改裝了飛控系統,加裝了彈射座椅,導航系統和火控系統,于 1956 年 5 月恢複試飛,11 月 9 日再次遭遇故障,在 6400 米高度退出小角度俯沖時,升降舵卡死在爬升位,機組無奈隻好彈射逃生,失去控制的飛機掉到 1800 米高度時解體墜海。
圖 3. P6M 的駕駛艙儀表闆,即便以現代角度也堪稱簡潔
雖然兩架原型機都損失掉了,但海軍依然頑強推進着 P6M 項目,第一架預生産型 YP6M-1(機身序号 143822)于 1957 年 11 月完成并于次年 1 月重啓測試。相比于原型機,YP6M-1 換裝了艾利遜 J71-A-6 發動機,進氣口适當後移,發動機艙向外側傾斜 5 度,減少噴口對機身的燒蝕。到 1958 年 10 月,所有 6 架 YP6M-1 全部完成交付,配備了完整的機載設備,并進行了包括轟炸、布雷和偵察等科目在内的大量飛行測試。測試發現發動機可靠性不佳且動力不足,飛機起飛困難,飛控系統的配平缺陷也沒有根治,重載情況下機翼過于靠近水面,發動機進氣口上浪——最後這條始終無法解決。
圖 4. 水面滑行測試中的 YP6M-1 的 1 号原型機,翼上發動機進氣口明顯比原型機靠後,且發動機艙向外傾斜
圖 5. 6 架 YP6M-1 原型機全家福(機身序号 143822~143827),全部趴在半淺式滑車上
在原型機試飛的同時,配套的支援船隻也在緊鑼密鼓的研制。1956 年 2 月,排水量 8800 噸的科林斯級水機母艦 " 阿爾伯馬爾 " 号(USS AV-5)抵達費城海軍造船廠,船尾改爲開放式并加裝可伸長 30 米的滑道,供水上飛機登船,船上有水上飛機船塢以及專門用于儲存核武器的艙室。該艦改裝完成後多次與馬丁 P5M 雙發活塞式水上飛機合練,但直到 SSF 計劃取消也未曾 " 接待 " 過 P6M。專門改裝、可攜帶 60.5 萬升航空燃料的加油潛艇 " 瓜維那塘鳢 " 号(USS AOSS-362)也像 " 阿爾伯馬爾 " 号一樣,始終與 P6M 無緣相見。
圖 6. " 阿爾伯馬爾 " 号改裝後的船尾滑道
圖 7. 美國海軍理想中 P6M 支援船,水上飛機坐在滑車上通過絞車拖上船,加油裝彈保障後再由大型起重機吊放入海
圖 8. 設想中的加油潛艇爲 P6M 補給燃料的場面
經過大幅度優化設計的生産型 P6M-2 于 1959 年 2 月交付第一架(機身序号 145876),P6M-2 最大的改動是改用普拉特 · 惠特尼 J75-P-2 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 77.8 千牛,機長 40.84 米,翼展 31.37 米,空重 41.4 噸,最大起飛重量 82 噸,最高速度 1010 千米 / 小時(0.9 馬赫),航程 3200 千米,最大載彈量 13.8 噸,機尾配備一座雙聯 20 毫米炮塔。此外,P6M 也具備夥伴加油能力,機頭安裝有受油管,專門針對其旋轉彈艙開發的夥伴加油系統在第三架生産型(機身序号 145878)試飛成功。
圖 9. P6M 的旋轉彈艙,該設計最早出現于馬丁 XB-51 轟炸機,優點是高速阻力小且結構堅固,但攜彈量不多,圖中挂架上是兩枚 MK.11 型核彈模型
圖 10. P6M-2 生産型第三架試飛夥伴加油吊艙,打開方式同旋轉彈艙一樣翻轉 180 度
相比 P6M-2,最大速度隻有 0.55 馬赫的 B-52 簡直慢如蝸牛,海軍對 P6M-2 的高速性能大肆吹噓,宣稱可以隐蔽部署在黑海,在蘇聯艦隊出港之前就通過超低空突襲和布雷将對方全部釘死在港口裏。二戰結束時關閉的北卡羅萊納州哈維海軍航空站被重新啓用,作爲 " 海王 " 的駐紮與試飛基地。在飛行訓練中發現,當飛行速度超過 0.8 馬赫時,空氣壓縮造成飛機明顯抖振,且此時需要更大的配平才能抵消強大的低頭力矩。
正在馬丁公司着手改進時,P6M" 海王 ",以及整個水上飛機打擊部隊(SSF)的喪鍾卻在悄然敲響。同樣是在 1959 年," 北極星 " 潛射彈道導彈即将定型,發射該導彈的 " 喬治 · 華盛頓 " 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也即将建造完成。此時海軍已經在 P6M 項目上花費了 4 億美元,相當于 2004 年的 25 億美元,卻還有一大堆遺留問題需要解決,距離形成戰鬥力仍遙遙無期。顯然及時止損才是明智之舉,8 月 21 日,海軍正式通知馬丁公司,P6M 項目由于遭遇 " 不可預見的技術困難 " 而取消。
馬丁在 P6M 基礎上提出了 331 方案,采用核動力噴氣發動機試圖吸引海軍注意,又提出八發的民用水上客機方案向民用市場推銷,但在即将投入民航運營的波音 707 和 DC-8 面前無異于螳臂擋車。此後的馬丁公司轉向制導武器與機載設備的研制,P6M 遂成爲馬丁公司有人駕駛飛機的絕唱。美國海軍原計劃訂購的 24 架生産型 P6M-2 起先削減到 18 架,在制造出 8 架整機(機身序号 145876~145883)之後項目取消,其中隻有機身序号 145877~145879 三架飛機經過試飛,其他五架一直趴在地上。最終所有 6 架 YP6M-1 和 8 架 P6M-2,以及剩餘 10 架飛機的散件全部報廢拆毀,僅有一段不完整的後機身和尾翼存放于馬裏蘭州馬丁航空博物館。
圖 11. 馬丁提出的八發巨型水上飛機,用以支持 P6M 作戰。受制于氣象和海況,大艇遠洋飛行中途補給的花活并無太大意義。二戰日本海軍的 K 作戰中兩架二式大艇從馬紹爾群島起飛,往返 7000 千米奔襲夏威夷,結果隻炸碎了一所高中的幾塊窗玻璃。美國海軍重蹈覆轍無異于是馬鹿附體
圖 12. 退役後集中回收的原型 YP6M-1 和生産型 P6M-2,攝于 1959 年 10 月 30 日
圖 13. 堆放在馬丁公司廠房門外的 P6M-2 散件,攝于 1960 年 8 月 15 日,顯然這堆散件永遠沒機會組裝起來了
圖 14. P6M-2 三面圖
在 20 世紀 50 年代短短十年中,人類航空技術以超音速速度進步,作戰飛機迅速由高亞音速發展到兩倍音速時代,無論是陸基飛機還是艦載飛機,其性能都将死重過大的水上飛機越甩越遠。而随着美國軍事預算的上漲,逐步寬裕起來的美國海軍終于圓了自己的超級航母夢,其航母戰鬥群已經可以全球部署。
海軍核戰略也發生了重大轉變,從載人轟炸機轉向效能更高、生存能力更強且更加可靠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出于和空軍攀比争預算的 " 水上飛機打擊部隊 " 則是定位越來越尴尬,最終毫無意外的被淘汰抛棄,如無根飄萍一般随風東流,就像 50 年代諸多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一樣,成爲了博物館裏猶如恐龍化石的稀世展品。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 給本站投稿,隻需輸入關鍵詞 " 投稿 "-
- 加入粉絲群,隻需輸入關鍵詞 " 加群 "-
如果你覺得本站不錯,歡迎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