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0 日世界骨質疏松日即将來臨,全國衛生産業協會慢病分會聯合常笑健康發起的 2023 年健康骨骼行動之骨質疏松科普宣傳周也拉開帷幕啦!
線下,常笑健康組織了 10 城聯合專項義診,讓大衆在 " 家門口 " 享受到優質診療和健康服務。在線上,常笑健康将持續爲大衆普及骨質疏松防治知識,傳遞專業的科普聲音。
本期主題:骨質疏松防治誤區
▼本文作者▼
随着近幾年骨質疏松疾病知識的普及,公衆對于骨質疏松症的知曉率和危害嚴重性的認識有明顯的提升。但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于骨質疏松的防治仍存在一些認識誤區。
誤區一:多喝骨頭湯能預防骨質疏松
有句老話:" 缺啥補啥,吃啥補啥。" 很多骨質疏松患者認爲補鈣首選骨頭湯,其實,牛奶中的鈣含量遠遠高于骨頭湯。對老人而言,骨頭湯裏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經常食用還可能引起其他健康問題。
預防骨質疏松要注意飲食多樣化,少食油膩和含脂肪多的食品,注重攝入一些富含鈣較多的食物,堅持喝牛奶,不宜過多食入蛋白質和咖啡因。
誤區二:骨質疏松是老人家的事,與年輕人無關
骨質疏松并非是老年人的 " 專利 ",如果年輕時期忽視運動,常常挑食或節食,飲食結構不均衡,導緻飲食鈣的攝入少、體瘦,又不拒絕不良嗜好,這樣達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質量,就會使骨質疏松有機會侵犯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的女性。
因此,骨質疏松的預防要及早開始,使年輕時期獲得理想的骨峰值。
誤區三:骨質疏松容易發生骨折,宜靜不宜動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不斷地運動刺激,缺乏運動就會造成骨量丢失,出現骨質疏松。例如長期卧床的病人或骨折固定都會出現骨質疏松。因此,體育鍛煉對于防止骨質疏松具有積極作用。
另外,如果不注意鍛煉身體,出現骨質疏松,肌力也會減退,對骨骼的刺激進一步減少。這樣,不僅會加快骨質疏松的發展,還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誤區四:沒症狀、血鈣不低就不是骨質疏松?
首先,在骨質疏松症的早期,患者往往沒有症狀或症狀很輕微,因此很難被察覺,而一旦感覺自己腰背痛或出現骨折時再去診治,病情往往已經不是早期。
其次,低血鈣也不能作爲骨質疏松的診斷依據,這是因爲當尿鈣流失導緻血鈣下降時,會刺激甲狀旁腺激素(PTH)分泌,動員骨鈣入血而使血鈣得以維持正常。事實上,骨質疏松症患者的血鈣往往并不低。
因此,不能根據有無症狀以及血鈣是否降低來診斷骨質疏松。對于絕經前期婦女(45 歲左右)和 50 歲左右男性,無論有無症狀,應定期做骨密度檢測,及時了解骨密度的變化情況。
誤區五:人老骨松是正常衰老的現象,沒必要治療
骨質疏松是因爲老年後體内激素(主要是性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加速,骨形成減緩,導緻骨量不斷丢失所緻。科學合理的治療,包括補充鈣劑及活性維生素 D、補充雌激素或雙膦酸鹽等等,可以有效延緩骨量丢失,預防骨折的發生。
隻要接受正規的治療,無論何時均可顯效,不僅可以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狀,還可間接減少發生骨折的危險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質量。
從治療的角度而言,治療越早,效果越好,而且治肯定比不治好。
誤區六:隻要把鈣補足,骨頭就不會缺鈣
很多人認爲補鈣就可以預防骨質疏松,其實骨鈣的流失僅是引起骨質疏松的一個方面,其他因素如性激素低下、吸煙、過度飲酒、過度飲咖啡和碳酸飲料、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鈣和維生素 D 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等均可以導緻骨質疏松。
所以,單純的補鈣不能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還要改善生活方式,減少其他危險因素。
其次,鈣在攝入人體後,需要維生素 D 的輔助才能被轉運和吸收。單純補充鈣片,能被吸收的量很少,還會加重骨質疏松。因此,骨質疏松的患者補鈣的同時,要加用維生素 D 的制劑。
誤區七:沒有外傷史,就不會發生骨折。
患有骨質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輕微動作常常不被感知(也即沒有明顯的外傷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噴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
常見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這些輕微的骨折可以給病人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應注意檢查及早明确診斷并及時治療。
誤區八:已明确有骨質疏松,無需做骨密度測定。
骨密度測定不但可用于診斷骨質疏松 , 也可用于随訪骨質疏松的病情變化和評價骨質疏松藥物治療的效果,因此,已經明确患有骨質疏松的病人建議定期進行骨密度測定,以了解骨質疏松的病情變化與評價骨質疏松藥物治療的效果。
一般來說,可以每年檢查一次骨密度。
誤區九:治療骨質疏松,就等于補鈣。
骨質疏松的治療不是單純補鈣,而是綜合治療,治療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其綜合治療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幹預(如适當的體育鍛煉、糾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補鈣,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包括:活性維生素 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雙膦酸鹽類(如阿侖膦酸鈉)、降鈣素等,具體藥物的選擇需到正規醫院根據醫生的建議而定。
誤區十:治療骨質疏松不必長期用藥
骨質疏松是一種慢性疾病,因骨的代謝比較緩慢,骨量的變化也不是短時間内可以顯現出來的,所以,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也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
藥物的療程通常要維持數個月乃至數年,因此患者不能急于求成,應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
作者介紹
陳傑 博士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專業方向:關節外科,人工髋、膝關節置換,老年性關節炎的診治,膝關節損傷。
爲健康 " 骨 " 勁,爲生活添彩
更多骨質疏松精彩内容
掃碼查看活動專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