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8 日晚間,賽科希德 ( SH688338,股價 46.79 元,總市值 38.13 億元 ) 公告稱,公司核心技術人員于松岩因個人原因于近日向公司申請辭去相關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據公告介紹,于松岩,男,1985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永久境外居留權。于松岩 2008 年畢業于北華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獲學士學位。2008 年 7 月至 2015 年 12 月,任賽科希德有限機械工程師。2015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 月,任本公司機械工程師;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任本公司儀器研發部經理。于松岩為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之一。
截至公告披露日,于松岩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122,461 股 , 占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為 0.15%。另據賽科希德 2021 年财報顯示,于松岩當年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 24.44 萬元。
公告透露,于松岩在職期間,主要負責儀器外觀及結構設計,承擔了 SF 系列部分型号凝血測試儀的機械設計工作,相關研發項目均已結題。目前已完成與公司研發團隊的工作交接,其離職不會對現有研發項目進程造成不利影響。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已獲授權專利 38 項,其中于松岩在任職期間參與研究并已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 3 項。上述專利均為于松岩作為發明人或共同發明人的職務成果,所有權均屬于公司,不涉及權利糾紛或潛在糾紛,其離職不會影響上述專利的完整性。
公告強調,于松岩負責的工作均已完成交接,公司的生産經營、技術研發等工作均有序推進。于松岩的離職不會對公司經營能力、研發實力、核心競争力産生實質性影響。
截至 2020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 45 人、40 人、48 人,占員工總人數比例分别為 15.96%、15.04%、17.58%,研發人員數量保持穩定。本次變動前後,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具體情況如下:
據公司官網介紹,北京賽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區,是一家血液學體外診斷領域的制造商。自成立以來一直緻力于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領域的檢測儀器及試劑的研發、生産和銷售,為醫療機構提供凝血、血液流變、血沉壓積、血小闆聚集等自動化檢測儀器及配套的試劑和耗材,是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領域較為領先的國内生産商。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 2020 年 8 月 6 日登陸上交所科創闆,股價當天創下 185.35 元新高。随後股價一路下跌,曾一度跌至 28.34 元。截至發稿,賽科希德暫報 47.05 元,自上市以來不到三年,已跌近 80%。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科創闆頻現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現象,有的公司甚至出現上市不到一年,技術大拿辭職走人。實際上,上市公司的核心競争力是科技人才,對于科創闆而言更是如此。在 IPO 中,核心技術人員往往成為上交所問詢的關鍵點之一。
據大衆證券報報道,業内人士表示,對于一些技術密集型企業而言,一個核心技術人員對公司的意義可能會十分重大。如果剛上市不久就出現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的情況,市場不免會對公司的持續研發能力産生質疑。公開信息來看,不少核心技術人員并未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這可能成為他們辭職的原因之一。如何深度捆綁核心技術人員的利益,考驗着上市公司管理層的智慧。
據證券日報報道," 上市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離職是一個正常現象。"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曾表示,上市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尤其是科創闆上市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離職,主要原因還是行業競争性強,對于核心技術人員的人才争奪,導緻行業流動性大。
" 核心技術人員對于高新技術産業相關企業而言很重要,但具體影響多大,還要看該技術人員具體負責的工作内容。" 有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技術線高管可能在研發團隊中起到把控全局決定方向的作用,未必會對整個研發團隊的研發進展起到絕對性的打擊。
" 從過往許多案例來看,核心技術人員離職之後知識産權、專利糾紛時有發生,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告訴記者," 除技術方面的問題外,核心技術人員離職還會涉及競業禁止協議、知識産權專利方面的問題。除此之外,公司方面還可能面臨核心技術人員出走喪失部分市場份額及客戶的風險。"
有上市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雖然員工簽署了競業協議,但也可以以幕後咨詢的方式從事相關工作。對于核心技術人員離職以後,是否會造成公司技術洩密,在況玉清看來,競業協議基本可以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不過雖然有協議限制,但公司并不能百分百把控離職人員是否違反競業協議,因此建議公司還是盡力留住人才。
" 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事業留人機制,那麼很難将真正核心技術人員留下。" 江瀚認為," 公司要留住技術人員,尤其是核心技術人員,不能僅僅隻靠金錢或者股權激勵來留人,而是要靠事業留人。"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上市公司公告、大衆證券報、證券日報、公司官網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