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戰史堂 Author 戰史堂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戰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個嚴謹又有趣的公衆号。盡量保證内容真實幹貨,配圖準确,還讓文章讀起來不枯燥。
在昨天的文章中,堂主介紹了殲 -5 的研發過程,并在結尾留了個小尾巴。我們知道殲 -5 包括基本型 767 架,殲 -5 甲 124 架,殲教 5 教練機 1087 架,殲偵 5 偵察校射機 16 架,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各個型号的殲 -5。
殲 -5 基本型的情況在昨天的文章已經大緻介紹了,各位可以移步觀看:
▲殲 -5 大量入役,标志着我國有能力自行生産噴氣式戰鬥機。
先來介紹一下殲 -5 甲,殲 -5 甲是加裝雷達的全天候版本,它誕生的背景既有流行的向全天候戰鬥機發展的趨勢,又有非常急迫的實戰需求。盤踞在台灣的國民黨空軍組建了 " 黑蝙蝠 " 中隊,駕駛去除武裝的 B-17 不斷在夜間低空襲擾大陸。
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 1957 年 11 月 20 号,一架 B-17G 在大陸活動了 9 小時 13 分鍾,甚至一度逼近北京(即老鷹 79 号任務)。我軍沿線各機場起飛了 18 架次攔截,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都失敗了。
此事震動了周總理,并對此做了重要批示。由于我軍當時裝備的雷達不能有效追蹤到低空的目标,因此上馬全天候戰鬥機的需求非常迫切。一方面我們引進雷達版米格 -17PF,另一方面開始仿制該機,即後來的殲 -5 甲。
▲國民黨空軍的 " 黑蝙蝠 " 中隊經常在夜間低空襲擾大陸,最震動高層的就是這次 " 老鷹 79 号 " 任務。
1961 年,成立不久的 132 廠就接到了研制殲 -5 甲的任務。當時 132 廠手裏有兩架米格 -17PF 實物,全套殲 -5 的圖紙和制造所需的工裝。新飛機的絕大部分都與殲 -5 相同,最大的區别是在機頭加裝了 RP-5 雷達。
該雷達有兩根天線,進氣口上部突出前的鲨魚嘴狀雷達罩内安裝搜索天線,進氣道中央半球形天線中錐内安裝跟蹤天線。這兩個雷達罩都采用硬度較小的非金屬材料,塗着藍色油漆。
▲殲 -5 甲的機鼻處安裝了 RP-5 雷達。
RP-5 的雷達天線不斷掃描飛機前方的左右上下各個方向,當飛行高度在 3000 米以上時,雷達的搜索範圍是左右各 60 度,向上 +26 度到 -2 度,向下 -14 度,探測距離爲 10 公裏。
當目标接近到兩公裏内後該改爲自動跟蹤目視,并于瞄準具關聯,此時綠燈亮起表明處于較佳的射擊距離,當與目标距離不到 500 米時,會閃爍紅色告警燈提醒飛行員注意規避。
然而該雷達還是有不少缺陷,如果搜索 1000 米以下的目标時,地面雜波就會嚴重幹擾雷達,敵機就被淹沒在這些地面雜波中了,搜索低空夜襲的國民黨飛機仍然有很大的困難,當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後話了。
▲殲 -5 甲的研發成功,使我國擁有了全天候作戰的戰鬥機。
132 廠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嚴格按照實物測繪,但是強度計算、外載荷計算、靜力試驗任務書和技術條件等,則是按自行設計方法制定的。
爲了安裝雷達,飛機在其他方面進行了部分改動,比如武器換爲了 3 門 23mm 機炮,每門備彈 100 發。由于增加了雷達,殲 -5 甲比基本型重約 200 公斤,最大速度降低了大約 30km/h,爬升率也有所影響,起降所需跑道也要更長。
1962 年,上級将殲 -5 甲的首飛日期提前到 1964 年,全廠職工加班加點,巧幹苦幹,在節點前完成了試制任務。1964 年 11 月 11 号,在共和國空軍生日當天,殲 -5 甲首飛成功,空軍立即采購了 124 架,這也是 132 廠的 " 發家機 "。
▲ 1964 年 11 月 11 号,殲 -5 甲首飛成功,此爲首飛時的照片。
在殲 -5 家族裏,殲教 -5 是數量最多的一款,是用于培訓戰鬥機飛行員的教練機。在殲教 -5 誕生之前,我軍主要使用烏米格 -15 進行飛行員培訓,由于飛機到壽,需要一款新飛機來接替。
在這個背景下,132 廠開始着手以殲 -5 爲平台改裝成教練機。根據烏米格 -15 的布局,設計師将單座改爲了雙座,前風擋加高,座艙蓋的尺寸也随之加大。前座艙蓋爲向右開啓,後艙蓋爲向後開啓。
▲殲教 -5 機群,是我軍早期主力教練機,注意座艙蓋的打開方式,遠處還有一架運 -5。
前後艙均有一套操縱裝置,但後艙的較遠可以超越學員接管操控。爲了進行射擊訓練,殲教 -5 保留了一門機炮,備彈 40 發,其餘設備與殲 -5 差别不大。
殲教 -5 于 1964 年開始研制,1966 年 4 月制造出第一架原型機用于靜力測試,很快第二架原型機也被制造出來用于試飛。
一切工作都非常順利,同年 12 月,國家就正式批準了殲教 -5 的定型投産,一直生産到 80 年代。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長期使用殲教 -5 作爲表演用機,直到 1995 年才換裝新機。
▲殲教 -5 還被八一飛行表演隊選中作爲表演用機,直到 90 年代才換成殲 -7。
相對于上千架産量的殲教 -5,殲偵 -5 的數量就不及前者一個零頭了。爲了提高前線炮兵的打擊效率,需要一款用來觀察、校正彈着點的偵察機(準确來說是炮兵校射機)。
1972 年 7 月,我軍開始嘗試将殲教 -5 改裝成偵察機。主要的改裝是拆除兩門機炮,空出的位置增加航空相機和相機控制器等設備。前艙爲飛行員,後艙是領航員,并增加了相應的儀表等。
殲偵 -5 一共改裝了 16 架,主要用于炮兵校射。然而随着炮兵技術的進步,已經不再需要專用的校射機了,于是在 1986 年,偵察校射大隊被撤編,16 架殲偵 -5 被改回教練機。
▲殲偵 -5 以殲教 -5 爲平台改裝,注意機腹下方的航空相機短艙,前艙爲飛行員,後艙爲領航員。
殲 -5 還有一個比較奇特的改型——它的機鼻上側有一個圓滾滾的雷達罩,就像安裝了 SP-2 雷達的米格 -17P。
這個改型數量很稀少,目前全國能看到的隻有兩架,分别位于北京和青島的博物館,展牌介紹說是殲偵 -5,可能是測試機,并未正式定型投産。
▲位于北京的中國航空博物館的 "2424" 号殲 -5,其雷達罩不同于常見的殲 -5 甲。
▲青島海軍博物館的殲 -5,這種型号的全國就這倆地方能看到。
▲ "2424" 号殲 -5 的模型封面圖,注意機翼下還挂載了導彈,可見畫作的作者認爲其執行的時戰鬥任務,而不是用于偵察。
殲 -5 是中國航空工業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中國成爲了當時少數幾個能夠批産噴氣機的國家之一。殲 -5 入役後,在台海、廣西等地擊落入侵敵機多架,取得了較爲不錯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