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降價成爲了光伏行業的 " 關鍵詞 ",尤其四季度以來,産業鏈四大環節(矽料、矽片、電池、組件)價格持續走低,不少企業抱怨已跌穿成本線,引發了廣泛關注。業内普遍認爲,去年以來轟轟烈烈的擴産潮催生的大量産能無法消納是降價的主因之一,而供需不平衡也顯現在了不少光伏企業三季報的營收、利潤表現上。
産能消納漸慢、業績表現走弱、價格預期低迷,即使面臨這些狀況,還是有逆勢擴産的 " 勇士 ",他們緣何做出擴産決策?對未來又有哪些打算呢?
矽料龍頭大全能源逆勢上馬新項目
12 月 13 日晚,矽料四巨頭之一的大全能源(688303.SH)發布公告稱,近日與石河子市人民政府、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及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協議,約定公司在新疆石河子市投資建設 "大全能源矽基新材料産業園項目 "。根據公告,該項目固定資産投資人民币 150 億元,将按照 " 整體規劃、分期實施 " 方式建設,其中一期項目計劃投資 75 億元,建設年産 5 萬噸多晶矽及配套 15 萬噸工業矽、120 萬支圓矽芯項目;二期計劃投資 75 億元,建設年産 5 萬噸多晶矽及配套 15 萬噸工業矽、100 萬支圓矽芯項目。
大全能源的主營業務是光伏所用的多晶矽,近年來其産能占國内産能比例保持在 10% 以上,公司業績表現也與矽料價格高度相關。2022 年,矽料價格 " 瘋漲 ",大全能源業績也同步走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309.4 億元,同比增長 185.64%;歸母淨利潤 191.21 億元,同比增長 234.06%;淨利潤率高達 61.8%。
但到了今年,矽料價格從一季度就顯現頹勢,大全能源的業績也從一季報開始就陷入營收、淨利同比雙雙下滑的窘境。到了三季度,根據此前公布的三季報顯示,該公司今年 1-9 月營收同比下降 47.81%,淨利潤同比下降 66.09%,淨利潤率也降至了 39.72%。此外,大全能源股價也同步走低,較年初有超過 30% 的跌幅。
而目前,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矽料仍處在降價走勢中,從年初至今跌幅超過 70%。協鑫科技聯席 CEO 蘭天石近期還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産能的持續釋放,矽料價格未來一年内可能都會處在低谷。
底子越來越薄,前景又不看好,大全能源此次擴産又出于何種考量呢?
在公告中,大全能源表示,此次投資能夠進一步優化公司主營業務結構,實現公司産品結構的多元化,提升公司綜合競争優勢和盈利能力。同時還強調,此次對外投資的資金來源爲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不會對公司的财務狀況、正常生産及經營産生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股東利益的情形。
有業内人士提示稱,此次公布的新項目中,高比例的工業矽值得關注,這說明大全能源已經在積極實行向上延伸戰略,抵禦光伏産業鏈價格持續下行帶來的沖擊。
钛媒體 App 梳理發現,矽料銷售一直是大全能源營收、利潤的主要來源,在降價潮沖擊業績之際,大全能源近期在财報、投資者交流、業績會中多次強調控制成本、保障供應鏈安全等的重要性,而将投資縱向向上延伸至工業矽,有利于實現規模化生産,加強控本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對沖降價風險。此外,大全能源此前還表示,将橫向向半導體矽料延伸産業鏈,打造強大的财務報表。
根據公開資料,11 月以來矽料環節的擴産還包括:山東信發集團簽訂的年産 12.5 萬噸高純晶矽、15 萬噸工業矽的新項目,總投資達 142 億元;寶豐集團投資 64 億元的瓜洲寶豐多晶矽上下遊協同項目一期 5 萬噸也已正式投産。
電池、組件環節活躍度更高,TOPCon 新産能占多數
相比于矽料、矽片(11 月以來無新簽約或投産國内矽片項目,僅阿特斯在泰國有一 N 型矽片新簽項目)環節寥寥無幾的擴産,中下遊電池、組件廠商的動作顯然更爲積極。
根據草根光伏的統計,整個 11 月,電池片環節簽約、開工、投産的項目共 15 個,平均每 3 天 1 個。組件環節,11 月投産的項目有 5 個,簽約落戶的組件項目有 2 個。
钛媒體 App 梳理相關項目名單及 12 月以來的項目動态發現,TOPCon 電池及組件的落地産能明顯更多,其中較受關注的包括 TOPCon 陣營龍頭晶澳科技(002459.SZ)的石家莊基地 10GW 切片及 10GW 電池項目、包頭基地 5GW 光伏組件項目,其他公司方面,總投資 80 億元的安徽美達倫一期 4GW 電池項目、協鑫集成 12GW 高效 TOPCon 組件等也值得注意。
HJT 落地産能、新簽項目也不少,包括合肥華晟 5GW 電池、格力 7.2GW 電池、5GW 組件等。
相比之下,BC 技術的新項目較少,龍頭公司愛旭股份(600732.SH)、隆基綠能(601102.SH)都沒有大動作。
此外,被視爲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主力的鈣钛礦,也有新動向。廣東脈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鈣钛礦電池項目在 11 月完成了投資引進合作簽約,将設立鈣钛礦光伏組件研發及生産總部,項目總投資約 20 億元,預計 2024 年上半年完成投産。
有業内人士評論稱,目前的擴産、簽約較上半年已經少了很多,但仍然顯示出市場對新的 N 型電池、組件産品有需求,廠商也看好技術代際更替的邏輯主線。
不過,擴産變少的另一面則是減産、裁員的消息不斷傳出。钛媒體 App 注意到,近期光伏圈流傳一張圖片,列出了不少企業廠商的裁員、減産計劃,圈内耳熟能詳的龍頭大多在列。
在業内群組讨論中,一位觀察人士表示,年底季節性因素疊加産能過剩、低開功率、價格走低等行業困局,龍頭廠商考慮減産、裁員也是情理之中,至于動辄萬人的裁員數量是否可信,目前還未見到實錘證據。
不少龍頭企業近期也對相關傳言進行了回應,較有代表性的,如隆基綠能回應稱年末會根據考核情況和戰略安排做正常優化,但目前尚未确定具體比例和人數。另一個 BC 路線龍頭愛旭股份則表示,P 型老産能會逐漸退出,但公司專注的 BC 新産能仍處在爬坡階段,不會減産,也沒有整體性的裁員計劃。走 TOPCon 技術路線的晶科、晶澳也均表示沒有裁員計劃,新型産能還會陸續上馬。
雖然龍頭企業的回應頗有 " 辟謠 " 意味,但圈内傳言反而越來越盛,有觀察者認爲,行業 " 淘汰賽 " 或将在 2024 年開啓,在塵埃落定之前,擴産會越來越少,減産、裁員終究難以避免。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請關注钛媒體國際智庫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