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31 日深夜,中國疾控中心微信公衆号發表了關于奧密克戎變異株 CH.1.1 的一篇科普文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CH.1.1 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 BA.2.75 的第六代亞分支。最新研究顯示,其免疫逃逸能力和傳播優勢進一步增強。
據了解,2022 年 11 月至今,CH.1.1 在美國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趨勢。2023 年第四周,CH.1.1 在美國流行株的占比為第五位,僅次于 XBB.1.5、BQ.1.1、BQ.1 和 XBB 變異株。
病毒變異株模拟圖像 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那麼,我國目前的免疫屏障能否應對 CH.1.1,引發第二輪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今後又是否會出現更強的變異株呢,記者就這一系列話題采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
未見緻病性增強但仍需進一步關注
全球最大的流感及新型冠狀病毒數據平台 GISAID 數據庫收錄的序列顯示,CH.1.1 于 2022 年 7 月 8 日在印度首次采集發現。近 1 個月,CH.1.1 及其亞分支在全球序列數占比超過 6%。
截至 2023 年 1 月 30 日,該變異株已在 67 個國家或地區監測發現,主要在英國、丹麥、新加坡等國流行,在英國近一個月内上傳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約為 25%。
最新研究顯示,由于新增多個突變位點,增加了 CH.1.1 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時,新增的一個突變位點(L452R)曾經是德爾塔變異株的特征性突變位點。但值得注意的是,該突變位點也存在于許多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亞分支中,如 BA.5.3 和 BA.5.1.3 等。
對此,病毒學專家常榮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新增的這個突變位點雖然曾經是德爾塔變異株的特征性突變位點,但 CH.1.1 和德爾塔變異株沒有太大聯系,因為這是 CH.1.1 趨同進化獲得的,并不是來自德爾塔變異株,并且該毒株的緻病力也不會像德爾塔那樣高。
" 德爾塔變異株裡面增加緻病力的這些變異突變,都沒有在奧密克戎變異株裡保留下來。" 常榮山解釋說。
關于 CH.1.1 的緻病力,中國疾控中心文章顯示,目前,未見 CH.1.1 的緻病性增強,但仍需進一步關注。一般新毒株出現後,感染病例需達到一定規模并持續一段時間,才能初步判斷新毒株的緻病力是否變化。
脆弱人群及未感染人群需加強個人防護
我國目前已經檢測出了 CH.1.1 —— 2023 年 11 月 13 日,我國通過基因組測序首次從天津市報送的 1 例泰國輸入病例樣本(2022 年 11 月 10 日采樣)中檢出 CH.1.1 進化分支。
截至 2023 年 1 月 30 日,我國共監測發現 24 例 CH.1.1 及其亞分支輸入病例。輸入病例來源地涉及 15 個國家或地區。未監測到 CH.1.1 及其亞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中國疾控中心發表的文章認為,盡管 CH.1.1 變異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傳播優勢進一步增強,導緻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風險增加,但我國大部分人群體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體,對 CH.1.1 存在一定的交叉保護作用,CH.1.1 短期内不會引起本土大規模流行。脆弱人群(65 歲以上老人、基礎病患者和未接種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強個人防護。
對此,常榮山告訴記者,雖然 CH.1.1 的緻病力目前沒有增強,并且國内目前的免疫屏障對此有一定的交叉保護作用,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考慮到我國目前仍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沒有感染過病毒,再加上較大的人口基數,這部分人群要是感染的話,數量也不在少數,因此要做好充分的防護和準備。
一年多以來,奧密克戎的變異株層出不窮,在 2022 年 12 月 20 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介紹,奧密克戎從 2021 年 11 月出現以來,截至 2022 年 12 月 18 日,已經從 BA.1 到 BA.5 這 5 個分支演變出 709 個亞分支。
既然目前已有如此之多的變異株,那麼今後對社會能造成威脅或者需要關注的變異株又有哪些呢?對此,常榮山表示,像 CH.1.1 及 XBB.1.9 對我們都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威脅,還有 XBB.1.5、BQ.1、BQ.1.1 等,這些變異株在我國還沒有造成過大規模感染," 因此對我們來說是有一定威脅的。"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