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錦緞
時代轉向,往往從一句正确的廢話開始:當行業滲透率大于 50% 就無法再翻番。
互聯網的這個轉向時刻在 2017 年底。當時中國網民 7.72 億,正式跨越一半人口的關卡。
5 年時間( 2017-2022 年 ),漫步移動互聯網的騰訊,營收從 2378 億元增長到 5614 億元(wind 一緻預期),增幅 136%;期間曆年營收增幅從 56% 逐步下滑到 0。期間股價從 388.2 到 300.2,下挫 23%。
同期( 2018-2023 财年,與騰訊每年跨度相差 3 個月 ),阿裡巴巴表面上數據更好看,營收從 2503 億增長到 9013 億( wind 一緻預期 ),增幅 260%。但盈利能力卻斷崖式下滑,毛利率和淨利率少了二十幾個 pct,整體感覺是虛胖了。所以,這五年阿裡比騰訊跌的更慘,股價從 172.4 到 88.3,下挫 49%。
互聯網賽道投資者對網民過人口半數、及至如今網民滲透率到達頂峰這回事,有點過于無所畏懼。就像 2015 年開啟供給側改革,之後 A 股熊了四五年一樣。
這裡面有個常識性錯誤。
縱觀曆史,譬如七十年代英國、美國的供給側改革,它開啟的并不是潛力充分挖掘的盛世,而是蕭條的序章。原因很簡單,舊有體系上革故鼎新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增量的救生艇無法拖動擱淺的大船。
與此類似,當互聯網行業用戶增量耗盡,玩起供給側改革,驅動引擎從用戶增長換成 ARPU 提升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注定。
所以今時今日,你再去講什麼遊戲版号放開對騰訊的利好,大主播從抖音到阿裡對電商的利好,從周期維度看,再無意義。什麼是有意義的呢:新業态,驅動企業發展的新業态,把 V8 發動機換成前感應異步 / 後永磁同步電機。
01 三層面業務模型
種樹的最佳時間是十年前。十年前五年前謀局到現在的最佳成果是形成三層面業務模型:
第 1 層,确保核心現金流業務的穩固運作。 第 2 層,新業态迅速起量且不斷加厚企業護城河。 第 3 層,對于開創未來事業已經有了抓手。
全球範圍的互聯網大廠之中,三層面業務模型的最差實踐是 Meta(Facebook)。
Meta 第 1 層核心業務 2022 年初遭遇月活下降,這兩年又有做短視頻的 Tik Tok 向圖文占比不小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發起内容媒介的範式轉移戰争,簡直不要太慘。
第 2 層,Meta 并沒有除廣告之外的第 2 層。Meta 的第 3 層元宇宙,之所以把它歸為第 3 層,是因為元宇宙前景和發展路線極為模糊,它隻能作為開創未來的一個抓手,财務數據不說謊:Meta 今年 Q3 Reality Labs 收入 2.9 億美元,占總收入的 1%,就這可憐的收入占比還是強怼上去的,當期經營虧損高達 36.7 億美元。
所以,Meta 市值今年已經下了兩場瀑布雨,2 月 3 日暴跌 26.4%,10 月 27 日暴跌 24.6%。年初時 Meta 還在萬億美元俱樂部,全年股價下跌 66.1%( 市值蒸發 5894 億美元 )之後,市值隻剩下 3026 億美元,堪稱納指殺手。
有 Meta 墊底,回頭來看騰訊和阿裡的三層面表現。
02 騰訊遊戲和阿裡的電商
騰訊的第 1 層,首先 QQ 和微信的用戶大限肉眼可見,它們驅動的廣告和增值服務就很難了。
廣告這事,受制于宏觀經濟周期,全行業不太好。騰訊的理論上存在視頻号信息流廣告逆襲的可能,但是呢,打敗抖音的大概率不是下一個抖音,所以這塊再怎麼謹慎都不為過。
增值服務裡,騰訊的長視頻和音樂類 APP 就甭說了,以騰訊視頻為例,兩年前訂閱會員就開始漲不動,市場也沒有過多的期待。唯獨,很多投資人對騰訊遊戲抱有大膽想法,認為版号影響騰訊遊戲的正常發育,殊不知騰訊遊戲已經是滿級号了,還發育啥。
QuestMobile 有個數據,2022 年 7 月 1.63 億新中産人群,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 TOP5 的 APP 分别為:王者榮耀( 126.8 分鐘 )、抖音( 115.2 分鐘 )、和平精英( 112.6 分鐘 )、網易新聞( 107.4 分鐘 )、哔哩哔哩( 103.3 分鐘 )。要知道,王者榮耀與和平精英都是月活過億的超級 APP,也就是說核心人群每天不是玩 2 小時王者榮耀,就是玩 2 小時和平精英,哪還有時間玩其他遊戲?
你别不信,2018 年 1 月 -2022 年 3 月,中國手遊 TOP20 用戶數量的變化說明了一切:除了王者榮耀、開心消消樂、和平精英以外,沒有哪一款能夠月活能過億。 三強以外的都在 3000 萬用戶以下,包括被寄予騰訊投資者厚望的《英雄聯盟手遊》和《穿越火線: 槍戰之王》,這倆款遊戲無不是高開低走。
用戶娛樂時間是恒定的,說穿了就這麼回事。也許以後騰訊還會有現象級的遊戲作品,大概率它會拉扯兩款頭部遊戲的用戶。就跟蔚來 ES6 出來後,ES8 銷量往下猛掉,本質上是一樣的。
阿裡的第 1 層更簡單,eMarketer 有個數據,2020-2022 年中國電商占零售總額的比例分别 44.8%、52.1% 和 55.6%。如果網購占社零終極比例是 65% 的話,距終極也就 17% 的距離。所以為什麼電商從不公布季度 GMV,到不公布雙十一 GMV,沒增長還公布個錘兒。
事實上,還是從 2017 年開始,電商 / 網購就已經開始在存量中找機會,開始打仗。社交電商的拼多多、種草拔草的小紅書、直播帶貨的快手 / 抖音、社區電商和即時零售的美團……新玩家不停湧入,整個晉西北都亂成了一鍋粥。它們一邊競争存量,一邊把增量的邊際推向不遠處的終點。
上述背景下,阿裡今年雙十一之前 " 撬 " 抖音主播——比如半隐退去做元宇宙項目的老羅,新東方的俞敏洪;明星主播張柏芝、賈乃亮等——沒有特别大的戰略意義,不值得投資者過于重視。
因為在上升的電梯裡,你無論是大拇指俯卧撐、以頭搶地爾、還是倒立冥想,你都在上升。在低速、甚至故障停止的電梯上,幹啥都是徒勞。
還是把視線,轉移到騰訊阿裡的新業态上。
03 模糊但有迹可循的未來
幾年前騰訊阿裡等一衆大廠都開始布局産業互聯網,最終投射到成績上,隻用看雲業務市占率變化就 OK 了。
2017 年中國頭部公有雲 IaaS 廠商,份額分布如下:阿裡 45.5%、騰訊 10.3%、中國電信 7.6%、金山 6.5%、亞馬遜 AWS 5.4%、其它 24.7%。
2022H1 中國頭部公有雲 IaaS 廠商,份額分布如下:阿裡 34.5%、華為 11.6%、中國電信 11%、騰訊 10.3%、亞馬遜 AWS 8.1%、其它 24.6%。
阿裡雲份額下滑 11 個 pct,但仍是遙遙領先的 " 一超 "。而騰訊 " 多強 " 的座次,已被華為和中國電信搶了兩回。基礎設施服務 + 平台服務( PaaS )角度,騰訊亦被華為超越( 低 0.4pct )。
TO B 基因不足,或許是騰訊雲計算業務勢弱的一個解釋。
衆所衆知騰訊是玩 C 端流量起家的,而阿裡和華為是做 B 端客戶 / 商戶起家的。當互聯網企業上雲開始飽和,當騰訊的投資紅利(互聯網公司用自家金主爸爸的雲服務是理所當然)吃幹抹淨,真刀真槍去搶傳統 G 端 B 端客戶,幹不過那屬正常情況。
畢竟讓華為去做 C 端移動互聯網業務,結局不也是慘不忍睹。就你華為應用商店還想去收米哈遊《原神》的渠道稅,人家根本不鳥,不上你的平台。遇到騰訊應用商店,米哈遊選擇低頭,低頭不丢人。
基因或許是一個原因,但不應作為借口。發展新業态,就是二次創業,沒有對頭的基因又如何?回想中國第一代互聯網企業創業時,哪一個有過什麼基因,哪一個能羽扇綸巾,清談先勝而再戰,早期的他們通通是筚路藍縷。
聽起來也許天方夜譚,但馬雲最早期創業時,也要去擺攤貼補公司。 馬 化騰創業時是什麼樣,QQ 前身發布九個月用戶 破 100 萬,幸福的煩惱是: 用戶有了但錢沒了,用戶漲太快讓服務器一次次瀕臨極限,賬上隻剩下 1 萬元,馬上面臨倒閉。 然後創始人團隊把認繳資金翻倍、領半薪,還是杯水車薪……
從 0 到 1 的過程中,第一代互聯網創業者找到了自己的長闆。後來醞釀新業态,最珍貴的能力是什麼?不是驕傲的站在第一次創業的功勳簿上,拍腦袋定各種戰略,跻身各種領域,而是回到起點和初心,打造更多的新長闆,這件事情幹的最好的是蘋果。
最初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就是搞組裝,然後這家存續接近半個世紀的企業,到今天擁有了哪些長闆?
1)審美明顯超出時代且不壓垮工程部門。
家電 / 消電 100 年曆史隻有博朗兄弟、索尼和蘋果能做到審美明顯超出時代,零售價還能被消費者接受。蘋果的美學成績,除了喬布斯,喬納森 · 艾維( Jony Ive )的付出也不可忽視。
2)軟硬結合的集大成者。
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最終極的體驗永遠是軟硬一體的。IBM 的軟件是渣渣,微軟的硬件是渣渣,蘋果是把軟件和硬件結合起來的劃時代企業,其中的對價亦是不菲,早期為獲得施樂領先的圖形處理界面讓出 1/3 的股本。
3)無論如何也要掌握核心技術。
蘋果的第一個爆款 Apple II 用的是 MOS 的 6502 處理器;1984 年推出 Mac 用的是摩托羅拉的 68K 架構;1994 年從 68K 系列架構轉向 AIM 聯盟( 蘋果、IBM、摩托羅拉 )開發的 PowerPC 理器架構;2005 年從 PowerPC 架構轉向英特爾 x86 處理器架構;2007 年初代 iPhone 用三星 Arm 架構的 SoC,GPU 是 Imagination 的 PowerVR。
庫克在喬布斯病重期間上位,從那之後的十年蘋果構建了自己的芯片帝國:2010 年發布 iPhone4 搭載蘋果自研 A4 芯片,此後一發不可收拾。A 系列、M 系列、S 系列、H 系列、W 系列、T 系列和 U 系列相繼問世,實現芯片的自主替代。自研芯片 + 硬件産品 +iOS 操作系統 +Appstore 及開發者形成的生态系統,讓蘋果江湖大哥的地位牢不可破,一度準備勇攀 3 萬億美元市值的蘋果還有誰不服。
其實蘋果還有第四個長闆,那就是供應鍊控制技巧。限于篇幅不再展開,了解這幾年咬了 " 毒蘋果 " 的歌爾聲學就懂。
回到之前的雲計算話題,隻說芯片這一點,以及相應的财務參數,你就能看到騰訊與阿裡和華為對于打造長闆所付諸努力的差距。
騰訊在 2021 年 11 月才揮出它的三闆斧:面向 AI 計算的紫霄,用于視頻處理的滄海以及面向高性能網絡的玄靈。阿裡呢,2017 年成立達摩院,後來推出 AI 芯片含光 800,玄鐵 C908/910,雲芯片倚天 710。還有全球首個 RISC-V 開發者平台無劍 600,以及羽陣 611/612 芯片。華為就更不用說了,旗下海思的芯片設計能力,引起讓東西兩片大陸摩擦起火花。
反映在研發投入上,差距立馬就體現出來了。2017-2021 年,阿裡比騰訊的研發費用多投入 500 多億元。同期,華為的研發費用比阿裡和騰訊加起來都要多 2300 億左右。所以騰訊被華為從無到有的超越,阿裡市占率雖然遙遙領先但差距在大幅縮小,如果不大力投入可能最終雲計算的王者是華為。
關于騰訊和阿裡的第 3 層,現在還沒太多值得說道的地方。 希冀它們能加強營運能力,培養新的長闆,以求适應下一個時代。 在大洪水鋪天蓋地湧來之前,已經有建造諾亞方舟的本領。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