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向來最不缺少 " 夢幻聯動 ",但這兩天看到姚晨和張頌文這兩個名字一起沖上熱搜,南風還是不禁恍惚了一下。
張頌文和姚晨并沒有過作品上的合作,到底是什麽淵源能讓他說出 " 感謝姚晨一輩子 " 這樣的話?
1、小演員惺惺相惜,雪中送炭的溫暖情誼
原視頻出自幾年前張頌文的一段采訪,他在鏡頭前聊到自己曾經的低谷時刻,是姚晨幫忙給他介紹資源,爲他争取角色。
《狂飙》爆紅以後,網友對張頌文的 " 考古 " 熱情高漲,這段視頻也被挖出來廣泛讨論。就連姚晨本人,也收到不少朋友的轉發和詢問。
在最新一期《我們的客棧》裏,姚晨雲淡風輕地回應了這段往事。她說其實自己也沒幫上什麽忙。那時候大家都是籍籍無名的小演員,隻要碰到适合的機會和角色,都會幫忙推薦互相拉一把。
那一年,《武林外傳》還沒有播,姚晨自己也沒什麽名氣。同爲小演員,他們更懂彼此的難處,也更清楚資源的難得。即使她說得這樣輕描淡寫,但在自己還要取暖的寒冬爲别人送炭,這種溫暖确實值得被記住。
一個盡力幫扶、一個懂得感恩,兩個人作爲互相欣賞的校友在行業裏各自打拼、多年之後功成名就在熱搜上重逢,這樣的故事真是又熱血、又夢幻。
那段曾經作爲 " 小演員 " 惺惺相惜、互相扶持的歲月,是多麽珍貴且難忘。
2、籍籍無名到花團錦簇,大明星也曾是小演員
其實來到《我們的客棧》的這幾位演員,大家都有過相似的經曆。從籍籍無名走到花團錦簇,那些做 " 小演員 " 的日子,誰又能輕易忘記呢?
《獵罪圖鑒》後爆紅的檀健次,在節目裏分享了自己第一次拍打戲的故事。那時候的他剛剛入行,完全沒有拍攝經驗,隻能與對手演員拳拳到肉地真打,結果兩人雙雙被打進醫院。
回想那段往事,檀健次并沒有表現出對自己的心疼,反而笑着說那種 " 急眼 " 的狀态很不一樣。
即使是早在娛樂圈站穩腳跟的沙溢,也有過拍攝中被真打受傷的情況。那是一場群毆戲,爲了保證鏡頭的真實度,沙溢被二十幾個群演圍起來真踢,拍完以後整個人起都起不來。
那時候的他們都是 " 小演員 ",缺少經驗、也沒什麽話語權,但對演員這個職業的敬畏之心無可指摘。他們隻想拼盡全力爲觀衆呈現最好的效果,哪怕最終呈現的鏡頭隻是一閃而過。
3、保持小演員的心态,才能保持對行業的熱愛
演藝行業是聚光燈下的行業,這裏從不缺少鮮花與掌聲,也難免有人迷失在名利場。
在這裏,有人厚積薄發一夜爆紅、也有人短暫絢爛如流星劃過。但那些真正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演員,大多擁有 " 小演員 " 的心态。
他們會爲了一場戲份反複揣摩,也會爲那些巧妙的設計發自内心感到快樂。
唐小虎的扮演者孫岩在節目裏說道,他在《狂飙》中印象最深的一場戲,就是小虎迎接小龍出獄的那場。爲了幫小龍化解重回社會的尴尬與不适,他們反複構思,最後用一個遊戲裏的經典動作 " 破冰 "。在場所有人,都被這種創作的魅力打動。
他們會爲了塑造角色反複錘煉自己,哪怕戲份不多也要盡全力貼近真實。
唐小龍的扮演者林家川,爲了演好小龍早年年輕力壯的市場混混形象,呈現角色二十多歲時的精神狀态,他拼命健身、跑步、吃定量的水煮蝦,練出一身 " 腱子肉 "。小龍出獄時,他又熬了大夜灌了啤酒,以此增加角色 " 重回人間 " 的恍惚感。
他們會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裏汲取養分,給角色賦予生命力。
張頌文在學校時就是出了名的 " 戲癡 ",甚至在家裏養動物觀察學習。《狂飙》裏很多的設計,比如賣魚搭點小蔥、下意識在水箱裏洗手這些細節,也都得益于他對生活細緻的觀察。
無論年紀大小、名氣大小,他們都始終不忘 " 小演員 " 時的初心,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是。謹慎地對待作品,永遠像第一次演戲一樣認真。
這種 " 小演員 ",不是一種狀态,而是一種心态。它是時刻記得來路時的艱難,所以更加珍惜每一個當下;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卻把觀衆和作品高高捧起;是擁有名利卻不沉湎于名利,時刻保持謙卑和對職業的尊重。
4、保持初心,每個人都要做好 " 小演員 "
" 小演員 " 的心态,說到底無非 " 初心 " 二字。這兩個字說來輕巧,但是對每一份職業、每一個個體都相當重要。
在《我們的客棧》裏,有不少嘉賓都分享過自己的初心故事。任賢齊當初因爲《心太軟》炸紅以後,心态變得有些飄飄然。功成名就後的誘惑太多,是小蟲老師的一次提醒才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變化。
回想起自己從前爲音樂甘受 " 折磨 " 的經曆,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演唱會上唱出的歌詞,任賢齊最終找回了自己對音樂的初心,也帶着這份初心在樂壇牢牢紮根。
04 年出道的張傑,在娛樂圈迎來過巅峰也經曆過低谷。最難的時候,沒有舞台也沒有觀衆,隻能拿一個二手音箱在家裏唱歌。一次在上海的線下演出,他淩晨四點退房趕飛機,并沒有工作人員爲他操持,而是四個歌迷幫他打好了出租車。
歌迷給的一次溫暖,讓他牢牢記住了十年,成爲他最大的動力。那些年做 " 小歌手 " 的辛酸和對夢想的珍視,也被他妥帖地裝進行囊,一路陪伴在圓夢的路上。
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也是一樣,做醫生,要時刻記得做 " 小醫生 " 時的敬畏。不斷精進埋頭學習,面對病人永遠帶着那份小心翼翼。
做老師,要時刻記得做 " 小老師 " 時候的用心。在每一次課堂前反複研習,對每一個孩子保持關懷和愛意。
做記者,要時刻記得做 " 小記者 " 時候的熱情。牢記新聞理想,爲正義執筆 ...
無論身處什麽行業,希望我們都能都懷揣着對的職業的初心和敬畏,盡心盡力地完成工作。未來的路上也許有很多荊棘和誘惑,要始終記得,我們是因爲什麽背起的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