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結束了。
但對一部電影來說,2023 的春節檔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直到現在,觀衆還在困惑中——
上了嗎?
怎麼沒看到。
沒上嗎?
那為什麼分都開了。
其實,它沒有離開,它還在等待一場華麗反擊——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
坦率說 Sir 已經看了點映,簡單評價:
鄧超俞白眉組合生涯最佳。
等等。
這又怎麼樣,有的人對這對組合早已形成偏見—— " 内啥出品,必屬爛片 "。
這麼說吧,目前《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以下簡稱《乒乓》)豆瓣 7.0,同樣是體育題材,獲得了金雞獎最佳影片的《奪冠》豆瓣為 7.1。
當然究竟好不好看,還是等到正式上映時交給你來評判。
今天 Sir 更想讨論的是——
一部國産體育片。
一部展現國球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體育片。
為何會如此命途多舛?
01
一部電影,能有多少個版本預告?
《乒乓》告訴你,可以有三十個版本。
從去年九月殺青之後,《乒乓》一直在流浪,多次定檔、撤檔,回爐修改,再定檔,再撤檔。
原定去年國慶檔上映,9 月 8 日,《乒乓》首發預告,随後傳播計劃被連續擱置。
第一版海報,寫的是 2022 敬請期待,但日期待定。
年底,電影改名為《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似乎劍指春節檔。
1 月 9 日,定檔大年初一。
當其他春節檔新片在加緊宣傳攻勢,《乒乓》卻突然在 1 月 16 日改檔大年初三,原因不明。
春節檔電影竟然不是初一上?還是頭一次見。
到了大年初三,由于前期飄忽不定的宣傳,《中國乒乓》上座率堪憂,票房落于其他 7 部春節檔之後。
繼續上映下去,無疑隻會繼續沉底。
于是《乒乓》又緊急宣布撤檔,等待在2 月 17 日争取一次再度翻盤。
看到這,你可能已經被繞暈了。
不過與其說這是片方自發的騷操作,不如說,在中國拍一個真人體育電影,需要顧及的困難太多太雜。
比如去年國慶檔等不到回音的,還真不止《乒乓》,今年春節檔《深海》、最近定檔五一《長空之王》,都屬于這個行列。
《乒乓》原定的國慶檔,正好趕上世乒賽,電影上映和輿論會不會給比賽帶來影響?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乒乓》被要求改了檔期。
再後來呢?
對比能夠發現,從定檔大年初一,撤到大年初三,變化了的是人物原型問題。
過去《乒乓》所有宣傳都強調——
"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
還有一版預告,直接就叫 " 五虎特輯 "。
熟悉國家隊故事的影迷,已經給報了身證号。
但正式定檔初三的預告,Sir 發現人名全部被改,包括看電影時,有的台詞和嘴形對不上。
盡管俞白眉在公開場合表示,所有原型人物都已經得到了授權。
但顯然,臨到上映,這還是成了一道坎。
所以,當其他春節檔電影已經順利定檔、宣傳、預售。
隻有《乒乓》還在流浪。
大概因為籌備時間不足,讓大年初三這個無奈的選項,成了唯一的選項。
這樣的場景,其實并不陌生。
2017 年陳可辛籌備《奪冠》,電影殺青快兩年了才終于面世,在這段時間裡,為了撫平各方争議、保證電影質量,同樣經過無數次更名、修改、撤檔。
《奪冠》編劇張冀說," 要拍中國女排,很多曆史時期躲不開,很多東西又不敢觸碰,也沒法觸碰。"
其實,把中國女排換成任何一項 " 國民運動 ",道理都是相通的。
在中國,做真實故事改編,不是一般的難。
加上體育這個限定條件,必然是難上加難。
02
很多人或許會說——
既然好不容易定了初三,最後為什麼 " 跑路 "?是不是慫了?
這就像百米賽跑。
當别人已經跑出去三十米再加入比賽,結果也不可逆轉。
春節檔的熱度基本上都關于票房最高的《滿江紅》和《流浪地球 2》,無人關心新入場的《乒乓》,在電影院也拿不下排片,隻能陷于完全的被動。
Sir 原本想過年跟爸媽一起看,卻發現排片少得可憐,基本隻有清晨和半夜兩個選項。
方面前期宣傳不足,讓《乒乓》在今年春節檔神仙打架的陣仗下,幾乎處于 " 被消失 " 的狀态。
為了彌補宣傳的損失,片方隻好一直保持着小範圍點映,盡可能吸引球迷進場,能攢多少口碑算多少。
電影的一波三折,由于因素太複雜,片方也沒法對外公布," 迷惑操作 " 和 " 難以言說 " 一結合,導緻《乒乓》惹來更多莫須有的指責。
有人覺得《乒乓》屢次改檔,是擔心票房失利。
而在現在 " 對抗資本 " 的氛圍下。
任何為電影争取理想檔期的行為,都會被定義成 " 資本圈錢 ",甚至是 " 消費運動員 "。
Sir 相信,被罵爛片,主創已經有抵抗力。
但對一個電影創作者而言。
最害怕的不是被罵,而是無人問津,連回聲也沒有。
對所有喜歡電影的觀衆,最害怕的也不是電影不夠完美。
而是關于電影的讨論,開始與電影無關,被輿論和刻闆印象綁架。
更何況。
電影的質量還算過關。
為了拍好《乒乓》,俞白眉和鄧超付出了不少心血。
乒乓球作為國球,普及度極高,其中涉及的大量專業知識、比賽現場,一旦出現瑕疵,就再難讓觀衆入戲。
于是,劇本打磨五年,翻來覆去修改。
但劇組相信,怕什麼,磨什麼,才是乒乓精神。
跟陳可辛的《奪冠》不一樣,前者用運動員來當演員,俞白眉則用演員出演運動員。
為此,他專門請教了《摔跤吧!爸爸》裡面飾演摔跤教練的阿米爾 · 汗,演員要怎麼把運動題材演得像回事。
阿米爾 · 汗鼓勵說,隻要肯花時間去訓練,演員在電影中的表現也能以假亂真。
俞白眉這才有了底,要求每個出演《乒乓》的演員,都要專門留出八個月的時間,像運動員一樣進行刻苦訓練。
就如片中台詞:
别人練了一千次,你就練夠一萬次。
對此,演員沒抱怨,隻是勉勵自己。
疼的時候要記住
别人是練了十幾年的
作為看過電影的人,Sir 可以負責任地說。
從演員的外形、技術到神情,電影還原度很高。
用心的程度,原型人物确實都在誇。
看過我很多比賽
他能找到我在場上的那種表情
這樣一部得到原型認可,取材于真實,經曆了這麼多修改和波折的電影。
《乒乓》值得一次公正的評價。
03
在中國,體育電影的難點不是體育,而是 " 大 "。
由于體育在我國是舉國體制,牽涉的關系太大,太多,遭遇的險阻也就可能更大。
那為什麼不把體育往小裡拍嗎?
但,小故事,小人物,沒有大 IP 和全民情節的背書,宣傳會變得格外吃力。
就像《深海》在春節檔的票房滑鐵盧。
電影當然存在不少瑕疵,但比起以往國産動畫隻靠燃和正能量出圈,反複套用中國傳統神話,猴哥的猴毛都快要被薅光了。
這次《深海》選擇了一個原創故事,而且以一個抑郁症小女孩為主角,在題材上的創新,本身就值得尊重。
當然,從票房結果來看也格外吃力不讨好。
同樣,如果今天《乒乓》的故事原型,不是曾經在低谷翻身的男子乒乓球隊,不是在講一段家喻戶曉的曆史,又會有多少人願意花錢走進影院?
今年春節檔的回勇,讓我們看到電影市場的複興。
但更不可否認的是。
同樣一部電影,在不同的檔期上映,票房表現都會天翻地覆。
觀衆沒有穩定消費電影的習慣,無法和電影達成足夠強大的信賴。
就算有,也在過去三年被更多不可抗力因素打破。
這一點,不全是電影創作者能決定的。
這也是為什麼,Sir 今天依然願意為《乒乓》吆喝一聲。
看電影的時候,Sir 一直在想,什麼才是乒乓精神?
或許,它既關乎輸赢,也無關輸赢。
赢,是實力,是野心,是需要證明。
但同樣,赢,需要天時地利的配合,不總是萬物的标準。
而每一個為了 " 赢 " 而甘願 " 輸 " 的時刻,才是真正的強大和自信。
電影有一處閑筆。
鄧超飾演的總教練戴敏佳,為了激勵隊員士氣,在訓練館裡 " 為國争光 " 對面那堵牆上,貼滿了當年我們最大的對手——時年 " 大魔王 " 瑞典隊的海報。
而最後一場比賽,也就是 1995 年的天津世乒賽翻身仗前,戴敏佳撤下了瑞典隊的海報,把海報換成了中國隊員自己的照片。
這一幕沒台詞,但格外動人。
或許,人最大的對手從來都是自己——是太怕輸、太想赢、太在乎榮譽和結果,忘記了享受比賽的自己。
或許,戲裡的這句台詞,不僅适 k 用于乒乓球隊,更是《中國乒乓》從過審到面世,充滿磨難的命運的注腳:
" 如果赢總是那麼容易,那麼赢還有什麼意義?"
哪怕是一直被認為 " 赢麻了 " 的中國乒乓,也會有一蹶不振的時候,何況是還處在萌芽階段,需要鼓勵,需要競争,需要進步的體育電影、中國電影。
不說了。
反正 2 月 17 日,Sir 會帶着爸媽,給《中國乒乓》補上幾張或許微不足道,但意義非凡的電影票。
我們影院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奇愛博士多店老闆娘
還不過瘾?試試它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