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内娛的七宗罪,相信飽受爛劇荼害的觀衆最有發言權。
沒演技去演男一女一啊,什麽帶資進組瘋狂搶戲啊,什麽幹爹撐腰到處炒作啊,什麽數字小姐不會說台詞用 12345 來對口型啊。
終于,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這幾年流量電影、S+ 大劇接二連三的撲街,也代表着市場總算是給了一些态度。
以前說起這些話題,都不敢大聲,說多了就是律師函警告,動不動就侵犯了名譽權。
但這次真的不一樣了,它竟然指名道姓全拍出來了——
《春日暖陽》
光看這劇名,還以爲是弘揚正能量的主旋律。
結果這部劇卻以内娛影視行業爲背景,劇情囊括天價片酬、流量轉型、炒作 CP、水軍買獎等一系列引人關注的話題。
以頂流小生松楊的轉型,爲觀衆展現了内娛的真實面貌。
看了前幾集,小妹真的覺得《春日暖陽》這劇名不合适,叫《揭秘内娛二三事》才是真的契合主題。
話說這位炫酷吊炸天的頂流松楊(黃子韬 飾),原本是個在話劇團裏跑龍套的 18 線小配角。
但被經紀公司發掘之後,開啓了如日中天的流量之路。
什麽類型的劇火,他演什麽。
什麽類型的綜藝香,他上什麽。
什麽禁欲系啊,忠犬系啊,10086 個人設任他挑選。
總之在公司的運作之下,他紅了,紅得發紫,紫得惹人嫉妒。
然後他拿獎了。
什麽代表作都沒有,但人家就是在粉絲的呼喚聲中登上了領獎台。
然而本該上台給他頒獎的德高望重的演技派代表,卻突然說自己身體不适沒辦法上台了。
這讓松楊尴尬的,隻好用微笑來掩飾自己的心虛。
其實他門兒清,他這個獎是靠公司用水軍打投搞到手的。
對于粉絲來說,這獎是哥哥的光輝履曆上的一個閃光點,但對他來說卻是一個演員之路不折不扣的屈辱史。
這也是松楊和其他流量所不同的地方,雖然他享受着鎂光燈的舞台,享受着衆星捧月的待遇,但他心裏明白,這一切都是泡沫。
所以在領獎之後,他告訴經紀人,自己作爲一個演員不想去真人秀裏消磨神秘感。
在我們的認知裏,明星想幹嘛就能幹嘛,但實際上作爲一個被公司包裝出來的流量小生,松楊還真沒決策權。
他不聽公司的,那公司就敢雪藏他捧别人。
所以很多工作他不得不接,很多绯聞他不得不炒。
與耀眼奪目的頂流相比,話劇團裏的暗淡就顯得尤爲慘烈。
雖然都說演話劇最考驗演員的演技,但作爲一個小衆舞台,他們所能得到的關注實在有限。
眼瞅着話劇團就要窮途末路了,話劇團老闆老羅決定找流量明星來合作。
老戲骨都看不上流量,嫌他們沒演技,沒職業道德,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家流量所具備的超高商業價值。
他們就是能帶動品牌的銷量,就是能給電影帶去票房,你有啥?
飯都吃不上了,還在這裝藝術宗師呢?
松楊曾經在老羅的話劇團裏跑過龍套,由于演技青澀,再加上剛入行,當時的他一直是無人問津的小糊糊。
但今時不同往日,人家是超級偶像,高攀不起了。
老羅就想讓帶過松楊的老丁去聯系一下,看看有沒有可能讓他來演一場。
演技派老戲骨和偶像派頂流的碰撞,其實也是口碑和市場的厮殺。
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你選擇哪個?
就拿老丁來說,他的一生就奉獻給了話劇,他熱愛表演,懂表演,可是他的名字在網上查都查不到。
因爲話劇不賺錢,他的妻子一個老戲骨,還得去劇組給流量小花們當配角。
就因爲看不慣這些流量們用數字念台詞,她上去怼了幾句。
然後第二天制片就打電話,讓編劇把她的那個角色給寫死了。
在影視圈裏摸爬滾打半輩子,空落了一個德藝雙馨的名号。
現在,話劇團就要活不下去了,還得去求人家流量來幫忙。
松楊非常尊重老丁,畢竟是老師将他帶出了道,得知老師在籌備一個話劇,他在看完劇本之後産生了強烈去想演話劇的念頭。
但經紀人直接一口回絕。
經紀人和明星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而該劇也算是很直觀地爲觀衆展現了這種相互依存的狀态。
作爲經紀人,她很清楚松楊的演技,去演話劇明擺着暴露自己的短闆,而且演話劇要意味着在大衆的視野裏消失很久,曝光量怎麽辦?
經紀人力求将明星的商業價值最大化,所以從她的角度去考量,拒絕當然是最好的結果。
但松楊不願意。
花無百日紅,30 歲一個尴尬到讓人害怕的年齡,沒有代表作,後面又都是一波又一波的新面孔。
如果再不轉型,難不成要演一輩子偶像劇,炒一輩子 CP,上一輩子的綜藝?
别看明星表現得很有上進心,說到底是怕沒實力過氣。
經紀人背靠明星吃飯,明星沒商業價值了,公司拿啥賺錢?
至于話劇團,表面說是合作共赢,其實就想借流量的名氣,好把戲給賣出去。
三方相互博弈,摻雜着人情、利益、交易,撕開了娛樂圈的現狀,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名利背後的真實生存狀态。
頭幾集,《春日暖陽》就把娛樂圈裏的騷操作全部曝光了一遍,而且他們争論的每個話題,你都可以對号入座到一個明星。
巧合的是,去年真有一位頂流去演了話劇,年齡也是 30。
劇裏,話劇團最終妥協,經紀人同意松楊去接話劇,但條件是他要演男一号。
這就意味着已經寫好的劇本得推倒重來。
所以爲啥有些劇明明一堆實力派,卻爛的令人發指,如果裏面的主角是當紅大明星,那基本都能解釋通了。
不過電視劇是正能量的,都春日裏的暖陽了,後續的劇情必然是松楊通過紮根舞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磨練中進步,最終轉型成功。
那劇外呢,現實呢?
其實這劇早在疫情之前就制作完成了,但過了 3 年才和觀衆見面,錯過了娛樂圈最熱鬧的那些大事件,所以看上去有點 " 過時 " 感。
更爲重要的是,主演黃子韬自己就是個流量明星且也是該劇的出品方。
劇情是想諷刺娛樂圈亂象,結果他自己就帶資進組,讓老戲骨作配,演技感人卻 YY 自己轉型成功。
這操作是套娃呢,還是找罵呢?
3 年過去,當年我們讨論的問題都被拍成劇了,但現實裏還依然存在,是不是也意味着娛樂圈亂象的無解?
想通過一部劇說教一下鞭策一下,就能讓那些日薪 208 萬的明星們認識到自己德不配位?
我看還是别做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