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華夏基石e洞察 ,作者何紹茂
作者 | 何紹茂,華夏基石高級合夥人、業務副總裁,華夏基石戰略财務研究咨詢中心總經理,首席戰略财務專家,原華爲海外CFO,《華爲戰略财務講義》作者
來源 | 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13699120588
注:整理自"華夏基石·百家管理講壇"第三期第二講直播《财報,沒有那麽枯燥——1号位看懂财報三張表》,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線上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我系列分享的第二講:《财報,沒有那麽枯燥——1号位看懂财報三張表》。這也是我在華爲大學高研班财經管理綱要主編、主講的一門通識課,主要解決任總要求"業務懂财務"的基礎問題:業務看懂财報三張表。
在開講之前,我先用兩頁PPT簡單分享一下,我們知凡葉茂團隊的課程設置邏輯,以及爲什麽會開這門課。
我本人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到現在已經将近23年了。在這23年的工作過程中,從央企到民企,我跟諸多企業家交流時發現,這些企業家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着普遍的發展痛點。這些痛點有很多共性,我總結爲戰略落地、資源配置和業财融合三大領域的"八大痛點"。
第一個痛點:"業務跑得快,抱怨财務菜"。
這是企業家跟我反饋最多的點,财務在業務擴張中拖後腿,屬于業财融合領域。我大學是學财務的,所以我覺得财務作爲支撐部門,有的時候可能跟不上業務的步伐。比如說華爲任總要求财務懂業務、業務懂财務。業務高速發展的早期,财務可能會拖後腿。我經常跟企業家朋友們說,财務有時候拖後腿,或者在公司業務高速成長的時候落後,很正常。畢竟業務導向擴張,财務導向控制,要平衡擴張與控制,底線思維,風險思維,很正常。
而業務懂财務,首先就要懂财報三張表。這也是我開這門課的原因。
第二個痛點:"業務吹牛不上稅,戰略規劃難落地"。
這個問題不光在一般的企業,甚至在标杆企業——華爲,也曾面臨過。從2006年前後引進IBM的BLM(業務領先模型),開始系統編制"803規劃",持續至2013年,都還面臨這個問題。2014年,我們在推行全面預算管理(PB&F)變革的時候,财經規劃部開發了一個模型,才把這個問題逐步解決。
第三個痛點:"業務戰略高大上,一線作戰手無糧"。
我們發現,每一次老闆把業務戰略講完,到最後落地的時候,一線手裏沒有資源,落不了地。業務戰略看起來很高大上,一線作戰手裏無糧,悲催地鎖進抽屜,不見塵埃。
第四個痛點:"資源按哭按鬧分配,員工心力體力憔悴"。
這是資源配置的問題。資源按哭、按鬧分配,業務一把手——CEO,财務一把手——CFO,成爲矛盾的焦點,心力交瘁,體力憔悴。會哭的孩子有奶喝,老實人吃虧。誰哭的聲音大,誰要的資源就多。一哭二鬧三上吊,會哭的孩子呵呵笑。預算人員、CFO、CEO不堪其累。
第五個痛點:"預算目标偏差大,管理沒有好方法"。
預算本身是一門學問。
所謂預算,一個是"預",我們對未來要有預測,同時要預備好資源,叫"預見未來";一個是"算",要概算、要預算、要核算、還要決算,當然,最重要的,是"預見未來","編了要算"。
但很多公司把預算編得高高的,年底完不成。把預算、預測、KPI等混爲一談,對預算的作用、目的理解上有偏差。年初定完預算目标,年底達不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
第六個痛點:"蜻蜓點水看經營,1号位黯然傷神"。
日常經營沒有對準目标,導緻很多動作不能确保目标的實現。
編完預算後,需要分析執行情況,三個暴露:暴露問題、暴露風險、暴露機會。回答三個問題:全年預測、問題差距、策略行動。找到解決方案,閉環管理,這就叫經營分析。問題在哪?我總結了一句話叫"蜻蜓點水看經營,1号位黯然傷神"。1号位就是老闆、CEO。
我看好多企業,每次開經營會,大家都說這是公司的體制、機制問題,我們在不斷重複昨天的故事,重複昨天的問題。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本人也是體制、機制的一部分?要想想怎麽能改進。
第七個痛點:"年初忙得團團轉,年終盤點沒錢賺"。
第一第二個痛點,講的是業财融合和戰略落地的問題,第三到六講的是資源配置問題,這個痛點,主要講的是結果和預期、功勞和苦勞的問題。
金一南将軍說,軍人最大的貢獻,不是犧牲,而是勝利。
作爲企業,員工最大的貢獻,不是加班,不是苦勞,而是打勝仗,打糧食,簽單,賺錢,是功勞。
最後一點,第八個痛點:"業務數據真好看,财務結果很難堪"。
新經濟、互聯網公司尤其典型。銷售老大經常跟老闆說"老闆,我業績又提高了XX",最後一看,回款很少。流量增長多少倍,日活增加多少倍,業務數據真好看。但一問收入、回款,對不起,幾乎沒有,财務結果很難堪。給老闆講故事,講語文,沒有結果,沒有數學,"無言的結局"。
總結起來就是三大領域八大痛點。
第一句講業财融合,第二句講戰略制定到落地執行,第三句講業務戰略到資源配置,第四第五主要講資源配置,第六講經營分析,經營分析是一個工具,保障預算落地,而預算幹嘛?預算要保障戰略落地。第七第八句講的還是一個業務戰略到财務結果、業财融合的問題。
針對這八大痛點,我們知凡葉茂團隊的使命,就是希望通過拉通業務戰略到财務結果,實現真正的業财融合,支撐企業的業績十倍增。
如何做到呢?聚焦大财經領域,構建從公司戰略制定到解碼、落地,拉通業務戰略到财務結果的系統理論框架模型,輔之以千億級、百億級、十億級及專精特新企業(營收0.5-4億元)的優秀實踐案例。
爲此,知凡葉茂開發了一系列課程,拉通業務戰略到财務結果的經營管理活動,實現業财融合,支撐業績十倍增長,希望對廣大企業家朋友有幫助。
今天我分享的《财報,沒有那麽枯燥——1号位懂财報三張表》分爲四個部分:
(1)從财報中能讀到什麽;
(2)财報三張表,分别表達了什麽;
(3)财報,不僅是三張表;
(4)财報分析"六看模型"。
我們先來看"妖股之王"特力A是怎麽煉成的。
有多年投資經曆的股民朋友們應該知道,2015年7月9日,特力A這隻股票在沒有重大利好的情況下從9.98元/股一路上沖,在8月13日達到第一個高峰51.99元/股,區間漲幅426%,一個多月漲了四倍。
随後,股價一路掉頭向下,從8月14日的49.99元/股跌到了9月7日的19.26元/股,區間跌幅61%。
就在大家認爲特力A"妖氣"散盡的時候,9月8日,股價再度上漲,在當年的12月10日達到108元/股的曆史新高,也是迄今爲止的曆史最高。公司市值是321億元。
由于異常的波動,證監會在2015年10月23日對特力A股價的兩大操縱者開出了13億的天價罰單。
但是它的"妖氣"仍然沒有沖散,無愧當年A股"十大妖股之王"的稱号。
爲什麽會這樣?
各種大神都在分析。我總結了3條:一是國企改革的預期;二是公司轉型的藍圖,講了一個美妙的故事;三是特力A在深圳擁有超過20萬平米的房子、土地。
關鍵是炒作。現在回歸到了比較正常的水平,今年2月8日的價格是20.26元/股,市盈率是71倍,市值81億元,(市盈率)最高峰時是3000多倍。
我們不禁要問:估值和财報之間到底是什麽關系?估值由什麽決定?這些問題,後面我會回答。
财經是什麽?
财經是科學嗎?
大家經常講,财經的人很嚴謹。财經與數字打交道,有嚴密的邏輯,當然是科學。
财經是管理嗎?
财報是基于會計準則的要求編制的。基于财報、管報,驅動前端業務高效運營,保障戰略落地,當然是管理。
财經是藝術嗎?
也許是。大家經常問我:"何老師,利潤是不是做出來的?"
我說"是的",但做出來的,不等于是假的。
爲什麽财經是藝術呢?
我們有會計政策的選擇,比如選擇曆史成本計價法(成本是确定的),還是公允價值計價法(公允價值是每天波動的)。還有會計估計的選擇,比如一棟房子産權是70年,理論上我可以在70年範圍内計提折舊,但是一般的企業選擇的是20年或者30年。從20年變成30年的時候,就是會計估計的變更,折舊費的變化導緻利潤額的變化,"三張表"自然也會變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财經也是一門藝術。
華爲内部提了一句話:業務爲主導,會計爲監督。
我在華大高研班财經管理綱要兼職授課時,把這句話的"會計"改成了"财經",業務爲主導,财經爲監督。财經包含會計,它的内涵更廣。同時,我把财經的職責,加了一句話:"融監控于服務"。
我們再看幾個恒等式:
(1)總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負債好理解。所有者權益就是你作爲股東投出去的錢。假設你公司剛成立,沒有開始經營活動,借了50萬,自己投資100萬,總資産就是150萬。
(2)資金占用(你花的錢)=資金來源。你的錢從哪兒來?比如投資者投給你的錢,叫所有者權益,也叫股東權益,或淨資産。錢來了後,你要幹嗎?買原材料、發工資等等。
(3)收入-成本費用=未分配利潤。
會計有四個基本假設。
一個假設叫"會計主體",你開了一個公司,就核算這個公司。這個公司叫"會計主體";第二個假設是"持續經營"。你要假設它是持續經營的,否則爲什麽我們要人爲地劃分,以年度爲周期核算呢?正是因爲假設它不會破産、關閉,會持續經營;第三個假設叫"會計分期"。就是以月、季、年爲核算周期;第四個叫"貨币計量"。要用人民币,或美元,或日元來計量,不能像原始人類用貝殼來計量。
正是有了這些假設,我們的會計報表才形成了。
既然三張表是做出來的,那麽是不是可信呢?
廈門大學汪一凡教授寫過一篇文章《會計造假百年回眸》,總結一句話就是:淨利潤是個筐,什麽都可以往裏裝。
所以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利潤表是做出來的,"100個人做賬有101張利潤表",多出來的一張,是審計師調整出來的版本。
大家可能聽過"安然事件"。1997-2001年,美國安然公司虛假盈利16億美金,最後被發現了,導緻審計安然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倒閉了,五大會計師事務所變成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安然公司的CEO傑弗裏·斯基林被判處 24 年零 4 個月的監禁。
我們國家也有很多案例。最有名的是"獐子島事件",2014年10月,獐子島公司披露三季度巨虧8個億,"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異常的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将進入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
世界很大,扇貝去看看——過了半年,獐子島公司卻公告盈利,原因是扇貝巡遊一圈,又回來了。其實是在調節利潤。
再比如瑞幸咖啡,2020年4月-12月,虛增交易額22.46億人民币。虛增了總收入的41%,可見财務造假到了何種程度。
我們不禁要問:報表是數字遊戲嗎?
美國證監會前主席阿瑟·利維特在1998年的一次演講中說:"公司的根本長遠利益是财務報表數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公開性和透明度。玩弄操縱利潤的數字遊戲隻能蒙騙投資者于一時,欺詐取巧終有曝光時,最終隻能導緻公司的覆亡。"
美國資本市場非常完善,已有超過百年的曆史,但仍然有很多造假。
中國呢?據中國證監會披露,2022年,信息披露違法案件203件,其中,涉及财務造假94件,占比46%。
正是因爲證監會加大了上市公司财務造假的"成本",加大了打擊力度,2022年,A股IPO共有234家企業主動撤單,因爲他們擔心監管趨緊,害怕現場審查,耽擱上市進程,所以主動整改。當然,這是好事情,說明大家注重财務三張表的合規性和質量。
從财報中能讀到什麽?
除了報表這麽多問題,我們還能從中讀到什麽?
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爲有車禍,就不開車了。不能因爲報表可能造假,就不用了。我們總要有一個工具衡量公司的業績。
(圖表由知凡葉茂繪制)
1. 從會計報表讀到淨資産收益率
我們看"杜邦比率"。你要提高淨資産收益率(ROE),要提高股東的回報,需要做什麽?
有三個地方可以下手:
(1)提高銷售利潤率;
(2)提高資産周轉率;
(3)加大财務杠杆。
當然,财務杠杆不能無限擴大。國家也提出要去杠杆。在工業行業,通常認爲資産負債率超過70%是有風險的。
大家可能會問:ROE多少是好?
你從銀行借款,1年期LPR爲3.65%,5年期以上LPR爲4.3%。ROE肯定要超過這個數,如果能達到25%,就算很高了。
請計算以下四個公司的ROE,并給出你的評價:
(圖:亞馬遜、華爲、IBM、愛立信等四家企業的ROE,數據由知凡葉茂整理)
2. 從會計報表中讀到現金周期
(圖表由知凡葉茂繪制)
現金周期很重要,尤其對貿易公司。大家先看DPO,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從購買存貨開始到采購付款,你欠供應商的錢多少天;再看ITO,存貨在倉庫放多久才能賣出去,即存貨周轉天數;最後,産品銷售出去到回款多少天,叫DSO,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現金周期=DSO+ITO-DPO
(數據由知凡葉茂整理)
我們看一些案例。
2021年亞馬遜的現金周期是-41天。怎麽會是負數?
這意味着,亞馬遜占用了供應商的資金,不掏一分錢,用别人的錢做生意。也代表亞馬遜在産業鏈的江湖地位很高。因爲亞馬遜是網上銷售、貿易,消費者都是現金付款,DSO比較短,22天,但是它占供應商的資金天數達到了101天,所以現金周轉天數是負的。
這裏我們提個問題:2B和2C的業務有什麽不同?
就是回款的難易程度不一樣。
愛立信、華爲、IBM做的大都是2B業務,現金周期都是正數;亞馬遜作爲2C爲主的企業,現金周期是負數,無償占用了供應商的錢,過得很"滋潤"。
這也是爲什麽短視的華爾街喜歡亞馬遜的原因。
3.從會計報表中讀到市盈率
每股掙一塊錢,市盈率30倍,估值就是30塊錢。
那麽,究竟是什麽決定了公司的價值?
公司價值=股權價值+債權價值。
債權價值一般等于賬面價值,因爲你不會多給銀行一分錢,所以債權一般不會溢價。股權價值就不一樣了。
股權價值的計算公式很複雜,我就不展開了。
内在邏輯是:企業的價值是現實的獲利能力和未來潛在獲利機會的貨币化。
或曰:未來現金流的現值。
這裏我們做個小結:由于權責發生制和曆史成本計量等規則的存在,報表充滿人爲的痕迹,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幾個關鍵指标見微知著:
(1)通過收入和利潤的增長速度,洞察公司的發展潛力;
(2)通過ROE及其分解指标,綜合評價公司的靜态财務狀況;
(3)通過現金周期,診斷公司現金流的健康程度及潛在風險;
(4)通過市盈率,識别公司價值中的泡沫和投資者對其的預期。
财務"三張表",看什麽
1.資産負債表
一個簡單公式,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
實質是回答兩個問題,資金從哪裏來?資金到哪裏去?
比如你剛成立企業,股東投資600塊錢,這個資金是從股東那裏來,叫"股東/所有者權益";二是從銀行借款,這叫負債。
所有者權益+負債,構成了我們的總資産。
這些錢來了,往哪兒去?
買原材料,屬于流動資産;建工廠、蓋房子,屬于固定資産。
當然,在固定資産投入使用前,他們有個名字,叫"在建工程",這是個極易藏污納垢之地。
資産負債表,秀的是肌肉和家底。它包括:
(1)商譽及無形資産。我們說華爲、小米大名鼎鼎,一般被認爲有商譽。
但這個不能入賬。注意:我們賬上的商譽有特定含義:指當我們收購别的企業,比如A,收購價格超過A的淨資産公允價值的部分。
比如A的總資産賬面價值100億,負債40億,淨資産60億。我們收購A,請中介機構評估,負債的公允價值還是40億(一般不會變動),但淨資産的公允價值爲300億(相當于市淨率爲5),我們實際花了400億購買A。那麽,在我們資産負債表上列示的"商譽"應爲100億。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沒有收并購,就沒有商譽。
(2)存貨及其他成本。一般情況下,沒有存貨是最好的,這叫零庫存。極緻代表是豐田的JIT模式,Just in time。但企業要保證不脫銷,比如貴州茅台,有存貨最好。要控制存貨的合理水位,高了,占用資金多,還可能貶值、損耗,比如快消品、海鮮産品;低了,供不應求、丢了市場,非常可惜,比如貴州茅台。所以說,存貨"讓人歡喜讓人憂"。
(3)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過日子就靠它了,當然重要。現金流斷裂,指的就是生命中不能沒有它。
關于資産負債表,這裏強調三點:
第一,要準确理解輕資産運營的含義。比如蘋果、耐克、阿迪達斯這些公司,品牌用自己的,生産環節交給代工廠。但實際上蘋果對代工産品線是有投資的。
第二,研發設計和市場推廣是核心競争力。代表了産品力和營銷力。
第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個青山,就是底子:高質量的資産。
2.利潤表
如果說資産負債表是下蛋的母雞,那麽利潤表就是蛋。
利潤表好理解,基本等式是:淨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期間費用-所得稅
利潤表回答了:公司的經營是盈利還是虧損。
舉個例子,一瓶茅台的價格是1499元,其中生産酒的成本及材料是48塊錢,銷售費用約46塊錢,主要費用都在經銷商(495元),廠家利潤736元,占了一半。
而一瓶1.5元的礦泉水,成本隻有0.01元。
下圖爲貴州茅台和礦泉水的成本費用結構:
爲什麽茅台估值2萬億元?爲什麽農夫山泉的老闆鍾睒睒成了中國首富?
一個共同點是:他們的産品,主要原材料都是水,很便宜。
所以,要想毛利高,就要水分多。
我們選擇生意模式時,原材料選擇液體是最好的。
利潤表顯擺的是妝容和面子。主要包括:
(1)收入。收入是整個利潤表裏面最容易虛增的部分,财務造假80%以上都是收入造假,進而造成利潤造假。所以,我們在審計、投資時要重點看利潤表。尤其看收入的構成,看含金量。
(2)銷售和管理費用。品牌價值看營銷,提升效率看管理。如果一個公司管理費用居高不下,那麽它的運營能力、管理水平肯定很一般。
(3)研發費用。創新能力看研發。
利潤表我們看什麽?
首先要區别成本和費用。收入-成本=毛利,反映的是産品的核心盈利能力。
費用反映的是運營和管理能力。
第二,盈利才能生存。短期虧損可以接受,長期虧損肯定不可持續。最終要盈利。
第三,财務造假,萬惡盈爲首。80%都是虛增收入、利潤的。有些上市公司今年虧損,會把未來要處理的費用前置,全部算作今年的費用,造成今年巨虧,"洗大澡"。規避ST和退市風險。
3. 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照妖鏡,照照現金流量表,是人還是妖。
現金流量表,是三張表裏最難造假的一張表,除非産業鏈上下遊企業聯合起來造假。近年的财務造假有此趨勢。
現金流量主要來自三方面:
(1)經營活動。包含銷售産品、提供服務收到的現金(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支付給供應商的錢和員工工資等。
(2)投資活動。比如你蓋房子(固定資産)。房地産企業例外,蓋房子是經營活動。
(3)籌資活動。也叫融資活動,股東、銀行給你的錢。
大家看現金流量表,主要看經營活動的現金流是否爲正。經營現金流持續爲負,企業就很危險。
2018年9月,我們團隊專門做過恒大的研究,當時預判它有很大風險,可能會爆雷,就是因爲它的經營現金流連續四年爲負,且逐年惡化。
結果2021年9月應驗了。我們提前3年預判了恒大的風險。
希望大家記住這句話:所有的财務數據都可能是假的,隻有賬上的現金是真的。
我們總結一下三張表:
資産負債表是底子,秀的是肌肉;利潤表是面子,看的是妝容;現金流量表是日子,是照妖鏡,照照利潤表是人還是妖。
打底子,要面子,更要過日子。
三張表,就像比基尼,乍一看,露了不少,關鍵的,往往看不到。
所以,财報,不僅僅是三張表。
财報,不僅僅是三張表
财報不僅僅是三張表。那還要看什麽呢?
數據太多太棘手,我們從哪裏找标杆?重點看什麽?
這裏提醒大家,除了三張表這樣的"西瓜",我們還要撿"有價值的芝麻"。
比如:
(1)或有事項。過去發生但可能會對今年報表形成一定影響的事項。
(2)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大家不太注意、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
(3)董事長報告。董事會報告是官方的,但我認爲,董事長的個人報告更值得讀。
(4)管理層對行業趨勢的判斷。
财報六看:六大能力
最後,我們看模型。
知凡葉茂團隊開發了财報六看模型:六個維度,也是六種能力。
1.看戰略(方向能力):
(1)市場空間容量;
(2)行業利潤率。有些賽道利潤率就是很低,比如物流行業,競争慘烈,毛利隻有百分之十幾。
(3)政策導向。比如國家扶持的十大戰略新興産業。
(4)競争格局。紅海還是藍海?我們能不能在紅海裏找到藍海?比如我服務的一家企業,在傳統耳機領域的紅海市場,開辟了骨傳導的新增藍海市場。
2.看效益(盈利能力):
(1)淨資産收益率。剛才反複強調了;
(2)銷售毛利率。反映公司産品、服務及解決方案的核心盈利能力;
(3)人均效益。
(4)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5)EVA。也稱爲經濟增加值,企業稅後營業淨利潤與投入資本的資金成本的差額,很多國資委管轄的央企在用。
3.看效率(營運能力):
(1)成本結構;
(2)銷管費用率;
(3)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4)存貨周轉天數;
(5)應付賬款周轉天數;
4.看資産質量(變現能力):
(1)流動比率;
(2)速動比率;
(3)現金比率;
(4)現金周轉天數;
(5)受限資金。比如地産公司有些資金會受限。
像恒大,家大業大,資産裏面2萬億是負債,股東權益幾千億,跟負債比是杯水車薪。
5.看風險(償債能力):
(1)資産負債率。恒大的資産負債率超過80%。當然房地産公司的杠杆普遍偏高,所以在2021年之後才那麽難過。就像前面我提到的,2018年9月,我們團隊做恒大的研究,當時預判它有很大風險,可能會爆雷,就是因爲它的經營現金流連續四年爲負,且逐年惡化,償債能力下降。
(2)自由現金流。經營現金流扣除再投資之後的可支配現金,可以用來分
紅。西方500強公司常用這個指标。
(3)Net Debt/EBITDA;
(4)現金流量債務比;
(5)利息保障倍數。
6.看趨勢(成長能力):
(1)市場空間成長性。前面的五看,是爲了第六看:看趨勢。我們投資看的也是趨勢。比如人工智能是趨勢,所以ChatGPT那麽火;節能減排、碳中和是趨勢,所以新能源賽道那麽火。
(2)增長儲備。可支撐公司未來3-5年發展的關鍵儲備,比如貴州茅台的基酒,就是增長儲備。若基酒的數量就那麽多,每年的增長是有限的,除非漲價;地産企業的土地儲備,也是增長儲備。
(3)所處發展階段。一是行業發展階段,二是企業發展階段。顯然,所處行業的早期,趨勢可能向好。但不确定性也越大。
(4)CAGR(規模)。規模的複合增長。
這就是财報分析的"六看模型"。
财報視角看比亞迪VS恒大
以2016年-2022年Q3爲周期,我們看比亞迪的财報。
比亞迪的銷售收入在過去五年裏複合增長率是17%。大家知道,2016年以來我們國家的GDP增長率在5%-6%之間。比亞迪的增速大大超過了GDP增速。但是比亞迪的毛利和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低于收入的複合增長率,說明什麽?
從利潤表可以看到,規模在擴張,盈利沒有跟上,因爲它在投資未來。因爲研發費用增速,超過了收入增速;銷售、管理費用增長低于收入增長,說明它的管理效率在提升。
再看比亞迪2022年的資産負債表。整個比亞迪的總盤子增長23%,總資産膨脹到了去年三季度末的4262億元,其中現金增長更多。應收款在減少(-6%),客戶欠款在下降,這是好事情。長期投資增長34.8%,在建工程增長37.8%,遠高于總資産的增速,意味着比亞迪加大了面向未來的投資。
2022年前三季度的收入規模已達2700億,還在高速擴張和投資,這是比亞迪的特點。
再看比亞迪的權益。股東權益在增加,淨資産越來越多;短期、長期借款都是下降的,說明它在降杠杆,更穩健了。如果你是債權人,會比較喜歡這樣的企業。
從現金流量表看比亞迪,主要看風險。2019-2021年,現金流大幅增長106%,其中經營活動現金流增長64.7%,也高于同期收入和資産增速,說明它的經營活動非常健康,絕對值先不說,至少趨勢是向好的。投資活動現金流是負數,不代表它不好,代表它敢于投資,對未來有信心。
關于比亞迪,我在2022年11月,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比亞迪奪冠,傳福緩稱王》,大家可以看看。
這是正面案例,我們再看一個負面案例:中國恒大。
恒大在2009-2020年都是高速增長的,爲什麽在2021-2022年斷崖式下跌?
第一,2009年至2019年,房地産行業處于高速發展,借着城鎮化的紅利,恒大大舉舉債,用于儲備土地資源及多元化投資。
第二,2021年"三條紅線"出台,恒大不能借新債還舊債,導緻現金流斷裂。
第三,由于外部政策環境趨緊和内部銷售受阻,經營活動現金流沒有了,造血能力喪失。恒大開始大舉抛售資産和土地,仍然是杯水車薪。
大家看這五年的數據,2018年是恒大的拐點。比如現金比率下滑,受限資金下滑——按理說,房地産是預售制,銷售越多,受限資金越多。2018年銷售收入上升的情況下,受限資金下滑是不正常的。當然要考慮房地産的特殊情況,就是收入結轉要滞後銷售2-3年。
最關鍵是的指标是資産負債率,達到了83%,100塊錢裏面有83塊錢都是負債的。再看它的有息負債,也是居高不下,達6711億元(截止2018年9月30日)。
2018年之後,先是銷售打"骨折",接着是票據逾期。2021年7月廣發銀行發動一筆價值1.3億元人民币的小額訴訟,2021年9月份正式引發了債務危機。
大家可能有疑問:恒大作爲上市公司一直在披露财報,爲什麽之前沒人發現?
我們"知凡葉茂"團隊在2018年9-11月,做了一系列報告,分析了碧桂園、萬科、恒大、融創等四家房地産頭部企業,标題叫《奔跑中排雷——财務視角看标杆:十二年财報看四巨頭,五年财報看恒大》,分析了四巨頭過去12年的财報以及恒大過去5年的财報。報告于11月定稿。總的結論是:
(1)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四家公司收入規模突破了萬億,但是高杠杆,風險不斷上升;
(2)恒大規模、利潤增長背後,是效率惡化,造血能力差,現金流壓力大;萬科财務最穩健。
(3)恒大帶雷奔跑,奔跑排雷,降杠杆效果初顯,但淨負債率遠超過這四家公司的平均值,債務壓力仍然較大。
(4)地雷定時,壓力未減。恒大債務成本高。雖然借款利率呈下降趨勢,但仍遠高于四巨頭均值(6.4%),達7.9%。
(5)經營現金流持續爲負,且逐年惡化,造血能力差,這與其高速增長的銷售額增長不匹配,不正常。2017年,恒大經營現金流爲-1510億元。投資、籌資現金流可以爲負,但經營現金流不能持續爲負。前面講過,這很危險。而且當時恒大的存貨(土地儲備)持續增加,對現金流的吞噬仍将持續。
最後,獻給線上觀衆朋友們一首小詩。改編自宋代詩人黃裳的《宴瓊林·已覽遍韶容》。
覽遍韶容俏,不如看财報
三杯酒下肚,六看要記牢
利潤多注水,現金少作妖
魏妃天與色,有情天亦老
經營要穩健,醒後不煩惱
莫道桑榆晚,旮旯有芳草
善用數據眼,坐擁桃花島
決策看趨勢,價值比天高
謝謝大家!
(編輯/整理:葉未央)
END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管理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
請爲我點贊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