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紀念衛國戰争勝利 79 周年閱兵式于當地時間 5 月 9 日上午 10 時(北京時間 9 日 15 時)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相較于特别軍事行動發起前的 " 豪邁 ",今年參加今年的紅場勝利日閱兵的規模僅有 9000 餘名俄軍和 70 件武器裝備,堪稱是 " 曆屆最小 "。而阿爾巴特大街上往年雄壯的滾滾洪流也被一輛孤零零的 T-34/85 坦克取代。
作爲俄羅斯一年一度的 " 盛大 " 節日,這樣 " 慘淡 " 的勝利日并不新鮮—— 2023 年,也隻有一輛小小的 T-34/85 通過紅場。不過,和去年截然不同的是,今年美西方并沒有心情像去年那樣嘲諷俄羅斯,因爲就在莫斯科紅場幾公裏以外的莫斯科勝利公園裏頭," 豹 2A6" 和 " 艾布拉姆斯 " 坦克被配重塊壓低了火炮,在俯首山下 " 俯首 " 供全球各地的遊客們參觀。
盡管紅場閱兵并不熱鬧,但進入特别軍事行動第三個年頭之下的勝利日,全俄都洋溢着積極氣氛。就筆者朋友的感觸而言,俄羅斯境内的氣氛仿佛特别軍事行動已經打赢了一樣,當他們進入俯首山參觀美西方裝備時,高興的俄羅斯市民和軍官們拉着客人們的手,向他們介紹擺放在公園裏的俄羅斯的戰利品。這是俄羅斯的驕傲,俄羅斯人認爲他們正在通往勝利之路。正如剛剛當選總統的普京在勝利日講話時說的那樣," 在頓巴斯地區,我們的戰士們沒有辜負先輩的榮光 "。
坦克不夠,豹 2 來湊
對俄羅斯人而言,樂觀的氣氛來源于前線的進展。具體到戰場局勢上,盡管 2 月和 3 月遭受較大損失,俄軍繼續在阿夫迪夫卡以西的戰線上朝着頓巴斯地區的後勤樞紐——紅軍城挺進,且成果顯著。俄軍幾乎每周都在通報打下了新的定居點。與之相對,烏克蘭方面則繼續投入手頭所有能找到的預備隊,繼續增兵,與俄 " 中央 " 集群進行對撞。
進入 3 月後,烏克蘭部隊并沒有放棄将俄軍趕出貝爾蒂奇 - 奧爾利夫卡 - 托内尼克一線的希望。像打算去遊戲廳再爽一次的孩子一樣,西爾斯基砸碎了存錢小豬,将 7 個并沒有得到過徹底修整的機械化旅被派往前線,嘗試奪取戰役主動權,阻止俄羅斯武裝部隊繼續突破,并爲烏克蘭在謝梅尼夫卡以西的烏曼斯基一線修築工事争取時間。
在阿瓦迪夫卡戰區,烏克蘭有 15 個旅參與其中。其中直接處于一線的部隊有第 3 突擊旅、第 80 空突旅,第 61、第 115、第 100、第 110、第 47 機械化旅,第 120 國土防衛旅。雖然番号衆多,但這些填補戰線的機械化旅早已沒了往日榮光,除了 47 旅補充過 " 布雷德利 " 和 " 艾布拉姆斯 " 坦克以外,其他部隊基本上都極度缺乏載具——不僅僅是裝甲載具,民用載具也匮乏。
但好消息是,由于從海外獲得了大量穿越機,烏軍給每個用于防守的旅都增設了無人機連,使得這些旅變成了以旅部 - 無人機連 - 炮兵連爲核心的戰鬥群。這些戰鬥群依靠外圍步兵和工事充當 " 人肉鐵絲網 ",雖然能夠施展火力,但外圍步兵基本上沒有機動能力,因此處于靜态防守狀态。這樣的新戰鬥群充斥了整個陣地,其中阿夫迪夫卡地區的戰鬥群是最多的。
盡管如此,烏軍并沒有放棄在反沖擊中重創俄軍的念想。烏軍的反突擊部隊主要以 47 旅的美制坦克裝甲車輛爲主,輔以該旅大量的無人機打擊設備,在貝爾蒂奇村反沖擊來到此地的俄軍 " 中集群 " 第 30 旅和第 15 旅。但美制裝備并沒有帶來奇迹:在這個方向上,烏軍先後損失 10 輛美制 " 艾布拉姆斯 " 主戰坦克和差不多數量的 " 布雷德利 " 裝甲車,其中絕大多數損失來源于俄軍的遠程打擊手段:FPV、" 柳葉刀 " 和 " 紅土地 "。
俄軍摩步 30 旅和摩步 15 旅則将謝梅尼夫卡被用作前進出發基地,組織排一級突擊隊短促沖擊,投入貝爾蒂奇和奧爾利夫卡的戰鬥。盡管進攻中的兩個旅在無人機打擊下,損失了更多的裝甲車輛(大約 50 輛);但擁有更多儲備和更多火力的俄軍還是站穩了腳跟,迫使 47 旅放棄反沖擊。
該地區戰線的重大變化發生在 4 月中旬,由于 115 旅和 47 旅這兩支疲憊之師未能協調好換防,奧切列季涅戰線終因烏軍第 115 旅不遵守命令、擅自撤離陣地而陷入崩潰:俄軍摩步 30 旅的一次大膽沖鋒,讓烏軍失去了一半的城鎮,而前來 " 救火 " 的 47 旅和其他部隊在這個地區遭遇俄軍遮斷打擊後放棄救援,導緻該城鎮于 4 月 25 日被俄羅斯軍隊完全控制。
作爲阿夫迪夫卡以西的重要高地,奧切列季涅的丢失導緻的反饋是連鎖的——缺乏兵力,不敢經受損失的烏軍立刻放棄了奧切列季涅以北的克拉米克和阿爾漢海爾克,及其以南的新巴赫穆季夫卡和索洛維奧韋。這導緻貝爾蒂奇村地區的烏軍要承受來自 3 個方向的火力——這在 FPV 爲王的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巨大壓力。壓力之下,烏克蘭方面大規模脫離了這些缺乏防線的地區,導緻俄軍在這個方向推進了接近 100 平方公裏的面積。
目前,奧切列季涅戰線失守導緻的問題還在繼續擴大化,如果俄軍在占領奧切列季涅戰線以後,再往前推進 10 公裏,俄軍可以直接威脅到紅軍城 - 頓河君士坦丁 - 恰索夫亞爾的重要補給線 T-0504。這不是一種地圖畫線式的 " 鍵盤指揮 ",而是實實在在的火力威懾。
要知道,今天的俄軍已經不是 2022 年那支隻能依靠無制導炮彈和火箭彈壓制烏軍補給的俄軍了。随着俄軍普及中繼的 FPV 和 " 柳葉刀 " 數量的增加,被切斷補給線的烏軍将面臨 " 被磨碎還是逃跑 " 這樣的抉擇。這樣的場景,我們已經在阿夫迪夫卡和克拉斯格諾夫卡地區完全看見過了。
在筆者看來,俄軍目前進展的最大特點是:俄軍各地的進攻不再是單一的,基于 " 吸引烏軍主力 " 或 " 占據某塊地盤 " 爲主要目的的消耗戰,而是對關鍵戰略控制有明确目标,各方向有明确聯動關系的攻勢。俄軍現在的施壓主力,主要可以看成是從南往北的一條明确的突破線,也就是從克拉斯諾戈羅夫卡 - 内維爾斯克 - 吳曼斯克 - 戈爾洛夫卡 - 恰索夫亞爾方向同時施壓。而且這些地方的攻勢,不再單一,是基于全盤考量的。
其中奧切列季涅的攻勢策應了恰索夫亞爾的攻勢。俄軍會像澤勒特一樣,從奧博切涅切斷 T0504 公路,用無人機和火炮建立控制,直接影響捷爾任斯克等地的補給。在這種攻勢進行的過程中,俄軍會利用自己兵力和火力優勢對更多地區進行施壓,比如當下俄軍 5 月 9 日突然集結部隊向庫久莫米夫卡西北發起進攻占領了一個戰術高地,開啓了這個方向的施壓。
另外,就在筆者完稿之時,拉平指揮 N 集群的 4 個營,竟然在 7 個小時内,在哈爾科夫地區奪取了 40 平方公裏的地盤。這些動作的出現無疑說明了俄軍目前的戰略層面的規劃。
借用知乎 " 大熊喵 " 的一張圖
在此基礎上,不管是俄軍在紮波羅熱地區羅博季涅村的攻勢,還是試圖收複大諾沃希爾卡的動作都是一種側翼的輔助進攻;無論是在哈爾科夫方向集中精導和烏軍火炮對決的 "N 集群 "(就在筆者完稿前,俄軍已經正式在哈爾科夫方向發動了 " 隔離區 " 攻勢),還是坐擁 3 個空降師 / 旅和 15 個突擊旅卻 " 按兵不動 " 的恰索夫亞爾集群,都是爲了一個明确的戰役目标進行聯動。
俄軍繼續在全線牽扯烏軍,但其核心的尖刀一直在向前突刺。現在看來,在特别軍事行動進行 800 天以後,俄軍終于有了一個明确的、全面奪占庫拉霍沃 - 紅軍村一線的方案。這個方案似乎能夠幫助俄軍解決頓巴斯問題。
進攻與損失
總的來說,俄軍目前有了一個較爲明确的進攻方向,但戰役意圖的成功取決于各種因素。俄軍需要做的就是要創造戰果,同時避免損失。
俄軍現在的損失,基本都來自突擊部隊在躍進途中遭到雷區 / 炮火攔阻以後被 FPV 等無人機 " 補刀 "。盡管烏軍的炮兵火力因爲俄軍反炮兵能力的上升而大幅度下降,但 2 月和 3 月時俄軍依然承受了較大損失。
根據筆者不甚精準但能說明問題的統計,俄軍在 60 天的突擊過程中遭受了超過千輛的載具損失,以及近乎同樣數量的人員損失。烏軍繼續在每個月發布 400 部左右的無人機小視頻。這樣的損失最後歸結爲普京的一句話 " 我們奪取了别爾蒂奇,盡管這很困難 "。
不過,進入 4 月以後俄軍的損失相對下降了,看起來俄羅斯人似乎适應了無人機時代的進攻。這一方面是戰術原因,一方面則是技術的叠代——雖然 " 烏龜坦克 " 這樣的技術路線出現很不嚴肅,但克拉斯格諾夫卡的攻勢證明,俄軍的這種戰地改造,确實極大地增加了烏軍 FPV 攻擊的成本。
烏軍需要組織炮兵、反坦克導彈和 FPV 聯合攻擊,才能解決其中一台坦克
具體到損失數據上,去年這時候,俄羅斯反對派媒體 Mediazona 發布截至 2023 年 5 月 5 日俄軍可确認的死亡數據爲 22055 人。到 2024 年 5 月 2 日,Medizona 發布俄軍可确認的死亡數據爲 52155 人。在長達一年的血腥戰鬥中,俄軍新增訃告 30100 人。
諷刺的事情有兩個:第一,即便如此,俄軍的進攻損失依然遠遠小于 2022 年 " 折返跑 " 期間的損失;第二,即便是一天俄軍付出 100 條人命,俄軍也是 " 死得起的 "。戰争進入第 800 天,俄烏基層士兵的生命看起來都不那麽值錢。
對于烏軍而言,持續殺傷俄軍的手段主要是依托雷場,沒有雷場俄軍就會取得較大進展。這可能解釋了俄軍持續進攻的原因:随着烏軍防線越來越倉促,俄軍終究會在某個前線遇到沒有雷場和完善工事的烏軍廣闊縱深。似乎俄軍認爲隻要持續進攻,一切問題都會有解決的一天。
當然,就在筆者完稿的 5 月 10 日,俄軍第 114 機械化旅——解放阿夫迪夫卡的頓巴斯部隊主力旅,突破了烏克蘭駐守在烏曼斯克的防線,向前挺進了 5.14 公裏(并非玩梗),占領了烏曼斯克村鎮中心。這樣的突破足以說明問題:一個 5 公裏縱深的連續多據點陣地,114 旅沿着公路沖鋒,一下午就拿下來了,這可能意味着俄軍的持續進攻正在收獲回報。作爲一個局外人,我不好說俄軍的想法對不對,但爛仗有爛仗的打法,至少最近兩周看見了俄軍的決心帶來的部分成果。
除損失以外,俄烏兩軍繼續在全線補充新的部隊。對于北約和烏克蘭方面而言,俄羅斯的戰争潛力依然是最令人擔憂的事情。正如歐陸之前兩場大戰一樣,俄烏沖突早就從存量競争打成了增量競争。如今,俄羅斯和烏克蘭方面一邊在前線抽調新的部隊,一邊在後方組建新的部隊。和過去不同的是,這些新部隊甚至脫離了蘇聯式的動員體制,完全是重新組建的。
烏克蘭方面自 2023 年秋季以來,依然在爲新的機械化旅籌備力量,籌備新的旅級單位。從秋季開始,烏克蘭組建了第 150、151、152、153 和 154 總共 5 個獨立機械化旅,但迄今爲止尚未形成戰鬥力,而前線長期未能得到輪換部隊的不滿,迫使烏克蘭不得不提前将 " 菜鳥部隊 " 調動至戰線。
即便如此,烏克蘭司令部仍開始組建第 155、156、157、158 和 159 步兵旅。盡管和 141-144 這 4 個步兵旅一樣,這 10 個新編步兵旅很有可能缺乏基本的大口徑火炮,隻配備有反坦克導彈 / 火箭筒,無人機打擊部隊和便攜式防空系統連,剩餘的力量是缺編的步兵連,但考慮目前烏克蘭在前線部隊匮乏的情況,這樣的部隊總比沒有強。
141-144 步兵旅,這四個步兵旅在後方組建了一年依然缺裝;在吃了一年幹飯以後,近期被西爾斯基大罵一頓的它們正調往頓巴斯方向
盡管如此,西爾斯基仍然希望将這些預備隊 " 攥成拳頭 ",用于可能的攻勢。烏克蘭武裝部隊打算在今年夏末之前集結這 5 個旅。俄羅斯方面的推測是,烏方在夏季獲得 F-16 戰鬥機以後,希望憑借 ATACMS 和 F-16 機載彈藥帶來的火力優勢,向一個地點發動大規模的反攻,而不是用于常規防禦。當然,随着 5 月 10 日俄軍 N 集群越過哈爾科夫邊境,烏克蘭方面的兵力問題将受到新的考驗。
與之相對的,俄方也在建立新的軍事單位。目前俄烏的角色,某種意義上和 2022 年幾乎可以說是反了過來——俄軍在大量組建新的後備番号,爲這些後備番号提供人力,火炮,載具和無人機。在正規軍層面,俄軍集結計劃在年末前,将再駐列甯格勒和莫斯科建兩個軍區,包括 3 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1 集團軍和 44 集團軍,28 集團軍),14 個摩步師和 16 個機械化旅,總計 30 個編制單位。
在此基礎上,俄軍還在不斷地增加民族主義突擊營和 " 瓦格納 " 式的雇傭兵突擊營的數量。總的來說,烏軍認爲俄軍在前線有 61 萬人,而這個數字到 2025 年會随着新增番号的投入增加到 80 萬。就筆者了解到的信息,俄軍在組建多達 30 個師旅方面依然面臨着困難。但困難總是相對的,這是因爲俄軍在制造載具和炮彈上的能力,再弱也比烏克蘭要強。
烏克蘭目前已經完全依靠外援來進行戰争,但美國方面的援助并不能在短時間内改變烏克蘭的局勢。盡管美國最終在 4 月中旬通過 610 億美元的對烏援助法案,但筆者一直認爲,美國對烏援助從來都是基于自身能力上限進行援助的。可以說,從美國援烏向來是能力問題,不是态度問題。在過去 27 個月裏,美國人将自己的武器庫存一分爲二,将用來對抗俄羅斯的武器庫存全力援烏,對抗我國的武器庫存則分文不動。
後方不安全
舉例而言," 标槍 "、" 海馬斯 " 的 M31A 火箭彈和 155 毫米炮彈都被認定是 " 歐陸決戰兵器 ",因此美國在援助這些彈藥方面都是奔着 " 耗盡庫存 " 去援助的。而其他彈藥,比如精準航彈、彈道導彈以及至關重要的巡航導彈等,美國爲避免 " 對華威懾降低 " 是一點都不敢動。這一點也可以從目前隻有歐洲國家向烏提供巡航導彈看的出來。
但是,紮波羅熱大反攻的慘痛失敗讓美國人痛苦地發現,他們不可能在不動用對華庫存的情況下軍事解決俄羅斯武裝力量。因此,美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的隻能不斷地松口子,動用原來不敢動用的庫存,以援助烏克蘭。舉例而言," 愛國者 " 和 ATACMS 這兩種原來的 " 太平洋決戰武器 ",現在被認定是 " 對華威懾上處于次要地位 ",因此退化爲了 " 歐陸決戰武器 ",最終被重新歸類爲可以援助給烏克蘭的武器。
美國人對自己的軍事建設能力仍然存有幻想,他們寄希望用 PRSM 這種新型導彈替代現有的全部 ATACMS 的庫存。短時間内,美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上能造成最大的變量就是 ATACMS。筆者預計今年上半年俄軍将遭到大範圍的彈道導彈打擊,對克裏米亞的綜合打擊力度将超過過去兩年之和。
綜上,美國援烏 610 億的最大用途,就是确保今年 11 月美國大選前不發生變數,不會重演 " 喀布爾時刻 "。如果可能,美軍還希望能在 2024 年讓俄羅斯複刻 2022 年年底的失敗——這也是爲什麽美國希望烏軍到 2025 年再去反攻。
但北約必須明白,戰争的第三年是消耗戰。既然戰争已經是兩大集團改變世界秩序的戰争,那麽不願意投入對等資源的一方肯定會在付出鮮血和生命之後迎來失敗。北約認識到了這一點,不然布林肯、耶倫之輩也不會針對中俄之間的正常貿易大放厥詞。但更要認識到,3 月份烏軍 75% 的載具殺傷來源于 FPV,可以說 " 東大 " 的民用 FPV 和蘇聯的地雷維系了烏軍的戰線,而不是美國的武器。與此相對,在 47 旅損失了 7 輛艾布拉姆斯以後,美軍甚至不允許烏軍繼續投入美制坦克。
在戰争第三年的勝利日,俄羅斯方面終于又有了些積極的氣氛。但戰争依然是戰争,對于這個龐大的國家這場戰争依然不輕松。筆者印象深刻的一點是,今年紅場閱兵上有一個由參戰人員組成的 " 戰功方陣 "。這個方陣踏着驕傲的軍樂入場,卻在退場時合唱了《血液型》。後冷戰時代的西方集團們喜歡鼓吹 " 搖滾摧毀了蘇聯 ",但他們不敢報道的是,希拉維克集團根本不害怕斯拉夫的年輕小夥子們在紅場合唱維克托 · 崔的詩篇。
相反,所有俄羅斯人都在爲自己相信的東西而戰。無人生來是戰士,但這些解體後出生的小夥子們聽着 KINO 的搖滾長大,卻依然堅定地投入到基輔、北頓涅茨克、巴赫穆特和阿夫迪夫卡的戰鬥當中。這是俄羅斯打赢這場戰争的底氣,他們的袖口上縫着血型和軍号,他們的國民爲他們祈禱,祝他們好運。但終究,也會有無數人永遠地留在那片原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