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艾倫 / 文 近日,最高法院發布《關于建設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的通知》,該通知顯示,最高人民法院拟于 2024 年 1 月上線運行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且僅支持全國法院幹警在内部專網查詢檢索裁判文書。
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追問始于 2013 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是否因此轉向,批評者表示:如果裁判文書由此不再對外公開,無疑公衆參與監督司法的重要渠道将被堵塞,這是否标志着我國司法公開的巨大倒退?甚至還有人擔心,司法訴訟會不會因此進入 " 關系時代 ",從而導緻新一輪司法腐敗?
僅從《通知》本身來看,以上批評意見還有待商榷。因爲有消息顯示,最高法院也在同步籌建 " 人民法院案例庫 ",供各級法院、廣大法官使用,并适時、以适當方式對外公開,供社會公衆使用。另外,《通知》實際上并未涉及現有的中國裁判文書網的 " 存廢去留 ",盡管目前還不清楚裁判文書庫以及 " 人民法院案例庫 " 與中國裁判文書網之間究竟是并存關系還是替代關系。
但我認爲,針對最高法院這一《通知》提出的批評也絕不是杞人憂天。司法公開會不會因此走回頭路一時還不能妄下斷言,但對公衆的疑問和憂慮,有關部門有必要及時予以回應。
首先,自 2013 年中國裁判文書網運行以來,裁判文書公開制度不僅已經成爲十餘年來法治建設事業重要的裏程碑,裁判文書上網也早已成爲司法公開的重要标志。《人民日報》曾明确指出,裁判文書公開是司法公開的重要一環,有利于增強司法透明度,強化監督,防止司法權濫用,有利于人民法院樹立司法權威,提升司法公信力。通過互聯網及時、全面地公布法院尤其是最高法院生效的裁判文書,在國際司法領域是大勢所趨。自 2014 年起,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推動下,截至 2019 年 11 月,裁判文書網上的裁判文書已超過 8000 萬份;自 2016 年裁判文書上網規定實施以來,裁判文書的公開數量和公開比例有明顯提高。這是我國法院貫徹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的有力舉措,也是近年司法改革的一項重大成就。
其次,當前裁判文書公開雖然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均不是就此限制、否定甚至取代裁判文書網運行的理由。裁判文書公開目前的确有如下問題:選擇性公開現象仍然存在,一些重大案件(包括熱點案件和指導案例)的裁判文書沒有公布;文書上傳的及時性有所進步,但仍有近 70% 的文書沒有在合理時間内上傳;文書信息過度隐匿和敏感信息未加隐匿的現象同時存在,大量未公開文書沒有按規定上傳文書基本信息等等。還有意見指出,目前也存在利用技術手段通過裁判文書網非法牟利甚至侵犯他人隐私、個人信息等不法現象。筆者不否定這些問題的存在,但與其說這是裁判文書公開的 " 弊病 " 或 " 缺陷 ",不如說是裁判文書公開制度仍存在相當的優化、規範和改進空間,這不應該成爲限制甚至取代裁判文書網運行的所謂根據。
第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現在運行的裁判文書網早就超越了專業法律人使用的層面,它已深刻影響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據統計,十餘年來裁判文書網累計已達 1000 億次的點擊量,足見其應用之廣泛。然而令人倍感擔憂的是,2021 年以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裁判文書公開率自 2018 年到 2020 年的 70%-80% 急轉直下,刑事、民事案件文書公開率跌幅均近五成,而行政案件公開率跌至個位數。司法機關的退縮顯然已和公衆對文書公開的巨大需求漸行漸遠。
司法本身屬于裁斷性的權力,除特殊情形外對案件事實、裁判結果及理由加以公開,原是司法的必有之意。隻有如此才能通過對個案的處理,進而實現現代社會的司法治理。我們常說,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我們也堅信 " 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 絕不是一句空話。但如果偏離了司法公開的大道,正義又如何才能看得見并感受得到呢?裁判文書公開承載着法治的目标和理想,我們由衷地呼籲并期待,這扇司法公開的大門不僅不要關閉,還要越開越大越好才是。
(作者系法律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