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戰史探索者 Author 毛豆 123
(注:爲遵守相關規定及要求,文中對于特定時期的對岸軍隊以 " 蔣軍 " 稱呼,而對現代則使用 " 台軍 ",望讀者周知。本文僅用于科普,文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圖片、文字、旗幟,均不代表本号立場,望周知。)
在當代的 " 台軍 " 眼中,登步島一戰被視爲 " 繼金門大捷後又一次光輝的勝利 ",還流傳着 " 南有金門、北有登步 " 的宣傳語。
然而,金門、登步兩地的成功,并未能扭轉當時蔣軍在戰略上被動的局面。1950 年 4 月 25 日,我三野暨華東軍區研究、落實舟山群島的作戰方案,總結此前在兩地上出現的一系列失誤。而蔣軍則根據‘固守定海,收複失島’的方針,增兵加強防衛舟山群島,總兵力達到 5 個軍 12.5 萬人,并全力修建定海和岱山兩個機場。
當時,我第七兵團、第九兵團共計 6 個軍,組成 2 個登陸集團,在華東海軍、空軍的配合下,承擔攻占舟山群島的戰役任務。
也是在同年的 5 月 1 日,我四野的兩個軍奪下海南島後,蔣軍下達命令,要求 " 集一切兵力固守台島 ",于 5 月 13 日至 17 日間展開大規模撤軍行動,将原本修築的一系列機場設施 " 拱手讓人 ",登步島也于 5 月 16 日重回我軍手中。
▲登步一戰後,蔣經國前往登步島," 慰問 " 駐防當地的蔣軍士兵
▲表 1:蔣軍登步島戰役中人員傷亡統計表概覽
▲ 1950 年 5 月,宋美齡率 " 婦女團 " 來到基隆港迎接首批自舟山撤出的蔣軍第 67 軍部隊
▲從宋美齡及慰問團手中接過食物的蔣軍第 67 軍士兵
▲時任第 67 軍軍長的劉廉一,代表部隊向前來慰問的民衆、官員表達謝意
▲向慰問民衆握手道謝的第 67 軍官兵
這裏需要特别介紹下駐守登步島上的蔣軍第 87 軍第 221 師(代号 " 長江部隊 "),該部原爲 " 青年軍 " 第 208 師。
1945 年 4 月,該部在江西以駐印軍編制成立,下轄三團(後新增 " 青年軍 " 編練總監部東南分部麾下的 1 個團,共轄 4 團),總人數約 1.3 萬人,主要兵員多來自浙江、江西兩省。
抗戰勝利後,原有的 " 青年軍 " 編練總監部撤消,208、209 師改編爲陸軍第 31 軍,兩師前往福建實施 " 特種教育 ",接受日語、台語的語言訓練,同時要求學習國際法律與憲警常識,本是要前往台島接收日寇留存日械,并駐守于福州,擔任總預備隊待命,後未成行,而 208 師則改移駐浙江。
▲台 " 國史館 " 的檔案文獻記錄顯示,1950 年 2 月時,蔣軍位于 " 東南區域 " 陸軍單位尚存戰力的,有近三分之一駐紮在舟山。在我軍取得空優,且奪下海南島的情況下,蔣介石自然不想讓這支 10 餘萬人的大軍再度被 " 包餃子 ",因此選擇撤出舟山,想集全力保住台島
1946 年 6 月," 青年軍 " 官兵大部複員,僅上述部隊複員人數就高達萬餘。,志願留營者約千餘人,複員後,部隊将留營成員加強訓練,以充任基層幹部。後部隊自上海移駐北京、天津、青島一帶,于當年 9 月将部隊縮編爲陸軍整編 208 師,下轄二旅四團,并奉命繼續招訓華北地區失學失業的知識青年共約七千三百餘人,是爲第二期 " 青年軍 "。
整編第 208 師一方面繼續招訓青年,一方面在随到随訓的狀态下,嚴格要求入伍青年之訓練。部隊編制亦因人數增長持續擴編,從原下轄二旅四團,于 1947 年陸續擴編爲二旅六團、三旅九團,部隊總人數已達 13000 餘人的規模
1948 年華北地區戰局惡化,9 月時決定将整編第 208 師擴編爲第八十七軍,下轄第 220、221 及 222 師(原稱新編第 33、34 及 35 師,每師下轄三團),并參加天津。天津戰役失利後,蔣軍第 87 軍于 1949 年 1 月 15 日撤至舟山,并将原本三個師縮編爲 221、222 兩個師,直至 10 月 21 日,第 87 軍 221 師駐守登步島構築防禦工事。
▲ 1950 年 10 月,蔣介石在台中視察自舟山撤回的第 67 軍官兵 .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士兵頭戴的并不是 " 鋼盔 ",而是用草木及竹片編成的 " 遮陽帽 "。此時,朝鮮戰争剛剛爆發,美援也尚未抵達蔣軍中。
本文使用的部分參考資料:
60 炮的部落格
" 國史館 "
"1949 年登步島戰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