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在自傳裏提到一樁舊事。
她曾和一位女性友人,在日本酒吧喝酒聽音樂。
日本人聽說來了一位香港明星,都朝友人點頭微笑。
顯然,他們略過了林青霞,以爲友人才是明星。
沒辦法。
連熟識林青霞的國内媒體,在兩人同時出現時,也很難不被身邊另一人吸引目光。
2020 年兩人參加賭王何鴻燊葬禮
誰?
施南生。
港圈大姐大、傳媒界翹楚、著名制片人,以及徐克前妻。
這樣一位看起來有如武俠小說裏目光銳利、矍铄飄逸的人物。
最近正被網友心疼慘了。
怎麽回事?
媒體拍到徐克與小他 30 歲現任妻子散步,對方腹部隆起,疑似懷孕。
圖源微博 @酷哥追星日記
而此前,徐克與施南生在一起 36 年,可是約定丁克的。
這下仙風道骨的俠女,就變成了那個——
爲徐克奉獻一生," 被迫 " 丁克,到老卻遭抛棄的慘婦。
飄實在看不過去。
那就聊聊施南生吧。
聊完就知道,她真的不需要網友心疼。
施南生很難聊。
難聊,不是說她古怪,不好評價。
而是她在照片、鏡頭下的樣子雖然奪目。
但本人實在太隐蔽低調了。
接受采訪隻聊電影、業務,極少談論自己,更别說有什麽自述、傳記類文字了。
曆來聊她,都要先從名人對她的評價開始。
最爲傳神的還是張叔平的形容——
某次,他和王家衛以及各自太太正在吃早餐,一身新潮打扮的施南生推門進來,徑自走到一張桌旁坐下,悠然點起一支煙,兩手指夾住,肘支在桌上,微微揚起下巴,刹那間兩位大師的太太黯然失色。
别說兩位太太,連張國榮與她走在一起,風頭都被奪去。
所有評價中最廣爲流傳的——
還屬 " 師太 " 亦舒拿她拿當女性 icon、文學缪斯。
在《豆芽集》裏熱烈 " 示愛 ":"(她是)我所知唯一不穿胸罩但自在自由的香港女郎 "。
亦舒筆下獨立、幹練、潇灑的女郎,亦有她的影子。
甚至,網上盛傳《流金歲月》裏的蔣南孫就是照着她寫的。
愛慕虛榮的人,恐怕貪戀這樣的談資,可施南生偏偏不要。
她先否認 " 其實不是我啦 "。再誇贊師太很會吸收周圍的人和事,蔣南孫就是很多人的集合," 不是隻是寫她 "。
深焦 DeepFocus|《專訪施南生——世上的等待有千萬種,最好的一種叫來日可期》
施南生謙虛了,或許确實 " 不隻寫她 ",可她的占比卻不會輕。
畢竟,施南生的英文名就叫 "Nan sun"。
再細品人物,你更不難尋到施本人的氣度。
《流金歲月》裏,閨蜜朱鎖鎖被丈夫傷害,朱鎖鎖拖着不分手,想使對方也難受。
蔣南孫勸她:" 你拿腳踩他,身子就不能高飛,劃得來嗎,你仔細想想。"
圖源電視《流金歲月》,劉詩詩飾蔣南孫
蔣南孫說冷傲也好,說坦蕩也行,的确不是容易爲情緒所困的類型。
蔣南孫家遭遇經濟危機," 鳳凰男 " 男友章安仁見死不救,還出言奚落。
南孫平靜回怼:
" 既然一點損失也沒有(不肯借錢),何必大興問罪之師 "。
把對方堵得啞口無言。
電視《流金歲月》,劉詩詩飾蔣南孫
情感上高自尊,工作上卻丢掉礙事的尊嚴。
簽單時敲人家門,人家不給好臉,她也噼裏啪啦地講,完全不要面子的。
朱鎖鎖再去公司找她,發現她的閨蜜臉上自帶威嚴、頗有大将風範了。
電影《流金歲月》,張曼玉飾蔣南孫
施南生和蔣南孫确有類似之處——
" 拿得起放得下 "(徐克評價施南生)、相當有主見,把選擇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及能說會道的語言和表達天賦。
施南生 16 歲時,香港局勢動蕩。
富商父親将她送到非洲加納讀書,沒想到到了才發現這是一所山寨國際學校,裏面隻有 13 個學生,卻來自 9 個國家。
施南生愣是跑到英國,自己找了一所學校上。
後來考入北倫敦理工大學,攻讀計算機與統計學專業。
畢業後,在香港影視行業做幕後。
先後在無線、亞視、佳視、麗的等影視公司擔任制作及行政,一路晉升到行政副總監的職位。
在 TVB 期間,上層覺得她長相冷豔,想給她開一檔節目主持。
施南生卻拒絕了。
理由是,在台前不自由不喜歡,做幕後可以無視年齡,能做很久。
不過話說回來,她挺适合做主持人。
講話幽默、社交能力一流,還能操五門語言,徐克贊她是 " 非常好的外交官 "。
對比來看,她還遠比蔣南孫更優秀獨特。
不然師太也不會從雜志上剪下她的照片,貼在随身攜帶的小鏡子上," 以涼耳目 "。
隻是這樣一個奇絕的施南生,怎麽就獨愛徐克這個不修邊幅的野人?
天降大女主一樣的存在,怎麽就當上了 " 戀愛腦 "?
施南生曾說,徐克是一個不好用世俗評判的人。
說的是他不在世俗之内,故而超脫世俗。
其實,施南生也是一個不好用世俗評判的人。
說的是她身處世俗,卻能超越世俗。
徐克好理解,他一向是影壇飛天遁地式的奇才,才得了 " 徐老怪 " 的稱号。
施南生的超越——在于旁人以爲她身爲職業經理人,必然一身江湖氣。
但别忘了,她還是那個 " 不穿胸罩但自由自在 " 的女郎。
明明跟各色人打交道,求人辦事、陪酒陪笑少不了,但人又顯得特立獨行、清逸翛然。
顯然她是更高階的女強人。
坊間傳言,倪匡很怕别人說他矮,但面對施南生他說:
" 論 EQ 與 IQ,施南生無論哪一處都比我高,我敗得心服口服,索性把身段放到最低。"
一個超脫,一個超越,我以爲各自相同又不同的特質,是他們的感情粘合劑。
施南生 1978 年與徐克相識時,對方雖已展露才氣,卻未被認證——既沒被市場驗證,也無學院獎項。
隻得少數圈内人賞識。
(直到 1981 年才憑票房飄紅的《鬼馬智多星》,斬獲金馬獎最佳導演,市場和口碑都有了。)
而且,徐克那時太 " 藝術家 " 了——
吳宇森回憶初見徐克:" 頭發長長的,又不梳理,很髒,穿着暗黑色的大衣,又破又舊,很藝術的感覺 "。
圖源 B 站 @王知無,《香港電影往事》吳宇森 述 / 魏子君 著
照世俗的标準,也不知道徐克除了才情,還有什麽魅力。
但僅這一樣,就夠施南生神魂颠倒了。
徐克身上有她向往而不得的東西——
無拘無束的想象力、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像頑童一樣在電影世界裏颠覆破壞。
也許有人說,施南生也很優秀,沒必要一顆心全撲在徐克身上。
可你瞧,電影裏被捧成天仙的秋香,也會義無反顧地迷上傳聞中的唐伯虎。
哪怕她根本于他素未謀面,更不知其底細。
但能寫出這樣的詩句的人,怎可能落俗?
隻有真正的男人
才能寫出這麽迷人的詩句
《唐伯虎點秋香》
秋香本也是有些才氣、自命清高的女子。
可唐寅卻是不折不扣的天才。
而往往是苦修攀上靈山的修道者,更懂平地飛升成仙,有多難能可貴。
論才學手腕,施南生更遠勝秋香。
在電影這個行當滾了四五十年,投資、預算、财務、發行、制作、監制、行政、經紀、公關 ……
幾乎是全才、通才了。
而正因攀登到這樣的高度,才知道徐克身上的東西有多難能可貴。
況且她的工作本就服務于創作,兩人在職業上尤爲珠聯璧合,她求之不得的,而對方天生具備,兩人合起來可達圓滿。
所以施南生偏袒徐克的幻想。
拍《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時,徐克想拍火,還要安全的火。
施南生就帶領大家研究 " 什麽原料可以燒成什麽顔色 "" 用什麽物質,燒起來才不會影響安全 "。
徐克要上雪山拍戲,施南生就到當地與人協商。
徐克要拍深海戲份,施南生就讓全劇人員包括自己學習潛水。
施南生要在徐克的頭腦裏當一個護衛,保衛他的天馬行空。
令他開心,她就開心。
對他的愛護甚至到了什麽地步?
允許他不專情。
兩人在一起期間,徐克傳出多次绯聞,鬧得最兇一次是跟葉倩文。
施南生并不是不介意,次數多了、時間久了,變成混雜着傷心難過的成全。
她曾跟林青霞說:
" 徐克是個藝術家,他需要火花,如果一天有個女人可以帶給他火花和創作上的靈感,她會爲徐克高興。有一天那個女人真的出現了,她還是會傷心。"
你看,她把徐克的不忠,理解成藝術家需要火花和靈感刺激。
爲着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她願意犧牲。
恐怕這也是網友覺得施南生可憐、被辜負,替她不值的根源——
(表面看來)奉獻了半輩子,結果丈夫不忠,到老又找小自己 30 歲的女人生孩子。
但施南生真的需要諸位可憐嗎?
有沒發現,在網友同情施南生的叙事裏,施都是被動的。
63 歲,因徐克出軌年輕女助理,被離婚。
73 歲的徐克還能生,而施南生被騙丁克,再也不能生了。
在此類話術裏,施南生就成了被欺騙、被抛棄,到老孤獨無依的大冤種。
這樣的 " 被動句 ",看似心疼,實則恐吓——
誰讓你不早生孩子,誰讓你美人遲暮,知道下場了吧。
這種将婚姻和生育當女人唯一價值的謬論,還是用施南生個人經曆來直接打臉吧。
其實兩人 14 年離婚後,從未惡語相向,施提起徐,還是誇贊、感謝、信任。
17 年台灣金馬獎舉辦了《新藝城港片往事》論壇,請到了在 1980 年代創造香港銀幕神話的新藝城幾位開創者。
新藝城七怪
現場,曾志偉開起施徐玩笑來,還是毫無顧忌。
他笑稱當時拉施南生入局,是需要她吹枕邊風,拉攏徐克。
施南生毫不介意,還跟着笑。
她聊起徐克,還是一臉欣賞,回憶舊人往事,臉上挂着愉悅。
@新浪娛樂《新藝城港片往事》
同樣在 17 年,柏林電影節将 " 攝影機獎 " 頒給了施南生。
她是繼鞏俐和許鞍華之後,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也是首位獲此殊榮的女性制片人。
而緻辭時,她還特别感謝了徐。
" 因爲他永遠‘聽不懂’我的話,才迫使我成爲比我自己預想中更出色的一名制片人。"
表面上看是她一直在成全,但她也因此成就了自己。
不單是徐克電影的制片,同時還推出《無間道》《桃姐》《晚秋》等影片。
不僅制片,還掌舵。
率先将香港電影帶向歐洲,後又抓住北上潮流,積極與内地合作。
媒體總報道,她花 36 年助徐克成名,結果 ……
但與徐克的愛人關系,并不是施南生的全部。
除了愛人,他們還是工作夥伴、好朋友。
再說明白點,愛情并不是一個女人的全部。
你可以說徐辜負了施,不應該總說施被辜負。
這種受害者叙事,反倒掩蓋了女性個人的選擇,是另一種歧視與綁架。
其次,透過施南生,我甚至覺得女性在一段婚戀中值不值的問題,應該重新評估。
兩人離婚後,記者曾打電話八卦。
施南生好聲好氣回答:
" 我給你一個标準答案吧,這句話我說了很多年了,兩個人的事隻存在兩人之間,始終和第三人沒有關系。"
施徐二人早在 08 年就傳過分手新聞,12 年施甚至公開表示,和徐克已無感情關系,隻是工作夥伴。
以及從她跟林青霞訴說那番 " 徐克需要新的女人刺激 " 的話,就說明她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
我甚至覺得雙方不對等的付出,讓徐克充滿歉疚感,而歉疚感維持不了婚姻。
09 年徐克在迪拜獲終身成就感,感謝施南生的無私付出和全面鼓勵,沒有她就沒有自己站在台上那一刻
施南生是個主動性極強的人,她會爲她的選擇負責。
留不住,那就分開,沒什麽好遺憾的。
這輩子能遇到一個全心全意愛着的人,是很幸福的。
擁有愛的能力,也是項多棒的技能,會對她整個生活起到滋養作用。
最讓人羨慕的是,他們一起創造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徐克還将施南生對他的影響留在了銀幕。
他不止一次說過施南生如何拓寬了他對女人、對人的想象——
" 她有時大刀闊斧,有時非常智慧,相當樂觀,拿得起放得下 ",打開了一個更大更廣的世界給他看。
也是前文所說的施南生身上的 " 超越性 "。
你看她獨立,她也癡情;看她冷傲,她也活絡;看她強悍,她甚至因爲異地戀變哭包;所謂的女性氣質她有,男性氣質她也有 ……
她證明了把人進行何種形式的分類和定義,都是愚蠢的。
她滿足了徐克的颠覆和想象,簡直把她當學校來汲取營養。
1983 年,徐克跟林青霞合作《蜀山》,對其身穿紅衣的一幕難以忘懷,還跟林青霞說,以後會找你拍一部片。
這張照片在他抽屜裏珍藏了 8 年,終于等上了東方不敗一角。
現在想想,這一幕能戳中徐克超越單一性别的想象,很難說沒有施南生的影響。
徐克很會拍女人,港圈不少傳奇美人,都是在他鏡頭下大放異彩。
很多人不知道,張曼玉和王祖賢被發掘,還跟施南生有關。
當年施南生初見張曼玉照片,覺得她氣質特别,就把她推薦給其他導演看。
結果他們都搖頭,覺得并不美。
施南生無奈,就讓張曼玉去參加港姐,結果拿了亞軍,才片約不斷。
《新龍門客棧》
而當施南生舉薦王祖賢出演《倩女幽魂》,徐克竟也覺得一般。
沒 get 到施南生描繪的 " 超凡脫俗的清麗氣質 "。
施南生并未作罷,極力推薦老王試鏡。
徐克親眼所見,這才 get 到她的不沾人間煙火氣,可以演鬼了。
《倩女幽魂》
他們倆合作完成的是在銀幕上對女性審美的拓展。
人何其有限,多易腐朽,但形象卻不朽。
幾十年的時間裏,施南生獲得的是三倍成就,成就徐克、成就自己的時候,也成就了銀幕。
但是,必須提出,談論這一切的先決條件是——施南生并沒有因爲愛情,放棄自我,放棄成長。
她愛徐克的方式,不是把徐克這朵奇葩,移摘到自己的花園。
而是重建一座更大的花園,将原有的花園與他一起框起來,悉心栽培、呵護。
奇葩沒有了,她還有一整座大花園。
在這個大花園裏,72 歲的她還可以繼續跟徐克合作、挖掘青年導演、爲華語電影忙碌。
所以不要把自己丢進小情小愛裏溺死,要把愛情投入更廣闊的海洋,一段愛情沒了,你還可以自由馳騁,還可以尋找另一條魚(沒有教大家做海王的意思)。
而且,大家想象 60 歲離婚的女性,晚景好凄涼。
孤單嗎?林青霞的三個女兒都把她視作第二個母親,一個女孩還想去陪伴她。
沒有愛情了嗎?英國一位年近 90 的女編輯在《暮色将盡》裏大方坦承自己中老年逍遙情史,還總結自己更适合當第三者。
施南生自己呢?已經簽好同意書,死後會把器官捐獻給醫學研究,真是充分發揮價值的一生。
大家普遍以爲,徐克沒有施南生不行。
施南生卻覺得,隻要時間一過,沒有了任何人也還是一樣。
那麽,她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