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燃燒的島群 ,作者群主飛龍
本文是 " 燃燒的島群 " 第 528 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 6270 字,配圖 23 幅,閱讀需要 16 分鍾,2021 年 6 月 25 日首發,2024 年 1 月 28 日重發,内容略有增删改。
本文收錄于專輯 "細品二戰兵器"
本系列将收錄截止日本投降前的聯合艦隊建成的水上飛機母艦、潛水母艦、早期的裝甲巡洋艦、三等巡洋艦和戰時的特設巡洋艦。這些軍艦很多都是大家夥,雖然設計用途并非在第一線作戰,但卻是一線軍艦不可或缺的力量倍增器。日本海軍雖然極端強調進攻,強調 "好鋼用在刀刃上",但仍然設計和建造了爲數不少的這類 " 倍增器 ",值得關注。
四、可載機油輪 " 速吸 " 号 ( Hayasui )
打造一支現代化海軍必然少不了後勤補給艦,即使在極端追求戰鬥力的日本海軍也沒有放松海軍給油艦的建造。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被歸入海軍特務艦(輔助艦)的船隻從建造之初就具有軍艦艦籍,跟那些從商船改造而來,冠以 " 特設 " 二字前綴的半路出家的船隻有很大區别。
圖 1. 1916 年 5 月在吳港的給油艦 " 志自岐 "
圖 2. 1917 年 12 月 9 日在吳港的給油艦 " 劍埼 "
圖 3. 1918 年 9 月 20 日在東京灣公試中的給油艦 " 洲埼 "
圖 4. 1920 年 1 月在吳港的給油艦 " 野間 "
簡單來說,日本海軍的給油艦就是能夠伴随艦隊行動,并爲軍艦補充燃料的補給船。爲了跟上艦隊的節奏,給油船需要具備較高的巡航速度,縱向和橫向的燃油補給設備,同時還兼有食品、淡水等物資的補給能力。
早期的聯合艦隊并沒有專門的給油船,這跟早期的軍艦燃料主要是煤炭有關。日俄戰争之後,海軍因爲 " 屢戰屢勝 " 而得到大量撥款,聯合艦隊得以翻倍式增長,活動範圍亦大大增加,新式艦艇對專用給油船的需要也強烈起來。
圖 5. 這是一張常見的照片,爲 1935 年 5 月 18 日在宿毛灣給第 2 艦隊的重巡洋艦 " 古鷹 " 号補給重油的知床級四号艦 " 鶴見 " 号,注意此時的 " 古鷹 " 仍爲單裝炮
從 1915 年到 1945 年,日本海軍共開工建造了 12 個級别的給油船,最早四艘分别是 " 志自岐 " ( Shiziki ) 、" 洲埼 " ( Sunosaki ) 、" 野間 " ( Nomami ) 和 " 劍埼 " ( Tsurugisaki ) ,1920 年,陸續開工建造 7 艘知床級(Shiretoko Class)給油船,其中首艦 " 能登呂 " 被改爲水上機母艦,實際建成 6 艘。1922 年開工的知床級的改進型隐戶級(Ondo Class)實際建成 3 艘。1934 年的 " 丸二計劃 " 中列入兩條劍崎級(Tsurugizaki Class)給油艦,但在建造過程中先是被改爲潛水母艦,後又直接改成航空母艦建成,就是比較知名的 " 祥鳳 " 号和 " 瑞鳳 " 号。因此,在 1941 年的 " 丸急計劃 " 中又列入了四艘更新更大的風早級 ( Kazahaya Class ) 給油艦。
圖 6. 油畫中的隐戶級給油艦 1 号艦 " 隐戶 " ( Ondo )
今天要說的,正是風早型給油船中的一條—— " 速吸 " 号。
經過前兩個級别給油船的驗證後,風早級設計基準排水量上升到 18300 噸,可運載重油 10000 噸,汽油 1000 噸,最大航速 16.5 節,這個速度對于一條補給艦來說已經難能可貴。同時,由于給油艦艦體寬大,又因爲是軍艦而有不低的航速,非常适合加裝航空設施用于搭載飛機,因此,因中途島海戰慘敗而病急亂投醫的日本海軍盯上了這種具備改造潛力的給油船。
圖 7. " 劍崎 " 号潛水母艦,其列入建造計劃時的身份是高速給油艦
圖 8. 最終改造爲航空母艦 " 祥鳳 " 号,原潛水母艦 " 劍崎 " 号
劍崎級給油艦成功改造爲航空母艦鼓舞了日本海軍的設計人員,這說明了大型給油艦具備改造潛力,不過已經建成的給油艦更換大型化主機提高航速非常困難,反而是改造爲航速較慢的護航航空母艦更加現實。值得一提的是,油船改航母絕非日本人的獨家專利,美國海軍也将桑加蒙級艦隊油輪改造爲護航航空母艦,而且連原來油輪的名字都沒換。
圖 9. 桑加蒙級護航航空母艦,由西馬隆級艦隊油輪改造而成
圖 10. 在珊瑚海被擊沉的 " 尼奧肖 " 号也是一艘西馬隆級油輪
預定建設的四艘風早級給油船分别被命名爲 " 風早 "、" 韓崎 "、" 速吸 " 和 " 稻取 "。一号艦 " 風早 " 号于 1941 年 9 月 30 日開工,1943 年 3 月 31 日建成服役。随着戰争的爆發,原定的 2 号艦 " 韓崎 " 和 4 号艦 " 稻取 " 的建造被取消,3 号艦 " 速吸 "(部分資料也寫成是 2 号艦)拖延至 1943 年 2 月 1 日,也就是一号艦 " 風早 " 号接近完工服役時才開工,此時," 速吸 " 的設計已經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增加了水上機搭載平台和必要的設備、武器和人員,成爲獨一無二的載機油輪。
圖 11. 模型作品," 速吸 " 号 1944 年狀态,實際服役時未搭載太多飛機
改造内容包括:在船體中部設置一層高出上甲闆約 5 米,長約 35 米、寬約 17 米,面積達到 600 平方米的木質航空甲闆,艦橋因此被前移,航空甲闆右前方舷側裝有一部飛機彈射器,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十餘年的實踐,日本人的彈射器技術到此時已經頗爲成熟。
" 速吸 " 号最初計劃搭載 7 架零式三座水偵(常用 6 架、備用 1 架),意圖在伴随航母機動部隊行動時承擔偵察和反潛警戒任務,讓航空母艦将更多的艦載機用于發起攻擊。這個思路實際上跟日本海軍一直以來堅持把偵察工作留給水上飛機,而把航空母艦的艦載機留作進攻和防守的風格是一脈相承的。
圖 12. 模型封面彩繪:" 速吸 " 号給油艦
圖 13. 模型内配件,給發了零式水偵和流星艦攻,因爲艦攻的存在而令速吸具備一定的攻艦能力,但隻是看上去很美
" 速吸 " 号的動力裝置爲 1 台石川島式減速齒輪蒸汽輪機,2 座艦本式 21 号重油專燒鍋爐,單軸推進輸出功率 9500 馬力,最高航速 16.5 節,自身裝載重油 2000 噸, 續航力爲 9000 海裏 /16 節。
中途島海戰的慘敗後,日本人試圖進一步挖掘水上飛機的戰鬥潛力,以便把水上機也打造成一支能戰鬥的隊伍。這個思路首先體現在新款水上飛機的設計要求上——最好的水上飛機 " 瑞雲 " 被要求具備俯沖轟炸能力,以零戰機體改造的二式水戰顯得過時之後,後續又開發了 " 強風 " 水戰。最後,潛艇部隊也貢獻了自己的創意,安裝液冷發動機的 " 晴岚 " 實際上也是一款水上轟炸機,可以攜帶 800 公斤大炸彈——跟九七艦攻的載彈能力相當。
圖 14. 本模型作品展示了 " 速吸 " 号相對複雜的飛行甲闆滑軌裝置,艦載機可以逐一滑動到彈射器上彈射起飛,注意彈射軌道偏向右側的不對稱結構
速吸型也被要求提升艦載機的等級和相應部位的設計,以便可以搭載當時尚在開發中的 " 流星 " 艦載機,爲此特意增加了更多的航空裝備,尤其是轟炸機所必須的航空炸彈的攜帶能力。
不過,再怎麽改造," 速吸 " 作爲海軍給油艦的本職身份不能改變。如果隻是搭載水偵,那麽隻需要攜帶航空燃油和少量小炸彈即可,但是搭載續航力和載彈量都大得多的艦攻就不同了,需要更大的航空燃油艙和彈藥庫。即使經過了優化," 速吸 " 的載彈能力仍然偏低,艦體内僅能攜帶夠 6 架 " 流星 " 一次出擊的載彈量。
圖 15. 流星原型機,B7A1
圖 16. 模型細節研究,注意帶浮筒的是零式水偵,不帶的是流星艦攻,而且這些 " 流星 " 可以折疊機翼,下方的專用甲闆滑車配合移動飛機
圖 17. 很多模型作品喜歡把 " 速吸 " 和潛水艇做在一起,原因下面分解
1943 年 7 月 31 日,正式命名爲 " 速吸 ";
1944 年 4 月 10 日,時任戰列艦 " 日向 " 的副長杉浦經三郎大佐被任命爲 " 速吸 " 代艦長。4 月 24 号建造完工,入籍佐世保鎮守府。杉浦經三郎大佐被任命爲艦長。
5 月 5 日," 速吸 " 與伊 -155 号潛水艇發生碰撞,推遲到 11 日從吳港向南方出發進行首次運輸任務。
6 月 11 日,到達位于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島的達沃市。
6 月 13 日,馬裏亞納海戰開始。" 速吸 " 向第一補給部隊彙合點行進。
6 月 18 日 7 點 30 分," 速吸 " 加入小澤艦隊第一補給部隊,被任命爲第一補給部隊指揮艦。
6 月 20 日 7 時,小澤機動部隊與 " 速吸 " 所在的補給部隊彙合進行燃油補給。13 點左右,發現美軍航母機動部隊的蹤迹," 速吸 " 帶領補給部隊向西退避。
下午,第一補給部隊遭到美軍馬克 · 米切爾中将指揮的第 38 特混艦隊 35 架艦載機(7 架 " 複仇者 "TBF 魚雷轟炸機,12 架 SB2C 俯沖轟炸機和 16 架 F6F" 地獄貓 ")的空襲," 速吸 " 艦橋中彈發生火災,搭載的水上飛機也随之起火燃燒,死傷者 13 人。
6 月 23 日,補給艦隊返回菲律賓貝克魯市。
6 月 26 日 10 點," 速吸 " 脫離補給艦隊,和驅逐艦 " 響 "、" 夕凪 " 兩艦去救助觸礁擱淺的驅逐艦 " 雪風 "。随後返港馬尼拉。
7 月 10 日," 速吸 " 和特設運送艦 " 旭東丸 " 在驅逐艦 " 響 "、" 夕凪 "、" 藤波 " 的護衛下,通過聖貝納迪諾海峽和紀淡海峽于 7 月 17 日返航吳港,在吳海軍工廠進行修理。
8 月 1 日," 速吸 " 與 " 旭東丸 "、給油特設運送船 "あづさ丸 "、驅逐艦 " 夕凪 " 組成 " 速吸船團 ",加入ヒ71 船団負責向南方運送石油。
8 月 18 日,ヒ71 船團通過台灣巴士海峽,同日晚上沿着呂宋島沿岸航行。晚上 22 點 20 分至 30 分,到達菲律賓拉瓦格近海,船團的護衛航母 " 大鷹 " 号遭受美軍小鲨魚級潛艇 " 石首魚 " 号 ( USS Rasher SS-269 ) 的魚雷攻擊而沉沒,當時海上天氣惡劣,ヒ71 船團在混亂狀态下各艦艇分散以各自最高航速逃跑。
圖 18. " 速吸 " 号沉沒時," 藍魚 " 号透過潛望鏡拍攝了唯一一張模糊不清的 " 速吸 " 的存世照片
圖 19. 模型彩繪:" 速吸 " 和 " 藍魚 " 号潛艇同框,日本人很喜歡把冤家畫在一起
8 月 19 日淩晨 2 時 25 分(日本方面記錄是 3 時 20 分),美軍小鲨魚級潛艇 " 藍魚 " 号(USS Bluefish,SS-222)在菲律賓維甘近海北緯 17 度 34 分,東經 119 度 24 分的位置發現了 " 速吸 ",并對其發射四枚魚雷,兩枚命中。
早上 7 點 18 分左右,在北緯 17 度 35 分 05 秒,東經 119 度 38 分 05 秒的位置上," 藍魚 " 号發現 " 速吸 " 停止航行,又對其發射三枚魚雷,全部命中," 速吸 " 沉沒。
1944 年 10 月 10 日," 速吸 " 從日本海軍除籍。
性能諸元:
排水量:18300 噸 ( 基準 ) /20000 噸 ( 常備 )
主尺度:161.1 米 ( 全長 ) × 20.1 米 ( 寬 ) × 8.8 米 ( 吃水 )
動 力:1 座石川島式蒸汽輪機,2 台艦本式燃油鍋爐;9500 馬力
航 速:16.5 節
續航力:9000 海裏 /16 節
火 力:2 座雙聯裝八九式 127 毫米 L/40 高炮(前後各一),2 座三聯裝、1 座雙聯裝九六式 25 毫米高炮
載 機:流星常用 6+ 備用 1,彈射器 × 1
運油量:重油 9800 噸,航空汽油 146 噸,機械潤滑油 92 噸
其 他:淡水 750 噸,100 毫米高射炮彈藥 7200 發,25 毫米高射炮彈藥 12 萬發,500 公斤炸彈 6 顆,250 公斤炸彈 12 顆,蔬菜 2800 人份 /2 周 /20 噸,糧食 1000 人份 /1 月 /57 噸,布匹等 10 噸
艦 員:301 人
速吸:1943.02.01 在播磨船廠開工,1943.12.25 下水,1944.04.24 竣工。1944.08.19 在呂宋島附近被美潛艇擊沉。
五、可載機油輪鷹野級(Takano cIass)
在 1942 年 6 月修訂的 " 改五計劃 " 中,除了要建造 20 艘大中型航母以外,日本海軍還計劃以速吸型的改造方案爲基礎,建造多達 15 艘可搭載飛機的給油艦,其中 7 艘是速吸級,建造編号爲第 5381~5387 号,後續 8 艘爲鷹野級給油艦 , 建造編号爲 5388~5395 号艦。
鷹野級繼承了 " 速吸 " 号的設計思路,計劃在其艦橋後方鋪設更長的航空甲闆,幾乎一直延伸到艦尾,便其載機數比 " 速吸 " 号多一倍,達到 14 架,基本上跟正規的水上機母艦相當。艦載機同樣利用舷側的彈射器起飛,配備兩部彈射器,起飛效率大增。
圖 20. 速吸型給油船線圖,可見位于右舷的彈射器
鷹野級的标準排水量仍爲 18000 噸,設計航速 20 節,燃油 3240 噸,18 節航速續航力 10000 海裏,乘員 264 人。預定 8 艘同級艦全部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建造。各艦的名字分别是:鷹野("Takano")、潮見("Siomi")、高浜("Takahama")、大須("Oosu")、
大間("Ooma")、竜舞("Tatumai")、塩瀬("Siose")和未命名的第 5389 号艦 "No.5389"。
圖 21. 模型上的 " 速吸 " 号飛行甲闆細節,注意有 7 個搭載點
如果全部 15 艘載機給油艦都能夠建造完成,加上 " 速吸 " 号,總共可以搭載 7x8+14x8 = 168 架艦載攻擊機,相當于 2-3 艘正規艦隊航母的攻擊能力,從紙面上看的确是非常可觀的打擊力量,可是 " 流星 " 艦攻的總産量不過 114 機,連正規航母的艦攻都不敷使用,更别提這些半路出家的油輪航母了。所以說,後期的日本海軍不缺航空母艦,缺的是飛機尤其是有經驗的飛行員。
關于載機給油艦的運用,日本海軍的構想是實施所謂的 " 飛石 " 戰法。這種戰法将大鳳級重裝甲航母配置于易受敵艦載機攻擊的前方,充當前線中繼基地,而其他航母及載機給油艦位于敵航母攻擊範圍之外的後方較爲安全的海域,艦載機以輕裝狀态從後方航母及給油艦上起飛,在重裝甲航母上補充油彈後再出發攻擊敵艦隊,美其名曰 " 飛石戰法 "。
圖 22. 重型裝甲航空母艦
圖 23. 另外一艘重型裝甲航空母艦
但是日本沒有那麽強的造艦能力,重裝甲航母 " 大鳳 " 和 " 信濃 " 建成的太晚,首次出戰 / 出航都被美軍潛艇擊沉,讓 " 飛石戰法 " 無處可用。1944 年 5 月 5 日,所有的後續載機給油艦計劃全部被取消。
也就是說,全部 16 艘的載機油輪建造計劃中,隻有一條 " 速吸 " 号完工服役,并且沒有什麽實戰出擊記錄就草草收場。
- 全文完,敬請期待下一篇!-
- 給本站投稿隻需要輸入關鍵詞 " 投稿 "-
- 加入粉絲群,隻需輸入關鍵詞 " 加群 "-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裏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