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 " 吊牌之王 " 之稱的南極電商(002127.SZ)業績暴雷,其 2022 年歸屬淨利潤由盈轉虧,虧損數額近 3 億元。這是南極電商 2015 年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出現業績虧損。
大幅性虧損背後,靠 " 賣吊牌 " 創收的打法正在失靈,根源則是 " 授權貼牌 " 模式帶來的 " 反噬 "。另一方面,曾以 9.56 億元高溢價收購的時間互聯受廣告市場需求疲軟、市場競争加劇的影響,業績暴跌,巨額商譽減值成爲絞殺母公司業績的利器。
钛媒體 APP 注意到,或爲提振業績,南極電商去年不斷收購品牌。不過對于南極電商而言,相比起外延式并購,如何重塑内生動力更爲關鍵。
Q4 急速巨虧 5.47 億," 賣吊牌 " 生意不好做
财報顯示,2022 年南極電商實現的營業收入約 33.1 億元,同比下降 14.88%;對應的歸屬淨利潤虧損約 2.98 億元,同比下降 162.52%。真實盈利能力更差一些,報告期内扣非後淨利潤虧損約 3.54 億元,同比下降 179.29%。
南極電商前身 " 南極人 " 是靠保暖内衣起家,該品牌創立于 1998 年,創始人爲張玉祥。公開資料顯示,2008 年是 " 南極人 " 轉折的一年,公司開始向 " 品牌授權 " 轉型,放棄實體零售渠道,轉型電商服務型企業。這次轉型中,公司剝離生産和銷售兩個重資産環節,隻保留 " 南極人 " 品牌,對上遊大量的中小生産商輸出品牌收取标牌使用費以及品牌服務費,讓它們貼牌生産 " 南極人 " 品牌的各類産品。2015 年 8 月," 南極人 " 借殼新民科技上市,搖身變成 " 南極電商 "。
拆解财報,這不僅僅是南極電商借殼上市的首度虧損," 變臉 " 更是一瞬間。财務數據顯示,2022 年前三季度,南極電商歸屬淨利潤還盈利約 2.49 億元,第四季度 " 火速掉頭 " 虧損 5.47 億元,單季度扣非後淨利潤更是虧超 5.6 億元,同比下降 944.06%。
緣何如此 ? 公告中,南極電商坦言虧損的原因之一:公司品牌綜合服務業務下滑所緻。
目前,南極電商的主要營收來源分爲兩大塊:品牌綜合服務業務和以子公司時間互聯爲主體的傳媒服務業務。所謂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是公司通過自身品牌、供應鏈及數據資源爲授權生産商提供品牌授權、供應鏈服務、商标管理、大數據營銷等綜合服務,并收取品牌綜合服務費(俗稱 " 賣吊牌 ")。2022 年末,南極電商授權供應商總數爲 1752 家,授權經銷商總數爲 9143 家,授權店鋪 11512 家,可謂當之無愧的 " 吊牌之王 "。
據财報數據,2022 年南極電商的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收入約 3.15 億元,同比下降 51.64%,收入占比下降至 9.53%。在 2022 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已達 1.91 億元。钛媒體 APP 梳理曆年财報發現,2020 年南極電商靠 " 賣吊牌 " 創下 12.46 億元的曆史最好成績後,收入持續萎縮。2021 年品牌綜合服務業務近乎 " 腰斬 " 至 6.52 億元。
起初靠 " 授權貼牌 " 的打法,南極電商不僅在 A 股順利上市,公司的毛利率甚至一度超過了茅台。如今,品牌綜合服務業務依舊保持超高毛利率,2022 年達 91.42%,同比增長 8.47%。那麽,收入下滑爲何還能保持高毛利?主要系該業務當期營業成本 75.68% 的降速遠遠高于營業收入的降速。
另外,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 2022 年收入同比下降 22.94%,收入僅爲 0.73 億元。業績支撐不足,很快在股價上有所反映。4 月 21 日,南極電商低開低走,當日收跌 8.58%,收 4.58 元 / 股,最新市值爲 112 億元。
高溢價收購 " 暴雷 ",時間互聯計提 4.56 億商譽
借殼上市不久後,南極電商迅速啓動并購,把方向瞄準互聯網營銷。
2016 年 8 月 15 日,南極電商計劃以 9.56 億元收購時間互聯 100% 股份,支付方式爲 "40% 現金 +60% 發行股票 "。
時間互聯以移動互聯網營銷業務爲主。" 标的公司與公司的主營業務電商生态服務和柔性供應鏈服務相契合,能夠相承互補。移動互聯網營銷服務的開展有利于更好地推廣公司運營的品牌及産品,擴大公司品牌矩陣的影響力 ",南極電商曾如是表示。
這起收購案,當時被認爲是典型的 " 雙高 " 交易,即高估值、高業績對賭。以收益法評估時間互聯預估值 9.56 億元,較其合并口徑賬面淨資産 2921.3 萬元的預估增值率高達 3172.52%。時間互聯承諾,2016-2019 年度的淨利潤分别不少于 6800 萬元、9000 萬元、11700 萬元及 13200 萬元。
後續的經營情況來看,時間互聯 2016 年至 2019 年累計實現扣非後淨利潤 4.21 億元,高于承諾的 4.07 億元。不過 2019 年實現扣非後淨利潤 1.11 億元,低于承諾數 1.32 億元,但南極電商并未對此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南極電商曾回複深交所稱 "2019 年時間互聯與某一客戶發生訴訟糾紛,賬面單項計提了該客戶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2819.4 萬元,但 2016-2019 年度時間互聯實際累計實現扣非淨利潤比承諾金額高出 1384.9 萬元,已經完成業績承諾 "。
通過快速并購,互聯網營銷成了南極電商的重要營收來源。财報顯示,南極電商 2022 年的營業收入是 2015 年的 8.5 倍,當期 28.02 億元來自時間互聯,占比達 84%;南極電商本部業務營收爲 5.07 億元。
然而,钛媒體 APP 注意到," 蜜月期 " 一過,時間互聯利潤明顯 " 縮水 "。2020、2021 年,時間互聯淨利潤尚且維持在億元以上,不過 2021 年同比下降近 13%。2022 年,時間互聯淨利潤同比下滑 51.7% 至 4871.12 萬元。對此,南極電商表示 " 時間互聯優化收縮了部分具有不确定性的業務線導緻移動互聯媒體投放平台業務規模下降 "。
實際上,時間互聯爲客戶在其代理的平台提供廣告投放業務,屬于高營收、低利潤率的業務。2022 年,南極電商移動互聯網媒體投放平台業務的毛利率僅爲 4.99%,同比下降 0.92%,直接拖累了全年移動互聯網業務的毛利率水平。
當年收購時間互聯,爲南極電商增加約 7.8 億元商譽。因時間互聯業績未達預期,2022 年計提了 4.56 億元的商譽減值,是南極電商虧損的另一主因。
産品問題頻上曝光台," 買品牌 " 是門好生意?
張玉祥曾說過一句話 " 品牌是誰的不重要,關鍵是擁有者是誰。不得不說," 貼牌 " 模式确實爲南極電商打開了銷路。
打開淘寶網站,以 " 南極人 " 爲關鍵字進行搜索,從各種内衣産品,到服裝、床品、按摩儀、足浴盆、服飾配件等種類繁多,還有榨汁機等小家電産品,都被冠上 " 南極人 " 的商标,被消費者戲稱 " 萬物皆可南極人 "。
當時,這一打法創造的高毛利率獲得了資本的認可。巅峰時期,2020 年 7 月南極電商的股價最高漲到 24.41 元 / 股,總市值一度達到近 600 億元。
伴随業務擴容、管理半徑加大,南極電商遭到品控問題的 " 反噬 ",市值也一落千丈。
據媒體報道,僅 2018 年一年,南極人就上過 14 次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産品黑名單,涉及蠶絲被、内衣、童裝到卷發器、按摩棒等多種産品。2019 年,上海市監局對 48 個批次老年健步鞋進行了市場檢查和質量抽檢,南極人品牌男鞋再次抽檢不合格。2021 年市場監督總局抽查不合格休閑服裝産品時,南極人再次上榜。
另據報道,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日前公布的羽絨被質量監督抽檢結果中,标稱生産單位的南極電商(上海)有限公司的一批次 " 南極人 " 全棉羽毛冬被(100 白鵝毛片)其纖維含量項目不合格,受檢單位爲快樂購 APP/ 快樂購有限責任公司。
年報顯示,南極電商(上海)有限公司簡稱 " 上海南極電商 ",爲南極電商全資子公司,該公司主營從事品牌綜合服務業務和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
除了官方抽檢屢登黑榜之外," 南極人 " 口碑信任度也出現下滑。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有關 " 南極人 " 詞條的投訴高達 2193 條,投訴内容多涉及 " 産品質量差 "、" 售後服務差 "" 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 " 等。
興業證券曾指出," 賣吊牌 " 業務護城河并不深,有南極電商示範在前,不少品牌相繼仿效,瓜分南極電商的市場蛋糕。此外,随着 " 南極人 " 品牌頻頻曝出質量危機,美譽度不斷下滑,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逐漸瓦解,最終将造成公司營收、市值雙雙萎縮的局面,并導緻這一業務模式越來越難以爲繼。
或爲提振業績,南極電商去年不斷收購品牌。2022 年 2 月 10 日,南極電商公告稱,百家好(上海)時裝有限公司(下稱 " 百家好 ")已于近日完成了工商變更登記,并取得營業執照。
據此前公告,公司以 1.8 億元收購韓國女裝品牌百家好 100% 股權,并以 3.3 億元收購包括 BASICHOUSE、MindBridge、JUCYJUDY 等的 78 件 " 韓潮 " 商标。
百家好成立于 2004 年,經營範圍包括各類服裝服飾配飾、日用百貨等,但其并不算優質标的。2020 年至 2021 年前三季度,百家好實現營收分别爲 13.37 億元、9.66 億元,淨利潤分别爲 -1.83 億元、-0.67 億元。截至 2021 年前三季度,百家好的負債總額達 12.39 億元,淨資産爲 -3.38 億元。
對于這項收購,南極電商表示,百家好在研發、生産、質量管理上有較強優勢,能較好補充公司的短闆。
同年 8 月,南極電商又以 4500 萬元收購了貝拉維拉服飾股份有限公司 100% 股權。南極電商稱,此舉 " 爲豐富上市公司的品牌運維體系,進一步拓寬公司的産品層次 "。但這家公司 2022 年上半年虧損 45 萬元,其淨資産還不足 300 萬元。
據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分析,南極人多次花費巨資收購服裝品牌,主要是因爲南極電商主品牌授權的開拓空間已經到了瓶頸期,頻繁的收購也是考慮品牌矩陣的打造。
業内人士則認爲,就目前情況而言,南極電商似乎難以改變 " 南極人 " 低價品牌的烙印。收購的新品牌是否達到業績增量需要看南極人對于新收購品牌的定位。但收購的上述企業本身經營情況并不理想,能否爲注入新力量還是個未知數。(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 | 劉鳳茹)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