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麗:近半年,網上關于出海短劇的話題越來越多了,我也看到幾個比較不錯的 AI 換臉視頻,可以直接将國内短劇主角換臉成外籍演員,從簡短的幾十秒視頻片段來看的話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從整劇的複雜場景以及各國文化差異來看,直接換臉可行性有多少?
AI 的風,終究還是吹到了短劇。
自 2022 年始,國内短劇迎來爆發式增長。一方面,崛起的短劇不斷吞食短視頻領域的流量,監管紅線不斷拉緊;另一方面,國内短劇賽道湧進衆多參賽者,逆襲、霸總題材更是早已被拍爛,劇情類短劇甚至已經幾近飽和。
當國内短劇已成紅海,有人将目光瞄準了遙遠的海外,期待在那裏能再次激起水花。畢竟,出海短劇的财富第一槍已被打響,早期中文在線旗下楓葉互動的真人短劇 APP ReelShort 憑借兩部出海短劇一夜成名,流水達到 350 萬美元,中文在線市值暴漲超 110 億元。
出海短劇也自此有了 " 瘋狂吸金 " 的可能,而 AI 技術的出現,更是讓出海短劇有了推波助瀾的力量。坊間也因此流傳着 " 國内短劇隻要通過 AI 換臉換音,就能節約幾十萬元的制作成本 " 的傳說。那麽,事實當真如此嗎?
本期短劇自習室也将從以下兩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 AI 究竟能爲出海短劇帶來哪些驚喜?
本文目錄:
1. 出海短劇,靠 AI 赢麻了?
2.AI 重塑出海短劇,道阻且長
出海短劇,靠 AI 赢麻了?
從去年開始,AIGC 這股飓風幾乎席卷了各行各業,每一個内容平台、每一種内容形式都在其列,每一個内容創作者都能感受到所在之處的震動。與此同時,這也給了想低成本進入海外市場的短劇公司新的思路。如果 AIGC 與短劇結合,又将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這段時間,相信大家也看到不少 AI 換臉換音的小視頻。視頻裏,國内演員的模樣幾乎毫無違和感地變成了外籍演員的模樣。
(圖源 @赤辰 AI 實操記)
事實上,這樣的 AI 換臉視頻在國内一些視頻平台也有不少。在某站上,随便搜 AI 換臉等關鍵詞就能看到不少百萬播放量的視頻。
(圖源 @菠蘿 AI)
看起來是不是很震撼?是不是感覺出海短劇的門檻也沒那麽高了?是不是覺得自己離 " 短劇出海,日入過億 " 又近了一步?
據短劇自習室調研觀察,AI 出海短劇并沒有想象中那麽美好,更多還隻是一個噱頭。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關于 AI 換臉的短劇視頻,更多隻是幾十秒到一兩分鍾的打樣片段。從 AI 打樣視頻來看,畫面人物的正面臉部表情其實已經可以做到很自然,不過側面端還略有瑕疵,用戶一眼就能分辨出 "AI" 感。
也有業内人士通過自研産品,從角色、分鏡到聲音,全部用 AI 制作并做了短劇打樣。
不過紮心的是,YouTube、TikTok 等平台上關于 AI 換臉的短劇其實并不多見,更多的搜索結果是各種令人眼花缭亂的 AI 換臉教程。諸如 "AI 視頻換臉!史上最強最快的方法,100% 成功。""AI 生成微電影,生成小視頻,僅僅隻需要一張靜态圖片即可實現 ""3 天出一部 AI 短片 " 等。
從短劇自習室的調研數據來看,目前 AI 技術在短劇領域依然尚未成熟,我們幾乎看不到有關 AI 短劇的爆款。
多位出海短劇服務商表示,AI 短劇仍處于初級階段。
短劇公司九州文化海外負責人劉金龍也曾向媒體坦言:" 目前并未看到有廠商正式使用 AI 技術,離商業化還很遠。"
也就是說,此前的觀望者們或許還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目前海外短劇市場能上桌吃飯的依然是頭部玩家,腰尾部玩家想要搭上 AI 的春風快速上桌,或許沒那麽簡單。
AI 重塑出海短劇,道阻且長
目前出海短劇主要分爲以下幾種:
一種是直接将國内的短劇進行翻譯(包括機翻和雙語錄制),在海外 APP 或者 YouTube 等視頻平台上播放,這種方式主要面向的是東南亞地區的用戶。相對來說,彼此的影視題材類型接近,接受度也會更高一些;
一種是針對不同地區的文化背景,對短劇劇本進行當地化改編,并聘請當地的海外團隊、演員進行拍攝和制作,這種方式主要面向的是歐美地區的用戶。不同國家和地區,對題材的偏好程度也不同。比如美國本土的用戶對狼人、吸血鬼題材的短劇更感興趣,中東地區的用戶更偏愛草根逆襲的戲碼等等。
還有一種是直接采購适合海外用戶觀看的劇本,在國内一些具有歐美風格的場地,聘請外籍演員進行拍攝制作。
但無一例外地,包括一夜成名的 ReelShort 以及 GoodShort、FlexTV、MoboReels 等短劇平台,都普遍存在着真人短劇拍攝成本高且制作周期、創意不足等問題。
根據短劇自習室的調研,出海目前的制作成本相對高昂,每部劇平均在 13~20 萬美金,相當于國内 40~60 萬人民币的 2~3 倍。
科技速度遠非人工可比,AI 技術的更叠日新月異,這也是爲什麽國内短劇玩家寄希望于 AI 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
短劇自習室與多位 AI 使用平台方、AI 技術供應商聊了聊,發現看似技術門檻低的 AI 短劇,實際上就輸在了技術起跑線上。
首先,AI 文本創作模型仍不完善。
短劇正式走進大衆視野也才兩年時間,現有的短劇數據量還不足以讓這些 AI 大模型直接生成一部較爲成熟的短劇劇本。目前來說,現階段的生成式 AI 更适合産出創意想法。無論是以 Chat GPT4 爲首的大模型還是必應(Bing)、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文本生成大模型,在短劇創作上獲得的結果幾乎是一緻的,需要不停地對 AI 進行訓練。
其次,AI 換臉容易崩壞。
據業内人士向短劇自習室透露,AI 換聲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難度大的是 AI 換臉。雖然 Swapface、facefusion、roop、FaceApp、Deepfake、國内的 45AI 等 AI 軟件都可以實現換臉,入門難度不高,但要做到畫面完美貼合絕不是易事。
短劇自習室也截取了國内某短劇的一小段視頻,用 Swapface 進行了 AI 換臉,大家可以來看下換臉效果。
"AI 短劇的生成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并非一鍵自動生成。口型翻譯相對還簡單一些,但換臉換音不僅成本不低,後期人工調整的周期也很長。"上海佳甲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的 GAGA 向短劇自習室坦言。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目前能看到的 AI 換臉畫面幾乎都是演員的正面形象,乍一看很驚豔。一旦演員側臉或者轉動幅度變大,AI 換臉的畫面就會出現崩壞現象。
試想一下,均集 80~100 集的短劇,要想做到每一集都畫面精緻、毫無破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有業内人士向短劇自習室透露:"AI 換臉目前還不敢接項目,因爲效果不敢保證,一部 100 集的短劇不可能隻有正臉,角色也很多。目前的技術而言會露陷,成本也很高。"
據公開資料顯示:
目前 AI 換臉的基本價格約爲 5 萬 -10 萬元 / 部,對口型翻譯還需要另外收費,整體打包價格約爲 20 萬元 / 部。以海外短劇 15 萬美元一部的成本來推算,如果在國内自制短劇(成本約爲 50 萬元),再加上 20 萬元的換臉費用,整體節約成本至少達到幾十萬元。
此外,一旦海外觀衆發現這隻是一部 " 粗糙 " 的 AI 換臉短劇,付費欲望還會高嗎?站在風口上的豬都能起飛,那也得是真正的風口。
那麽,AI 短劇還有希望在海外市場創造 " 财富神話 " 嗎?
1. 内容上,AI 換臉依然解決不了出海短劇的内容核心問題。盡管此前的中國網文出海給出海短劇奠定了用戶基礎,但優質、原創的短劇劇本仍是一本難求。海外的短劇市場雖是一片 " 藍海 ",但挑戰也如影随形。
且不說 AI 換臉目前效果一言難盡,就算技術已經成熟到如假包換,AI 換臉換的也隻是演員模樣,肢體動作、神情還是國内的那一套。面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國内短劇想要出海絕不是簡單換張臉的事。稍有不慎,演員的一個動作或許就會引發歧義,帶來不必要的文化沖突。
内容爲王這一法則,放在出海短劇上也同樣不會過時。真正吸引觀衆的永遠是劇情内容,演員與聲音更多是加分項。
2. 鏈路上,如同短劇自習室在《10 分鍾讀懂中國短劇産業:很火,但需要理性的聲音!》一文中提到的,國内的門檻升高有可能導緻出海熱度進一步上升,但是國外觀看短劇的鏈路沒有國内這麽成熟,未來如果 TikTok 小程序加持的話或許好一些。
此外,出海短劇和國内短劇的内容付費模式上也存在着差異,海外用戶的消費習慣與國内用戶有所偏差,生搬硬套國内短劇的模闆幾乎不可行。與此同時,出海短劇的支付鏈路也比國内短劇複雜。國外的監管政策、稅收政策、支付方式等等都是出海短劇公司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不過,也有業内人士看好 AI 短劇。盡管 AI 生成的視頻仍存在瑕疵,比如整體上更偏動畫質感,甚至類似 PPT 圖片播放,但無論是豐富性、色彩特效、構圖都會比真實拍攝更強。" 個人估計明年上半年就可以靠文本生成動畫短劇,未來甚至直接生成真人短劇,這将會對短劇行業造成打擊,成本低且無限供應。"
3. 商業模式上,不管是普通的出海短劇還是 AI 出海短劇,想要穩穩地賺錢還是要依賴投放流量來實現。可以預見的是,現階段的 AI 出海短劇回本風險或許會更高。
一是成功的 AI 出海短劇案例尚未誕生,談商業化還爲時過早;二是即便是正處在風口中的出海短劇,也還沒有達到 " 日入百萬 " 的級别,甚至還要爲虧損擔憂,AI 短劇又能賺到多少美金?
與其貿貿然将預算喂給尚不成熟的 "AI",不如踏踏實實找團隊拍攝好成品。真正的出海短劇,沒有捷徑可走。正如上海佳甲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的 GAGA 所說:" 擁有獨有 IP 和短劇劇本創作能力的團隊,才更适合往 AI 短劇出海的方向發展。"
AI 是否能讓出海短劇更快複制國内短劇的 " 暴富神話 ",仍是一道未解題。可以相信的是,AI 讓出海短劇賽道更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