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5 月 5 日電 ( 牛朝閣 ) 一季度突然掀起 " 價格戰 " 後,特斯拉來了個 180 度大轉彎,在 5 月率先開啓漲價模式:4 天内兩度漲價,涉及所有在華銷售車型,漲價幅度從 0.2 萬元至 1.9 萬元不等。
4 天内在售車型全部漲價
5 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特斯拉 Model S 及 Model X 車型上調售價 1.9 萬元,調整後的起售價分别爲 808900 元和 898900 元。
這是特斯拉在 5 月的第二次漲價。2 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車型普漲 2000 元,漲價後的起售價爲 23.19 萬元和 26.39 萬元。
這兩次售價上調覆蓋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所有在售車型。
據報道,4 月以來,特斯拉在丹麥、新加坡、德國等多個市場官宣漲價,涉及車型主要爲 Model 3 和 Model Y。
特斯拉的售價調整一直是業内關注的焦點。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此前曾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特斯拉價格調整的實質是 " 獨一無二的成本控制之極佳定律 ",堅持以成本定價,從 " 第一性原理出發 "。
特斯拉 CEO 埃隆 · 馬斯克此前回應定價策略時表示," 我們不考慮通過定價打擊競争對手,我們隻考慮自己總體的戰略,人們是否喜歡我們的車,是否買得起我們的車,我們是否能改善服務創造更大的價值,未來零利潤出售都是可能的。"
特斯拉突然漲價,意欲何爲?
4 月的上海車展,特斯拉雖未參加,但卻因 " 降價 " 傳聞引發關注。彼時,有消息稱,特斯拉将對在華出售車型進行價格下調,降幅超過 4 萬元,傳聞 Model 3 将迎來 18.69 萬元的低價,"19 萬元買特斯拉 " 引發網友關注。
實際上,2022 年以來,特斯拉的多次降價引發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價格大戰。到了 2023 年,由于國六 B 排放标準切換等原因,燃油車也加入價格大戰,在 2023 年第一季度,降價成了汽車市場的主旋律。但在業内人士看來,價格大戰卻并沒有給汽車市場帶來實打實的銷量轉化。
"2023 年第一季度,狹義乘用車零售共完成 426.5 萬輛,同比減少 13.4%。車市表現不佳,呈逐月弱恢複态勢。" 乘聯會發文稱。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表示,2023 年第一季度,汽車行業收入 21412 億元,同比增長 1%;成本爲 18723 億元,同比增長 3%;利潤爲 819 億元,同比下降 24%;汽車行業利潤率爲 3.8%,相對于整個工業企業 4.9% 的利潤率而言,汽車行業仍偏低,生存壓力巨大。
" 消費者素有‘買漲不買跌’的傳統,降價後仍有消費者觀望是否會繼續降價,而漲價,可以提升這類消費者的購買動力。"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分會秘書長章弘對中新經緯表示。
招銀國際證券研究部副總裁白毅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特斯拉漲價是爲了打破消費者的降價預期,說明特斯拉對未來一個季度的銷量持樂觀态度。
信達證券研報則認爲,受頻繁降價影響,特斯拉在 2023 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爲兩年來公司最低單季毛利率,單車收入爲 4.7 萬美元,同比減少了 0.6 萬美元。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 年 3 月,特斯拉中國的廠商零售銷量爲 76663 輛,同比增加 16.6%,占據 4.8% 的市場份額,較 2 月 74402 輛的零售銷量微增 3%,一季度的累計廠商零售銷量爲 137429 輛,同比增加 26.96%,占據 3.5% 的市場份額。
公開資料顯示,在 2023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實現營收 233.3 億美元,同比增長 24%,歸母淨利潤爲 25.1 億美元,同比下降 24%。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牛朝閣:[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公司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
作者:楊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