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檔老國綜翻紅了。
隻是,萬萬沒想到是以這麼「重口味」的方式。
相信大家最近都刷到了這麼一段視頻。
廚師選手小胖,按節目規則,還原了一道經典魯菜九轉大腸。
看着賣相還行,殊不知清洗沒做到位。
因此,他與評審之一的曹可凡發生了如下對話:
——你嘗了麼?
——嘗了一塊。
——感覺怎麼樣?
——我去除了大部分的腸的腥味。但我保留了一部分大腸的味道,是在清洗的過程中。
——你是有意把它保留的麼?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
——是故意的。(驕傲)
之後,曹可凡謹慎地切下一小塊放進嘴裡。
幾乎同時,他立即用紙巾捂嘴吐出,露出咬牙切齒的模樣。
冥場面誕生——
喜劇效果顯著,視頻播放量飛速走高。
很快有了各種戲谑表情包、段子、鬼畜二創,橫掃各大平台。
連帶着這一古早綜藝翻紅。
選手小胖的所有出場被剪輯、惡搞為一出腹黑的複仇爽戲,掀起一波現象級玩梗熱潮。
後續網友又發掘出節目裡的其他名場面。
這才發現,原來這是「假 • 美食節目」,「真 • 喜劇節目」。
趁着熱度,一起品品看——
《頂級廚師》
節目雖有一個高端的名字,定位也是正經的廚藝比拼。
但這檔綜藝完全是出于觀感的搞笑才能二次翻紅。
不止一個「九轉大腸」,學員、評委、賽制等各個方面,處處透着浮誇、抓馬、刺激的戲劇效果。
學員雖然都是民間高手,但都沒有廚師證,不以做飯為職業。
缺乏專業經驗,就免不了狀況百出。
最離譜的是海選部分。
很多參賽者唱着歌、騎着馬、跳着舞、喝得面紅耳赤,端出自己的黑暗料理。
有了全國各地的野路子選手,才有了讓人望而生畏的蜈蚣湯。
煮了豬肉、枸杞,形如嘔吐物的西瓜羹。
洋蔥、水果、牛肉放在牛奶中烹煮而成的奶昔。
擺盤詭異的鹵味拼盤。
預感自己會紅的「小熊洗澡」……
偏偏品鑒這些緻命食物的,還是口味挑剔的食客,學問精深的美食家。
就又上演了諸如曹可凡表情管理下線,親手喂學員吃飯 ……
李宗盛喝湯時憶起「北京澡堂子」;
劉一帆怒倒垃圾桶的場面,反問「你給我吃的是什麼垃圾」等戲劇性場景。
後續更有選手得知被淘汰,原地撒嬌不滿,厲聲威脅評審。
極大滿足了觀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理。
當然,随着層層淘汰,越到最後留下的選手越專業,離譜的狀況越少。
抓馬之處就轉向了強者之間的「宮心計」。
選手間亦敵亦友的微妙關系被鏡頭捕捉,後期又放大了其中的沖突。
隻見一個失誤,就能讓對手竊喜不已。
合作時一點别扭,之後比賽就勢不兩立,互相貶低,開啟複仇模式。
還有選手公然吐槽對手的哽咽是「包裝自己」「很假」,暗諷對手是「豬腦」。
男選手暗示女選手晉級是因為能力之外的因素。
放在今天,随便一幕都能炸了熱搜的程度。
評委團也很會搞事情。
「冷面廚神」劉一帆,批評時毫不留情,激勵時像傳銷頭子。
為了敦促進度,居然淩晨四點沖進學員房間。
冷不丁又貼心為選手貼創可貼,挽頭發。
居然有了偶像劇既視感。
兼任主持的曹可凡,也為了節目效果全程拱火。
知道哪兩個選手互看不順眼,采訪時偏要放到一起說。
每次宣布結果時也都有意制造懸念、反轉。
好賣關子,欲揚先抑。
淘汰了先祝賀對方和家人相聚,晉級了倒要貶損一番廚藝。
将語言的藝術展現得淋漓盡緻。
比賽環節也設定得花樣不斷,效果拉滿。
用原材料神秘盒考驗創新能力時,制造了層層懸念。
未知的壓力測驗,鍛煉選手的功力和應變能力時,也激起了生死時速的緊張感。
比如,選手面對山楂和辣椒、榴蓮和生姜、洋蔥搭茶葉的原料組合,要在有限的時間内做出創意甜品。
「九轉大腸」的壓力測試光是前期準備都相當繁重,要在規定時間内清洗豬大腸,還要完成繁複的層層嵌套工作。
小胖後來也承認并不是故意,确實是時間來不及。
此外,還有一些有意讓選手之間「拉仇恨」的設定。
赢了的選手能獲得為下一輪的對手選擇食材的機會。
為了自己晉級,他們隻能給别人選一些豬鼻子之類的難入菜、少有人接觸過的材料。
還有「詐騙」環節,起初要求每個選手準備自己的拿手菜。
結果,選手備好材料,準備大展身手時,突然被要求和其他選手互換材料再開鍋。
還不被允許做交換方計劃的菜肴。
也正因此,節目出現了各種黑暗料理,撕逼場面。
想不到,如此看點滿滿的節目,當年一直沒什麼水花。
口碑平平,收視率也不高。
現在看來,它有點生不逢時。
十幾年前播出時,還是素人綜藝井噴的時期。
和《頂級廚師》同時段播出的是《非誠勿擾》《愛情保衛戰》《金牌調解》等。
上演的是「69 歲老頭讓 19 歲校花生三胞胎」「富豪尋初戀 18 年,不料就在身邊」等滿屏狗血的的故事。
抓馬、搞笑的程度,自然是遠遠不及。
東方衛視的王牌節目還是《中國達人秀》《今晚 80 後》《中國好聲音》。
相比音樂、脫口秀節目,美食無法直接被品嘗和感知,自然少了許多吸引力。
而且如今看來浮誇,搞笑的看點,當年卻是滿是槽點。
因為節目是購買的海外版權,風格上也盡可能向原版靠攏。
人設、情節有很多相似性,像毒舌導師人設、自負選手人設,還有選手互撕,藍隊詛咒,投票環節比分總是不相上下,原版裡都有。
所以,一開始就被很多人拿來拉踩。
中國版被吐槽本土化不夠,東施效颦。
而且,當年國内購入了大批海外綜藝版權,一并将國外的綜藝套路也承襲了過來。
比如動辄賣慘煽情,不是家人重病,就是想念孩子 ……
還要狂打雞血,大談夢想。
觀衆早已在《中國達人秀》中看膩了,因此都覺得情節老套,不夠真誠。
針對節目内容,還有觀衆質疑很多環節浪費糧食,比賽結果也有内定嫌疑。
以及植入的大量廣告,也引起反感。
簡而言之,收視、口碑不佳,争議卻不少。
但沒想到,11 年後,這檔節目又受到追捧,重新進入大衆視野。
不少人反而能忽略各種問題,看得津津有味。
豆瓣最新評價裡,居然都是一水的好評,還被盛贊是「中國最真實的綜藝」。
原因也顯而易見,現在的綜藝節目都無法娛樂大衆了。
以前以素人嘉賓為主的綜藝節目,嘉賓選擇标準是節目本身的定位。
嘉賓往往憑借某一方面的才能走上熒幕,以突出能力驚豔大衆。
而且未經過多包裝,粗粝真實,很容易拉近與觀衆的距離。
即使是一些不完美的性格,一些失敗的操作,也能給節目增加不少看點和趣味。
但和如今大部分綜藝節目一樣,為了利用明星效應增強節目影響力,美食節目逐漸成了明星的主場。
《頂級廚師》第二季開始,多了明星嘉賓陣容,請來了任賢齊、蔡少芬、蕭薔等人。
之後,延續了這一廚藝競技類型的綜藝是《星廚駕到》,選手成了全明星陣容。
後來更為人所熟知的《十二道鋒味》《中餐廳》等也都是齊聚大牌。
不同于《頂級廚師》中雞飛狗跳、手忙腳亂的廚房狀況,沒了普通人為每一次挑戰提心吊膽又拼盡全力的精神面貌,以及節目本身帶給人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大多以明星為主角的美食綜藝中,美食部分反而都被極大弱化了。
明星的光環,遠遠蓋過了美食節目的專業性。
《星廚駕到》中,郭麒麟廚藝被劉一帆指着鼻子兇,結果進了四強。
賈玲和劉一帆的 cp 倒成了最大看點。
《中餐廳》中,原本最專業的大廚反而在做飯上沒了話語權。
幾次被明星嗆聲、罵哭,最後直接退出。
引發觀衆不滿,口碑也徹底崩塌。
更有很多慢綜藝,試圖借一飯一蔬傳遞田園詩意的生活态度。
鏡頭裡人人都不慌不忙下廚、用餐,一片歲月靜好。
但這種刻意安排出的精緻和惬意,反倒離普通人的生活越來越遠。
也讓美食失去了本該有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自然也越來越難給人們帶來消遣放松的娛樂體驗。
在這種情況下,不難理解《頂級廚師》的翻紅。
而且即使抛開抓馬的噱頭,節目依然有可看性。
通過食材、菜品的展示、廚藝的反複切磋競争,無形中科普了不少地方特色菜肴的知識和烹饪的技能。
素人學員的失誤或成功,也讓觀衆受益匪淺,被激發出親自下廚一試究竟的興趣。
正如當下很多素人美食 up 主的走紅,也正說明了人們對平民化的美食節目的期待。
而且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場面,不也正說明了節目十足的人味嗎?
看過後都會記得節目裡自負的李靓,乖巧的魏瀚,運氣爆棚的于寒冰 ……
還有他們之間亦敵亦友,真實有趣的化學反應。
很多觀衆看完後都關心着他們的現狀,關心他們是否如願走上了專業廚師的道路。
食物,也成了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
海外原版節目之所以長盛不衰,正是因為保留了這些質樸感和人情味。
依然将重心放在烹饪這件事,着重表現業餘廚師廚藝的比拼和精進,也關注與食物相關的人生故事。
最新季還讓以前被淘汰的人氣選手返場,更是勾出了觀衆的情懷,使其有了更深的參與感。
回到國内的《頂級廚師》,止步第二季,至今隻留下讓人啞然失笑的「九轉大腸」。
雖說隻是流行一時的網絡熱梗。
但現象級狂歡背後,或許可以沉澱出一些理性的反思。
在明星逐漸祛魅的今天,綜藝是否還能開辟一條面向普通人的新出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