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NO.2700-日本關西行後記
文字:杔格
制圖:凱爾希 / 編輯:卡爾希
今年10月底,全世界的文博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重大盛事,這就是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的第76回正倉院展!
經過近兩個月時間的緊張準備工作,"地球知識局·2024正倉院特展"考察團,也順利在11月4日正式發團,我們與潛心十多年研究正倉院的龔婷博士會合,開啓了一年一度的正倉院特展之行。
考察團在日本期間,前往了神戶、奈良、京都等多個地點。日本特殊的國情、民情,還是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有觸動的體驗。
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
(左滑圖片查看更多)▼
日本,一個不适合"P人"旅行的國家
在旅遊層面,對中國人而言,日本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長期被關注的國家。稍微對日本旅行有過了解的人,肯定聽說過這句話——日本,一個不适合"P人"旅行的國家!
所謂"P人J人",其實來源于邁爾斯-布裏格斯類型指标
雖然有很多人認爲這種分類方式不一定準确
但由于流傳甚廣,"?人"已經成爲某一類人的代名詞▼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其實就是在日本旅遊,一些知名的景點、飯店、展覽、體驗活動,甚至于各種酒店,往往需要提前預約,甚至還要動用人脈關系,因爲有的旅行服務不是想買就能買的。如果沒有提前預約,則你之前所有做的工作往往就白搭了。
比如我們在慈光院體驗的茶席
就要通過熟人預約,很難預約上
(左滑圖片查看更多)▼
也正是如此,人們才說日本旅行不适合"遊牧型"的旅行者(P人)體驗,更适合之前做過規劃的J人。回想國内,大概隻有北京的景點遊覽模式,類似于日本吧。
同樣尺度的衛星圖,左邊北京,右邊京阪良
北京這城市尺度放到日本其實非常大▼
我們這個考察團中的成員,基本上都是P人。這種J人旅行模式,說實話還是給我們帶來了一點深深的震撼!在此,要特别感謝在日本深耕旅遊行業多年的龔老師。
如果不是龔老師的提前聯絡安排,我們這一行程的各種展覽、懷石料理、深夜烤肉、茶道和香道的各種體驗等等,或許大概率就無法成行,那麽我們的體驗效果,就會與各種自由行或是其他普通報團行的行程,大量同質化了。
懷石料理+深夜烤肉+慈光院茶道
(左滑圖片查看更多)▼
例如我們這趟行程中,最核心的參觀點位——奈良國立博物館第76回正倉院展,便需要提前預約,而且還過時不候。
我們在參觀第76回正倉院展的過程中,龔婷博士從正倉院曆史的來龍去脈,還有各種展品的細節,全程都在給我們深度講解。
龔婷博士畢竟是進過正倉院的學者,對于考察團成員中提出的各種疑問,無論是展品本身的内涵和外延,還是正倉院管理的制度本身,還有相關的民俗等等,她都能深入解答。
這本著名的于正倉院有關的書籍
作者便是龔婷博士▼
一般的正倉院特展講解者,往往隻會照本宣科,資料中有什麽,翻譯成漢語後,就講什麽。但龔婷博士的講解,則是獨具特色,她會把正倉院展品中的一件器物,與中國同期前後以及日本同期前後的相關器物,進行縱向橫向解讀。
展覽中的一件器物,在普通人的眼中,或許隻是一件器物。但經過龔婷博士的講解,這件器物的相關完整體系,就會生動地浮現在人們的腦海裏。比如日本勾玉和中國玉器的比較、琉璃魚擺件的各種技藝等等,甚至于作爲今年正倉院展封面的"黃金琉璃钿背十二棱鏡",龔婷博士也從自己對文物的了解和角度,給我們了一個可以對文物具體斷代和期待未來研究進展的新思路。
龔婷博士在日本文物系統求學工作多年
我們在正倉院展參觀的過程中,還碰到了一個小彩蛋,意外遇到了彬子女王,這可能是我們這個考察團中的所有人,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日本的皇室成員。
女王是日本皇室女性的封号,現行的《皇室典範》規定,日本天皇直系三代以外的女性皇嗣稱女王,地位比内親王低。
彬子女王是大正天皇的皇曾孫,她畢業于牛津大學墨頓學院,專攻日本美術史,所以必然會對一年一度的正倉院特展充滿興趣。
年輕時候的彬子女王(可以理解爲女親王)▼
畢竟是皇室成員出行,彬子女王的排場非常大,奈良國立博物館的現任館長親自爲其講解,宮内廳出動了近20人爲其做安保服務。她在進入展廳的一瞬間,整個博物館給人一種無形的壓迫感,安保瞬間變得太多了。
日本博物館遊覽,還是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在這裏,說話不能大聲,想用手機發語言、打電話,即使壓低聲音也是不允許的。總而言之,就是一個純粹的遊覽體驗。
不能拍,但是可以買專門的畫冊
每年正倉院展都會出一本,不貴,值得入手
日本博物館的文創産品,也獨具各種創意和新意。就以正倉院展的各類文創産品來說,雖然生産方大部分都來自中國,但在中國肯定是買不到的(版權問題),但這裏的産品極爲豐富。甚至體驗感還拉滿,正倉院展文創店甚至還有個盲盒一類的扭蛋機,供遊客體驗。
除了正倉院特展,我們在京都還去了京都國立博物館『法然&極樂淨土』特别展。按日本方面的口徑,今年是日本淨土宗開宗850周年,所以日本的淨土宗寺院方面,專程爲此特設了一個展。
日本的一些特展,展出時間都很短
畢竟是佛教相關的展覽,入門的門檻較大。在這個展覽中,龔婷博士繼續使用比較法,盡量用大衆可以聽得懂的語言,爲我們詳細解釋了此展覽中各種晦澀、難懂的細節知識。好在考察團成員或多或少都具備一些佛教知識,基本上都能理解。
日本的博物館展覽,往往不允許拍照(原因後面詳細說)。但在『法然&極樂淨土』特别展上,專門有一組江戶時代的木制佛涅槃群像,專門特别允許遊客拍攝。這一操作,我個人覺得更像是一種營銷手段,但也實打實地讓遊客有了遊覽的影響記憶。
江戶時代的木制佛涅槃群像
在日本,每一個特展基本都對應着相應的文創産品銷售,『法然&極樂淨土』特别展也不例外,這裏的文創産品同樣琳琅滿目。
同樣不能拍,但是可以買專門的畫冊
"禁止拍照"
日本是一個佛教大國,佛教在日本有着深厚的曆史背景和廣泛的影響。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木質建築——法隆寺,就位于日本,也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
說實話,法隆寺雖然有名氣,但也僅局限于古建圈
很多來日遊客,甚至覺得去過法隆寺就算深度遊了
日本的佛教流派也極爲複雜,除了華嚴宗、法相宗、律宗、日蓮宗、淨土宗等等令人眼花缭亂,其中不乏淨土真宗、時宗等日本獨有宗派。
奈良衛星圖上 法隆寺位置▼
佛教在日本有多麽廣泛的影響力呢?可能一個人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總之一個人來到世間的所有,都要和寺廟産生聯系。比如我們參觀的當麻寺,這座寺廟在當地,乃至全日本都有着極高的威望,周邊人士的各種人生大事,往往都與這座寺廟結緣,也是寺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人的身後事——墓地,就是日本寺廟營收的一大重要來源。日本的衆多寺廟墓地,也允許外國人來此"入住"。當然,墓地售賣隻是寺廟收入的初級階段,在"入住"墓地之後,每年的各種祭祀活動,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日本,可以說是亞洲的現代營銷鼻祖,這點從門票設計上就可窺一斑。京都著名的金閣寺,門票其實是一張平安符,在日本人的介紹中,這個平安符是要一年一換的。由于這張平安符設計極有特色,去過金閣寺的人,甚至專門會去買一個畫框,把這枚符安放在裏面,放置于家中作爲裝飾品。
門票設計的确實不錯
去日本旅遊的遊客,或多或少都要和日本的佛教寺廟打交道。這些寺廟,有例如清水寺等網紅景點的人頭攢動,也有遊人适中的法隆寺、唐招提寺等等。
清水寺的非東亞面孔太多了...
但無一例外的是,日本的許多佛教寺廟,尤其是建築物内部空間,基本不允許拍照。對于廣大旅日遊人而言,這個現象應該是深有體會的。
爲什麽日本寺廟建築物内部空間禁止拍照?答案非常簡單,這就是版權原因。
日本是一個私有化爲主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一切基本都是私有的,包括寺廟以及各種國寶文物。簡而言之,參觀的一切規矩,都是私人定的。如果不想遵守,就可以離開,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沒有強迫。
日本的寺廟,往往外景允許拍照。外景拍照,給遊客留作打卡紀念,另一方面則是外景拍攝有的時候根本攔不住,所以索性就放開了。
至于内景不允許拍攝,則完全出自寺廟方的利益考慮。如果内景允許遊客拍攝,則意味着基于寺院内景所創作的一切作品,制作方則不止該寺院的所有者及被授權人。
寺院制作的相關畫冊以及文創産品,還有寺院方拍攝的照片,稀有屬性度将大大貶值。
這樣一來,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就是如果站在室外,還可以看到寺院内景,這時候的拍攝該如何界定?
"嚴謹"的日本人給出了自己的一套邏輯——以寺院方自行規定的某個區間範圍爲準,例如室内與室外界線。畢竟遠攝和近攝是兩個角度,所展現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近攝所能産出的質感和清晰度,在某些時候遠不是遠攝能夠"撈"到的。
我們在當麻寺便遇到了這種情況,當你站在室内的時候,完全不可以使用照相設備,哪怕去拍攝室外的景色也不允許。而你隻要走一步,跨越這處門檻抵達室外,則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照相設備360°無死角拍攝一切,包括室内和室外。
一步的距離,或許在成像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差别。但在日本人看來,則是嚴格的界限,規定就是規定,完全不可逾越。你可以說它"嚴謹",也可以說它"死闆"或者"教條"。
這個操作流程,确實很"日本"
"禁止拍照"如何影響中國?
日本的這股寺院不允許拍照的風氣,其實也刮到了中國。據一些學者的研究發現,當今中國諸多寺院不允許拍照的規定,正本溯源,基本可以認定此習慣來自于日本。
比如一些寺院中的某些雕像就不讓拍照▼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對外旅遊業逐漸興盛。換一句話說,就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并沒有當今意義上的旅遊業,自然拍攝相關也無從談起。
上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的旅遊業逐漸發展。相關行業與日本的來往顯著增加,中日之前在當時還有一段"蜜月期",導緻日本的各種東西,一股腦地全灌到了中國,其中便包括這個所謂的"規矩"。據一些學者研究,大概90年代就在國内成型了。
其實,日本佛教一直在全世界"開疆拓土"▼
從根本上來講,中國寺廟内景不允許拍攝的原因,其實與日本類似,就是版權。但是,中國的寺廟大多是國有,本質上來講是全民共有的,管理方隻是管理者,并沒有所有權,這是中國與日本最大的不同之處。
一些不讓拍照的寺院,哪怕是新建的▼
如果在中國,打出的是版權旗号,那顯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寺院不允許内景拍攝,大緻給出了兩個理由,一是所謂的"冒犯",二是所謂的"文物保護"。但其實,這兩者也根本說不通。
就以佛教爲例,所謂的"冒犯",不能對佛像拍攝而言,簡直就是一個大笑話。且不說佛教誕生之時,尚無照相設備出現。另外,佛教誕生初期,佛教更像是一種哲學形态,佛陀釋迦牟尼本人并不主張造像,也反對自己被神話。
至于佛像出現,已經是幾百年後的事了。從這個時間開始,爲佛造像、繪制佛像被認爲是宣傳佛教做功德,那麽對佛像拍攝,也是散播、宣傳的一種途徑,是應當鼓勵的。也就是說,假如釋迦牟尼知道有人給他的雕塑拍照,他本人也不會反對。畢竟,這次釋迦牟尼本人真的都沒說什麽!
的确,釋迦牟尼本人
真的不會說什麽▼
退一步講,就算管理方說的各種有理,那官方出版的各種畫冊又算是什麽?
所謂的"文物保護"大旗,其實也說不通。最近幾年,一篇有關照相拍攝與文物損害之間聯系的論文廣爲流傳,這就是著名的《閃光燈對博物館内染色絲織品的影響》。
論文結論稱——"即便是對于最爲脆弱的染色絲織品文物而言,閃光燈對文物造成的影響甚至還要小于博物館内部的照明光源"。
這篇著名的論文,已經在文博圈廣泛流傳了▼
随着這些知識了解的人越來越多,中國的寺廟管理方與遊客之間發生沖突就不可避免了。尤其是今年,某文物大省發生了多起沖突事件。迫不得已,該省目前已基本實現所有重點寺廟均開放拍照。而在未來,或許會有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到這一行列。
人們或許沒有想到,當年從日本傳來的這一套"規矩",卻以這種戲劇化的方式終結了。
整個日本一周行程,留下的記憶點實在是太多了,無法一一講述。而在明年,第77回正倉院展将會如約而至,據業界人士透露,明年或許會是正倉院展的大年。
不知道明年的正倉院特展,會給人們帶來什麽驚喜呢?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擴展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