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魔聲學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董事長謝冠宏
誰也不曾想到,誕生于 2014 年的 TWS(真無線藍牙)耳機産品,在 10 年不到的時間裡,已經成為了個人音頻市場的絕對主力。根據 Canalys 公布的最新數據,2022 年第三季度,全球個人智能音頻設備出現年内第二次下滑,出貨量 1.136 台,同比下降 4%,而 TWS 耳機的出貨量卻出現逆勢增長,成為唯一正增長的子類别,出貨量達 7690 萬台,同比增長 6%。
钛媒體 App 注意到,在市場的競争格局上,除了蘋果以外,剩餘品牌的市占率均不到 10%,其中市占率達到 1~3% 的品牌數量達到了 10 個以上。"1 王、3 超、多強 " 不僅是過去三年逐步形成的既有競争格局,同時也會成為未來 5 年的市場主基調。
正如萬魔聲學創始人兼董事長謝冠宏接受钛媒體 App 采訪時所說的:" 目前 TWS 耳機市場的競争仍然十分激烈,每個品牌都要進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建立差異化的技術優勢,才能在市場内獲得長久的立足空間。"
智能降噪成為行業當下技術分水嶺
TWS 發展的初期階段,所有的廠商都在解決一個共同問題:信号連接,由于産品體積的減小,直接壓縮了元器件和天線的布局空間,過去在藍牙頭戴産品中已經被較好解決的一系列斷連、聲音延遲等問題,成為了 TWS 産品在體驗穩定性上出現了缺陷,同時也成為阻礙其走向普及的最大瓶頸。
蘋果于 2016 年就發布了 AirPods,從那時起,萬魔就已經決定開始布局 TWS 産品,随後的 2017~2018 年,萬魔始終在尋找适合的解決方案、組建團隊、開發技術,其于 2018 年底推出的 " 時尚豆 " 是該品牌首款真無線耳機産品。
到了 2020 年前後,TWS 産品的技術發展進入 " 平台期 ",此時從入門級幾十元的産品到旗艦級的千元級産品,在基礎體驗上都已經打磨的非常成熟。行業技術競争的核心開始從 " 基礎性能 " 轉向 " 特色功能 "。
" 像主動降噪技術,一直是近兩年比較熱門的技術領域,而且從技術出現到目前的最新産品,主動降噪的體驗無論是降噪深度還是給人帶來的聽感、隔絕感,都在不斷提升。" 謝冠宏說到。萬魔最早于 CES 2019 上發布了自家品牌首款搭載主動降噪技術的産品 "1MORE 真無線降噪耳機 ",産品具備前後反饋麥克風,并搭載了高通的 TrueWirelss Stereo Plus 技術。
據謝冠宏介紹,下一步,TWS 産品的主動降噪的體驗将會向智能化快速靠攏,不同于過去根據外界聲音進行固定的降噪算法處理的方式,智能化主動降噪将會讓耳機具備識别外部環境的能力。
除了能夠通過優化算法進一步提升對應場景的降噪能力以外,還能方便用戶在從地鐵、飛機等高噪聲環境切換至辦公室、家庭等環境時,獲得更加一緻且自然的聽感切換。同時,智能降噪技術還被廣泛應用在 TWS 耳機的通話、語音交互等場景,對于提升産品在線上辦公、社交溝通中的體驗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 可以說,主動降噪技術在 TWS 産品上的出現,初步解決了聲音隔絕的問題,而智能化則賦予了降噪功能更加人性化的體驗,讓用戶能夠在想要隔絕外界聲音的時候能夠充分進行聲音剝離,而在想要融入環境的時候又能做到無感且流暢的切換。" 謝冠宏說到。
因此,智能化的降噪體驗也是目前所有音頻廠商都需要去攻破的技術,而且也将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内中高端産品的 " 技術守門員 ",無論是已經跻身頭部的品牌還是目前仍處于長尾部分的音頻廠商,完成技術攻堅、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生存下來。
空間音頻與無損傳輸加持,音質需求得以重燃
為了能夠讓降噪體驗實現智能化,除了要改變産品的設計,增加麥克風的數量、結構以外,還要依托于 TWS 産品自身性能或者具體點說就是算力的提升。同時,TWS 産品中對算力有着更高要求的場景,還不止降噪功能而已。
謝冠宏表示:" 目前 TWS 産品所需的算力要求不斷提升,除了在降噪場景以外,其還能夠為智能語音交互以及空間音頻能力的實現提供支撐,因此萬魔也在着手于加速存算一體的智能芯片布局。有了更高算力的芯片後,耳機能夠承載的應用場景将會進一步放大,比如識别并執行複雜的智能語音指令、提高空間音頻的反饋精度、聲音效果等等。"
采訪中提到的空間音頻技術,也是繼主動降噪後 TWS 領域最大的技術熱點。傳統的耳機采用的都是雙聲道的立體聲播放模式,也就是聲音從大方向上來說,隻有左右之間的位置差異,而空間音頻則是一種 3D 音頻技術,也就是讓聲音的方位感更加清晰。
同時,空間音頻也充分地利用到了 TWS 産品本身小巧的佩戴體積,可以通過對用戶頭部位置的監測,做到對于聲音環繞效果的優化。換而言之,過去的聲音方位是 " 死 " 的,無論你的頭偏左、仰着還是躺卧,聲音的位置都不會改變,而空間音頻的加入,讓聲音會随着你的頭部動作産生變化,成為 " 活 " 的聲音。
" 我們在 2022 年發布的新品 1MORE Aero 中已經實現了空間音頻技術,并且不同于很多其他廠商會依賴于智能手機,Aero 的空間音頻算法以及算力供給,都來源于耳機本身。這樣就打破了兩個層面的應用限制,首先是對播放設備沒有要求,任何品牌的手機、平闆都能适配,其次則是對音源的要求也進一步降低,可以将更多内容賦予 3D 聽感。" 謝冠宏表示。
與傳統的有線耳機相比,從 TWS 耳機産品誕生至今," 聽感 " 在整體優先級中的排名始終在 " 便捷 "" 續航 " 等因素之後,造成這種現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技術端也就是藍牙技術傳輸能力的問題,其有限的帶寬很難與音頻線材傳輸的 " 真無損 " 相提并論。
同時,在 TWS 領域内的頭部企業,也都缺乏在傳統 Hi-Fi 高品質聲學方面的技術沉澱,兩方面的共同原因,也導緻了 TWS 産品整體給人的 " 聽感 " 并不能讓高要求的音樂發燒友滿意。
借助空間音頻技術的搭載,TWS 産品之前在音質表現方面的缺失也得到了部分彌補。采訪中,謝冠宏還提到,過去在 Hi-Fi 領域萬魔已經在聲學方面有着不錯的積累,如今,随着骁龍暢聽、LE Audio 等新技術,将耳機産品的帶寬提升至無損音樂級别,未來 TWS 産品在整體聽感、聲音品質上的角逐也會成為行業的一大看點。
走差異化的産品路徑,鋪設更廣的技術布局
前文也提到,目前 TWS 耳機市場的格局是 "1 王、3 超、多強 " 作為行業目前的龍頭,蘋果的領先是全方位的,無論是産品的定位、高溢價能力、硬件水平以及配套的生态,都是其他競争者所無法企及的。而在第二梯隊的廠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像小米、三星這樣的手機廠商,另一種則是 QCY、boAt 這種走低價路線、主打性價比的音頻品牌。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納悶,為什麼傳統的音頻廠商沒能成為 TWS 領域的最大赢家?其實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首先 TWS 的發展初期拼的并不是 " 音質 ",而是對于藍牙技術、數字芯片等方面的技術積累,傳統的音頻廠商無論是國内的萬魔還是海外的拜亞動力、森海塞爾、索尼等,它們積累的聲學基礎,到了 TWS 領域并不能轉化為直接的優勢。
其次,TWS 産品誕生之路,也正好趕上智能手機的興起浪潮,因此産品從初期就非常強調與手機的協同使用,而手機廠商自身的資金實力以及品牌既有的用戶群,使得他們在 TWS 産品的開發上很容易構建起自己的生态圈,并可以将産品作為 " 配件 " 的形式,銷售給客戶。
那麼,留給傳統音頻廠商的路會越來越窄嗎?謝冠宏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從競争格局上來看,手機廠商固然有自身的優勢,但其整體思路仍然是在滿足大衆的基礎需求,而音頻廠商則會在音質、個性化等方面擁有更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團隊,同時也會更加勇于去做差異化的嘗試,2023 年,萬魔将會主打運動賽道,推出針對運動人群需求的耳機新品。"
在萬魔的産品序列中,可以找到一些案例,比如 " 迷你豆 " 産品,從外形、佩戴、重量等方面的設計,都是針對耳道較窄且又有通勤降噪需求的人群進行過特殊優化的。再比如像運動場景所需的耳機産品或者為了提升舒适性推出的半入耳式 TWS 産品等等,萬魔等音頻廠商,在打通了基礎的技術壁壘後,都能逐步将過去積累的優勢遷移至新賽道當中。
除了 TWS 領域的布局,采訪中,謝冠宏還透露了很多萬魔對于新技術的探索,而這些技術的落地與應用,也會為萬魔打開 TWS 市場甚至走向更廣泛的消費電子市場提供技術基礎。
提到當今的電子産品,除了性能與交互以外," 續航 " 可能就是使用中最大的痛點了。此前,無線充電技術的出現,可以說是讓産品充電的交互與放置過程的體驗有所提升。但傳統無線充僅支持近距離 " 點對點 " 充電的單一功能,必須對位使用、距離受限等缺點。
而萬魔未來在無線充電方面的布局,則是希望能夠建立起 " 生态網絡 ",萬魔稱之為 " 無線隔空充電技術 ",即在同一平面空間内,可以實現對多個設備的無線充電,并且能夠做到産品 " 随放随充 "。早期,這項技術将會應用在耳機産品中,後續萬魔會進一步探索各類無線充産品組建的物聯網,實現産品間的互聯互通。
從長期的市場競争策略來看,萬魔在更新主流形态産品的同時,也會更加專注于對差異化場景的挖掘,像近兩年逐漸火熱的健身、戶外運動場景,就是萬魔下一步的發展重點。而在音頻領域以外,萬魔也開始做更加廣泛的技術積累,比如充電技術的研發,如果技術順林落地并構建起新的硬件、技術、認證生态,也能夠幫助萬魔找到音頻領域以外的增長點。(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鄧劍雲 編輯 | 鐘毅)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