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2024 長三角數字化人才發展大會暨 "AI+ 人力資源管理 " 創新論壇。
分享嘉賓:何偉,數字化人才專家,大任智庫總經理,《透明商業》作者。
高級筆記達人 | 李雲
責編 | 金木研 排版 | 五月
第 8070 篇深度好文:4715 字 | 15 分鍾閱讀
組織管理
筆記君說:
Open AI 發布的基于 Sora 生成的視頻,讓人分不清現實與虛拟的區别,也成爲了當下最熱門的科技話題。
雖然最受沖擊的是傳統的影視、廣告行業,當時代的大浪打下來,沒有一粒灰塵可以幸免。
要在數字化時代生存和發展,不掌握數字化的人才就不能稱爲人才,沒有數字化的企業也岌岌可危。
數字化人才的缺口已高達 2500 萬,新增的數字化職業也達到了 93 個,這個趨勢無可避免。但要讓數字化人才真正爲企業産生貢獻,就必須掌握數字化用人的方法。
一、人才數字化的發展與演變趨勢
1. 人才數字化是大勢所趨
2013 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爲 1000 點,2021 年增長至 5611 點,年複合增長率達 24.06%;同期,數字人才指數由 1000 點增長 6440 點,年複合增長率達 26.22%。兩者均呈持續上升趨勢,且數字人才指數增長率超過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的增長率。
人瑞人才科技集團、德勤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産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報告顯示:我國當前數字化人才缺口在 2500-3000 萬。
2022 年 9 月 28 日,人社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 年版)修訂等情況舉行發布會。本次修訂後,《大典》淨增 158 個新的職業,職業數達到 1639 個。
此外,爲适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首次在《大典》中增加對數字職業的标識這次共标注了 97 個數字職業,占到職業總數的 6%。
而一些專業的機構所展示的數字新職業遠不止如此,但這已經非常能說明數字人才發展的趨勢了。
2. 人才标準,與時俱進
在數字化長過程中,人才的标準是與時俱進的。
不管是企業中有實戰經驗的 HR,還是前沿人才研究的教授,都對此有很深的感受:曾經的專業方式和專業技能固然有效,但市場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時代,其配套的人才模式、核心能力和用人模式都會随着時代的進展而進展。
在機械化和電力化時代,人才的核心能力是标準化和流程化;
信息化時代,人才的核心能力就變成了程序化和系統化;
網絡化時代,人才的核心能力又變成了在線化和平台化;
現在我們正處于網絡化向智能化的轉變過程中,對人才的要求也就變成了模型化和場景化;
而将來的元宇宙時代,核心能力則是體驗化和生态化。
二、數字化人才的新标準
1. 數字人才的新 " 四有 "
數字化人才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才能符合當下的用人要求和成長要求呢?
我認爲要做一個 " 四有 " 新人:一是要具備數字新思維;二是學會數字新知識;三是要掌握數字新技能;在具備前 " 三有 " 之後,人才就會随着他的思維、知識、技能積聚成數字新财富。
數字新思維,包括三項淺思維和三項深思維;數字化新知識,包括信息化知識、網絡化知識、智能化知識和元宇宙知識;數字化新财富,包括數字空間、數字資産和數字财富。
2. 數字時代的生存手段:數字新技能
今天我重點講一下數字新技能。獵豹 CEO 傅盛最近發布了一個演講,其中提到了一個說法:目前企業使用 AI 有三個段位,青銅、黃金和王者。
青銅段位的企業,使用的是開放性的公有數據和開放性的通用大模型,内部員工對提示詞(prompt)進行學習,就可以将一些宣傳文案和設計工作轉由 AI 來輔助完成,這是大多數企業正在做的一項工作。
黃金段位的企業,已經具備一些專門崗位的私有數據了,結合 RAG(增強搜索生成)和 agent 套件(外挂件集成的智能結合體),一部分崗位将由數字員工來代替,提高效能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雖然前幾年也有數字員工,但隻限于自動化,而現在 AI 化的數字員工可以處理一些更複雜的定制化事件。
王者階段,是每個企業的 AI 之夢。這一階段的企業建立自己專屬的大模型,并定制相關的應用,使用自己的經營數據(包括人才的數據能力、狀态标簽以及管理模式等),這些數據自動産生,又不停叠代,最後在各個層面輔助決策。
青銅是企業所必備的基礎段位,這就要求企業中的每個人都要具備數字化新技能,至少要具備基本的 AI 提示詞的初級能力,結合不同的崗位要求,初級能力就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I 寫作,AI 自動生成各類文本創作。比如營銷文案、演講稿、課題論文、郵件、會議紀要等;
AI 作圖,AI 自動生成各類圖片創作。比如營銷海報、邀請函、論壇背景、企業 LOGO、遊戲畫面等;
AI 編程,AI 自動生成各類程序類創作。比如生成網站、生成小程序等底層技術開發;
AI 視頻,AI 自動生成各類視頻創作。比如生成數字人新聞播報、生成企業宣傳片、生成講課視頻等。
接下來,就要求把提示詞能力投入到企業實際的管理和運營中:
在商業運營上,AI 自動生成各類創業方案,商業計劃書,客戶營銷策略;
在客戶服務上,AI 可自動生成客戶服務方案,負責客戶服務的聊天對接,24 小時客戶營銷;
在研發設計上,AI 可自動生成各類研發備選方案,産品調研分析,設計方案;在生産運營中,AI 可自動生成各類運營方案,并通過插件應用提供備選供應商,采購建議。
AI 提示詞的能力也具有三個層次。
初級層次,理解提示詞基本概念;理解 Open AI 官方文檔中的六大測錄;使用簡單對話生成;替換 1-2 個提示詞模闆;生成通用型文本。掌握了這些,你就可以使用簡單的對話生成一篇宣傳報道或者一篇會議紀要等。
中級層次比較難,這也是大家覺得大模型不好用的根本原因,比如要寫一篇會議主持稿,如果不能寫出有深度、有專業性的提示詞,就得不到你想要的素材。
因此,我們要理解提示詞編寫的元能力(系統思考、框架思維、共情能力);建立書寫提示詞框架習慣;能夠組合應用不同框架的提示詞,構建自己領域的提示詞。
高級層次的提示詞工程師,要了解 prompt tuning 方法和框架;熟悉小模型的部署和搭建;熟悉客戶服務模式,把握用戶的需求,把 prompt 編寫能力擴展成産品和服務能力。
三、數字化用人,業人一體
爲什麽要用 " 業人一體 " 四個字呢?
一直以來,HR 的能力要求從最早的六大模塊到 HR 的三支柱,HR 最被吐槽的是其不具備業務思考能力,沒有戰略思考,跟不上業務的發展方向。
在數字化時代,如何讓人力資源與業務緊密貼合在一起?
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業人一體化。
1. 規劃一體
首先,根據發展規劃,制定人才規劃。
以前的人力資源規劃,先要做現有的人才盤點,即把業務和組織結構結合進行規劃,盤點人才數量、人才結構等。
而在數字化時代,我們可以用大數據進行提前預測,把組織與業務的前瞻性結合起來理解組織,重新搭建橫向、縱向的布局。
其次,根據業務布局,優化人才地圖。
當我們盤點出了人力資源戰略,也制定了戰略執行的計劃,那麽,對于各個崗位配什麽人,其能力要求如何,甚至崗位培養周期(比如基層經理需要 3 年孵化;中層經理要 5 年規劃,高層經理要 7 年規劃),都可以進行智能化配置。
最後,根據業務運營,定義人才能力。
現在對于人才的定義還是通用的,比如簡曆。雖然有各種測評工具和測評系統,其實在人才能力的定義上還是有很多困難。
而在數字化時代,對人才的定義就容易多了。首先把人才标簽化、數據化,建立标簽庫,對人才進行精準畫像;其次,對标簽化的人,進行算法分析、推薦、預測。
2. 分工一體
要實現分工一體特别難,尤其是國有企業,他們最難協調的一點就是如何把現有編制下的人重新分配、分工,讓大家在最大的可能性下面對任務,而不是面向職責。
① 面向任務項目,組建團隊協作
互聯網時代的組織要求結構扁平化,去中間化。而在數字化時代,自主經營體加平台化的大模式是更強的趨勢。
如果企業規模較大,數據較多,可能還要建立數據中台,在更偏平的時候就要把中台和後台疊加在一起,而最強的就是前端一線的部門。
大任智庫研究的 " 細胞體團隊 " 得了全國管理創新一等獎,這項研究揭示了如何建立最靈活、最敏捷的前線戰鬥組織。其中包括目标共識、技能共進、規則共守、文化共生、資源共享等具體要求,最終形成自組織、自學習、自創新的細胞體團隊。
② 面向職能設置,進行崗位配置
如果說組織整體的趨勢是扁平化,那崗位的趨勢就是大崗制。如何理解大崗制呢?
以往人力資源部往往分爲招聘崗、培訓崗、績效崗等,這就至少需要三個人,而現在要求三崗合一,變成綜合事務崗,人力資源下面就有好幾個綜合事務崗的員工。
爲什麽要從原來的細分工模式變成現在的大崗制呢?
一是我們要面對整體的工作任務,而不是面對工作職責;二是工作本身是一體化的,是一個完全目标下的行動,沒辦法切得那麽碎。
③ 面向工作訂單,促成個體響應
訂單化響應,我們都不陌生,網約車和外賣都是訂單化響應的典型代表。爲什麽企業内部不能嘗試用這樣發訂單、接單或派單的模式呢?
可能有人認爲企業并不适合這種模式,但我們仔細想想,企業内部還真有一些崗位适合這種模式:
首先,一些高度常規化的工作,不僅是本部門常規化,包括跨部門也常規化,比如項目經理;
其次,額外的創新性工作,比如一些周期性的評估工作;
最後,創新型的工作,這類工作隻要梳理出标準化的流程,梳理出面向工作的标簽和面向人的标簽,結合在一起就可以進行派單和搶單。
3. 培育一體
每個企業都非常重視培訓,希望通過培訓提高員工業務能力。但培訓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問題,在數字化時代也有新的要求和新的方法。
① 結合業務考核,組織能力測評
人才盤點的目的,是要了解人才的能力水平程度,以及人才的能力優勢與劣勢。
常規的做法還是用測評工具生成測評報告,現在完全可以用一些數字化的能力标簽,重新梳理、記錄每項靜态、動态的結果,把人才的個人畫像做出來,然後進行大數據測評,這就形成了能力測評的一體化。
② 結合績效表現,編制培訓計劃
培訓的目的是爲了改善工作績效,提高工作業績。所以,要根據員工個人的績效表現來編制個人培訓計劃。
③ 結合問題改善,倡導課題攻關
在企業内部,培訓都是爲了解決企業中的一些經營和管理問題。培訓的課題攻關是基于企業實踐的問題,梳理出不同的課題,在内部組建學習小組,最終産生方案成果的一種方式。
我們總結了課題攻關的七步法:分析背景、揭示現狀、設置目标、分析原因、确定對策、實施驗證,最後推廣應用。
④ 結合知識地圖,打造學習平台
雖然很多企業内部都有在線學習平台,但目前來說,這些學習平台與企業内部的實際需要還是有些脫節。
如何打造有效的學習平台呢?首先,要一份基于業務戰略的知識圖譜,并将其标簽化;然後,根據員工自身的能力進行匹配,對其精準推送他應該學習的内容。
⑤ 結合課程推薦,匹配發展計劃
基于 AI 推薦算法,結合員工數據和内容标簽,爲員工推薦個性化的課程内容,随着員工的浏覽記錄、項目經曆、績效表現、社交足迹等數據的不斷更新,持續優化推薦效果。
此外,還可以對員工的培訓表現進行智能分析,輔助個性化人才發展計劃制定。
4. 激勵一體
激勵是人力資源工作中最難的闆塊。在激勵的過程中,有些員工給了錢,給了感受,他還是不給力,甚至躺平。
怎樣才能有效激勵呢?
首先,要基于全維數據,換算績效數據。
但這點特别難,我們觀察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可以從财務的三張表入手,但觀察一個員工的績效,卻無從下手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任智庫提出了第四張報表,涵蓋了企業的産品、企業的渠道和個人的能力。這樣就打通了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數據牆,就能看到各個部門和個人的實際績效水平。員工自己的績效數據是透明的,别人對他的反饋也是透明的。
然後,基于績效數據,計算權益分配。就像滴滴司機知道自己接了多少單,有多少打賞,一目了然。
最後,基于績效積分,開展榮譽表彰。在績效激勵中,除了在物質上給予激勵,還要在精神上給予激勵。數字時代,過去那種大會表彰的形式已經不必要了,反而在數據系統中直接給予現實的鼓勵和反饋更有效。
我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