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情人節又到了。
鄧文迪又撒糖了。
一條是她最近被拍到在南法小島和男伴度假。
剛過完 55 歲生日的她,一如既往被媒體形容 " 狀态回春、身材無敵 "。
一條是前首富貝佐斯過 60 大壽,她到場慶賀。
身披銀色太空戰袍的她,被網友直接拿來與特能折騰愛顯擺的老闆娘桑切斯 PK,說她完勝精心打扮、光是一條裙子上的施華洛世奇水鑽就縫了 800 個小時的桑切斯。
你還别說,即便同樣銀光閃閃的豪門帕麗斯 · 希爾頓兩姐妹,一比鄧姐也相形見绌了許多。
還有個很有趣的細節,就是你再比對下這兩條消息的其他照片,反差畫風也很有意思。
在海邊度假的鄧文迪,簡簡單單塗着白色的指甲油,穿着藍色的比基尼,手腕上還套着根 1 毛錢的黑頭繩,最紮眼的要數若隐若現的腹肌和大長腿。
奔六的人看不出一絲垂暮感,反倒是把隔三岔五就發健身視頻、拉着未婚夫各種透視裝奔走秀場的桑切斯又一次襯托出用力過猛。
再一看鄧文迪身邊的這位男伴,兩年前還是個皮膚緊緻、幹淨利索、肌肉發達的小鮮肉,
如今直接成了頭毛稀疏、日漸肥胖、邋裏邋遢的老大叔。
相比仰望貝佐斯,眼裏總冒星星像是看金主爸爸的桑切斯,
鄧文迪這對真是蠻接地氣,正好倒過來了。
和默多克離婚後這 10 年的每段新戀愛,鄧文迪永遠是那個走在前面,被對方跟随的位置。
不可否認,她的上位史不光彩也絕不可取。但處在争議的風口,她的人生和情感也有可圈可點之處,能提供一種思維。
有句網友的評論我覺得很有意思:" 沒有手腕跟企圖心别羨慕她,有人進了權力中心隻能活一天。"
既然如此,不妨多幾個切割面看問題。
既然愛情和人生一樣沒有完美,要麽保持單身努力長本事,要麽擇其善者而從之,像男性一樣,以當下 " 結果 " 爲導向。
稀裏糊塗等待白馬王子來拯救自己萬般不可,因爲那是夢。
鄧文迪顯然是那種具有終局思維的人,人生每個階段的選擇,都與當時境況匹配且主動出擊。
比如最早的求學階段,對于一個從小出生在不通電話、沒有電視、做家務是唯一娛樂方式的小城姑娘來說,去美國就像在做夢。
可當她在廣州遇見了從美國加州來的 Jake 夫婦,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最終也說服對方幫助自己圓夢。
隻不過她後來幹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就是在已經得到夫婦倆資助來美學習後,插足了 Jake 的婚姻,然後短暫閃婚,拿到綠卡後又火速甩了人家。
這件坊間廣爲流傳的事兒并無更多細節,站在一個客觀角度看,Jake 願意與太太前腳離婚後腳就娶小自己 30 歲的女人,也沒啥好無辜。鄧文迪自此,也背上了心機重的罵名。
隻能說受傷最深的是善良的 Jake 太太和年幼的女兒。
其實回頭想想,鄧文迪即便靠自己遲早也應該能拿到綠卡,何必呢?她太心急求 " 穩 " 了。
這之後就是遇到默多克。
關于兩人相遇的版本,最精彩傳說的莫過于鄧文迪故意潑了默多克一身紅酒搭上對方。
但在《Vogue》專訪中,記者曾親口找她求證,她給出的卻是另一個版本:"1998 年,魯伯特到香港開會,問到中國的情況,他們讓我上場介紹。我們就這樣認識了。"
爲了和鄧文迪結婚,默多克甯可分走自己 17 億美元的巨額财産。
他是圖她長得美還是嘴巴甜?恐怕都不是。
就像她自己面對 " 心機女人 " 這個說法給出的觀點:" 我是一個幸運的女人,但幸運同樣需要選擇,需要努力。"
從耶魯商學院拿到 MBA 學位後,她可能就已經想好了 " 曲線圓夢 " 方案:先從香港這個既熟悉又能施展海外留學經驗的地方入局,再尋找機會重回美國。
于是打工端盤子掙生活費的她,下血本給自己買了一張頭等艙機票,又快準狠地利用在飛機上有限的時間,盤出同座大佬——默多克新聞集團一位董事的真實身份,順便又找他拿到了外企駐港分部的實習生 offer。
鄧文迪曾很自豪地告訴記者:" 我是第一個成爲(星空衛視)經理的華人女性,通常來說女人隻負責擺弄茶具。"
到此,默多克着迷鄧文迪的核心原因也基本水落石出。或許," 這段婚姻更像兩個智慧頭腦的相遇———他們同樣野心勃勃,同樣對于經商賺錢有一種迷戀。"
默多克的傳記作者邁克爾 · 沃爾夫說,鄧文迪令人印象深刻——
" 她是個中國女人,但行爲卻像個美國女人,中國女人總是比較含蓄,但鄧文迪卻不是這樣。辦公室裏的每個男人都迷戀她。"
你看,雖然鄧文迪長了一張有 " 距離感 " 的臉,棱角分明甚至有點男人像,但她主動外向的風格卻讓她成爲最佳直球選手,也讓她充滿另類的魅力:直接、爽朗、說話辦事幹脆果決。
就連采訪她的媒體也說:" 她的語速很快,無論是說中文還是英文,總能很快把話題和你所熟悉的東西聯系起來,她的熱情很富有感染力,你會不由自主地和她變得很熟悉、沒有距離。"
什麽叫 " 終局思維 "?就是你在一開始就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過怎樣的生活,選擇什麽樣的伴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天花闆在哪裏。
然後一切就好辦了,你有了具體細化的顆粒度能對齊,努力的效率和目标達成就都能高很多。
鄧文迪善于主動創造機會,善于做選擇和投資,她總能以最快的速度判斷形勢看準人,然後拼命努力準備,當那個人遞過來一隻手,她會順其自然又毫不猶豫地伸出另一隻手。
其實縱觀鄧文迪和默多克之後的其他感情軌迹,上述原理也一樣通用。
離婚後,她基本上沒談過什麽比自己年長的老臘肉,而是清一色的小鮮肉。但仔細一看又各有千秋,各階段不同。
最早是顔值爲主,一來确實能提供更高純度的多巴胺;二來自己急需向上流圈層證明自己,不靠攀附年長有權勢的男人,也能活得潇灑又滋潤。
第一段和英國小提琴家 Charlie Siem,談得有點含蓄而匆匆;
但作爲繼與默多克離婚後的第一段公開 " 戀情 ",對象是誰比能談多久更重要。Charlie Siem 不僅有着光鮮的教育經曆,上過伊頓公學,與威廉王子是校友,還是劍橋高材生。
畢業後,他又以英國頂尖小提琴家身份,成爲利茲音樂學院、也是全英最年輕的客座教授。
不僅有文化又文藝,各種時尚雜志名利場也是座上客。所以這段開場起點很拔高。
第二段也是最著名的,是和匈牙利男模 Bertold Zahoran。熱戀期間,她還專程帶小男友一起去過北京四合院溜達,和蔡國強老師合影,融入朋友圈,走進名利場。
這段已經開始忽略一些世俗的 " 面子 " 因素,隻求自己甘之如饴。
到了第三段,也就是近兩年被拍到的這一位,徹底放飛自我。背景成謎,顔值不定……目測大概相對前兩位,各方面條件更折中,情緒最穩定,做人更低調。
這也說明一點,随着年齡增長,女兒畢業未來逐漸明朗,家産也早已争得差不多,自己在圈裏也徹底重新站穩了腳跟,鄧文迪也時不時想半躺平了。
人的心态就是這樣,當你一件接一件運籌帷幄的事步入正軌,很難再會出現一根皮筋緊繃着的狀态。自然你的生活,你愛的人也會變松弛。
畢竟,人的一切努力,最終都是爲了找到生活平衡獲得快樂。
而當你自己已經擁有很多,你也不再會覺得金錢能衡量一切,就像你住再富麗堂皇的酒店,也會覺得不如家裏舒服一個道理。
但這裏有一點還要說,就是鄧文迪幾乎從不在個人賬戶高調秀恩愛。
下圖同場景照片,鄧文迪壓根沒在自己 INS 發過。
你看她發 INS 的男士合影,基本上都是搞事業的大叔爲主,還總能讓人感覺到她那股發自内心的坦蕩感。
相比之下,那位匈牙利小鮮肉就尴尬許多。
和鄧文迪戀愛時借了各種資源流量事業飛升,結果分手後立馬删空過往,隻爲俘獲另一位白富美的心,甚至大言不慚發出肉麻的全新表白:" 遇到你之前,我隻是一個平凡的人。"
所以說愛誰還不如多愛自己一點,這一點王薇薇與鄧文迪有異曲同工之處。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永遠不忘自己是第一。
這裏說的 NO.1,不是唯我獨尊的自私,而是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能把自己的感受、價值、疑問、需求置頂。
鄧文迪這一路,除了被诟病通過婚姻實現階層跨越的野心,大家不要忘了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内核:
她一直沒有忘記磨煉 " 腦子 ",是一個保持學習、善于學習的長期主義者。
而這些也體現在了她對兩個女兒的教育栽培上。
先說鄧文迪自己。她家裏 3 女 1 男總共 4 個孩子,她是最小的女兒,下面還有個弟弟。
除了高知的父母從小對她嚴格要求,她自己也早早認清了現實:任何目标所及之事,99% 對于她來說并不是可選項,必須要做到 120%。
明明自己已經很聰明,但她認爲家裏最聰明的是大姐,所以她必須更努力。
每年夏天别人在放暑假嗨玩的時候,她已經啃完來年的整本教科書,因爲這樣她就能在班上名列前茅了。
最重要的是,她不想按父母的喜好,按部就班過一眼能望到頭的人生。所以 19 歲到了美國後,她依然用了 8 年繼續讀書深造。
後來嫁給默多克,她一邊生娃育兒,一邊也沒閑着。
無論談生意還是收購公司,默多克都把她帶着一起,說是見證、陪伴老公,倒不如說自己正兒八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大光明學藝。
所以用合夥人來形容她和默多克再合适不過。
就現在,默多克的科學家新女友也是她介紹的。這胸懷,夠豁達。
她坦言,默多克是她最好的老師,比大公司和管理學課上學到的東西還多,而且,還是免費的……
很多人不是說她會社交嗎?的确,她很懂得向上社交。但更重要的是,如果肚子裏沒貨再多錢又怎樣呢?富有不隻是金錢,要不然朋友都提高了你還在原地,就沒話好談了。
對女兒自然也一樣,表面雲淡風輕,私底下甚至不亞于虎媽蔡美兒。
坊間流傳着各種她彪悍育兒的 " 狠手段 ":比如每個月隻給一次零花錢,幾歲就給幾美元。
還比如每年生日可以挑禮物,但如果沒在學校的考核裏獲得高分,就取消這個資格。
以及和其他同學一樣,穿戴平價産品,需要通過勞動掙錢才能買到自己想要的非必需品。
與這些低配生活習慣相比,鄧文迪不惜代價大把創造機會,帶她們長見識。
2010 年和默多克跑到約旦去給倆孩子辦洗禮,連約旦王後拉妮娅都出席了。照片裏的全是明星大腕。
2015 年,即便和默多克離婚已兩年,依然自己拿到入場券,按計劃帶着 14 歲的格蕾絲首次亮相 MET GALA;
兩年後,又把小女兒克洛伊也拉上。
現如今,鄧文迪倆女兒已即将入職高盛,分别在不同部門做實習分析師。
有網友吐槽以高盛不到 1.5% 的錄取率,根本就是走後門在招客戶。但那又咋樣呢?反正鄧文迪一路走來,被吐槽的地方太多了。
她是這麽回應的:" 我當然知道我的生活多麽不平凡,但我很清楚,爲了獲得知識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我把這種自律貫穿到整個生活當中。至于别人怎麽看我,我如果擔心這個的話,那每天都擔心不過來,所以我選擇忽略它。"
你還别說,這一流的屏蔽力,套用現在最流行的概念翻譯就是:堅決不讓别人偷走你的能量。因爲回應就會與之糾纏,糾纏就會精力受損。勞命傷财的事對自己沒半點好處,還是算了吧。
寫到此,突然很想感慨一句:其實誰又能有完美的愛情,完美的人生呢?
所謂智者不入愛河,愚者爲情所困。
比愛情更重要的是面包,是獨立,是愛的能力。
當過去已經走遠,且以十足的振奮接住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