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變天了,雲南這裏暴降了20度,真吃不消啊,附近山區都下冰棱條了,出門必須戴帽子,不然幾分鍾就頭疼的厲害,真是和北方一起吃疼,人也懶的不想動,天天烤火,鑽被窩。
#小鴨子幹掉台風,完成對歐洲豪門三鴨,還剩下陣風
先說點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最近巴基斯坦網友爆料,巴空軍的殲-10CE戰鬥機大戰卡塔爾的頂配台風戰鬥機,9:0完勝,其中超視距4:0,狗鬥5:0!
等了許久,終于有了初步結果,不管真假,殲-10CE外戰成績不錯,最少3鴨幹掉了1鴨,鷹獅多次輸給殲-10是不争的事實。
這一次勝利,外加上一次殲-10CE對陣陣風戰鬥機的大勝,而且還有持續了N年的國内大紅鷹部隊殲-10A/C爆虐泰國鷹獅C戰鬥機的結果,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代鴨不弱,成飛/611所這對黃金組合,可以算是世界戰機做鴨專業戶,更強悍的殲-20,大家還更期待。
巴基斯坦空軍的表态:
巴基斯坦空軍11日宣布,在多哈舉行的"震撼-II"聯合空中演習中,該國的殲-10C在和卡塔爾的"台風"戰鬥機的對抗中展示了實力,這也是兩種采用鴨翼布局的先進戰鬥機之間的首次正面對抗。
這一次對抗,雙方戰機的配置差不多,都是頂級的AESA雷達,外加先進空空導彈,不管遠距還是近距格鬥導彈,而且雙方都配備了類似的頭盔顯示器,可以做到90度大離軸角射擊,誰勝誰負都有可能。
某些骨灰網友,對這個9:0表示了很多懷疑,尤其是近距離格鬥的5:0,主要原因是,台風戰鬥機的推重比有巨大優勢,爬升和加速好很多,滾轉持平,就是瞬時盤旋差一點,而且台風戰鬥機也有頭瞄還有IRIS-T近距離格鬥導彈,假如互有勝負,比分單方面不爲0,或許可信度更高些。
兩個飛機對比,殲-10CE的最大優勢在于先進的雷達配合霹靂-15的遠射程優勢,近距離格鬥這東西很難預料。
之前巴空軍的枭龍戰鬥機迎戰卡塔爾空軍陣風戰鬥機,網傳比分6:2,這個結果有點匪夷所思,從戰機性能和導彈性能來看,陣風都有優勢,未來巴空軍殲-10CE還有機會,讓我們拭目以待。
#成都飛機研究所王海峰設計師大作簡單解析
中國工程院2023年11月22日公布2023年院士增選結果,王海峰(甘肅省慶陽市正甯縣宮河鎮宮河村人)榮獲中國工程院院士。
大家都知道,目前成都飛機研究所擁有2位院士,一位是楊偉,另外一位則是新晉的王海峰,楊偉院士大家耳熟能詳,不再多說,現在簡單介紹一下王海峰院士。
王海峰先後參與了殲-10飛機、殲-10雙座型、枭龍飛機、殲-10C、殲-20等機型的研制(這些項目基本都是偉哥做總設計師,他做副總),主持研制了數型主戰裝備,長期戰鬥在試飛現場、部隊外場,帶領團隊堅持不懈地開展技術攻關,首次實現試飛改裝一體化,創建了以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技術爲支撐的先進戰鬥機自主保障信息系統,實現了數據同源與全壽命保障的功能,直接提升了戰機交付部隊後的保障效能和戰鬥力,在實戰化作訓中效果顯著。
據2023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數據,王海峰從事多個國家重點型号研制工作,主持推力矢量技術飛行驗證及多個重點預研項目(大名鼎鼎珠海殲-10B TVC就是他的傑作)。
截至2022年8月,王海峰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多。
實際上,成飛的六代機預研也是他進行牽頭,偉哥對于航空工業發展,以及戰鬥機研發的大方向戰略掌舵,具體型号研制不是那麽專注了,一方面歲月不饒人,超級燒腦的戰鬥機研發,太考驗人的體力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他的職務從611所總師,提升到了中航的技術帶頭人,需要把控的單位更多更雜。
最近20年,611所/132廠在戰鬥機研制上取得了無比輝煌的成績,有人戰鬥機和無人機上都是如此,同時也培養了不止一隻精兵強将,某些業内人認爲,他們的人才貯備充沛到了,幾乎可以同時應對3款全新戰鬥機研發的程度,奢侈得很(人力隊伍建設是成飛取勝的關鍵)。
最近些年,除了殲-10,枭龍,殲-20戰鬥機的持續改進之外,他們還在無人機領域大放異彩,這還不是終點,空天飛機,高超飛機,也在他們的計劃中。
這是一個背景,現在就看王海峰院士的大作:
高性能戰鬥機與發動機協同設計關鍵技術 | 航空學報CJA
發動機是飛機上面最重要最核心的部件,長期以來,都是兩家埋頭單幹最後彙總居多,飛機設計師和發動機設計師的工作,緊密程度不高,上世紀除了垂直起降飛機之外,飛機設計師大多就關注發動機的進氣設計,進氣道爲發動機提供比較好的環境。
到了新世紀有了一些變化F-22最有名的是後體的二元推力矢量噴口和飛機後體完美融合,阻力小,隐身性能更高(不管是紅外隐身還是雷達隐身都是如此),這就成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标杆,假如說殲-20的優勝在于鴨翼升力體邊條的組合,那麽F-22在後體的設計上,比殲-20強大太多,這是中國航空發動機水平的嚴重拉胯,而不是飛機設計師不思進取。
發動機進氣排氣全系統的隐身,大緻有發動機進氣唇口,進氣管道,還有尾噴口,加力燃燒室等部件的傾斜和遮擋技術,這些知識大家都很耳熟能詳,都是美國人開路,全世界跟上,中國也不例外。
二元噴口的雷達隐身就是比三元軸對稱的好,發動機技術不行,就要付出代價,在殲-20這一代隐身飛機上,吃虧太大,發動機基本功不好,總是要出點岔子
殲-20拿不到優質的發動機,不得不在尾部雷達隐身付出巨大代價,這個代價則是由戰術動作來彌補,目前的太行發動機,尾部就是一個巨大的圓柱形龍波透鏡,尾部一定角度範圍内的雷達反射非常的高,這個角度不同的資料不一般,大多認爲10-15度角錐,偉哥曾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很無奈,有些網友很憤怒,爲啥不把航空發動機給成飛造了!天天被這卡那卡的!
F-22戰鬥機開始,發動機的尾噴口方向,就是有雷達屏蔽器封閉的設計,F-35戰鬥機也跟進了,這是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降低F-35的飛行速度和取消推力矢量的最大本錢,勞資隐身好,基本可以随便飛,而且還自帶威脅雷達信号實時告警系統,提醒飛行員快速轉換方位,回避特殊的危險法線暴露方向,這也是以色列的F-35,多次轟炸叙利亞還全身而退的根本。
這是F135發動機的尾噴口,除了魚鱗片的鋸齒設計之外,大家還可以清楚的發現經過隐身改造的加力燃燒室雷達屏蔽器,這是渦扇-15必須拿下的關鍵技術,而且,未來六代機,機體扁平化趨勢會無以複加,二元推力矢量技術還是必須掌握,航發集團不給力啊!
目前來看,殲-20戰鬥機使用現有的太行發動機也還不錯,未來換渦扇-15之後,性能會有不少的提升,當然,也有的性能會有所下降,比如航程,渦扇-15,F-119,産品-30這一代渦扇發動機,追求強大的推重比和全保險高性能,采用很小的涵道比(0.2-0.3),油耗就比較高,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普通發動機加力燃燒室的隐身就不太好,就這個角度而言,隐身戰鬥機必須配備更新一代的發動機,這是隐身的必然要求,我們也注意到,這個論文選用的圖,都和殲-20有很大區别,這是單發場景,和目前主戰裝備做了隔離。
a)亞聲速條件拐折型(左)與連續弧形(右)噴管外罩壓力分布CFD仿真對比
(b)連續弧形噴管外罩相比拐折型RCS縮減量
拐折型與連續弧形噴管外罩對比
這是F-22和YF-23戰鬥機的發動機尾噴口隐身設計模拟計算結果,就這個角度來說,F-22和YF-23的競争中,尾部隐身還是勝了一籌,不是滿篇的惡評如潮。
從這些圖例反過來看飛機設計,就知道難度很大,所有的細節都有很多選項,哪一個選項最好,不能領導随便拍闆,而是要做計算模拟還有試驗測試,拿數據報告說話,就這個角度來說,飛機研制燒錢厲害,就在這些地方,這還僅僅是飛機結構設計,不包括航電,發動機,武器這些,從總的規律來看,基本都差不多,從總體到分系統,從分系統到各個部件零件細節,都有很多的功夫,不是憑空來的,假如完全延續過去的老舊設計,就沒有先進性可言,假如要自己創新,那就得想辦法證明自己:數據說話。
未來的三涵道變循環發動機,可能采用S型出口管道設計,完全屏蔽尾部雷達波直射加力燃燒室,具體如何還得先看美國人的踩雷結果。
上圖:普通渦扇發動機設計流程,下圖一種研究建議的低紅外特征渦扇發動機的總體設計流程
改進發動機總體設計流程
對于隐身的要求越來越高,隐身設計也開始滲透入發動機設計,這是一個大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F-35帶來的驚喜,假如F-22樹立了飛機隐身和高速高機動的榜樣,肥胖短粗的F-35則給了我們另外的驚喜,那就是:綜合航電,還有綜合熱管理,這是最近20年,航電技術爆發帶來的後果,這個趨勢預計還将無限期的蔓延下去,大型隐身飛機都避免不了這個。
論文還給了一個很好玩的結論,要做到2000km作戰半徑,而且還要求2馬赫速度的話,目前F-119發動機這一代都不好使,而且,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接近50噸了!!!
未來的新一代飛機,2000km+的作戰半徑看來都是剛需,我們或許會要求更高,飛機空重從目前的17-18噸暴漲到20噸甚至22噸,也很有可能。
不知道哪裏的網圖,這個數據很驚悚了,2000km的作戰半徑,超過了美國F-22或者F-35一倍,空重也超級小,才比蘇-27SK多200kg,不知道哪裏來的,可信度不知,可能是wiki上抄過來的。
這一代隐身戰鬥機,中國殲-20體格最大,内油最多,航程最高應該沒有啥争議,10多年前首飛,那時候給的數據是1500km,和蘇-27持平,最終做成2000km,也不出奇,而且該機還保持了超級的高速能力,具體是2.5,2.6還是2.8馬赫,3馬赫一直衆說紛纭。
未來成飛的新飛機,估計會繼續這一代飛機的輝煌,繼續在氣動布局上搞出點大驚喜來。
2006年立項,2017年開始交付飛機,某些消息說是2016年底就交付了,原計劃就是2019-2020年,提前了2年(成飛/611所還有航電等分系統廠家,以及試飛員特别給力,加班加點無數,空軍的天字一号),這是太行版本的,渦扇-15版本現在還繼續等。
飛機很強悍,但是國家給的研制費卻不多,就是幾百億人民币,機體,發動機,航電和武器四大塊,機體最貴,發動機第二,然後往後排,确實沒有多少錢,這是2006年開始的項目,那時候經費确實也很緊張。
原定隐身0.1-0.4平米,最終幹到了幾乎0.01-0.001平米區間,就殲-20這個項目來說,除了發動機,幾乎滿滿都是驚喜,所以,成飛極其值得贊頌,給中國的天空加了一個正宗牛叉的保護神!!
宋老走了嗎?沒有,就在這耀眼的光裏!祖國的藍天海疆,都是他的身影,都是他的守護!
#成飛雲影無人機
去成都旅遊或者本地的朋友,建議去一趟成飛公園
前段時間,成飛公園展出了一款全新的隐身飛翼無人機,值得一看,這就是雲影無人機,這也是成飛第一次全面公開飛翼隐身無人機,之前珠海航展,展出了半截,後體被遮擋,不算數。
大紅花綁在機頭上,就這個角度來看,成飛内部的評價很好,先看總體布局,這是一個機頭很尖銳的無人機,從機頭開始帶了很細長尖銳的邊條,延續到了飛機的最後,這種設計具有隐身好的特點,也會帶來些渦升力的收益,但是飛控就比較麻煩些。
機頭可以看到的就是2個L型多功能氣流傳感器,這是隐身設計所必需,然後大家就可以看到機腹兩個并列的彈倉,彈倉前後緣都有标志性的鋸齒設計,
彈倉上外挂着些條帶,可能是飛機做靜力試驗用的,沒有完全清理幹淨,值得注意的是,飛機的2個彈倉中間有一段是實心的,應該可以安裝外挂點設計,這和純粹的隐身飛機還不一樣,這種設計類似法國達索的FCAS戰鬥機,内挂和機腹中央大外挂結合。
成飛的雲影無人機,設計更偏向美國的X-47B,主要考慮是飛機的航程,機翼後掠角太小,起降能力就很差
該機的機翼設計采用了比較不同尋常的雙三角翼設計,内側是超大大後掠設計,外側是一個較小後掠角的設計,這種設計的飛機,升阻比比較好,沈飛的利劍無人機采用了單一後掠角的設計,隐身較好,但是升阻比比較差,機翼前緣後掠角50度,影響比較大。
另外我們看飛機的機翼,外側,可以發現,前緣是固定的尖銳設計,沒有前緣襟翼這些,後緣則是分成了三段,有巨大的作動器整流罩,這種設計比較好的降低了舵機的功率需求,多段設計也保證飛機的可靠性,不會随便卡死一個就完蛋。
而且我們也注意到,飛機舵機整流罩,也不是普通的對稱順流設計,和殲-20一樣做了一些偏流扭轉設計,這也是殲-20減阻設計帶來的經驗,不能想當然,這種設計也很有特色,該飛機拆了舵機,作動筒也沒有看到。
飛機機身尾部,噴管的外側,還有2段操縱面,這應該是襟翼,綜合起來,該機就8個操縱面,非常不少了,但是我們也注意到,該機沒垂尾,平尾,飛控代碼并不好寫。
這是比較牛的角度,尾部,可以看到該機的設計,非常的古怪,機身超級的肥厚,上表面圓滑,厚度不大但是,下表面特别肥厚,安裝了一個超級厚的彈倉,這就是隐身飛機的代價,殲-20也是這樣的設計,機身下表面做了很明顯的傾斜設計。
尾部采用了比較原始的圓柱形噴口設計,在這裏不得不繼續捶航發(實在沒招)!發動機外露的噴口和機身别的部分非常不協調。
這個飛機的新意還是不少的,比如發動機的噴口斜切設計,這就是爲了提高發動機的雷達隐身,有意思的是,機翼内段舵面,舵機安置在上面,也有個不小的整流罩,假如是部隊使用,就會安裝上橡膠隐身密封罩,就這個角度可以看到,飛機機身非常肥厚,脊背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刀型通訊天線,測試階段飛機很常見。
進氣道在飛機的脊背,前面是大紅花。
這是比較标準的側面照,可以看到切斜變成橢圓的尾噴口,飛機的側面和利劍差不多,都是機頭上方進氣,側面看,飛機的機翼就很小,機身肥的要死,空間至上。
這是珠海航展的圖,可以看到進氣道,主起落架和前起落架設計,做的很結實,但是我們也發現,飛機機頭的棱邊和上面的圖不同,這個很圓鈍,機頭帶了試飛空速管
這個圖來看,可以發現飛機的進氣道設計,上面也是一個傾斜交叉唇口,大家都差不多路子,就是機頭做的比較尖銳更長一些,可以安置更多的東西。
這個圖看不到彈倉,尾部也封的很死,成飛公園放這個出來,不知道最終結果如何,競标赢了還是輸了,按照常理來看,發動機尺寸很小,推力也極小,飛機性能也不會太高,和沈飛利劍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或許設計師的目的,就是做一個廉價的小型隐身飛翼無人機試試手,假如客戶需要,也損失得起。
起落架艙有明顯的鋸齒設計,這是正經的試飛飛機
上面是雲影5000飛機,估計最大起飛重量5000kg,和翼龍3差不多體重,下面的雲影就小多了
雲影550,估計最大起飛重量550kg,做隐身測試無人靶機,雙三角翼,翼尖切尖。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成飛的飛翼無人機路線,走的不是B2和沈飛利劍無人機那種,而是美國的X47B的路子,按照常理來說,假如能把法線反射折騰的比較好,總體隐身也會不錯。
正常而言,我們還應該想到,成飛最少還有一款超音速無人機,極有可能配合殲20作戰,發動機估計采用一台太行發動機,噸位估計比俄羅斯的S-70B的25噸小一些,但是速度可能很快,空戰僚機是必不可少的,對地攻擊無人機滿地都是,不稀奇。
今天溫度隻有3 4度,寫得累啊,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