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 3 年半,萬億城商行行長職位再生變動。近期成都銀行公告稱,前行長王濤因工作變動辭職。目前公司暫未公布新行長人選,由董事長王晖代爲履行。
王濤作爲銀行業老将,在其任職期間,成都銀行業績雖可圈可點,但零售轉型卻始終沒有太大突破,這也是擺在未來新行長面前的一道難關。
01
零售轉型是一道坎
整體來看,王濤在任期間成都銀行的業績并不差。
從 2021 年到 2023 年前三季度,成都銀行營業收入增速多在 10% 以上,淨利潤則超過了 20%。其中 2021 年和 2022 年淨利潤增速分别爲 29.98%、28.24%,在 17 家城商行中均排名第 2,呈現出黑馬姿态。
但在零售轉型上,成都銀行表現就沒那麽搶眼了。
成都銀行早在 2018 年就提出了大零售的戰略轉型方向,王濤工行出身,在 2020 年 5 月出任行長時正值零售轉型的檔口。
從成都銀行的零售貸款規模來說,2023 年上半年爲 1153.53 億,在整體貸款中的比重隻有 20%,這一比例并不高。
在具體業務上,零售貸款中個人按揭貸款占比依然很大,同期爲 889.7 億,占比高達 77.13%,還是在走依賴地産的老路。
但自 2022 年以來,成都銀行的個人按揭貸款增速大幅放緩,由 2021 年的 16.44% 直接降到了 2022 年的 1.58%,到 2023 年上半年也隻有 3%。業務的持續低增長也減緩了零售貸款增速。
成都銀行較低的零售貸款收益率,也拖了整體資産收益率的後腿。
一般而言,銀行轉型零售無外乎是看中高收益率和輕資産的增長潛力,并借助轉型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而成都銀行零售業務的低收益率,再疊加零售規模較小,對整體盈利水平并沒有多大增益。
2023 年上半年,成都銀行的零售貸款收益率隻有 4.52%,還不及對公貸款的 4.78%,也明顯低于北京銀行的 5.58% 和甯波銀行的 6.53% 等頭部城商行。
除此之外,成都銀行把消費貸和财富管理也作爲零售轉型的重點,但也沒有多大起色。
02
消費貸和财富管理
表現平平
事實上,成都銀行早在 2014 年前後就十分重視消費貸,在個人貸款中已經占有一定比重。
據此前成都銀行的 IPO 招股書顯示,2014 年消費貸的貸款規模爲 59.43 億,在個人貸款的占比達 18.92%。由于沒有建立起相對應的風控體系,導緻了超高的業務不良率,到 2017 年上半年就達到了 13.05%,于是便開始不斷削減貸款投放。
到了 2020 年,成都銀行消費貸規模已經降到了 4.71 億,相較于 2014 年大幅縮水。但業務不良率并沒有随着規模大幅縮減而降低,反而上升到了 20.05%,說明彼時其風控能力依舊不完善。
在 2020 年王濤擔任行長後,希望重拾消費金融這張牌。一方面對旗下錦程消費金融公司增資擴本,同時不斷增加業務投放,加強業務風控。
成都銀行消費貸規模雖然上來了,2022 年就恢複到 20.31 億,到 2023 年上半年僅半年時間就增長到了 99.13 億,增幅達 3.88 倍,不良貸款率也降到了 0.68%,但貢獻的利潤卻很小。
2023 年上半年成都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實現營收 5.51 億,淨利潤 1.6 億,與全部的 55.76 億淨利潤相比,所占權重太小。
更爲重要的是,同期業務的淨利潤增速僅 23.08%,明顯沒有消費貸款的規模增長速度快。也從側面說明了業務的貸款規模增量對利潤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小。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成都銀行消費貸利率的嚴重下滑。雖然公司沒有公布收益率數據,但不難想見,近年來随着行業貸款利率不斷下降,業内各大玩家消費貸利率的 " 内卷 " 加劇,公司資産收益率下降也不可避免。
此外,即便成都銀行消費貸規模增幅較大,在全部貸款中占比也隻有 1.72%,與江蘇銀行的 17.98%、甯波銀行的 22.94% 占比差距還大的多。
在财富管理業務方面,成都銀行同樣沒有披露相關手續費收入數據,但從整體中間收入來看,業務表現也不理想。
中間業務作爲銀行業主營業務之一,地位僅次于利差。2019-2022 年,成都銀行中間收入雖然從 2.98 億增長到了 6.77 億,實現了翻倍,但在公司的全部營收占比隻從 2.35% 增加到了 3.35%,對業績還遠談不上做貢獻。
近年來成都銀行業績搶眼的背後,規模增長功不可沒,但較低的核充率已成爲公司發展的一大阻礙。
03
規模增長将被掣肘
當前成都銀行業務 " 偏科 " 嚴重,對利差收入依舊十分依賴。
2023 年上半年,成都銀行實現利息收入 89.07 億,同比增長了 12.52%,營收占比達 80%。随着近年來淨息差的承壓,成都銀行通過加快貸款規模的投放來抵消淨息差的下行影響,自 2021 年後增速都在 15% 以上,這也是其利息收入仍能維持一定增速的原因。
但在公司資産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制約規模增速的杠杆指标核充率,降幅卻很大。
2018 年成都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還爲 11.14%,排在城商行第 2 位,到 2023 年前三季度就降到了 8.23%,在城商行排名快速降至倒數第 1。較低的核充率已然成爲未來發展的一大掣肘。
不僅如此,當下成都銀行的業績增長動能或已不足。透過公司财報可以看出,其淨利潤增長有 " 貓膩 "。
2022 年到 2023 年前三季度,成都銀行計提的信貸減值損失分别爲 33.85 億、24.61 億,同比降幅達 29.93% 和 35.81%,對淨利潤增長形成了很大支撐。而期間其不良貸款規模不降反增,有調節利潤的嫌疑。
爲支撐資産規模增速,成都銀行隻能依靠不斷的融資來維持。近年來其融資動作明顯加快。例如 2019 年發行的 105 億 10 年期公司債、2020 年發行的 60 億永續債、2021 年發行的 80 億可轉債以及 2022 年的 65 億公司債等。
而不斷融資,必然會侵害股東權益,進而影響公司的分紅計劃。
就在 2022 年 12 月,成都銀行将 " 每年現金分紅比例不低于 30%" 寫入了公司章程。但 2022 年其股利支付率爲 29.16%,并不足 30%,未來能否持續滿足要求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成都銀行股價的疲軟走勢也反映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擔憂。自 2023 年 8 月的 14.75 元高點一路下跌到 12 月 18 日收盤價的 10.93 元,期間跌幅達 25.89%,明顯超出同期闆塊的 10.36% 的跌幅。
值得欣慰的是,成都銀行撥備覆蓋率并不低,2023 年前三季度達 516.47%,位居城商行第 3 位," 家底 " 依然雄厚。未來通過削減撥備來填坑将是大概率事件。
對于成都銀行的未來,零售轉型仍然是關鍵點。當下不論是發展财富管理、提振收益率,還是零售業務的結構轉換,未來都将有一場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