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戰史探索者 Author 毛豆 123
(糾正:在上一文中,筆者誤将 " 布倫 " 式輕機槍的彈藥列爲美制 7.62 毫米彈藥,經讀者指正後,應爲英制 7.7 毫米彈藥
在國内,同樣有使用 7.92 毫米的 " 布倫 " 輕機槍,其采用的是與 ZB-26 同款 20 發直闆彈匣,稱之爲 " 七九勃然 ",感謝熱心讀者的糾錯 ~)
▲ 1947 年 2 月,時任 " 國防部長 " 的白崇禧前往青年軍第 202 師駐地視察,具體地址不詳。據原博主 "60 炮長 " 推測,應是在江浙滬一帶。
在解放戰争中,有關國民黨 " 青年軍 " 的戰鬥記錄甚少,這是因爲它是一支 " 樣闆 " 部隊,是響應抗戰後期 " 十萬青年十萬軍 " 口号而設立的單位,且内部人員結構複雜。抗戰勝利後,這支單位成員多數複員回家,留下的則升任班排基層幹部。
至于原先的各青年師經整編後被重新投入作戰
▲與影視劇中表現的不同,這些青年軍官兵頭頂日制九零式鋼盔居多,使用的武器裝備也有美式、日式、國産等,軍官則戴大檐帽
▲ " 國軍 " 位于徐州的裝甲兵總隊第 1 團團部,攝于 1948 年 11 月。此時的淮海戰役已經打響
▲時任 " 國軍 " 裝甲兵總隊參謀長的蔣緯國前來視察位于徐州的裝甲部隊。根據車輛型号判斷均爲美制 M3A3 輕型坦克,主武器緯 37 毫米火炮,另有同軸、車體機槍各一門
▲整備階段的 M3A3 輕型坦克群。根據照片判斷,上述車輛應隸屬于戰 1 團 1 營及 3 營
▲駐防于北平(現北京)的戰 3 團車輛留影。可見其官兵使用的是 = 日制車輛居多
▲戰 3 團成員于北平照相館内的留影。根據其帽子樣式判斷應爲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