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盼了又盼的國産片,都有了新動态。
賈樟柯監制的《不止不休》,即将公映。
張藝謀的《堅如磐石》,延期三年後,預計于今年上映。
此外,《涉過憤怒的海》和《封神》第一部也都傳來了好消息。
終于,不用再歎一句「有生之年」。
但與此同時,卻有一些電影,再也無法與我們見面。
有的是因爲主創逝世。
有的則是出于種種原因,遺憾「流産」。
今天,魚叔就來盤點那些備受期待,但未能完成的華語片。
看看我們錯過了什麽——
《華工血淚史》
導演:胡金铨 / 吳宇森
不久前,講述武俠電影大師胡金铨的紀錄片上線,在影迷中引發了關注。
片中提到與《華工血淚史》有關的往事。
早從 70 年代開始,胡金铨就想拍一部電影,講述華工在美國造鐵路、淘金,卻遭受種族歧視的曆史。
曾參與項目的制片人就給予了很高的期待:
「我想這部電影會改變華人在這裏的地位。他如果能夠把這個表達出來,會把美國的曆史改變。」
而爲了拍這部電影,胡金铨想盡辦法,一直奔走。
實地考據各種細節,拉投資 ......
還找來了吳宇森合作。
可在萬事俱備,打算開拍之際。
爲了能讓自己有更好的狀态拍攝,胡金铨去做了一個小手術。
但在手術過程中,卻發生意外,不幸去世。
之後,《華工血淚史》輾轉到了吳宇森的手中。
吳宇森雖然多次想要啓動,還傳出邀請尼古拉斯 · 凱奇、連姆 · 尼森等好萊塢巨星的消息,但因資金等問題擱置。
最後一次進入公衆視野,是 2013 年。
當時不少媒體報道,周潤發、範冰冰将出演該片。
時過境遷,如今華裔議題的關注度得到了提升,華人女星楊紫瓊摘得奧斯卡。
但,華工歧視題材幾乎還是空白。
這是一段不應該被忘記的曆史,也值得被如實記述。
《追風》
導演:楊德昌
在通過《一一》拿下戛納最佳導演獎之後,楊德昌轉而做起了武俠動畫。
他希望中國也能建立起像吉蔔力這樣的廠牌。
《追風》就是他寄予厚望,想要完成的作品。
在 9 分鍾的樣片裏,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驚豔。
北宋都市的繁華和百态在一鏡到底的鏡頭中徐徐展開,流淌着古韻。
被豆瓣網友提前打出了 8.5 分。
可惜,先是因爲投資問題夭折。
一個十分鍾左右的素材就耗費了 2 億新台币。
甚至讓投資公司懷疑公司賬目有問題,被撤掉了投資。
之後,又因爲楊德昌罹患結腸癌,不幸去世,再難啓動。
如今,雖然有公司買下版權,改名《追風錄》。
但根據備案,很有可能是一部真人電影,而非動畫。
而且,這部《追風錄》也很久沒有消息了。
《偷心》
導演:張國榮
主演:甯靜
大家可能聽說過,哥哥一直有個導演夢。
《色情男女》當中,他親自執導筒的片段,有着飄渺夢幻的風格。
短片《煙飛煙滅》以及幾支 MV 當中,亦可見張國榮作爲導演的拍攝想法。
而《偷心》則是他未能完成的長片處女作。
因爲投資商入獄,再加上抑郁症病情惡化,不了了之。
而在電影幕後,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張國榮和甯靜的情誼。
張國榮和甯靜因爲拍攝《新上海灘》結緣。
兩人一見如故。
第一次見面時,張國榮就對甯靜承諾「我一定要做一個電影給你拍」。
《偷心》正是張國榮兌現的諾言。
而甯靜爲了出演該片,推了好幾部戲,其中還有《孝莊秘史》。
在甯靜确定參演時。
張國榮還高興地拉着甯靜,跟人介紹,「這就是我的女主角,漂亮吧」。
但沒成想,這就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
不久後,張國榮病情加重,離開了人世。
成爲甯靜和許多影迷心中的遺憾。
《死亡的遊戲》
導演:李小龍
主演:李小龍 / 田俊 / 解元 / 伊魯山度
一部作品沒有被完整的拍出固然遺憾。
而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狗尾續貂。
李小龍的這部遺作就是如此。
在籌備階段,李小龍有意将功夫哲學運用其中,拍出一部集大成之作。
并且已經開始着手拍攝。
但因爲意外去世,無疾而終。
之後,嘉禾公司根據李小龍生前拍攝的素材重寫故事。
還找來了三個替身,重新拍攝、剪輯。
但可以想象,在這種情況之下,故事已經面目全非,遠遠偏離了李小龍的制作初衷。
而且漏洞百出,糊弄觀衆。
用一塊厚紙闆來代替李小龍。
曾被李小龍的遺孀指責,「那就是一個笑話」。
不過,好在,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李小龍的遺孀發現李小龍拍攝《死亡的遊戲》時的設計手稿和素材,并将其公布了出來。
而影迷們則根據這些素材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整個故事和精彩的打鬥。
姑且算是一件幸事。
《等待》
導演:陳可辛
這是一部陳可辛醞釀已久,籌拍了十多年的電影。
劇本早已寫好。
爲了拍攝出來,陳可辛還專門成立了公司。
而根據放出的小道消息,主演都輪換了三波。
從最開始的周潤發搭張曼玉和鄭秀文,到章子怡,金城武,最後又到劉烨。
但因爲題材敏感,講述了特殊時期,一個軍醫出軌護士的故事。
所以一直沒有通過審核。
但陳可辛依然堅持籌拍,不斷修改劇本,希望能過審。
直到 2015 年,已經籌拍了将近十八年的時候。
陳可辛仍在采訪中表示,自己還在等待審核通過。
這部電影正如它的名字一樣,一直在「等待」。
如今,陳可辛宣布成立泛亞洲制片公司。
或許,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它的上映。
《上海來的女人》
導演:王家衛
主演:妮可 · 基德曼
衆所周知,王家衛是有名的拖延症。
《繁花》,拍了兩年。
《一代宗師》,拍了三年。
《2046》,拍了五年。
一個比一個磨人。
而大洋彼岸的影後妮可 · 基德曼也是「王家衛受害者聯盟」的成員。
開始時,雙方合作還很愉快。
聽說這部電影是爲自己量身打造的時候,妮可 · 基德曼特意空出了半年的檔期。
但沒想到,原本計劃三個月之内完成的拍攝,被一拖再拖。
直到兩年過去了,她依然連劇本的影都沒見着。
因爲王家衛還停留在第一稿劇本草稿的階段。
拍攝遙遙無期。
之後,又因爲妮可 · 基德曼要幫助丈夫戒毒,分身乏術,選擇退出劇組。
雖然換一個女主也能照常拍攝,但王家衛卻異常堅持。
一位工作人員就吐槽「王家衛在苦等妮可,我們在苦等王家衛,這個片子到底猴年馬月能夠出爐,我們也不知道」。
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因此,被無限期擱置了。
《在清朝》
導演:賈樟柯
主演:趙濤
王家衛的拖延症讓人叫苦不叠。
而在這件事上,唯一能擊敗他的,竟然是賈樟柯。
他的《在清朝》已經難産了16 年。
每每問起進度,都是「在籌拍」。
究其原因,是曆史考據耗費了大量時間。
爲了拍攝這部電影,賈樟柯收集了許多清朝資料,細究每一個細節。想要還原一個真實的清朝。
這就耗費了大量的精力。
一次,他發現清朝的辮子都是細細的金錢鼠尾式,不是美術設計的大辮子,就直接叫停了打算開拍的劇組。
左爲古畫中的辮子,右爲《步步驚心》劇照
如此嚴謹的考據,自然加大了拍攝難度。
但也值得我們期待。
一方面是賈樟柯和杜琪峰的夢幻聯動。
另一方面,電影題材卻與如今的社會環境遙遙呼應。
講述了科舉制度廢除之際,知識分子的分化。
「在裏面有三個秀才。一個秀才趕上了科考的末班車,當官了。一個秀才就淪落爲匪了。一個秀才是俠,到最後就去日本了。」
似乎與現在的孔乙己文學之下的學曆焦慮有共通之處。
雖然遙遙無期,但魚叔仍願意繼續期待。
《不浪漫》
導演:程耳
主演:賈樟柯
這是是一部徐峥求不得的電影。
在程耳籌備《不浪漫》時,徐峥曾毛遂自薦。
「你不要找賈科長,我有票房啊。」
但沒想到,程耳堅持讓賈樟柯主演。
而在預告片發布之後,徐峥徹底服氣,承認自己做不到。
「我覺得我演不成那個樣子。」
「你不找我是對的。」
這也大大激起了影迷們的好奇心,想要一睹賈樟柯的演技。
而從 2019 年開拍至今,這部電影先是因爲疫情停工。
之後又因爲劇情原因,拍攝時間順延到了冬天。
但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消息。
《放浪記》
導演:關錦鵬
主演:陳沖
電影的命運是一部扣着另一部。
一部爆款會引來許多跟風之作。
同樣一部失敗的作品會導緻其他作品一同夭折。
關錦鵬籌拍《放浪記》五年。
但因爲編劇李樯的上一部作品《黃金時代》票房不如預期。
所以隻好叫停了這個項目。
「我相信怎麽都和《黃金時代》有點關系。因爲它這個也是大投資,且劇本更嚴苛,構思很有趣,但是離市場 ( 的距離 ) 比《黃金時代》更遠。我相信他也要考慮投資人的問題,不是想拍就拍的。」
《頭文字 D2》
導演:麥兆輝 / 劉偉強
主演:周傑倫
這應該是最會遛粉的電影。
2005 年,第一部大獲成功後,就傳出要拍攝續集的消息。
還保證原班人馬回歸,要飙到阿爾卑斯山。
但之後就遲遲沒有動靜。
2010 年,傳出周傑倫将執導續集。
2018 年,又曝出劉偉強将拍攝續集。
當然,都不了了之。
整整遛了粉絲十三年,「寰亞你沒有心」。
而歸根結底,是因爲技術呈現的問題。
早年,導演想要呈現更高難度的賽車技術,但又無法保證演員的安全,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近幾年,雖然可以用特效完成高難度的技術,但兩位導演仍想采取實景拍攝。
技術上難以突破,就沒有繼續拍攝了。
同時,實景拍攝會消耗大量資金。
這和想要使用特效制作,節省開支的寰亞起了沖突。
「以前我跟劉偉強拍,很多車子都是實際鏡頭出來的,現在不用拍了,放到綠的布景拍一拍,全都是假的,拍出來沒意思。再拍也是毀了經典而已,那幹嘛拍?」
再加上冠希哥退出演藝圈,周董事業也已放慢腳步。
續集的流産恐怕已經是闆上釘釘。
《施劍翹傳》
導演:姜文
主演:周韻
女性複仇題材的影視劇成爲了流量密碼。
最近,大火的《黑暗榮耀》就是一個例子。
而這部同爲女性複仇的電影可以說是「民國版《黑暗榮耀》」。
它以施劍翹爲原型,講述了施劍翹替父報仇的故事。
爲了給父親報仇,她放開裹足,苦練槍法,決心刺殺孫傳芳。
成功後,壓根沒想着全身而退。
而是大聲宣布自己的姓名和刺殺目的,散發事先準備好的《告國人書》。
然後從容撥通警局電話。
诠釋了中國特有的俠和義。
可惜,在姜文買下版權之後,隻在《邪不壓正》中提及了這個故事。
還沒有單獨拍出。
《馬尼拉之戰》
導演:李安
主演:邁克 · 加薩威
這是李安的夢想之作。
講述了拳王阿裏和喬 · 弗雷澤之間著名的「馬尼拉式震撼」的拳擊賽。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和《雙子殺手》一樣,以120 幀的技術制作。
但超高的技術要求也意味着昂貴的資金投入。
而即便是獲獎無數的李安都難以拉到投資。
如今,李安又轉而去拍傳記片《李小龍》。
看起來無意再啓動這個計劃。
張愛玲在《紅樓夢魇》中提到。
「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我想,還應加上第四恨,恨這些電影未完。
它們都有改變電影曆史的潛質,但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夭折。
有市場選擇,有審核問題,有技術原因,還有導演的離世 ......
隻能一輩子躺在「想看」的列表裏。
但正如張愛玲深受《紅樓夢》影響,寫出了自己的名作一樣,這些未完之作或許亦是啓示。
憑一口氣,點一盞燈。
有燈的地方,電影之光便不會黯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