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競争日益激烈的當下,日産汽車正深陷一系列的困境之中,引發人們對這家日系巨頭未來前景的深深擔憂。
近期,日産汽車首席财務官馬智欣(Stephen Ma)即将卸任的消息不胫而走。這距離日産宣布全球範圍内裁員 9000 人、削減産能以及年内第二次下調利潤預期還不到 1 個月的時間。馬智欣于 1996 年加入日産,在其職業生涯中,頻繁在日産全球重要市場擔任不同管理職位,經驗豐富。2012 年,他出任合資品牌東風有限副總裁,2018 年調回總部并最終升任 CFO。如今他的離職,不管是直接離開還是降職,都無疑加劇了外界對日産内部穩定性的關注,這一變動或許标志着公司正在尋求新的戰略方向,推動管理重組以應對當前的危機局面。
回顧日産的發展曆程,自 2018 年前董事長卡洛斯 · 戈恩被罷免,同時縮減與雷諾的合作關系後,日産就一直深陷混亂與内部紛争的泥沼,難以完全恢複元氣。早在 1999 年,雷諾出手救助瀕臨破産的日産,雙方組建了長期聯盟。然而,這一聯盟内部關系卻飽受不平等股權和投票權的困擾,矛盾重重。在 2023 年重組持股之前,雷諾持有日産 43% 的股份,而日産在雷諾的持股僅爲 15% 且無投票權。此外,2015 年法國政府将在雷諾的股份提升到近 20%,這一操作令日産憂心忡忡,擔心雷諾在聯盟決策中會更偏向法國政府利益,而非雙方利益平衡。雖然後來雷諾将其在日産的持股比例削減至 36%,日産也獲得了在雷諾 15% 股份的投票權,但雙方之間的嫌隙似乎并未完全消除。
從當前市場形勢來看,日産汽車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在中國市場,比亞迪等自主品牌憑借強大的産品競争力,對日産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在美國市場,由于缺少插電混動車型,日産在與豐田的競争中處于劣勢,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在這種情況下,日産宣布裁員、削減産能等開源節流措施,試圖緩解困境。然而,雷諾在此時減持其在日産的持股份額,這在某種程度上似乎證實了外界對日産正遭遇困境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
爲了擺脫困境,日産正在積極尋求戰略轉型。一方面,日産正在尋找一位長期穩定的股東,如銀行或保險集團,來替代部分雷諾的股權,甚至考慮将部分股份出售給主要競争對手之一本田,雙方此前已就新能源車展開讨論,并試圖共同應對激烈的市場競争。但目前合作尚未敲定,據消息人士透露,日産大約有 12 至 14 個月的時間完成 " 自救 "。另一方面,日産内部對企業發展模式也有着深刻的思考。有相關人士對巨大規模是否能帶來商業成功表示懷疑,認爲追求規模在達到一定阈值後可能會導緻效率低下,這或許也将影響日産未來的戰略決策方向。
在行業格局不斷變化的今天,日産汽車的未來充滿了不确定性。它能否在這場危機中成功自救,實現戰略轉型,重新在市場競争中站穩腳跟,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命運,也将爲汽車行業提供一個在複雜環境下企業如何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案例,值得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