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牛钰 A 股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期接近尾聲,證券公司半年報次第出爐。整體來看,受一級市場發行規模冷淡、二級市場震蕩波動的影響,證券行業的業績持續承壓。
Wind 數據顯示,截至 8 月 29 日,共有 29 家 A 股上市券商公布了半年度業績報告。其中,有 22 家券商上半年營業收入、淨利潤雙雙下滑,僅有 6 家上半年的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
上半年營收規模超百億的券商僅有 3 家,分别爲中信證券(600030.SH)、中國銀河(601881.SH)和國泰君安(601211.SH)。作爲 " 券商一哥 " 的中信證券,是唯一淨利潤破百億的券商。同期,淨利潤不足 10 億元的券商多達 17 家。
對券商行業來說,上一個業績慘淡的時間上半年是在 2022 年。根據 Wind 數據統計,彼時 42 家上市券商中,僅有 4 家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并且有 2 家的淨利潤大跌至虧損近 1 億元。
目前已披露半年報的券商中,暫未出現虧損的上市券商。多數頭部券商在此輪行業周期中展現出了較強的韌性,業績下滑幅度相對較小。然而,部分中小券商難以抵禦市場的波動和行業的激烈競争,業績出現大幅下滑,證券行業分化趨勢更加明顯。
業績分化顯著
在 29 家 A 股上市券商中,上半年營收超過 80 億元的券商共有 7 家。其中 5 家券商營收下滑幅度在 1.42% 至 6.89% 之間。
具體來看,上半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收 301.83 億元,同比下降 4.18%;淨利潤 105.70 億元,同比下降 6.51%。中國銀河實現營收 170.86 億元,同比下降 1.88%;淨利潤 43.88 億元,同比下降 11.16%;國泰君安實現營收 170.7 億元,同比下降 6.89%;淨利潤 50.16 億元,同比下降 12.64%。
東方證券(600958.SH)實現營收 85.71 億元,同比減少 1.42%;淨利潤 21.11 億元,同比增加 11.04%。 浙商證券(601878.SH)實現營收 80.00 億元,同比下降 5.39%;淨利潤 7.84 億元,同比下降 13.94%。
有 3 家券商的業績與行業頭部的相對穩健趨勢并不一緻,分别是海通證券(600837.SH)、中信建投(601066.SH)和光大證券(601788.SH)。
29 家券商中營收下滑最明顯的是海通證券,上半年實現營收 88.65 億元,同比下降 47.76%;在歸母淨利潤 9.53 億元,同比下降 75.11%。其所有的主營業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此外,海外業務仍然在拖累海通證券的業績。今年上半年,海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實現收入 -16.97 億港币,淨利潤 -28.73 億港币。
中信建投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95.28 億元,同比下降 29.2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 28.58 億元,同比下降 33.66%。光大證券上半年營收 41.84 億元,同比減少 32.29%;淨利潤 13.91 億元,同比減少 41.87%。
與頭部券商相比,中小券商的淨利潤下跌更明顯,在淨利潤不足 15 億元的 22 家券商中,有 12 家券商的下降幅度超過 15%。
華西證券(002926.SZ)華西證券上半年總營收 14.13 億元,同比減少 30.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 0.40 億元,同比減少 92.46%,在 29 家券商中下滑較明顯。跟華西證券一樣淨利潤下滑幅度超過 20% 的中小券商還有 6 家。
在業績普遍縮水的上半年,也有少數幾家中小券商逆勢回升,淨利潤和營收均同比增長,分别是第一創業(002797.SZ)、南京證券(601990.SH)、首創證券(601136.SH)以及東興證券(601198.SH)。
例如東興證券上半年實現營收 48.78 億元,同比增長 168.28%,淨利潤 5.76 億元,同比增長 64.67%。首創證券上半年營收 12.55 億元,同比增長 47.62%,淨利潤 4.77 億元,同比增長 73.39%。
投行業務持續承壓
2024 年以來,受資本市場環境變動影響,券商在投行業務等普遍承受了較大的經營壓力。
經濟觀察報根據東方财富 Choice 數據統計,上半年,僅中國銀河證券、長城證券(002939.SZ)、南京證券、太平洋證券(601099.SH)、首創證券的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出現正增長。有 16 家券商的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下滑超過 25%,其中 7 家下滑超過 50%,下滑最明顯的券商分别是東北證券、中信建投、西部證券、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
投行業務承壓主要來源于股權融資市場的冷淡。中信證券在半年報中統計稱,上半年,A 股發行規模人民币 1510.84 億元,同比下降 74.67%。按主承銷商承銷份額計算,A 股承銷規模前十位證券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爲 77.62%,同比增加 2.21%。
這也意味着,在投行業務承壓的同時,項目資源也在更多地向頭部券商聚集。但從頭部券商的業績表現來看,資源不是單純地向 " 券商一哥 " 靠攏,而是形成了新的分流趨勢。
據中信證券半年報,其上半年完成 A 股主承銷規模人民币 318.96 億元(現金類及資産類),市場份額 18.44%,排名市場第一,但該份額同比下滑 5.53%。并且,其 IPO 主承銷規模從 2023 年的市場第一名下滑至第二名。
據經濟觀察報從中信證券的兩位保薦代表人處了解,主闆、科創闆以及創業闆項目是中信證券股權融資的主力業務。近年,其細分部門新三闆部已經更名爲成長企業融資部,主要做北交所項目,也會獨立完成科創闆及創業闆項目。
但從上半年的 IPO 市場來看,主闆、科創闆、創業闆的 IPO 項目密集失效,導緻中信證券的撤否率高企。東方财富 Choice 數據顯示,截至 6 月底,中信證券的保薦的拟 IPO 企業共 63 家,其中僅有 2 個北交所業務,而其上半年的 IPO 項目撤否率高達 69.09%。
除中信證券外,根據 Choice 數據,上半年的 IPO 項目撤否率超過 50% 有 40 家券商,保薦數量在行業内具有領先優勢的中信建投、中金公司(601995.SH)、海通證券等均在其中。
此外,在上半年債市走強時,諸多券商的投行業務加碼債券承銷業務,中信證券雖然保持債券承銷規模市場第一的水平,但承銷規模同比僅增長 1.08%。
根據 Wind 數據,今年上半年 A 股主承銷規模的市場份額占比出現明顯增長的是中國銀河,超過了光大證券、海通證券以及申萬宏源,這主要由于其在報告期内完成 2 單上市公司收購财務顧問項目、3 單新三闆推薦挂牌項目等,并且債券承銷規模同比增長 22.1%。
同樣在投行業務實現業績增幅超 30% 的東興證券和首創證券,雖然股權承銷業務表現不佳,但在債券承銷規模方面出現大幅增長。
8 月 16 日,司法部會同财政部、證監會起草了《國務院關于規範中介機構爲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規定》)。其中明确要求: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不得以 IPO 結果挂鈎,這或許會對券商的投行業務收入帶來新的挑戰。
何以突圍?
投資業務是今年券商業績分化的 " 勝負手 "。但 29 家上市券商中,大部分券商在該業務的收入大幅下滑。
根據東方财富 Choice 數據統計,29 家券商中,有 18 家投資淨收益出現下滑,7 家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爲虧損,其中海通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虧損 4.71 億元,同比下滑 1070.75%。
業績相對穩定或保持增長的券商中,在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或投資淨收益方面增幅明顯。如中國銀河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同比增長 103.96%;中信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同比增長 79.09%。
在投資業務方面,增配固收、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對提升業績穩定性有重要影響。中信證券财務負責人張皓在 8 月 29 日的中期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自營業務中固定收益類資産占比較高,權益類資産中又以服務客戶、資産配置、風險管理等持有的客需型資産爲主。因此,雖然權益市場指數的變動對公司經營業績會産生一定影響,但公司經營業績的變動幅度并不一定與市場指數的漲跌幅一緻。
東興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劉嘉玮稱,面對股債市場的劇烈波動,自營業務盲目擴量并不可取,穩定性亦是業務能力優劣的重要考量。目前自營資産配置更爲均衡、配置能力強、風控體系相對健全,同時有能力深耕場外衍生品市場、擁有諸多風險對沖手段的部分頭部券商業績确定性更強,已具備一定的抗周期屬性。
華創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徐康預計,今年上半年,43 家上市券商的總營收同比下滑 15.5%,合計淨利潤同比下滑 -18.4%。其中,包括投資在内的自營業務收入同比或爲唯一增長的主營業務,而資管業務将成爲同比下滑最少的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資管業務成爲券商半年報的一大亮點,20 家券商的資産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正增長。
其中,财達證券的資管手續費淨收入爲 1.41 億元,同比增長近兩倍;首創證券的資管手續費淨收入爲 5.32 億元,同比增長 165.62%;國信證券的資管手續費淨收入爲 3.95 億元,同比增長 94.35%。
上半年資管業務的營收大幅增長,與各家券商拓展銀行代銷渠道、發展機構客戶等密切關聯。例如,國信證券稱,上半年抓住企業客戶理财模式轉型契機,推動企業客戶數量快速增長。首創證券稱,繼續深化及拓寬與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優秀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的代銷合作,以及央國企、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等直投類客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