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胡淼 4 月 29 日,北京市委和海澱區政府在中關村論壇的空天信息産業分會上首次公布了 2024 年以來對商業航天領域的扶持政策規劃,宣布将在商業航天領域設置聯合基金,并發布了支持商業航天産業發展的行動計劃。
2024 年," 商業航天 " 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彭銳鋒表示,北京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發源地,北京目前聚集了 50 餘家航天領域市場主體,湧現出中科宇航一箭 26 星成功發射、藍箭航天首枚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成功入軌、星河動力完成民商火箭全國首次海上發射等創新成果。
會上,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了《2024 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商業航天領域聯合基金指南》(下稱《基金指南》)。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張宇蕾在會上稱,《基金指南》共設立兩類項目,其中重點項目每項資助 100 萬元,前沿項目每項資助 30 萬元。今年重點的研究方向包括可複用火箭總體設計、火箭推進技術、衛星組網與通信、宇航遙感與監測等領域。基金申報工作預計在今年 5 月下旬正式啓動。
張宇蕾稱,目前已經有 7 個區 39 家企業參與到了聯合基金,7 支聯合基金規模合計達到了 3.8 億元。
會上,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澱區副區長唐超發布《海澱區建設商業航天創新高地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唐超表示,海澱區力争到 2028 年實現 " 雙百雙千 " 的目标,建成 100 萬平方米産業空間,培育 100 家專精特新企業,在軌運行衛星數量超 1000 顆,商業航天産業規模超 1000 億元。
唐超稱,《行動計劃》的發布,将加強市、區政策聯動,将商業航天納入整體産業布局,引導更多資源向商業航天産業領域集聚。
唐超稱,計劃實施的過程中," 央企 "" 央院 " 仍将發揮主力軍作用,同時也将促進央企民企協同聯動,實現資源共享,技術互通。在應用場景上,提升衛星整星的研制能力、打造全型譜配套産品體系被視作重點任務。此外,海澱區還将依托中國航天城地理區位優勢,打造集研發、制造一體的 " 衛星小鎮 ",發展多個特色産業園區,形成 " 一城一鎮多園 " 的空間布局。
會上,海澱區委副書記、區長李俊傑稱,海澱區在發展商業航天方面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海澱區不僅彙聚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清華、北航、中科院等空天信息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還集聚了全國 60% 以上的衛星型号總指揮、總設計師、主任設計師等領軍人才,培育挖掘全國 1/4 的商業航天領域頭部企業,推動在軌運營商業衛星 122 顆,占全國的 1/3。
2024 年 1 月 25 日,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了《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 — 2028 年)》,旨在從多個方面推進本地商業衛星和火箭的建設,攻克可重複使用火箭等關鍵技術難題,加速衛星星座的構建。
唐超表示,目前擁有企業、高校、人才等優勢的海澱區已經形成了較爲完善的商業航天産業鏈,并集聚了一批優質企業。其中上市公司 10 家,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 47 家,國家級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 18 家,占全市 60% 以上。
泰伯智庫在大會上發布的《全球及中國衛星互聯網全景研究報告(2024)》指出," 十四五 " 期間,我國衛星互聯網産業将進入一個高低軌衛星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時代。2023 年,我國衛星互聯網産業市場規模約爲 500 億元。到 2025 年,我國衛星互聯網産業市場規模将超過 750 億元,到 2035 将超過 15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