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沙的李先生每次聚餐後總是胃痛,一吃飯就痛,好一會兒才緩解,就醫後,醫生稱其得了消化性潰瘍。
" 秋季消化性潰瘍高發可能與天氣轉涼、冷空氣使胃腸道痙攣性收縮,促進胃酸分泌、胃腸黏膜抵抗力下降有關。另外,我國素來有貼秋膘的習慣,秋季大家飲食過于油膩,消化道負擔加大,再加上天氣幹燥,氣溫下降,也是誘發消化性潰瘍加重的病因。" 北京市隆福醫院腎内消化科主治醫師李建穩介紹,消化性潰瘍是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胃腸道黏膜在某種情況下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造成的潰瘍病。
消化性潰瘍由多種病因導緻,目前公認的病因有幽門螺杆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如阿司匹林)、治療骨質疏松的雙磷酸鹽藥物(如阿侖磷酸鈉片)、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甲潑尼松龍等),不良飲食習慣等也是緻病因素。
" 常見的臨床表現爲上腹部或胸骨後疼痛。" 李建穩指出,疼痛與飲食有明顯相關性,十二指腸潰瘍多爲餐後 2-3 小時疼痛,夜間疼痛,有的甚至在睡眠中疼醒;胃潰瘍多在餐後半小時出現疼痛,持續 1-2 小時。還可能伴有惡心嘔吐、嗳氣反酸、便秘,嚴重的會出現消化道出血、貧血、體重減輕等。其中,一部分老年人因治療中複發或由非甾體類抗炎藥引起的疼痛症狀并不明顯。" 可以通過電子胃鏡檢查、消化道鋇餐 X 線檢查、幽門螺杆菌檢測、糞便隐血試驗、血清胃泌素測定等檢查診斷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還會導緻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等并發症。李建穩提醒,急性消化道穿孔爲外科急腹症,表現爲突發劇烈上腹部疼痛,累及全腹部,放射到右肩部,常伴有惡心嘔吐;慢性的消化道穿孔表現爲原來的疼痛性質、次數、吃藥後反應發生改變。
一旦确診爲消化性潰瘍病,建議積極配合治療,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緊張或勞累,保持心情愉快;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李建穩提醒,秋季天氣幹燥,氣溫下降,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腹部受涼。消化性潰瘍患者日常飲食應注意以下禁忌。
忌飲酒、濃茶和咖啡,特别是酒,它含有的乙醇可以直接刺激胃腸黏膜,會使潰瘍惡化。
忌冰凍和過熱飲食,飲食溫度适中,飲茶、湯不宜過熱。
忌飲食無律無度,宜少吃多餐,避免饑餓痛,疼痛時可吃一兩塊蘇打餅幹。
忌食太葷、太油和煎炸的食物,飲食中以易消化食物爲主,肉類炒煮要熟,蔬菜不要半生。
忌食多量味精、酸辣及過鹹的食物,飲食以清淡爲主,味重會刺激胃酸分泌,少量的生姜和胡椒可暖胃,增強胃黏膜的保護作用。