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即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烏武裝沖突爆發。初期快速突進的俄羅斯軍隊遭遇層層抵抗,烏克蘭軍隊在西方支持下迫使俄羅斯軍隊撤回烏克蘭的東部和南部。很快,數百千米長的戰線建立起來,這場武裝沖突變成了一場漫長而殘酷的戰鬥,炮兵、無人機、戰壕、破碎的森林、硝煙彌漫的廢墟。數十萬士兵和平民在這場沖突中傷亡。随着俄羅斯繼續向烏克蘭全境發射導彈,并在前線實施地面攻擊,烏克蘭軍隊面臨日益嚴重的兵源和彈藥短缺問題。以下收集的近幾個月的烏克蘭照片,展示了這場武裝沖突中涉及的地區。
2024 年 2 月 15 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州,一名烏克蘭步兵在向克雷明納方向發射火箭彈。
本文爲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發布的圖片專輯,作者 Alan Taylor,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
2024 年 1 月 26 日,頓涅茨克州的一棟建築被俄羅斯火箭彈摧毀。
2 月 14 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的葬禮上,一名烏克蘭軍人手捧戴安娜 · 薩維塔 · 瓦格納(Diana Savita Wagner)的肖像。戴安娜 · 薩維塔 · 瓦格納是德國戰地軍醫,曾作爲志願者加入烏克蘭軍隊,并在烏克蘭東部作戰時喪生。
2023 年 12 月 14 日,烏克蘭切爾諾貝利禁區内,烏克蘭士兵新挖的戰壕靠近白俄羅斯邊境。
2023 年 12 月 29 日,基輔市中心遭到火箭襲擊後,烏克蘭國家緊急服務局正在努力撲滅一處倉庫的火災。在這次襲擊中,俄羅斯襲擊了烏克蘭幾個主要城市的目标,破壞、摧毀了一家婦産醫院、學校、一家購物中心、高層公寓樓和私人住宅,造成至少 12 人喪生,75 人受傷。
1 月 27 日,頓涅茨克州博霍羅迪奇(Bohorodychne)一座在炮火中被摧毀的橋梁。
1 月 23 日,烏克蘭沃林地區新沃林斯克鎮,27 歲烏克蘭邊防軍成員、前戰俘阿麗娜 · 帕尼娜(Alina Panina)擁抱她的服務犬 Roksi。
1 月 2 日,烏克蘭士兵在頓涅茨克地區前線,修理裝甲車和坦克。
2023 年 12 月 7 日,陷入困境的阿夫季夫卡市鳥瞰圖。當時,烏克蘭和俄羅斯都聲稱占領了這座城市。2024 年 2 月,該市落入俄羅斯軍隊之手。
2 月 15 日,一名烏克蘭軍人攜帶一架偵察無人機走過紮波羅熱前線地區。
2023 年 11 月 3 日,烏克蘭士兵向頓涅茨克州巴赫穆特方向開炮。
1 月 19 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在巴赫穆特前線附近的的戰壕中巡邏。
2023 年 12 月 23 日,烏克蘭阿夫迪夫卡,俄羅斯士兵的屍體躺在戰壕廢墟中。
2023 年 11 月 4 日,一名俄羅斯士兵的頭骨出現在紮波羅熱地區 Robotyne 村外,前俄軍陣地的戰壕内。
1 月 27 日,航拍照片顯示頓涅茨克地區博霍羅迪奇村被摧毀的防務。博霍羅迪奇是頓涅茨克地區的一個村莊,2022 年 6 月遭到俄軍的猛烈攻擊,并于 2022 年 8 月 17 日被占領。2022 年 9 月 12 日,烏克蘭軍隊宣布,他們已經奪回該村的控制權。
1 月 23 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在開赴巴赫穆特前線之前,坐在坦克駕駛艙内拍攝的照片。
2 月 7 日,基輔遭到導彈襲擊後,救援人員撲滅了一棟住宅樓的火災。
2023 年 12 月 29 日,俄羅斯襲擊烏克蘭第聶伯羅市中心後,一座嚴重受損的建築冒出濃煙。
2024 年 1 月 17 日,第 24 獨立機械化旅拉羅格無人機中隊的烏克蘭士兵,在霍爾利夫卡鎮附近的隐蔽所操作一架無人機。
2024 年 2 月 13 日,博霍羅迪奇村附近拍攝到的被摧毀的俄羅斯坦克。
2 月 15 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從頓涅茨克州克雷明納附近的戰壕,使用榴彈發射器向俄軍陣地開火。
2023 年 11 月 9 日,烏克蘭陸軍醫務人員在巴赫穆特 - 塞弗爾斯克附近的醫療點救治一名受傷士兵。
2023 年 12 月 12 日,俄羅斯控制的頓涅茨克地區,當地居民埃琳娜 · 羅迪克(Elena Rodik)靠在門口,擡頭看着因爲遭受炮擊而破碎的天花闆。
2023 年 11 月 11 日,學員在哈爾科夫的一個民用培訓中心,學習如何操作武器。俄烏武裝沖突爆發以來,許多烏克蘭民衆參加了可以學習到戰争時期所需技能的培訓課程。
2023 年 12 月 10 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和女友在克拉馬托爾斯克的一個火車站告别。
2023 年 12 月 29 日,俄羅斯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基輔時,在城市上空看到一個火球。
2 月 16 日,俄羅斯炮擊頓涅茨克州後,前線陣地附近一座被毀建築物的内部。
2 月 20 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在巴赫穆特方向的陣地上與一條狗玩耍。
2 月 17 日,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第 1 總統旅的士兵在克雷明納森林向俄軍陣地開火。士兵捂住耳朵,120mm 迫擊炮正在發射炮彈。
2023 年 12 月 21 日,烏克蘭第 67 摩托化旅的一名士兵走在頓涅茨克河沿岸前線,他身旁的森林在俄軍炮擊後被燒毀。
譯者按:
需要注意的是,這篇文章是美國《大西洋月刊》發布的圖片專輯,叙述方式符合 " 西方國家立場 "。需要說明的是,不少人在網絡上宣稱什麽 " 黃鵝 "" 烏賊 " 雙方交鋒,并産生了大量話題。但是,本人做軍事類别自媒體八年了,從俄烏武裝沖突爆發之前就一直進行跟蹤報道,爲什麽在後台從來沒有看到過荒腔走闆的 " 黃鵝 "?這是不是說明了某些問題?是不是有表演的成分?
本人曾經多次在文章中提過,去過某 MCN 辦公場所,他們人員分爲三組,一組支持俄羅斯,一組支持烏克蘭,一組做所謂的中立報道,爲前面兩組提供素材。但是,許多人都沒有理解本人叙述中的潛台詞。所謂的 " 黃鵝 " 真的存在嗎?這個問題是不是顯得很荒誕?本人要說的是,我們在網絡上見過極端仇日,見過極端精日,但你們見過這兩撥人物理對線過嗎?人數極少的 " 風火輪 " 和反 " 風火輪 " 的線下互毆都有,爲什麽網絡上聲量那麽大的極端仇日和極端精日則沒有線下奔赴呢?是不是說明了,這兩撥人其實就是同樣一群人,他們制造精日輿論進行反動宣傳,又制造極端仇日言論抹黑愛國群衆。
要知道,這是一場在網絡上的 " 輿論戰 ",既然是 " 戰 ",就充滿了各種陰謀詭計,扛着紅旗反紅旗,反串扮醜給對方提供借口的可是大有人在。如果看不到這一層,隻能說鬥争經驗實在是少。
回到所謂的 " 黃鵝 "" 烏賊 " 交鋒,是不是存在這樣的一種可能,一方在刻意創造一個不利于自己的輿論環境,給自己制造一個難度巨大的 KPI,然後去申請更多的經費。如果真有那麽多荒腔走闆的 " 黃鵝 ",爲什麽本人在兩年多的持續報道中,從未在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看到?這是不是說明了什麽問題?倒是 " 烏賊 " 很多,每天都有……
當然,本人并不是否認 " 黃鵝 " 的存在,畢竟 13 億中國人,就算是 " 百萬分之一的極端概率,也能出現 1300 人 "。隻是說,數量上根本沒有網絡上表現的那麽多,強烈懷疑很大程度上都是 " 反串表演 ",用來騙經費的吧。
本人在後台基本上看到的都是 " 烏賊 ",比如這個 " 神經蛙 ",注意發布時間,這密度,這強度,這腦回路。就這還不是拿錢的,這是不拿錢自帶狗糧出來叫的,你信不信?
爲了保證主号封禁期間可以接收内容,請大家同時關注以下的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