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工廠移機典禮上的那一幕也許會成為一個轉折點。A Future Made in America 的條幅前,91 歲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一句歎惋: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芯片是人類工業與科技最完美的結晶,它需要浩如煙海的基礎科學研究作為地基,又需要大規模标準化的生産能力推動自身的進步。某種意義上來說,元素周期表上的第十四個元素,構成了我們的現代世界。
同時,他也是一個全球化的産物。
但 2022 年,所有半導體玩家都在為這個回不去的世界而苦惱。作為光刻機之王,全球唯一的 EUV 光刻機玩家,阿斯麥一邊産能排到了 2025 年,另一邊股價連連暴跌。
一個逐漸模糊的全球化圖景,構成了半導體産業 2022 年的核心命題,但還有一些東西值得我們關注:
手機市場整體寒冬:三星砍單、國産手機旗艦機一年兩推,但蘋果卻活的越來越舒服。
摩爾定律逐漸失效:芯片制程進步帶來的提升越來越小,需要的花費卻越來越大。英偉達說摩爾定律已死,但英特爾還在繼續捍衛它。
從短缺到過剩:芯片經曆了一輪産能過山車,從疫情帶來的恐慌性擠兌,迅速走向了需求不足帶來的産能過剩。
台積電,全球化的風向标:這家芯片代工企業牢牢卡住了半導體産業最關鍵的環節,這也讓它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象征意義。
芯片的故事還有很多可以講,比如蘋果産業鍊的外遷,比如台積電的建廠計劃,比如中國雄心勃勃的國産化目标。
這是我們在 2023 年繼續關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