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大女主才是中國特産 # 上了熱搜。
一位博主發了條微博,引經據典地聊起了中國曆史上的那些大女主。
有磨刀複仇的孤女,有埋伏殺手算計精明的夫人,還有不少民間故事裏有膽有識、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
這些,似乎都颠覆了我們過去對于中國傳統女性的印象。
那麽今天,她姐也來順着這條脈絡,打撈一下曆史中那些閃閃發光的女性。
曆史中的她們,遊走于封建父權的邊緣,濃縮了千年來女性的探索與掙紮,在比今天艱難千百倍的環境中,一遍遍用自己的血淚完成痛快反擊。
這是一篇不完全 · 中國大女主手冊。
打怪升級,她們是認真的
大女主的故事,要從東漢的趙娥說起。
史書記載,趙娥的父親趙君安被同縣的李壽殺害,當時趙娥有三個兄弟,立志要爲父親報仇雪恨。但不幸的是,災疫之下三人都病死了。
李壽大喜過望,宴請賓客大肆慶賀,直言:" 趙氏強壯已盡,唯有女弱,何足複憂!" 也就是說,趙家的男人都死完了,現在隻剩下一個弱女子,我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趙娥聽到這話,怆然涕下,發誓要自己複仇:" 若以卿心況我,則李壽不可得殺;論我之心,壽必爲我所殺矣。"
于是,她自己購買兵器,日夜磨刀,乘着車等待李壽出現。
圖源:網絡
一直這樣等了十餘年,趙娥終于在都亭前逮到了李壽。她先是揮刀向馬砍去,讓馬兒受驚奔跑,李壽被甩在路旁,而後,趙娥步步緊逼,終于手刃仇人。
殺了仇敵之後,她沒有逃跑,而是割下了李壽的頭顱,昂然地走向官府,波瀾不驚地認下罪行。
當地官員都感念她的勇氣,想要偷偷放走她。她卻沒有逃跑,而是認爲自己已經犯罪,不應當逃跑,反而應該以此肅清國法,以顯示法律的威嚴。
最後,是衆位官員聯名上書,禀奏了她的忠烈行爲,并赦免了她的 " 罪行 "。
圖源:《龍門飛甲》
同樣爲複仇而殺人的,還有宋朝靖康年間的申屠希光。
相傳宋朝有個申屠氏才女,因爲仰慕東漢孟光,于是自名爲申屠希光。
她與丈夫董昌關系和睦,但纨绔子弟方六一觊觎她的美貌,設計陷害董昌。在他的運作下,董昌以盜首的罪名被捕,還牽連了全族性命。這時候,方六一以朋友的身份 " 出手相助 ",犧牲了董昌一人,保全了全族平安。
在董昌死後,方六一堂而皇之地向族人求娶申屠希光。
申屠希光終于看穿了這位 " 朋友 " 的真面目,爲了替丈夫報仇,她假意答應了方六一,卻在洞房之日滿懷仇恨地向他亮出了尖刀。
圖源:《刺客聶隐娘》
手刃仇人之後,她也是割下了方六一的頭顱帶到丈夫墳前,選擇了自盡,了結此事。
除了手拿複仇劇本的大女主,我們的曆史中,還有幾位女将軍也熠熠生輝。
商朝的婦好,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據可查的女英雄,也是女政治家、女軍事家。
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多次受命征戰沙場,還主持過各種祭祀典禮。不僅如此,在商王武丁以戰争擴大版圖時,正是婦好帶兵四處征讨,打下江山。
圖源:網絡
明朝末期,也有一位女将軍秦良玉,爲守護國土而戰。
她的丈夫馬千乘是明朝将軍,卻被太監邱乘雲誣陷入獄,後來死在獄中。之後,朝廷保留了他的世襲職位,又因爲他兒子當時年幼,于是妻子秦良玉暫代領夫職。
之後,秦良玉親自率兵,帶着自己的兩個兄弟剿平叛亂,抗擊清軍,多次平定戰亂。盡管最後明朝還是被清軍長驅直入一舉滅朝,但秦良玉仍然堅守在她的領土中說:
" 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餘年事逆賊哉!"
圖源:網絡
一直到死,她都未曾低頭,後來,她也作爲王朝名将,被寫進正史的将相列傳中。
其實,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女性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或是爲父、爲夫複仇,或是替夫出征。似乎隻有身邊的男性全都去世,她們才擁有了掌握命運的權利。
但結合曆史情境來看,在那個三從四德女無外事的時代,她們能夠在面臨人生巨變時挺身而出,既顧全小家情感,又不失家國大義,何嘗不是一種更爲激昂的生命力?
戴錦華在談到如今影視劇的 " 大女主 " 叙事時曾說:
「大女主作品隻是更換了角色的性别,卻絲毫沒有改變故事的權力邏輯 ......
她仍然是廣義的文化上的‘花木蘭式境遇’,就是你要登場,你就隻能化裝成一個男人。這裏當然不是指外在的化妝,而是内在邏輯的置換。」
但當我們回看那些以利刃講述複仇與征伐的真實女性形象時,不難發現,她們絕不是性别的倒置,而是在女性的處境中博取勝利,沒有混沌沒有懷疑,隻是接過了命運的火把,燃燒出了自己的史詩。
那時候的 " 戀愛腦 ",不喝白粥
除了大女主,如今國産劇裏廣受诟病的還有戀愛腦。
爲一碗白粥要死要活的許沁、搞辦公室戀愛的 " 北漂 "、動辄打小三生孩子的 " 女強人 "......
圖源:《你是我的人間煙火》
但在這些山盟海誓含情脈脈中,我們卻很難真正地感受到她們對愛情的珍視,更無法共情她們的反抗。
國産劇裏的愛情大過天,更像是一隻金絲雀剛剛逃出生天,卻又飛快地鑽入了另一個更小更逼仄的囚籠,心甘情願地從父權轉嫁到夫權,被再一次管教束縛。
那麽,古代的 " 戀愛腦 " 是怎麽做的?
首先,她姐要搬出如今被廣泛引用的那句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這句詞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講的是十六歲的少女杜麗娘,遊園之後傷春悲秋,認爲自己的青春就像這園中盛放的鮮花一樣,春色正好卻無人能瞧見。
圖源:網絡
傷感之下,她回到房中,卻在夢裏遇見了一個書生。
她爲了這個虛幻的夢日漸消瘦,最終早早逝去,但在死之前,她畫下了自己的容貌。三年後書生柳夢梅前往臨安趕考,拾得畫像。夜裏,杜麗娘的魂魄前來與他相會。之後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又重生了。
聽起來,這實在是個不折不扣的戀愛腦故事。杜麗娘爲愛而死,爲愛而生,連生命都可以作爲愛情的祭品,比今天的言情小說還可怕。
那麽,事實真的如此嗎?
以離魂驚夢這一極具浪漫夢幻的手法來看,就能明白,杜麗娘所追求的對象是虛無缥缈的,本質上來說,是出于對愛情、對美好的渴望,更是出于對封建禮教、世俗偏見的反擊。
圖源:網絡
也就是說,她是用 " 情 ",在對抗 " 理 "。
這也是爲什麽,我們在讀到這樣一個千金小姐與窮書生相愛的戀愛腦故事時,不會痛斥杜麗娘白眼狼,而是會真實地感受到她的控訴和反叛。
因爲我們都清楚,于這些女性而言,愛情隻是載體,她們真正要做的,是逃脫囚籠,沖破桎梏。
有千金小姐的故事,自然也有底層女性的悲歌。
她姐小時候看劇時,最喜歡的便是 "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 一節,這個故事出自馮夢龍所著的《警世通言》。
京城名妓杜十娘,與公子李甲相識,兩人情投意合,杜十娘便想要讓李甲贖她出青樓。但李甲不僅沒錢,就連借也借不到,最後,還是杜十娘自己出了一百五十兩,再加上李甲朋友的一百五十兩,才出了青樓。
圖源:《花魁杜十娘》
但當杜十娘以爲自己要過上好日子時,兩人碰到了陰險的孫富,孫富慫恿李甲将杜十娘賣給他,并答應給李甲一千兩銀子。
李甲鬼迷心竅,竟然真的答應了。杜十娘得知此事後憤怒不已,但表面上仍然裝作無事發生。第二天,她站在船上,打開自己的百寶箱,一件一件地把寶物扔進河裏,最後,自己也縱身躍入洶湧的江流之中。
圖源:網絡
杜十娘身死,百寶箱沉沒,顯然,這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劇。
但每每讀到杜十娘落河的這一段,她姐除了替她感歎遇人不淑、命途多舛之外,還會油然而生一種敬佩和震撼。
因爲在那個女性被完全物化,被随意買賣典當的年代,她沉掉的是那些封建的教條和時代的局限,她用生命捍衛了對自由的理想與追求。
說她們是戀愛腦,簡直是對她們自由靈魂的亵渎。
宅院之中,更有女性友誼
而許多現代人可能想象不到的是,如今流行的 girls help girls,在古代話本戲曲中也能找到對照。
明清時期,描寫女性友誼乃至女性知己之情的作品大量出現。
既有《憐香伴》這種由男性書寫的女性友誼:故事講述的是兩位女性相互戀慕,後來設計共嫁一夫隻是爲了此後能" 宵同夢,曉同妝,鏡裏花容并蒂芳,深閨步步相随唱 ",長長久久地在一起。
圖源:網絡
也有如吳藻、何配珠等女性劇作家加入創作。
這些女性劇作家大多才華橫溢,但由于結婚生子被困入囚籠,在苦悶之中,她們選擇寄情于筆下人物。
何配珠的著作《梨花夢》,塑造了杜蘭仙這一角色。她在夢中與梨花仙子相會,兩人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相知時光,然而夢醒之後,她四處尋不見知己,倍感凄涼。
圖源:《我的天才女友》
才女王筠則是在《繁華夢》中将自己寄情爲男子王夢麟,求取功名,一飛沖天,還找到了如花美眷。但夢醒之後,王夢麟依然身處閨閣之中,隻得感歎:" 三生情枉癡,一笑今何用?方曉得女和男一樣須回省。"
無論是對梨花仙子的懷戀,還是轉換性别之後的戀愛,都是女性劇作家在那個時代表達自我、追尋理想的顯象體現。而王筠在幾百年前寫下的那句 " 方曉得女和男一樣須回省 ",時至今日,依然振聾發聩。
在中國古代,女性的現實困境很多。三綱五常、封建禮教的束縛讓女性陷入了更爲痛苦的枷鎖之中。
圖源:網絡
但也是在封建制度崩潰的邊緣,女性的呐喊愈發振聾發聩,而女性劇作家們也用自己的才學筆觸,爲女性争取社會的生存地位,向社會描繪出了更爲平等的美好樣本。
誠然,這些角色也好、曆史人物也罷,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都不算完美。
但站在今天的影視劇視角回看這些女性,竟然能夠讓人由衷地誇一句先鋒。這何嘗不是一種曆史的倒退?
著名影評人毛尖在談及中國影視劇的封建時曾說:
「上個世紀,左翼電影千辛萬苦把清白的良心還給了底層,一百年不到,我們的影視劇又把心機和窮人,天真和富人進行了鏈接。窮人更容易敗壞嗎,也許,但一定是富人先堕落的。但我們的國産劇隻講半截故事,而且,最講出身論。」
而如今,我們回頭打撈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真實女性和女性角色形象,卻會發現:
有甯死不折的歌妓,有沖破牢籠的貴族小姐;有步步爲營的平民,有率軍出征的女将;有困于閨閣依然不爲世俗而磨滅夢想的才女,也有在性别不平等時代發出的拷問。
她們脫離了扁平而陳舊的叙事,以肉身做道場,一次次沖刷着封建父權的烙印,一次次彙聚成思想的燈塔。
圖源:網絡
那麽,這些先鋒而尖銳的聲音,絕不該隻存在于史書裏。
下次還要拍大女主的話,編劇導演們,回曆史書裏找找靈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